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_第1页
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_第2页
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_第3页
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_第4页
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一、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的能力层级为“E”级。我们在诗歌鉴赏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读不懂诗歌的内容,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如果“读懂”的要求都达不到,那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等其它要求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读懂”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从哪些表现诗人与故人相会的喜悦之情的?在表达喜悦之

2、情的同时,作者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从这样几个方面表现喜悦之情:回顾过去与故人相逢的乐事,回忆过去种种美好的情景,当然是令人喜悦的,描写现在相会时“情如旧”的“欢笑”,这是直接表现喜悦之情。从留连秋山景色、不愿归去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的喜悦。当然,在这首诗中,作者还表达了伤感的情怀。因为与朋友一别,相隔10年,虽然也像10年之前那样痛饮,但是10年的漂泊生涯,人已经是“鬓已斑”,漂泊的悲情尽在不言中。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尽管阔别10年,相逢时欢笑如旧,但是10年的别离,使人衰色尽显,这两句诗,一喜一悲,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漂泊动荡的悲凉感慨。 思路

3、点拨从题目看,诗人在淮上遇到梁州故人,一个“喜”字将诗人与故人相遇的喜悦之情表露无疑。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个“喜”字,就武断地说这首诗全都是抒发喜悦之情的。因为这首诗毕竟还有“悲喜交集”的因素在。 总结方法(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

4、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例二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于一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游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2)请分析“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乐观主义的斗争精神。 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是完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刻画基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有尾联这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 例三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明什么哲理? 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

6、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 (2)试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在诗歌结构方面的作用。 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用疑问的方式,引起了读者的悬念;同时它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形象刻画,又引发了下文的理性思考。 思路点拔 从诗作来看,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这个基本内容,读 者一般能根据字面推断出来。但是,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知作者想通过这种生活现象来总结一种读书的道理。如果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本质。当然,读者也可以从

7、诗中所提供的形象和所阐述的思考中,联想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引申出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 总结方法(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对于以景结句的诗歌,我们应该学会从结句所描写的景物中,揣摩景物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从中发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当然,以景结句,往往有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以乐(哀)景写乐(哀)情,一种是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景

8、结句的典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最后托出了一个以景结句的镜头:孤帆已经从视线中消失,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到滚滚长江不尽流淌。这是景,其中也蕴含着不尽的情:诗人送别朋友,朋友已经远去,而自己依依不舍,仍然伫立远望,把满腔友情也托付给滚滚而去的长江水。结句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令人赞叹。 以问结句是一种很独特的结尾,它可以达到一种欲说还休的艺术效果,许多诗人特别钟情于此。 如: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例四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题目中的“泊”和诗中的“客”字,都表明了作者是漂泊在外,是羁旅游子。而“客”与“对愁眠”中的“愁”结合,就成为了“客愁”,这就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二句都借景抒情,这两句的景有什么不同?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写景,“月落”、“乌啼”、“霜”这些景物,都带有凄凉的特点,从所见所闻所感的心情,正面衬托了作者的“客愁”。 第二句写景,“江枫”、“渔火”这些景物,在月落乌啼这

10、种幽寂的背景下,多少现出了些亮色和暖意,让作者似乎忘记了孤独伤感,但是,作者写如此景象,恰恰是为了反衬羁旅的客愁。 思路点拨题目已将所要叙写的主要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枫桥”点明泊船之地,“夜”点明时间,“泊”是事件,人物当作是作者自己了。你看,题目简直就是一篇微型记叙文。既然是“泊”,当然是飘泊在外的意思,没有谁是在自己的家里“泊”船吧,与此类似的有很多,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那么,张继在夜泊时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促使他写下了这千古的佳句呢? 方法总结(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

11、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几个字特别有助于把握思想内容,第二句中的一个“愁”字,感情显豁,似乎让我们摸到了一些门路。但是,这份“愁”属于那种类型呢?我们继续寻找。第四句中发现还有一个“客”字,“客”,飘泊、客居之意。将“愁”与“客”合在一起,就显示出了这首诗的主旨游子飘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客愁。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

