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突破02 图标题_第1页
题型突破02 图标题_第2页
题型突破02 图标题_第3页
题型突破02 图标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型打破二图标题针对训练1.2019·孝感 如图T2-6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在t2 时,将28 g甲物质参加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 gC.将t2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有晶体析出D.将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图T2-6图T2-72.2019·乐山 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参加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T2-7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点所示的

2、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响D.a、b、c点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3.在一密闭容器中参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响,测得反响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T2-8 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图T2-8A.该反响为化合反响B.丙可能是该反响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响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响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4.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参加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T2-9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图

3、T2-9A.a点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C.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D.c点烧杯内液体的pH大于75.2019·达州 以下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图T2-10A.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B.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氢氧化钡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参加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6.2019·安顺 以下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图T2-11A.电解水B.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两份完全一样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

4、生O2D.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参加KNO3固体7.2019·重庆A 将80 g M物质参加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T2-12所示,按要求填空。图T2-12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3在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g。假设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8.2019·临沂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

5、反响,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T2-13所示。图T2-13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填序号。 A.比照分析a、b点可知,曲线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B.比照分析c、d点可知,一样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响速率更快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9.将一定量的丙烷C3H8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并充分反响,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物质C3H8O2H2OCO2X反响前质量/g4.412.8000反响后质量/g007.24.4aA.表中a的值一定是5.6B.假设8.8 g丙烷完全反响,那么生

6、成14.4 g水C.生成物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假设4.4 g丙烷与16.0 g氧气充分反响,那么无X生成10.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答复以下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硝酸钾13.331.663.9110169246氢氧化钙0.190.170.140.120.090.081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填化学式。 3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存至0.1%。 4向20

7、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参加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参加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填序号。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别离11.2019·扬州 某反响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T2-19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T2-19A.反响物中没有单质B.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C.反响后元素种类增多D.反响后原子个数不变12.2019&

8、#183;徐州市区一模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如图T2-20所示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图T2-20A.发生反响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B.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该反响类型为置换反响13.2019·北海 反响甲乙+丙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T2-21所示,图中“表示不同的原子,丙为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T2-21A.甲属于有机物B.乙的微观示意图为C.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2H2O+O2D.“表示的原子所对应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响前后保持不变14.2019·遵义 如图T2-

9、22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T2-221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 2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方法是填一种。 变化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该化学反响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名称或符号。 15.2019·凉山 研究和探究物质间的性质,总是建立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现有以下图示:图T2-231假设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那么C与D的质量比是。 2假设C是氧化物,且A与B的分子个数比47时,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16.2019·福建 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

10、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 下发生反响,反响微观模型如图T2-24所示。图T2-241反响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种元素,有种单质分子。 2该反响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 金原子对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针对训练1.C解析 比较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A错误;在t2 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将28 g甲物质参加到50 g水中,只能溶解20 g,故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 g,B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t2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

11、有晶体析出,C正确;将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D错误。2.D解析 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A错误;b点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不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错误;c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C错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和水,a、b、c点所示的溶液中均含有氯化钠,都含有Na+、Cl-,D正确。

12、3.D解析 反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响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响后丁质量增加了8 g-1 g=7 g,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了4 g-2 g=2 g,是反响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甲质量减少了6 g-1 g=5 g,所以甲是反响物。反响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丁,是化合反响;参加反响的甲、丁的质量比为5 g7 g=57;参加反响的乙、丁的质量比为27。4.A解析 a点时,反响没有开场,溶液中只有H2SO4一种溶质,故A正确;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c点恰好完全反响,b点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故B错误;完全反响后继续加BaOH2溶

13、液到d点,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无SO42-、H+,故C错误;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响时,溶质质量为0,c点恰好完全反响,烧杯内液体的pH=7。5.A解析 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开场放出的热量会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当恢复原温度压强会减小,但是不会到0,A错误;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响的催化剂,质量不变,B正确;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响,不会产生沉淀,当盐酸反响完,氯化镁与氢氧化钡反响产生氢氧化镁沉淀,C正确;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参加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反响

14、的快,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小,铁反响的慢,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D正确。6.B解析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A错误;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增大,硫酸消耗完后,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镁反响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的pH=7,硫酸镁消耗完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溶液的pH增大,故B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响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参加KNO3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从零开场,故D错误。7.150%2C3160降低温度至40 以下解析 1A点时

15、,溶液质量为100 g,可知50 g水中溶解了50 g M物质,该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g100 g×100%=50%。2A点时,50 g水中溶解了50 g M物质,还剩余30 g未溶解,溶液是饱和溶液;B点时,80 g M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由于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饱和溶液从40 升高到60 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所以,C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340 时,50 g水中溶解80 g M物质达饱和,可知,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160 g M物质达饱和,所以,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 g;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假设

16、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中获得M晶体,可采用降温的方法,当温度降低至40 以下时,有晶体析出。8.1CaCO3+2HClCaCl2 +H2O+CO22B解析 此题考察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速率的比较。1碳酸钙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 +H2O+CO2。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曲线的反响速率快,一样时间内产生的CO2多,应该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响,故A错误;压强一样时,得到一样体积的二氧化碳,曲线需要的时间短,即一样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响速率更快,故B正确;最终生成CO2的质量相等,故C错误。9.C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响的丙烷的质量

17、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响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X的质量之和,那么12.8 g+4.4 g-7.2 g-4.4 g=5.6 g,即a=5.6,A正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4.4 g丙烷能生成7.2 g水,所以8.8 g丙烷燃烧一定会生成14.4 g水,B正确;因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4 g×1×844×100%=0.8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 g×1×218×100%=0.8 g,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X中没有氢元素,C错误;设4.4 g丙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C3H8+5O23CO2+4H2O441604.4 gx441

18、60=4.4 gxx=16.0 g因此没有X生成,D正确。10.1<2CaOH2326.5%4减小5B解析 1由表中信息可知,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3 g,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 g。2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晶体的是氢氧化钙。3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 g,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g100 g+36 g×100%26.5%。4氧化钙和水反响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响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恢复到20 时,原来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那么原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

19、质的质量比参加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5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将80 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硝酸钾已到达饱和冷却至20 ,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别离。11.D解析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响物中有一种单质,A错误;图中共表示了4种物质,B错误;反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反响后元素种类也没有变化,C错误;化学反响后原子个数不变,D正确。12.A解析 由反响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响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由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响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6=223,A正确;甲是二氧化碳,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B错误;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C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响没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