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火力发电强制性条文电气汇编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1.gif)
![电力工程火力发电强制性条文电气汇编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2.gif)
![电力工程火力发电强制性条文电气汇编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3.gif)
![电力工程火力发电强制性条文电气汇编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4.gif)
![电力工程火力发电强制性条文电气汇编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5/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24441198-5e31-4273-ba06-122502dd878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工程(火力发电)主要强制性标准条文以及“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电气部分条文汇编电气处2004-4-21前言为贯彻院“2004年为我院质量安全年”的决定,贯彻电气处2004年质量安全年实施计划,现将有关2000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以及“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中有关电气设计部分进行汇编、整理,并根据内容全部统一到一起,以便在设计中贯彻执行。本汇编编入了以下标准的强制性条文: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0-2000;发电厂、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96;爆炸和火
2、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程GB50058-9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二次线反措等。校核人:张蜂蜜编制人:张晓江 张蜂蜜 扬月红一供电1 200MW 及以上机组的氢密封油泵电源应接自事故保安电源,并应设置直流备用氢密封油泵。2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机组,应设置交流保安电源。交流保安电源宜采用快速起动的柴油发电机组。交流保安电源的电压和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低压厂用电系统一致。3选择蓄电池组容量时,与电力系统连接的发电厂,交流厂用电事故停电时间应按1h计算;供交流不停电电源用的直流负荷计算时间可按0.5h计算。4 消防供电4.1.自
3、动灭火系统、电动卷帘门、与消防有关的电动阀门及交流控制负荷,当单机容量为200MW 及以上时,应按保安负荷供电,当单机容量为200MW 以下时应按I级负荷供电。注保安负荷供电是为保证电厂安全运行和不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供电4.2单机容量为25MW 以上的发电厂消防水泵应按I级负荷供电,当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有困难时,宜采用内燃机作动力。单机容量为25MW 及以下的发电厂消防水泵应按不低于I级负荷供电。4.3 发电厂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当本身带有不停电电源装置时,应由厂用电源供电,当本身不带有不停电电源装置时应由厂内不停电电源装置供电4.4 当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电源供电时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
4、处切换。5 发电厂照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5.1 照明网络的工作零线必须两端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5.2 二次侧电压为24V 及以下的降压变压器,严禁采用自耦降压变压器,其二次侧一端(单相变压器)或中性点(三相变压器)应直接接地。5.3 照明的安全电压为24V,其使用场所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要求。5.4 所有照明电源插座应为单相三孔式插座。5.5 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易造成爆炸、火灾或人身伤亡等严重事故的场所,应装设供继续工作或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照度应符合有关的规定。5.6 对烟囱和其他高耸建筑物或构筑物上装设障碍照明的要求应和航空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对取、排水口及码头障碍照明的
5、要求应和航运管理部门协商确定。5.7 单机容量为200MW 及以上发电厂的单元控制室网络控制室及柴油发电机房的应急照明,应采用蓄电池直流系统供电,主厂房出入口、通道、楼梯间及远离主厂房的重要工作场所的应急照明宜采用应急灯。其他场所的应急照明应按保安负荷供电5.8 单机容量为200MW 以下发电厂的应急照明应采用蓄电池直流系统供电,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可同时运行,正常时由厂用电源供电,事故时应能自动切换到蓄电池直流母线供电,主控制室的应急照明正常时可不运行,远离主厂房的重要工作场所的应急照明可采用应急灯。5.9 应急照明5.9.1 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时应按表5.9.1 中所列的工作场所装设继续工
6、作或人员疏散用的应急照明5.9.2 本规范表5.9.1 中所列工作场所的通道出入口应装设应急照明5.9.3 锅炉汽包水位计就地热力控制屏测量仪表屏及除氧器水位计处应装设局部应急照明表5.9.1 发电厂装设应急照明的工作场所5.9.4 继续工作用的应急照明,其工作面上的照度值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10%,人员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在主要通道上的照度值不应低于0.5lx。5.9.5 当照明灯具表面的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卤钨灯和额定功率为100W 及以上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的引入线应采用瓷管玻璃丝等不燃烧材料作隔热保护。5.9.6 超过60W 的白炽灯卤钨灯荧
