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_第1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_第2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_第3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_第4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题1.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 B. C. D. 【答案】B【解析】 根据题干“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的是流动生活,不是定居生活,说法不正确,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B。2. 京剧 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 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 , 寡人

2、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 寇准 B. 宋真宗C. 宋高宗D. 明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关系。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3. “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 栾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融合加强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 宋辽订

3、立澶渊之盟D. 岳家军的抵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04 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 澧渊之盟演渊之盟是宋朝 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憎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所以答案选 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

4、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4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A.春秋的尊王攘夷B.秦朝郡县制的推广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D.元朝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是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形势示意图,图中甲乙是以兄弟相称,丙向乙称臣,丙从属于乙,由此可知,甲是辽,乙是北宋,丙是西夏,因为北宋与辽之间发生了演州之战,后来签订演渊之盟,以兄弟相称,北宋与西夏之间也曾经发生战争,后来议和,西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而西夏由于国力较弱,成为辽的附属国。所以答案选Co5 .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A.结

5、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期间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最后都以议和结束,如演渊之盟,宋金议和等,这些议和包括了大规模的的战争结束,形成了对峙局面,不顾宋王朝每年都要缴纳税币,因此ACD三项是共同点,B项错误,并没有导致南北对峙的形成,而是双方维持了持久的和平,所以答案选B。6 .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羯丹文字西及文字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 礼乐文明的确立C.汉唐

6、盛世文化的出现D. 农牧文化的交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北宋、辽、西夏曾出现过并立的时期,辽和西夏 的统治者在同中原的密切交往中,逐渐受到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如西夏就模仿汉字结构, 创造西夏文字,所以选 Do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文字信息“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 是仿照汉字创造的”,由此分析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文化相互融合。7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北宋建立 演渊之盟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澧渊之盟史实的识记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 京,历史上称

7、为北宋.故宋朝建立是960年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 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澧渊之盟'故遭渊之盟是 1005年.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不契丹各部二916年.阿保机御皇帝.建立契丹政 权,定都上京.故阿保机越立契丹国是916年.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谕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 主的民族党项族. 1038年,党项放的首领元昊棉大豆国皇帝,定都兴庆。夏位于宋的西北,历史上称 为西夏.故元昊称大夏国皇帝是1038年.因此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

8、立的时代8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 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宋夏金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属于政权并立时期,十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及建立北宋,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政权,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政权, 辽宋夏金并立。故选Co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金和南宋的对峙9 .图示法是我们

9、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知识,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0.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 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答案】C【解析】 从图片中的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上的汉字可知,契丹和

10、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A项契丹建立的政权是辽,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 Co11. 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地方军阀割据B. 南北政权对峙C. 民族政权并立D. 战乱不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判断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就是民族政权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后来,辽和北宋先后

11、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金与南宋议和,出现了金、南宋和西夏并立的局面;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 Co12.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 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

12、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与 1005年 1 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 万两、绢20 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ABC 三项是澶渊之盟的内容,D 项是宋辽绍兴和议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由充分的认识,掌握辽和背诵的关系,以及政权并立的时期,同时也需要掌握澶渊之盟的签订时间,影响,利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13.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描绘的是我们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A. 西夏 B. 契丹 C. 党项 D. 女真族【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

13、可以判断这是契丹人居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句中,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是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是说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因此只有选项 B符合题意,故选 Bo14. 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 B、C D中的哪一处(A. A B. B C. C D. D【解析】依据地图信息,可以判断图中A是北宋、B是辽(契丹)、C是西夏、D是吐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是西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5.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

14、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阿保机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C项符合题意;A是吐蕃赞普;B项是西夏王;D阿骨打建立金。ABD 不合题意,此题选 G、材料解析题16. 阅读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A:; B:;C:。(2)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都城名称:a.;b.;c.。(3)如上图所示,你认为北宋是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 A:辽B:北宋C:西夏。(2) a.上京b.开封 c. 兴庆。(3)没有。因为北宋只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与

15、北宋并立的还有辽、 西夏等其他少数民族政权。1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也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也匡胤就是宋太祖: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豆;A:辽B:北宋C:西夏;(2)依据所学可知,辽定都上京;北宋定都开封;西夏定都兴庆;a.上京b.开封 c.兴庆。(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没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北宋只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与北宋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其他少数民族政权。17.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

16、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 “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答案】(1)北宋;契丹族。(2) “演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辽的关系。材料一中的“朝廷 ”指北宋,“蕃 ”在这里主要是指契丹族。澶渊之盟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澶渊之盟

17、的内容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即 “岁币 ”。 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 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唐朝 “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1)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深入探究】(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答案】(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肃宗时,唐蕃会盟,并建立会盟碑。(2)战:辽与北宋的演州之战(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兀和:演渊之盟(宋夏议和)。(3) 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言之有理即可)(4)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和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解析】 ( 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肃宗时,唐蕃会盟,并建立会盟碑。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