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和而不同”的思想源于西周末年的“和同之辨”。 据 国语?郑语记载: 史伯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可事物的法则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具体表现为:“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是以和五味以调口, 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级以立纯德,合十数遗训百体”;即便是政治也应该“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这里的“他”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相近的事物或道理,也就是寻求“和”的过程。 “和”能够产生新事物,是万物的根本。“同”就是单一事物的相同,不可能产生新事物。如果去和于同
2、,就是“天夺之明”。另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 齐景公问晏婴: “和与同异乎?”晏婴说:“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而且世界上的事大都如此: “一气、 二体、 三类、 四物、 五声、 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在这里,史伯和晏子不仅从自然现象上来讲“和”与“同”, 而且史伯对“同”与“和”的区分,说明他对矛盾的同一性已有一定的认识;晏婴则用“相济”、“相成”的思想丰富了
3、“和”的内涵。孔子明确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命题。在论语 ?子路篇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是说,作为君子和小人的个体来看,君子会汲取别人的有益的思想、弥补自己的不足,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决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小人却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另据何晏 论语集解的解释: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日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日不和。”即是说,作为君子和小人群体特质来看,君子们所见略同、但外在表现各异,即形式“不同”而本质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从君子和小人追求的目标来看,
4、君子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小人则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命题提出的客观原因, 主要是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实践中和自己整理古籍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而且也体会到古今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现状以后,才把“和而不同”作为一个普遍法则提了出来。其意义就在于以宽容、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百家争鸣和社会万象,通过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来确定文化思想“和”的内核。“和而不同”是中圆传统文化长河中百舸争流的航标。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是四大显学。在这其中,不仅儒家强调“和”, 墨家也重视“和”, 并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没有推行“和合”的结果。 而道家的老子更把“和”提到了阴阳矛
5、盾统一体的哲学高度来认识。他在 道德经中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就是说万物都是阴阳相合而生。如婴儿生命力极旺盛的原因是婴儿“和之至也”( 即内在的高度和谐才使生命力旺盛 ) ,所以说“和日常”,即“和”是万物生长过程的本质规律。不过把“和而不同”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要数易传、吕氏春秋。作为中华文化元典的易传不仅秉承了儒家刚健奋发的气概、法家冷静理智的态度和道家、阴阳家的辩证精神,而且把敏锐的目光投向了整个宇宙。提出了“太和”的概念。 它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是一种遍布时空、充溢天地人的普遍和谐关系。即至高至上的和谐。宋代关学派张载在正蒙?张载篇中说
6、:“太和所谓道,中函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在张载看来, “太和”这个世界本质的和谐不是排除矛盾和差异的和谐。而是蕴含着浮沉、升降、动静等相互作用、相互消长、转化过程的和谐。正是这种整体动态的和谐,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吕氏春秋是一部综合百家精华、“兼儒墨,合名法”,且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社会现实并具有思想大一统理论意图的著作。 在书中, 对先秦诸子的思想家进行了评说,如指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等等后认为,这些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而统一的过程,则是一个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的过程。正如“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 取之众白 也。夫取于众。
7、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以此为秦国统 一天下、治理天下,提供多方面的理论借鉴和指导。可是秦王朝 却“去和重同”,全面实施中韩之术,忽视了赏罚并用、任法去 私等重要内容,成为秦朝短命的肌瘤。“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各领域的主旋律。 第一,综合 观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从培养人方面来看,先秦的孔子 强调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以培养学习者成为“君子”和“圣人”;明代王守仁也主张要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得 到协调统一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教学 相长。在教育理念中尊重学术自由, 如南宋时期的岳麓书院本是 湘学基地。但却请来闽学朱熹、永嘉学派陈止斋来讲学;而朱熹
8、的白鹿洞书院则邀请论敌陆象山讨论,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第二,“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古代文学不仅强调“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而且特别注重“中和之美”。一般说来,中国古代文学很少有剑拔弩张的表达狂怒 和狂喜的作品,情感宣泄得适度与表现方式的简约使中国古代文 学在总体上具有含蓄深沉、意味隽永的艺术特征。即便是人的情 感最能表现的诗歌,也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方式来批判 现实,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我们民族平和、宽容、偏重理性的文化性格。第三,“和”是中国古代 艺术的基本原则。如中国古代的四合院建筑格局, 不仅满足了人 们衣食住行的需要,也体
9、现了 “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更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凝聚力及亲和力; 又如绘画中墨的浓淡枯湿和画 面的整体和谐、书法中笔法的长短曲直与布局结构的统一、戏曲中的唱念做打与虚拟和程式的相互推进、音乐的八音克谐与节奏和旋律的浑然天成,无不反映“和而不同”的原则。第四,“致中和”是中国古代极高的道德境界。“和”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为达此目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 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旨在实现人和,协调人际 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和德”, 其内容是在待人接物中为“和气”。在人际关系上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 而作为一种德行为“中和”
10、。 可以说“和”既是中国人的德性,也是中国人的德能。第五“重和去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特性。 在本体论中强调“阴阳五行”说:坚持“天人合一”的整体趋同思维;观察到整个世界都是由多种多样异质异形的成分在相互作用、相克相生、相辅相成、交 感转化中构成的有机整体; 并从统一出发。主张“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是一条长链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展示了重和谐与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特质。 可见“和而不同”已渗透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品格和精神。“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契机。“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就是提倡在主导思想规范下的兼容并包、 多样 统一。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11、。 是中国古人对鹿、驼、龟、蛇、 蜃、鱼、鹰、虎、牛等诸多动物,对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融合的结果。同时,它以地处中原的华夏集团“蛇” 图腾为主体,兼容了其他地区一些别的图腾而形成超自然动物形 象。所以。龙的这种形象不仅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而且 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文化标志和 情感纽带,而且体现出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天、地、人合一的文化 理念。春秋战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文化元典性著作的创始时期,出现了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现象,但其中的 儒道墨法是四大显学。并随着诸侯国攻伐不已的兼并战争,有力地推动了华夏族的最终形成。 在后来的文化长河中,中华先民以 海纳百川的气概创造了儒道互补、儒法结合,儒佛相融。佛道相 通,援阴阳五行人儒。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奇观;以兼容并包 的气势。承认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文化价值性,使得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之间交汇融合, 形成了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以有容乃大的气派对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加以容纳和吸收。 尽管其间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 但 在不同价值系统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冲击和碰撞下,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办公空间玻璃隔断艺术装饰设计与施工合同
- 老人急救护理规范
- 班级创意活动课件
- 建筑涂料运输租车合同
- 2024沈阳市于洪区职业教育中心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济南市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药品运输操作流程
- 房地产租赁合同模板
- 森林抚育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酒店委托管理合同协议书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广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
- 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安全知识培训
- 抚州市崇仁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扒胎机的使用
- 民用爆炸物品出口审批单
- 好书推荐——《青铜葵花》PPT课件
- 乙烯裂解炉焊接施工工艺及验收规程
- 钢格栅板安装方案
- 2009东风风神s30全车电路图
- 常用钢制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管帽理论重量体积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