7、光高压汞灯(包括镇流器)不应直接设置在可燃装修或可燃构件上。可燃物品库房不应设置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二设备选择1 当发电机引出线采用大电流封闭母线时,应在与发电机出线端子连接处设有隔氢设施。2 运煤系统的室内机械设备其电动机外壳防护等级宜采用IP54 级。3 运煤系统的消防通信设备宜与运煤系统配置的通信设备共用。4.发电机励端应留有安装测速装置的位置,测速装置由汽机厂统一提供.5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时,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有电气闭锁功能。6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采用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辅助接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7正常停机时,在打闸后,应先检查有
8、功功率是否到零,千瓦时表停转或逆转以后,再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严禁带负荷解列。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8掌握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和电流摆动值(盘车电流信号应送到控制室)。9对模态试验频率不合格(振型为椭圆、固有频率在94115Hz之间)的发电机,应进行端部结构改造。10定子反冲洗系统的所有钢丝滤网应为激光打孔的不锈钢板新型滤网。11为防止氢冷发电机的氢气漏入封闭母线,在发电机出线箱与封闭母线连接处应装设隔氢装置,并在适当地点设置排气孔和加装漏氢检测装置。12.有调峰运行的发电机,有条件时可加装转子绕组动态匝间短路在线监测装置,以便及早发现异常.13.防止发电机非
9、全相运行.发电机变压器组的主断路器出现非全相运行时,其相关保护应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在主断路器无法断开时,断开与其连接在一母线上的所有电源.14.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15.防止发电机局部过热.16.当发电机定子回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的接地电流值如表所示.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整定值按表的要求确定.当定子接地保护报警时,应立即停机.200MW及以上容量的发电机的接地保护装置宜作为跳闸.17.变压器出厂局放试验的合格标准.17.1 220KV及以上的变压器,测量电压为1.5Um/3时,自耦变压器中压端不大于200Pc,其他不大于100Pc.17.2 110KV变压器,测量电压为1.5Um/3时
10、, 不大于300Pc.17.3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互感器, 测量电压为1.2Um/3时, 液体浸渍不大于5Pc,固体形式不大于20Pc.17.4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互感器应进行高电压介损试验.17.5 大型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安装具有合适量程的三维冲击记录仪.17.6 潜油泵的轴承,应采用E级或D级.油泵应选用转速不大于1000r/min的低速油泵.18.开关设备断口外绝缘应满足不小于1.15倍(252KV)或1.2倍(363KV及550KV)相对地外绝缘的要求.三设备及设施的防火安全1 配电装置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长度大于7m 的配电装置室,应有两个出口;长度大于
11、60m 时,应增加一个出口。(2)装配式配电装置的母线分段处,宜设置有门洞的隔墙。(3)充油电气设备间的门若开向不属配电装置范围的建筑物内时,其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4)配电装置室的门应为向外开的防火门,并应在门内侧装设不用钥匙开启的弹簧锁,严禁使用门闩。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如有门时,门应能向两个方向开启。(5)配电装置室应按照事故排烟要求,设置足够的事故通风装置。(6)配电装置室内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不得设置门槛,并不应有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通过。2 电子计算机室、电子设备室、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等空气调节系统应有防火排烟措施,并应与消防联锁。3. 3-35KV双母线布置的屋内
12、配电装置,其母线与母线隔离开关之间应设置防火隔板。4 加氯间宜布置在独立的建筑物内,当与其他车间联合布置时,必须设隔墙,并应有通向室外的外开门。室内采暖设施不宜靠近氯气瓶和加氯机,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开关应设在室外。5 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5.1 屋外油浸变压器及屋外配电装置与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5.1要求5.2 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及网络控制楼与油浸变压器的间距不宜小于10m;当其间距小于10m时,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及网络控制楼面向油浸变压器的外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5.3 油量为2500kg 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
13、表5.3 的规定表5.3 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电压等级最小间距(m)电压等级最小间距(m)35kV 及以下5110kV866kV6220kV 及以上105.4 当油量为2500kg 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满足表 的要求时,应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宜小于4h,防火墙的高度应高于变压器油枕其长度不应小于变压器的贮油池两侧各1m5.5 油量为2500kg 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或电抗器与本回路油量为600kg 以上的带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m。5.6 .3- 35kV 以下屋内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宜设置在开关柜或两侧有隔墙(板)的间隔内;
