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_第1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_第2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业一(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本次作业的说明:(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2)本次作业的选题与讨论以

2、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选定题目,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在网上发本学习小组的首帖,小组成员采用非实时跟帖的方法进行讨论,每人有效跟帖数至少6个,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3)任课老师根据发帖内容进行成绩评定。(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      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  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

3、账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账也基本类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会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式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入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时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调整、科目的重新排列。2)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

4、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大部分资料来源于会计核算,但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和目标不同,核算原则、记价基础、核算方法都不同。因此,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核算的对象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而会计核算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单个企业为经济主体。(2)核算原则不同:以其中一种原则为例,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从市场交易的核算来看基本一致,即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际价格的基本原则。但是,从企业或机构单位的生产过程核算看,却有不同的处理,国民经济核算对生产价值的创造和成本的结转都是从实物产出出发并严格按当时

5、市场现行价格记账和核算的,例如原材料成本结转,是按结转时市场现价而不按企业购买入库时价格计算,产成品、半成品核算也是一样;而企业会计核算对资产、存活等都是按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核算的。(3)核算方法不同:(a)从账户核算方法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是应用会计账户的基本原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方法。会计账户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以企业经营过程为对象,描述企业全部资金的运动过程,系统建立核算科目和借贷关系,按复式记账核算。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虽运用会计借贷复式的账户核算原理,但由于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所以,它不同于会计账户的方面是按照与宏观经济

6、分析一致的基本结构设计的账户。(b)从账户类型来看:国民经济账户是根据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来设立账户,包括生产账户、收入支出账户、投资账户、对外交易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会计账户是根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和权益类两大类型账户。收入和支出要根据账户的不同类型进行登录,此外,国民经济核算除复式记账和四式记账外,也采用单式平衡表和矩阵表进行核算。(c)国民经济不同于会计帐户的方面是按照与宏观经济分析一致的基本结构设计的帐户,表现为以下特点: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2、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生产

7、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 GDP = 各行业增加值的和。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

8、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居民消费+政府

9、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  由于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所以其计算是建立在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的。在统计局内部,GDP核算的资料来源于统计局内部各专业司常规统计报表,全国普查资料,各种抽样调查资料。在统计局外部,则需要财政、税务

10、、金融、保险等各相关部门的统计及财务资料。除此以外,对于未能纳入常规统计报表和不易取得的资料,还要到相关的系统、行业处搜集替代指标进行补算和估算。由此可见,GDP核算是一个各方面数据全方位相互印证、相互平衡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是一个国家在核算期内总活动成果的综合反映。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645亿元。排名第七。 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合7080元,世界排名127。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排名第五。1 美国 2 日本3 德国4 英国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不足15

11、00美元,世界排名在100110之间。(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住户),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GDP核算从核算时间上可以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从核算使用的价格上可以分为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

12、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GDP虽然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数字之一,但它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衡量生产的尺度,而无法全面反映效益、福利等其他与发展相关的指标。另外,GDP总量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如何,不仅与GDP总量有关还与GDP结构有关,包括GDP的生产结构、支出结构和使用结构。只有合理的结构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第三,GDP核算本身在核算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指在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口径范围、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种不完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核算体系和核算实务都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目前我国GDP核算人员正在立足中国的具体情况努力地对包括GDP核算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进。对于一般公众用户所质疑的GDP数据不准确问题,如,被调查对象的不实填报,某些领导的人为干预等,属于非技术因素,要消除它们则有赖于统计立法和执法的强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及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尽管GDP与GDP核算仍旧存在着上述问题和不足,但我们必须看到GDP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