12、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请分析“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艺术特色。 这两句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数字的重叠使用,加强了情感的表达。“一叫一回肠一断”表现杜鹃鸟叫声的凄惨,使人肠断,而“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出在美好的季节中,自己对故乡美好的思念。 思路点拨这首诗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自然,诗句明快,读来没有一般的思乡之作那种凄苦沉重之感。子规鸟这个传统意象,在这首诗中具有引发作者思乡之情的作用。 方法总结(四)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性意象”。例如,

13、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诗词中有哪些较为常用的传统意象呢? 植物类:一般有松、竹、梅、兰、菊、柳、桃花、海棠、牡丹、杜鹃花、梧桐、枫叶、落花等。 动物类:一般有鸿雁、孤鸿、鹧鸪、燕子、杜鹃鸟(子规、望帝、杜宇)、蝉等。 器物类:一般有羌笛、芦管等。 景物类:一般有浮云、霜月、夕阳、绿窗、字楼、西楼、东篱、南浦、新亭、关山、烟花等。 例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14、渚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边”、“不尽”、“萧萧”、“滚滚”形象地描绘了林木无边、秋风吹拂、落叶萧萧的情状和长江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奔泻而下的气势。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已经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也暗含羁旅之愁、孤独之感,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滚滚不尽。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

15、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思路点拨 这首于夔州的七言律诗,形象鲜明,语言凝炼,描写曲折变化,思想容量大,是杜诗中的精品,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联系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忧思仿佛无边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样无边无垠。 方法总结(五)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 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的味道。 就

16、个人风格而言,李白的诗中往往流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诗风多以浪漫飘逸为特色。 杜甫的诗中处处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心志,风格多为沉郁顿挫。 就时代风貌而言,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这一时代的诗人所写的边塞诗,往往表现了人人志有沙场建功立业、视死而归的英雄豪迈气概,体现了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 宋朝是国家在民族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说某一作家具有某种风格,并不意味着这位诗人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这种格调。 比如,苏轼这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悼亡词江城子悲戚哀婉感人至深,应不在李清照声声

17、慢之下,反过来,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绝句(生当人杰)所展现出来的雄奇豪放,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慨。这一点在鉴赏时应加以注意。 方法总结(六)巧分类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抒怀诗、边塞征战诗、即时感怀诗等。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了。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

18、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马上操练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字眼来表达的?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抒发作者搬家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通过“移家别”、“系离情”、“相识”、“欲别”、“频啼”等字眼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移家别”点明搬家的事实;“

19、系离情”抒写不愿离去之情,正好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相识”点明与黄莺熟悉,更舍不得离开;“欲别”点明离别事实;“频啼”语义双关,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群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这首诗主要的特色是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童话般的意境。请对此分析。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至于在他眼里,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那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例如,“系”字抒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也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啼”字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思路点拨这首诗的情感关键字分别有“移家别

20、”、“系离情”、“相识”、“欲别”、“频啼”这些字眼都把感情指向了“一离别”。实际上,这首诗作于搬家时,作者以此抒发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移家别”点明搬家的;“系离情”点明不忍离开;“相识”点明与黄莺很熟悉,更舍不得离开;“欲别”点明离开事实;“频啼”语义双关,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叫。理解这些词语,也就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新酿的酒没有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之为“绿蚁”。) (1)前两句描写新酒的清醇,火炉的暖意,这样描写有什么用意? 首句写新酿米酒,细如绿蚁的浮渣尚未滤去,味美醉人。第二句温酒和取暧用的小火炉,渲染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有新酿好酒,有暧暧的好氛围,在这样的烘托之下,惟一缺少的就是两个好朋友举杯小酌。这两句表达了主人邀请朋友喝酒的诚意。 (2)结尾采用问句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结尾的问句,朴素自然,没有任何的矫饰没有虚情假意,是一种发自真心的诚挚的邀请,反映了作者与朋友之间亲切真挚的情意和坦诚。朋友收到这封邀请,酒未喝,心肯定先醉了,为这份真挚的友情而醉。 思路点拔这是一首以诗代柬、邀友聚饮的诗篇,写得短小精悍。结尾的问句,实际上是对朋友发出的邀请。不管朋友来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