14、35kV 及以上的设备,则应设置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超过100kg 的屋内油浸电力变压器,应设置在单独的防爆间内,并应有灭火设施。5.7 屋内单台总油量为100kg 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宜按油量的20%设计,并应设置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全部油量的贮油设施。5.8 屋外单台油量为1000kg 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当设置容纳油量的20%贮油或挡油设施时,应设置将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全部油量的贮油或挡油设施,当设置有油水分离措施的总事故贮油池时,其容量宜按最大一个油箱容量的
15、60%确定。贮油或挡油设施应大于变压器外廓每边各1m表 5.1 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构)筑物名称丙丁戊类建筑耐火等级屋 外 配 电 装 置露天御煤装置或贮煤场锻 工 铆 焊 车 间制氢站、乙炔站贮氢罐露天油库行政生活福利建筑铁路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道路(路边)一、二级三 级一、二级三级厂外厂内主要次要丙、丁、戌类生产建筑一、二级1012108101212121012三级12141210121415151214屋外配电装置101212贮存褐煤时25102525251020主变压器或屋外厂用变压器油量(t/台)10121512301520105015201520255020
16、25202530露天卸煤装置或贮煤场81212812810贮存褐煤时25贮存褐煤时 25制氢站、乙炔站12142512贮存褐煤时252512121525302015105贮氢罐1215251225252015105露天油库12152515251520302015105行政生活福利建筑一、二级101210810251567三级12141210122078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两建(构)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建(构)筑物与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间距应从构架算起;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距离由工艺确定。表中油浸变压器同丙、丁、戊类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包
17、括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及网络控制楼。贮氢罐之间的距离应为相邻较大贮氢罐的直径。一组露天油库区的总贮油量不大于1000m3,且可按数个贮油罐分两行成组布置,其贮油罐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1.5m。本表中未规定的有关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5.9 贮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其厚度不应小于250mm ,卵石直径宜为50 80mm。三电缆防火1 在电缆隧道及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应在必要的部位设置防火墙。2 在主厂房内易受外部着火影响的区域,宜有防火措施。3 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紧靠2 3m 长的区段,以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同一长度范围上,应采取阻止延燃的措
18、施。4 靠近油源的电缆沟宜高出地面50mm,盖板宜作密封处理。5 空中敷设的35kV 以上高压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中,宜设有能反映喷油状态的防火自动报警和闭锁装置。6 防火包带、涂料,难燃或耐火槽盒,难燃、耐燃型电缆应具备必要的强度及耐久性,满足预期的有效阻止延燃性或耐燃性的要求,并符合难燃或耐燃性能基本考核标准。7 电缆隧道应设置带有爬梯的人孔,相邻人孔间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75m,人孔距终端不宜超过5m,人孔直径不应小于700mm。8 电缆隧道宜采用自然通风,其通风量按排风温度不超过40,进风和排风的温度差不超过10计算。9 主厂房及辅助厂房的电缆敷设必须采取有效阻燃的防火封堵措施,对主厂房内
19、易受外部着火影响区段(如汽轮机头部或锅炉房正对防爆门与排渣孔的邻近部位等)的电缆也必须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10 同一路径中,全厂公用的重要负荷回路的电缆应采取耐火分隔或分别敷设在两个互相独立的电缆通道中。11 主厂房到网络控制楼或电气主控制楼的电缆应按下述规模进行耐火分隔或敷设在独立的电缆通道中:11.1 三台容量为100MW以下的机组;11.2两台容量为100MW125MW的机组;11.3 一台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机组。12 主控制楼屋内配电装置楼各层及集中控制室电缆夹层不应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通往室外楼梯平台当屋内配电装置楼长度超过60m 时应设中间安全出口13 电缆沟
20、及电缆隧道在进出主厂房、主控制楼、配电装置室时,在建筑物外墙处应设置防火墙,电缆隧道的防火墙上应采用甲级防火门。14 在通向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电缆夹层的竖井或墙洞及盘柜底部开孔处,应采用电缆防火堵料、填料或防火包等材料封堵,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h。15 在电缆隧道或重要回路电缆沟中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防火墙15.1 单机容量为100MW 及以上的发电厂,对应于厂用母线分段处。15.2 单机容量为100MW 以下的发电厂,对应于全厂一半容量的厂用配电装置划分处。15.3 公用主隧道或沟内引接的分支处。15.4 通向控制室配电装置室的入口处和厂区围墙处。15.5 电缆沟内每间距100m 处。16 防火墙
