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呼兰河传与萧红的空间意识在小说呼兰河传中,萧红最终选择空间形式来记述自己的故乡。空间意识相比于时间更有女性色彩,这最终成为萧红疏离男性写作的选择,也成就了她的现代气质。约瑟夫.弗兰克于现代小说中的空间艺术就指出所谓“空间形式”就是与“造型艺术里所出现的发展相对应现代小说家把其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表现,其对象统一在空间关系中,而不是时间关系中。作家牺牲时间上的维度,正是为了传达出一个有机的现实全景。空间形式理论还认为这种结构的变化,源于现代艺术之间的沟通和突破。尤其是现代小说对绘画等空间艺术的借鉴。传统的诗与绘画之间的时空障蔽被打穿了,是诗向绘画艺术的借鉴和融合。萧红则不止一次讲述过她对绘画的喜爱
2、。就现有的资料来看,她画的都是油画,很类似西画中的景物写生。所以空间形式的延展表达更适合与萧红的才思和体验,适合她在线性形结构模式中难以容纳的人生感悟、女性经验,以及她对意义的展7Jno呼兰河传正是她的一种形式上的自觉,是她在思想与艺术上的成熟的表现。也是她解决焦虑之道。萧红的呼兰河传开篇首先消除了线性时间的限制,呼兰河根本上就是在历史时间之外,从始到终都是。老人、买馒头的、小狗、水缸、井、七匹马拉的大车和风雪中混沌的天地,这是一个无法用时间来衡量的世界。叙述者仿佛是在随手打开一幅画,那些事物是一个一个地蹦出来。它所勾画的是一个只能存在于个人心灵中超越时间的世界。小说里也不是没有时间,但它们不
3、能成为进化论意义上的时间,与鲁迅的今昔时间表相去甚远。把它们集合到一起就很有意思。错综混杂的时间从一瞬间到一生到近乎无穷的时间,是无法衡量什么的,它标识的只是生活本身。从超越性的视角来看生活是没有时间的,只有不断的细节重复。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萧红成为一个大作家的企图,她说过,作家要永远指向人类的愚昧。超出线性时间维度的视角,使她可以从更为深人的层次体贴人类的生存,在文本里承载更为丰富的语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呼兰河传又绝对不是个人的纪念品。叙述者在一开始就构造了近乎于无穷意义空间,一个开放的,宽容的世界,可以有无限的可能的天地。所以意义的焦虑在这里几乎消失,那些属于她的的极其个人化的经验,即后
4、花园的世界与对于事物存在的最初体验;和她对于人的生存的深切关怀,即人生的凄凉感、虚无感和对于生命的悲悯;以及来自于现代性焦虑的文化批判意识,从现代视角对呼兰河生民的精神痼疾的揭示,都可以无碍地交融与一体,融化在她对于自己的故乡的一种追述之中。这里有萧红对于人世间生与死的刻骨体验,即生的寂寞、被忽略与死的空洞感。在这个意义上生死都是寂寥的。这可以看作是萧红对呼兰河的生民们生存的一种深刻理解,更是她极度个人的生命体验。也正因为打开了一个无时间之限的空间,呼兰河传才能容纳得下她的这种几乎无法命名的生存体验;而她的叙述也才得以象散文中一样从容不迫,尽意挥洒不会“越轨”,让生与死在文本里慢慢地随意展开随
5、意结朿。第一章里写呼兰河的凡俗生活第一节是大泥坑的热闹,第二节到第五节就是死的凄凉与寂寞,扎染铺里空洞无声的世界,使人感到的是生与死的空虚。从第六节又开始写生的趣事“麻花”“豆腐”,但到后来却还是归之于无声无息的寂寞的死去。小说里文字几乎是有生命一样,随意的生长,生与死的本真就蕴藏在其中。其实萧红正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切入存在的本真,继续她在生死场山下后花园已经展开的有关生与死的思索和表达的努力。但真正达到这_效果的只有呼兰河传。这里的空间实在是无碍的,使她可以以绘画的方式织构一个平凡人生的生死图象。同样是东北作家,同f是讲述童年之故乡,端木蕻梁的科尔沁旗草原和骆宾蕋的_步嵬家史都以时间为轴,但它
6、们都没有达到萧红的呼兰河传单以空间开拓的深度和广度。在萧红写作呼兰河传之前,并不缺少刻意忽略时间之维的作品,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一种表现。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努力摆脱史传传统,而发挥诗骚传统的抒情功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了非情节性、非戏剧性的散文化特征。当时已经出现力图打破时间之维的作品。这个名单可以包括郁达夫、郭沫若、冯至、陈炜漠、陈翔鹤、王统照、叶圣陶等一大批男性作家。(陈平原)同萧红的创作相比,这狴作品多数只是重新剪辑情节,模糊时空,交替叙述两个事物等等。呼兰河传依然具有它的独特性。完全超出了时间,这是当时任何一位男性作家难以想象的。正因为如此,难以用那些带有时间色彩的主流
7、话语来包容她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时的萧红通过空间形式的运用,脱离了主流话语的左右,在通往她独有的经验的讲述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某种意义上说呼兰河传几乎就是鲁迅的故乡与社戏的集合。同样是描写故乡的小说,鲁迅的故乡是很容易被纳人现代中国主流话语中的。通过各种方式强调时间的存在,使鲁迅的“故乡”已经超越了个人经验的维度,成为现代性的主流话语中“荒村中国”的经典象征物。事实上这些小说表现出的特征只是时间的变形。但在这样的时间背景下,这些话语还未出口就已经转化为主流的声音,变成大家共同的“现代性焦虑”的象征。在主流话语中他永远也逃不出时间的维度,在关于时间的焦虑里,他所讲述的都是主流的声音。即便是在鲁
8、迅最为散文化,也是最动思乡之情的小说社戏中,叙述者依然为他的乡情,标上时间的刻度,而且所用的是进化论的今昔对比的时间标尺。鲁迅也再不会有自己的故乡了。鲁迅和萧红正好相反,他那种强烈的现代性焦虑,使他无法离开时间的纬度。从狂人日记“三十年前的月亮”开始,儿乎成为套路。而萧红的小说却总是从一个没有时间的景物开始,她仿佛一直在探寻着讲述个人经验的可能性,为此不断地逃离时间,让来自于她的独特性散布于空间的延展中。所以尽管鲁迅对萧红影响致深,(钱理群、秦林芳都撰文论述过这一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她的精神之父,(萧红评传)但他们的经验本质上的不同,使他们走了两条相反的道路。通过呼兰河传她逃人一个自己的空间,在这里每一处空间上都打上了她独有的痕迹(命名),使那个由男性命名的东三省,从一个个抽象的、公共的、被赋予了很多政治意义甚至多少有点男性化了的“东北”;(刘禾)变为她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感受若那个遥远却清晰具体的家园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