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基于文化距离的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分析 摘要: 尽管经过了金融危机的创伤,我国从外需走向内消,但是从整个经济的主体上看,对外贸易依然占据着GDP的大片份额。如何稳定、适度的发展我国外贸行业,预测或者规划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发现,解决相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成为各位研究者主要的研究方向。各个研究者侧重不同的方向,并建立,运用模型,进行相关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分析。部分的研究人员,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的方向变迁上入手,采用各种分析手段进行对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位变化的规整和预测。有些研究者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研究,亦有些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理论,例如采用投资性偏好理论或者文化距离理论来进
2、行数据分析。还有些学者利用新的研究方法,采用跨学科或者学科交叉来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从国内外的研究上看,国外研究者在理论研究方面以及在模型建立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国内学者则在数据分析和有史学分析上有很大的突破。关键词: 文化距离 贸易地理 文献综述一、 引言部分对外贸易在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好坏对于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广泛的影响力。尤其对于我国而言,更显得过犹不及。如何稳定、持续、高效的发展对外贸易,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各个阶层,无数学者的探索,时至今日,依然是经济类学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各国研究者都意图通过各种方
3、法来总结出对外贸易的普遍规律,预测其发展的方向,从而为本国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提供理论依据,为对外贸易的规划提供可行性保障。由此也就有了关于这个问题,所衍生出的,大量的、细化的分支研究。在大体上看,可以分为这三类研究:理论研究、数据分析以及小范围研究。其中,有关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研究还属于比较新的领域,不过在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多,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学说和理论。很多学者不拘泥于陈旧的模式,利用比较新的理论,例如文化距离的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得出了更加有价值的成果。就现阶段我国在这个问题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的研究人员主要还是利用比较大众化的理论,或者模型进行数
4、据的分析,从而总结,预测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位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学者,结合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学科交叉,采取了新的研究方法,例如用历史分析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在当今这个敏感的国际环境下,结合我国国情和相关具体的国家政策,对于这个方面的呈现出新的研究格局。二、 主体部分(一) 国外研究动态文化这个概念,众说纷纭,发展至今,现在世界范围内,有关文化的定义已经多达200余种。这其中,美国著名文化学专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比较全面的且系统的归纳了文化定义,并把有关文化的定义分成了六组:描述性的定义、历史性的定义、行为规范性的定义、心理性的定义、结构性的定义和遗传性
5、的定义。从而形成了比较权威的文化的理论基础。随着有关文化与经济贸易的研究的逐步深化,一些西方研究者不单单看到了文化无形的作用,在相关数据和模型下,把无形的影响力,不断数据化,从而得出了一些量化的结论,这其中由Geert Hofstede(1980)教授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最为典范。Hofstede通过特殊的论证方法,并结合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形成衡量一种文化特征的5个维度:权力距离,对不确定因素的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以及长期/短期取向。Hofstede的研究使每一个国家在每一个维度上都有一个得分,用量化的方式来表达文化差异。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其模型有很多缺陷,但它为后来的有关
6、于文化差异影响的量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底。随后,西方学者不断研究测量文化差异的各种方法,Babiker,Cox 和Miller(1987)提出文化距离的概念,Kogut和Singh(1988)文化距离指数是当今最流行的测量文化距离的方法,他们在Hofstede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提出这样一个模型:(表示第j个国家(目标国)与a国(所在国)的文化距离,表示第j个国家的第i个文化维度指数,表示第i个维度的指数的方差,n表示文化维度的个数。)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西方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一些计量的模型,例如:欧式距离指数,不同于Kogut和Singh(1988)的理论假设,它认为四个文化维度对两国间的
7、文化距离的影响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并建立不同的计算公式:;还有Clark和Pugh(2001)的文化集群距离指数,他们把文化距离定义为:所在国(母国)所在的文化组别与目标国所在的文化组别之间文化差异的程度。而Jackson(2001)则提出文化多样性指数,他研究得出算母国与目标国在每一个文化维度上的绝对级差,在四个文化维度上的级差相加就形成了两国间的文化多样性指数。这一指数的范围可以从非常类似的4到完全不同的的196。地理与贸易之间有着辩证的统一关系,一方面,地理的客观因素决定了对外贸易的规模、方位、类型等等。另一方面,贸易格局等相关因素的变化也影响着各国地理方向的选择和变更。从新大陆的发现、开
8、发,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到如今金融危机后,各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对于贸易地理方位的研究可见一斑,但从整个研究动态上看,贸易地理这方面尚属于比较年轻的研究,近几个世纪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并不断发展,产生了新的经济流派。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
9、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在这个概念基础上,贸易地理学不断理论化,形成了经济地理学。进入20 世纪80 年代,经过几次大的世界变革,世界格局从两极化到一超多强,并不断朝着多极化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术领域也涌现出新的变化。西方经济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相互交叉与互动的新时期,各学科在理论互动中对区域与空间产生了浓厚兴趣。1990年代初,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交织更加明显,以克鲁格曼(1990)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重新拾起并发展了空间经济学的计量方法,来分析经济活动的集聚和空间过程。即为“新经济地理学”。而如今,在金融危机后,各种有关贸易地理方向的研究犹有激增,各国研究者都意图
10、通过对贸易地理方向的总结、预测,从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二) 国内研究动态就我国当前的研究现状上看,虽然在文化距离主体理论上并没有太多的突破,但在运用文化距离理论来解释相关贸易问题上,有许多的创新点。金怡(2007)通过运用霍夫史特德文化四维模型,对于跨国公司的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衡量的标准。闻亭以“文化适应假说”为理论框架,对于高、低文化距离下的各国对外贸交流的态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董惠梅(2007)以纺织企业为例,说明了文化距离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空间导向的影响,在他在研究中指出,文化距离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文化距离对其