21、上的电缆孔洞应采用电缆防火堵料封堵,并应采取防止火焰窜燃的措施。17 对直流电源、消防报警、应急照明、双重化保护装置、水泵房、化学水处理及输煤系统等公用重要回路的双回路电缆,宜将双回路分别布置在两个相互独立或有防火分隔的通道中,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对其中一回路采取防火措施。18 对主厂房内易受外部火灾影响的汽轮机头部、锅炉防爆门、排渣孔朝向的邻近部位的电缆区段,应采取在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或防火槽盒措施。19 当电缆明敷时,在电缆接头两侧各2 3m 长的区段以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应采取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措施。20 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21 对明敷
22、的35kV 以上的高压电缆应采取防止着火延燃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1.1 单机容量大于200MW 的发电厂全部主电源回路的电缆不宜明敷在同一条电缆通道中,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对部分主电源回路的电缆采取防火措施。21.2 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闭锁装置。22 在电缆隧道中严禁有可燃气油管路穿越。23 在火灾几率较高灾害影响较大的场所,明敷方式下电缆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23.1火电厂的主厂房和燃煤、燃油系统以及其他易燃易爆环境宜采用具有难燃性的电缆。23.2 地下的客运或商业设施等人流密集环境中需增强防火安全的回路,宜采用具有低烟、低毒的难燃性电缆。23.3 其他重要的工
23、业与公共设施供配电回路,当需要增强防火安全性时,也可采用具有难燃性或低烟、低毒难燃性的电缆。24 难燃电缆的选用要求24.1 电缆的难燃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的规定,多根密集配置时,电缆的难燃性应按该标准第5 部分“成束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以及电缆配置情况所需防止灾难性事故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满足适合的类别要求。24.2 同一通道中不宜把非难燃电缆与难燃电缆并列配置25 在外部火势作用一定时间内需维持通电的下列场所或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25 1 消防报警、应急照明、遮断器操作直流电源和发电机组紧急停机的保全电源等重要回路。25 2 计算机监控、双
24、重化继电保护、保安电源等双回路合用同一通道未相互隔离时其中一个回路。25 3 油罐区、钢铁厂中可能有熔化金属溅落等易燃场所。25 4 其他重要公共建筑设施等需有耐火要求的回路。26 明敷电缆实施耐火防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26 1 电缆数量较少时,可用防火涂料包带加于电缆上或把电缆穿于耐火管。26 2 同一通道中电缆较多时,宜敷设于耐火槽盒内且对电力电缆宜用透气型式,在无易燃粉尘的环境,可用半封闭式,敷设在桥架上的电缆防护区段不长时也可采用阻火包。27 耐火电缆用于发电厂等明敷有多根电缆配置中或位于油管、熔化金属溅落等可能波及场所时,其耐火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的规定,并满足该
25、标准第6 部分A 类的要求,除上述情况外且为少量电缆配置时,可采用符合该标准第6 部分B类要求的耐火电缆。28 在油罐区、重要木结构公共建筑、高温场所等其他耐火要求高且敷设安装和经济性能接受的情况,可采用不燃性矿物绝缘电缆。29 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封闭通道中,应配备适于环境、可靠动作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装置,明敷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应设有能反映喷油状态的火灾自动报警和闭锁装置。30 在地下公共设施的电缆密集部位,多回充油电缆的终端设置处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可装设水喷雾灭火等专用消防设施。31 电缆用防火阻燃材料产品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31 1 难燃性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
26、难燃性试验方法的规定31 2 防火涂料包带应按施加于电缆上的使用特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试验要求的有关规定。31 3 用于阻止延燃的材料产品除本条2 项外,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满足有效自熄性。31 4 用于耐火防护的材料产品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要求且耐火温度不宜低于1000。31 5 用于电力电缆的难燃耐火槽盒,应确定电缆载流能力或有关参数。31 6 采用的材料产品应适于工程环境具有耐久可靠性。32主厂房内架空敷设的电缆与热力管道之间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m,动力电缆不小于1m。33在密集敷设电缆的主控制室下电缆夹
27、层和电缆沟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34对于新建、扩建的火力发电机组主厂房和燃煤燃油系统以及其他易燃易爆环境宜选用阻燃电缆。35控制室、开关室、计算机室等通往电缆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柜、盘等处的所有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的缝隙)必须采用合格的不燃或阻燃材料封堵。36、靠近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的电缆应有隔热措施,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四防雷接地1 防止静电引燃引爆,应符合下列要求:1.1 易燃油、可燃油和氢气等贮罐的罐体及罐顶、装卸油台、铁路轨道、管道、鹤管及套筒等应设有防静电和防感应雷接地,油槽车应设防静电的临时
