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_第1页
文体——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_第2页
文体——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_第3页
文体——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体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 高培权一、抛开文体,随意解读文本    教学中,从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始到结束,对文体不管不顾,一字不提该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始终以“文章”称之。学生学完了课文尚不知是什么文体,只知学了一篇“文章”。   有位教师教学端午的鸭蛋,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出各种各样的节日食品,然后问学生吃过没有,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的食品。学生回答后,又让学生集体朗读了一遍课文。接着问学生:“谁能说说自己家乡有什么别具特色的食品,是怎么做的,如何吃,有哪些特色?”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篇抒情性散文就这样被随意地

2、教成了纯粹的食品说明。事实上,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写的一篇谈文化、忆旧闻、寄乡情的民俗抒情散文,是一篇叙述家乡民俗、抒发思乡之情的优美散文。它并不是在讲述“端午的鸭蛋”怎么做、如何吃,其主旨是充满情感的回忆,是在诉说家乡传统的民俗,以及这一民俗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可见,只有从文体着眼,才能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否则,就很难把握文本的思路、情感和主旨,也很难品味出文本语言之精妙。    二、粗识文体,肤浅解读文本    教师对课文体裁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充分了解并掌握文体分类的规则,没有认真、仔细考究具体课文的文体

3、类属。从文章分类学的角度来讲,“文章”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章”包括所有独立成篇的文字;狭义的“文章”是将文学作品分割出来,作为独立的门类,于是“文章”与“文学作品”并列成为两类。我们语文教学采用的是文章和文学作品并列为两类的文体分法。即文章类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大的文体;文学作品类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曲四种大的文体。在上述各大类文体中还包括了许多具体的小类文体。一些教师看到课文,只从表面上认定其文体是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某一大类,并未深究其是否属于大类中的某一小类,就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解说自己阅读的感受、体会,从而造成了文本解读的肤浅。   

4、 有位教师教学拿来主义一文时,只从表面认定这是一篇“议论文”,就让学生按“议论文”的套路来解读课文,用“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来分析“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采用拿来主义”,“怎么拿来”;而没有仔细地去探究,没有从实质上分辨出拿来主义是“议论文”这一大文体中的一个小类文体“杂文”。结果教学过程中不理不管“杂文”的特性而用“非杂文”的方式去“分析”、去“推测”、去“对号入座”,将一篇鲜活的“杂文”,硬是分析得死板生硬。杂文虽包括在“议论文”之中,但它属于文学作品一类,是文艺性的论文,是社会评论、文化评论,是政论与散文相结合的边缘文体。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但又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形象性,倾

5、注了作者的感情,因而又具有文学的艺术魅力。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这些都是杂文的显著特点。拿来主义等杂文的教学,应把握杂文的特点,从其特点出发去解读、鉴赏。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领悟杂文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与“实”(举实例)以虚说实,以实带虚;语言运用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用。既要熟悉杂文写作的时代背景,还要发掘其超时代的普遍意义。    三、偏离文体,片面解读文本    有些文章的文体存在跨类和交叉现象,也就是说一篇文章既有

6、这种文体的特点,又有另一种文体的特点。阅读教学中,碰到这样的课文就应该实事求是,承认文体的相对性,仔细、认真地分析、研究,万不可粗心大意,主观片面地认定它只属于某一种文体,以免造成文本解读的片面和偏差。    有位教师教伶官传序一文,只是从文题上断定这是一篇“序”文,于是就向学生介绍、说明“什么是序”,“序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并让学生从“序”的角度去阅读、体会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了解的就只是这篇“序”是为什么写的,理解的就只是这篇“序”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解读是粗浅的。这位教师其实没有深究和考虑“序”在写法上的多样性:序可用记叙文写,可用说明文写,可用诗歌写,还可

7、用议论文写。而伶官传序正是用议论文写的,这篇课文兼有“序”和“议论文”的特点;从写作角度看,它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议论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的道理确凿可信;其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皆由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含有正反对立而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串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人事”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论述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论点到论据,从论证到结论都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使论述的道理清楚、深刻,有说服力,也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本文的语言也具有议论文语言长短句交错,简洁有力、气势充沛的特点。可见,只有通过“议论文”这一文体的特点

8、才能加深对伶官传序的理解。    四、误断文体,牵强解读文本    教学中,由于对课文文体判断失误,给学生作了不准确的讲解和指导,造成文本解读的牵强附会。    有位教师教韩愈的师说,断定这是一篇“议论文”,指导学生用“议论文”的三要素来分析解读。学生小组探究,全班讨论,找论点,寻论据,分析论证过程和方法,课堂气氛紧张、热烈,但学生的困惑却越来越多。他们首先提出质疑:这篇课文有没有中心论点?教师则当即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没有中心论点的“议论文”。这让学生更加迷惑不解。其实这篇课文的文体就是“说”。学生从初中到

9、高中碰到的“说”这一文体的课文不少,如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和师说。如果对这一文体缺乏正确的认知,就会影响对课文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深刻理解,因而给学生讲清“说”这一文体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古文文体中,“论”与“说”属于两种文体。“论”是论断事理,包括政论、史论、学论等文字。“说”却不同,刘勰把“说”看作策士进说献策(谋)的所谓“游说”之辞,这是对“说”的早期解释,这类文字已基本绝迹。汉以后,以“说”命名的篇章论著一般均为说明或申说事理。凡称为“说”的文章,往往都带有杂文、杂感、随笔的性质。或写一时的感触,或记一得之见,题目可大可小,行文也较为自由。如韩愈的马说,以

10、千里马自喻,说明知遇之难;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针对时政而发,之所以不叫捕蛇者传捕蛇者论,而称“说”,是因为它是在揭示矛盾,说明道理,而在写法上也具有抒发感触的性质。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并非为某人某事立传,也没有去论证“捕蛇”的利弊,而只是因事而发,揭示和阐释一个问题而已。与“论”相比,“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更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把“说”这类文章又称为“杂说”。现在“说”仍然出现在一些文章题目中,有的题目虽无“说”,但实际内容属于“说”。今天还有人把“说”这类文章叫作“阐述型议论文”,虽然也在论理,但只是以“说”为主,以阐述事理为主,而并非论证事理。    教学中

11、,一些教师不从文章体裁特点出发,而是把以上两类文章统统称作议论文,并用“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去套所有文章,结果怎么也套不上,教师吃力,学生也学得糊里糊涂。殊不知,“说”,常常没有中心论点,却有一个中心话题,文章从几个方面有时并列地、有时层递地、有时并列层递交错地去阐释这个中心话题。师说就是围绕“师”这个中心话题,层层深入,有立有破,阐释从师之理的。全文事理阐释清楚明白,语言错落有致,给人以清新刚健之感。这类文章如不从文体特点出发,让学生去解读、领悟,就很难把文题与文章内容,以及表现方法的关系弄清楚、搞明白。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文体是客观存在,文体是对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科学划分。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读写,而读写就必然与“文体”有关。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