11、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又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余美仙(2010)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距离与感知效应的关系。国内大多数的研究者在继承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理念的同时,结合了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对外贸易的状况,从各种不同的研究点出发,研究出许多适合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结论和预测,服务其长足的发展。综合近期我国研究人员对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研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地理方向又有了新的变化趋势。程秋君(2009)在其出口贸易地理变迁研究中指出,现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存量、 劳动、 人力资本、 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地区差异是导致出口贸易地理变迁的原因。不过以上各种因素对出口贸易地理变迁的影响程度随着中
12、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 正在发生变化。其中, 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的影响程度在增强, 而劳动的影响程度在减弱, 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影响程度保持稳定。李先维等(2008)在国际贸易地理中,就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做出的总结,还作出了研究范畴划分,他们认为,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科学的分支学科, 又是地理学 (特别是经济地理学) 的重要分支。它所遵循的主要是社会经济规律。因此, 它是属于社会经济科学范畴的、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布局原理等为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向、方法提供了依据。除了这些定性的分析,更多的研究者进行定量研究,采用不同模式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多种有
13、关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研究结果。马国胜(2009)在中国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地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并通过两个扩展模型,指出我国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分布相对比较广,这种态势表明,我国于上世纪90 年代提出的大经贸战略取得了成果,外贸地理方向格局相对比较平衡,这符合中国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将这种外贸战略贯彻下去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党军和冯宗宪(2007)基于收入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对华贸易摩擦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调整进行研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种贸易保护政策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展,而中国对外贸易显然受到了来自多
14、方的压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困境, 就应该利用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逐步调整对外贸易方向, 把原有的欧、美、日为主要导向出口贸易调整到各大洲并重的全球贸易战略。我国应特别注重拓展非洲、拉美市场, 在缓解贸易摩擦危害的同时使中国走向贸易强国。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局部出发,对个别产业进行了更为精细的研究。张淑荣和李慕菡(2006)在中国加入WTO的条件下,通过对我国棉花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从相关数据上看出,这样的结论: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棉花国际竞争力较弱,这要求中国在制定棉花对外贸易政策时应尽量考虑中国棉花进出口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以利于中国棉花对外贸易的发展。胡豹
15、(2009)在对江苏纺织业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研究中指出,江苏纺织业出口一直以欧盟、美国、日本这三个市场为主要对象,但是江苏纺织业出口到这三个市场的数量是一直变化的。而在现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扩大其他地区的出口成为了新的经济贸易增长点。最后,很多国内研究者学科交叉,立足于中国历史这一个极具特点的研究法,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整个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迁,并通过历史的论据论证其关于贸易地理方向研究的假设。王璐(2007)从历史上总结,并对明清晋商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选择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规划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发展。三、 评述部分就文化距离理论以及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都属于比较年轻
16、的学科。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都在这些问题上不断的进行这定性、定量的研究,使之理论依据更加的可靠,相关研究的成果更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对近期的相关主要文献进行综述,从中主要运用西方研究者的理论依据,即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并主要关注量化的文化距离的测量模型。在国内研究领域,主要侧重于基于我国当今国情和金融危机时下,如何通过对于对外贸易地理的调整,来降低由于新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及部分西方国家歧视性的对外限制所造成的贸易损失。并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已经不仅仅针对于欧、美、日市场,逐步调整到各大洲并重的全球贸易战略,尤其我国应特别注重拓展非洲、拉美市场以及中东和亚州等发展中国家的贸
17、易往来。从而,不单缓解了贸易压力,还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水平。参考文献1 李英铨 严鹏.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动及其原因J.安徽史学,2007(4).2 张淑荣 李慕菡.加入WTO 后中国棉花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世界农业,2006(5).3 杨光.文化距离战略该有多远?J.中外管理,2004(7). 4 党军.冯宗显对华贸易摩擦与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调整基于收入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分析J.人文地理,2007(22).5 Marius Brulhart. Economic Geography, Industry Location and Trade: The Evi
18、denceJ. The World Economy,1998(8) 6 Howard J. Shatz.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J.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2000(5).7 P Krugman. What's new about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J.Oxf Rev Econ Policy 1998(2)8 M Storper. The limits to globalization: technology distric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 Economic geography,1992,(6).9 Laszlo Tihanyi, David A Griffith, Craig J Russell. The effect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entry mode choice,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MNE perf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龄人员安全协议书
- 防火涂料合作协议书
- 超市股份经营协议书
- 通讯专利转让协议书
- 修理店转让合同协议书
- 道路建设出资协议书
- 项目运营招商协议书
- 金店股权合作协议书
- 高校应届就业协议书
- 出租车并车合同协议书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职业技术学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 DL∕T 860.10-2018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 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大数据可视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无答案)
- 绿色建筑运行标识自评报告参考样式
- 穴位贴敷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污水处理设施环保管理培训资料
- 2024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