28、接地卡。贮罐的四周应设闭合环形接地,罐体的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间距不应大于30m。易燃油贮罐的呼吸阀、热工测量装置应重复接地。1.2 防静电接地每处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防感应雷接地每处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2 为防止过电压危及人身安全,独立避雷针和接地网应符合下列要求:2.1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m,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砾石、沥青地面。2.2 在确定接地装置的形式和布置时,应尽可能降低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并使接触电势及跨步电势不超过有关规程的规定值。3 电气设备接地及接零,应符合下列要求:3.1 为保证人身和设
29、备的安全,电力设备外壳应接地或接零。3.2 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另有规定的除外。3.3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设备的外壳宜采用低压接零保护。当确有困难时,可采用接地保护,但应采取装设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绝缘垫、安全围栏或采取均压等安全措施。在潮湿场所或条件特别恶劣场所的供电网络中,电力设备的外壳应采用接零保护。3.4 以安全电压供电的网络中,应将网络的中性线或一个相线接地。当接地确有困难时,也可与该变压器一次侧的零线连接。3.5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零线应在电源处接地,电缆在引入车间或大型
30、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距接地点不超过50m 者除外)。3.6 在低压电力网中,严禁利用大地作零线或相线。3.7 交流电力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专用接地线接地。当金属构件、穿线钢管等设施能保证全长为良好的电气通路,并有足够的热稳定截面时,也可利用其作接地线。电力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接地部分。3.8 不得使用蛇形管和保温管的金属网或外皮以及低压照明网络的导线铅皮作接地线。3.9 低压电力网中零线上不应装设开关和熔断器,单相开关应装设在相线上。3.10 运煤系统的导煤槽及除尘装置中的风道,均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且不应采用容易积聚静电的绝缘材料制
31、作。3.11 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当不允许避雷线直接和发电厂、变电所配电装置架构相连时,发电厂、变电所接地网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5m。3.12 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中下列部位应采用专门敷设的接地线接地。a) 发电机机座或外壳,出线柜、中性点柜的金属底座和外壳,封闭母线的外壳;b) 110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构件支座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c) 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d) 直接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e) 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所接消弧线圈、接地电抗器、电阻器或变压器等的接地端子;f) GIS的
32、接地端子;g) 避雷器,避雷针、线等的接地端子。3.13 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4.对于变电所中的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低电阻或高阻接地系统,必须按异点两相接地校核接地装置的热稳定容量。5接地装置腐蚀比较严重的枢纽变电所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6对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网,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方可投入运行。7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重要设备及设备构架等宜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8110220KV不接地变压器中
33、性点过电压保护应采用棒间隙保护方式。对于110KV变压器,当中性点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小于等于185KV时,还应在间隙旁并联氧化锌避雷器,间隙距离及避雷器参数配合要进行校核。五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设施1 在爆炸危险场所中电力装置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1 爆炸危险场所内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布置,应使其能免受机械损伤。1.2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应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当必须采用时,其电源线路应采用移动电缆或橡套软线。1.3 在有易燃气体或蒸汽爆炸混合物的场所内,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不应低于场所内爆炸物的级别。当场所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爆炸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高的级别选用。1.4 爆炸危
34、险场所内,有过负荷可能的电气设备应装设可靠的过负荷保护。1.5 爆炸危险场所内的事故排风电动机,应在发生事故时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事故启动按钮等控制设备。1.6 爆炸危险场所的照明设施,应符合照明防爆的有关规定。在爆炸危险场所内必须装设电源插座时,应选用防爆型插座。插座应布置在爆炸性混合物不易积聚的地点,局部照明灯具应布置在事故时气流不易冲击到的位置。1.7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有激烈振动设备的电气线路及电缆的导体宜采用铜材。电线、电缆的额定电压,必须不低于网络额定电压,且不应低于500V。1.8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两线制单相网络中的相线及零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并使用双极开关同时切断相线及零线。1
35、.9 在爆炸危险场所的绝缘导线、电缆截面和保护设备的选择,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 倍和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 倍本条文第(2)项除外。(2)电压为1000V 以下的鼠笼型感应电动机回路,其馈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 倍。(3)电压为1000V 及以上的导线和电缆,设计时应按回路的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1.10 在正常情况下连续或经常存在爆炸性混合物的地点,不宜设置电器和仪表,当必须装设时,应选用符合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安全火花型电器及仪表。1.11 爆炸危险场所应少用
36、电缆沟配线。当必须采用时,在能积聚爆炸性混合物的电缆沟内所敷设的电缆,应有铠装外护套。1.12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电缆线路的进线装置、中间接线盒和分支盒,应按其所处地点的防爆等级采用隔爆或防爆型。1.13 在爆炸危险场所的310kV 电缆线路,应装设零序保护。1.14 在有爆炸危险、特别潮湿及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场所,照明线路应采用钢管(电线管)敷设。1.15 易燃、易爆场所通风用的通风机和电动机应为防爆式,并应直接连接。116条爆炸性气体环境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部分,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内仍应进行接地:)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及以下
37、和直流额定电压为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及以下,直流电压为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干线应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方向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条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严禁采用绝缘导线或塑料管明设。六 防电伤1 电气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1 发电厂内所有带电设备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各有关规程规定的最小值。1.2 当屋外(屋内)电气设备外绝缘最低部位距地面小于2.5m(2.3m)时,应设置固定遮栏。1.3 屋外配电装置的周围宜设置高度不低于1.5m 的围栏
38、。1.4 在装有油断路器的屋内间隔内,除设置遮栏外,对就地操作的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应在其操作机构处设置防护隔板,其宽度应满足运行人员的操作范围,高度不低于1.9m。1.5 250V 以上的电压不宜进入控制屏(台)和保护屏。1.6 厂内低压裸导体布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m;采用网孔遮栏时,不应小于2.5m。1.7 起重机及其滑触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起重机上方的裸导体至起重机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2m;否则,应在起重机上或裸导体下方装设遮栏。(2)起重机的滑触线上,严禁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用电设备。(3)起重机的滑触线宜采用封闭式安全型滑触线。(4)裸滑触线宜设置在驾驶室的对侧。当
39、设置于同侧时,必须对人员上、下时可能触及的滑触线段,采取防护措施。(5)滑触线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3.5m,在屋外跨越汽车通道处,不应低于6m,否则必须采取防护措施。1.8 插接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2m,其终端应封闭。1.9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绝缘要求。2带电距离校验:高压配电装置的带电距离校验,应按国标3110KV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及部标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5-85执行:有关带电距离见下表和图纸: 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空气间隙表 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空气间隙(mm)序号适 应 范 围图 号额定电压(kV)31015203566110220
40、330500750 A1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2.网状遮拦向上延伸线距地2.5m处与遮拦上方带电部分之间-1-2-32003004006509001800230025003800注34800*5500A21.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2.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断口两侧引线带电部分之间-1200300400650100020002700280043006500B11.设备运输时,其外廓至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2.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3.栅状遮拦至绝缘体和带电部分之间(注1)4.带电作业时的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注2)-1-2-39501050115014001650注32550注330
41、50注232504550注26250B21.网状遮拦至带电部分之间-2300400500750100019002400260039005600C1.无遮拦裸导体至地面之间2.无遮拦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2-32700280029003100340043005000注6750012000D1.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2.带电部分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边沿部分之间-1-22200230024002600290038004300450058007500注:1. 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可按绝缘体电位的实际分布,采用相应的B1 值进行校验。此时,允许栅状遮拦与绝缘体的距离小于B
42、1 值。当无给定的分布电位时,可按线性分布计算。校验500kV相同通道的安全净距,也可用此原则。2. 带电作业时,不同相或交叉的不同回路带电部分之间,其B1 值可取A2 +750mm。3. 500kV的A1 值,双分裂软导线至接地部分之间可取3500mm。4. 海拔超过1000m时,A值应按海拔高度进行修正。5. 本表所列各值不适用于制造厂生产的成套配电装置。6. 红色为修改前的值(85标准)C值是受静电感应场强控制,根据多年运行经验此值宜取5000m。 图-1 屋外A1、A2、B1、D值校验图图 -2屋外A1、B1、B2、C、D值校验图图 -3屋外A2、B1、C、值校验图 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
43、导线时,在不同条件下,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空气间隙,应根据2.1.2进行校验,并采用其中最大数值。表 不同条件下的计算风速和最小空气间隙(mm)条 件校 验 条 件计 算 风 速(m/s)A值额 定 电 压(kv)3566110220330500750雷电电压外过电压和风偏10(注1)A14006509001800220032004300A240065010002000240036004800操作电压内过电压和风偏最大设计风速的50%A14006509001800230035004800A240065010002000270043006500工频电压1.最大工作电压、短
44、路和风偏(取10m/s风速)2.最大工作电压和风偏(取最大设计风速)10或最大设计风速A1150300300600110016002200A215030050090017002400 3750注:1. 在气象条件恶略的地区(如最大设计风速为35m/s及以上,以及雷暴时风速较大的地区)用15m/s。2.1.3 110kV屋内配电装置的最小空气间隙值较屋外值小50100mm,这主要是考虑到屋内的环境及大气条件较屋外有利,导线不受风偏影响,带电体位置固定可少留裕度,同时考虑到加大间隙对造价的影响较屋外大,因此间隙裕度较小。屋内配电装置的最小空气间隙值不应小于表所列数值,并按图2.1.3-1、和图2.
45、1.3-2校验。表 屋内配电装置的最小空气间隙(mm)序号适 用 范 围图 号额定电压(KV)361015203566110220A1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2.网状和板状遮拦向上延伸线距地2.3m处,与遮拦上方带电部分之间-1751001251501803005508501800A21.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2.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带电部分之间-1751001251501803005509002000B11.栅状遮拦至带电部分之间2.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1-28258508759009301050130016002550B21.网状遮拦至带电部分之间(注2)-1-
46、21752002252502804006509501900C1.无遮拦裸导体至地(楼)面之间-1237524002425245024802600285031504100D1.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裸导体之间-1187519001925195019802100235026503600E1.通向屋外的出线套管至屋外通道的路面(注3)-2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50050005500注:1. 当为板状遮拦时,其B2 可取A1 +30mm 。2. 当出线套管外侧为屋外配电装置时,其屋外地面距离,不应小于表中所列屋外部分之C值。3.拔超过1000m 时,A值应按附录四进行
47、修正。图-1 屋内A1、A2、B1、B2、C、D值校验图图-2 屋内B1、E值校验图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3m时,应装设固定遮拦。附录四 海拔大于1000 m时,A值的修正七 高压电器防误操作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闭锁装置可由机械的、电磁的或电气回路的闭锁构成。高压开关柜应具备: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或接地开关,防止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等功能。3kV 及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各个间隔的网门,应装设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设施。八、火灾报警与消防控制1 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系统1.1 在50
48、125MW 机组的发电厂的电缆夹层、控制室电缆隧道的电缆交叉密集处电缆竖井及屋内配电装置处宜设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和移动式灭火器具2 200MW 机组及以上容量的发电厂应在下列部位设置火灾报警区域2.1 每台机组为一个火灾报警区域包括单元控制室汽机房锅炉房煤仓间以及主变压器启动变压器联络变压器厂用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火灾探测区域2.2 网络控制楼微波楼和通信楼火灾报警区域包括控制室电子计算机房及电缆夹层火灾探测区域3 单台容量200MW 机组的发电厂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应符合表3.1 的规定,其灭火设施宜采用移动式灭火器及消火栓(运煤系统应设置水幕) 并采用自动报警的报警方式表3.
49、1 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火灾探测报警系统4 消防控制4.1 集中控制室或单元控制室内应设置消防监测屏并应有消防设施的启动控制和各区域火灾报警的显示4.2 各单元控制室宜设置分别向运行值班负责人所在的控制室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装置4.3 火灾报警系统的音响应与其他系统的音响区别4.4 当火灾确认后火灾报警系统应具有将发电厂的广播切换到火灾事故广播的功能4.5 消防设施的就地启动停止控制设备应具有明显标志并应有防误操作保护措施4.6 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控制设备及其功能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九、防止全厂停电事故1带直配线负荷的电厂应设置低频率、低电压解列的装置,
50、确保在系统事故时,解列1台或部分机组能单独带厂用电和直配线负荷运行。2厂内重要辅机(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循环水泵等)电动机事故按纽要加装防护罩,以防误碰撞造成停机事故。3对400V重要动力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防止电缆着火引发全厂停电事故。4母线侧隔离开关和硬母线支柱绝缘子,应选用高强度支柱绝缘子,以防止运行或操作时断裂,造成母线接地或短路。十防止污闪事故1严格执行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3641996。2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配置应以污秽区分布图为基础并根据城市发展、设备的重要性等,在留有裕度的前题下选取绝缘子的种类、伞型和爬距。电气二次线反措1采用
51、计算机监控系统时,远方、就地操作均应具备电气闭锁功能。2断路器或隔离开关闭锁回路不能用重动继电器,应直接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操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时,应以现场状态为准。3保护双重化配置应满足如下要求:1) 双重化配置的保护装置之间不应有任何电气联系。2) 每套保护装置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应分别取自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互相独立的绕组,其保护范围应交叉重迭,避免死区。3) 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还应充分考虑到运行和检修时的安全性,当运行中的一套保护因异常需要退出或需要检修时,应不影响另一套保护正常运行。4) 为与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相适应,应优先选用具备双跳闸线圈机构的断路器,断路器与保护配合
52、的相关回路(如断路器、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等),均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4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微机型线路保护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并应满足如下要求:1) 两套保护装置应完整、独立,安装在各自的柜内,每套保护装置均应配置完整的主、后备保护。2) 线路纵联保护的通道(含光纤、微波、载波等通道及加工设备和供电电源等)、远方跳闸和就地判别装置亦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5. 母联、母联分段断路器宜配置独立的母联、母联分段断路器充电保护。该保护应具备可瞬时跳闸和延时跳闸的回路。6母线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1) 每条母线采用两套完整、独立的母线差动保护,并安装在各自的柜内。两套母线差动保护的跳闸回路应同时作用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2) 对于3/2接线形式,如有必要按双重化配置母差保护,每条母线均应配置两套完整、独立的母差保护。进行母差保护校验工作时,应保证每条母线至少保留一套母差保护运行。3) 用于母线差动保护的断路器和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切换回路、辅助变流器以及与其他保护配合的相关回路亦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4) 应充分考虑母线差动保护所接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合理分配,对确无办法解决的保护动作死区,在满足系统稳定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起动失灵和远方跳闸等后备措施加以解决。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塔吊租赁合同范本
- 电子商务中的网红带货网络视频的力量
- 知识产权服务助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策略研究
- 网络维护服务协议书(2篇)
- 网络合作协议书(2篇)
- 上海公寓房预定合同范本
- 员工分红股合作协议书范本
- 电梯安全故障诊断与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 生态医学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探讨
-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教案
- BPO糊的生产工艺
- 病毒性肝炎 健康宣教
- 《心脏听诊》课件2
- 人才流动问题与对策
- 肿瘤科放射防护课件
- 《无创dna产前检测》课件
- GB/T 17758-2023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 2023新能源场站一次调频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