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掀起了氟塑料防腐领域一场革命?_第1页
是谁掀起了氟塑料防腐领域一场革命?_第2页
是谁掀起了氟塑料防腐领域一场革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比利时国王把骑士勋章别在我的胸前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国家的光荣,我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而激动不已。从台下到台上,短短几公尺,却包含着我人生历程几十年,艰辛、坎坷、酸甜苦辣,路是那么的曲折,惟有坚韧不拔为之不懈奋斗,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赵永镐是谁掀起了氟塑料防腐领域一场革命?记“赵永镐创新成就奖”创始人、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永镐本报记者 余伟在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我国原化工部化机院氟塑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永镐先生发明的“制造聚四氟乙烯技术”获得了金奖。这一发明攻克了防腐蚀领域里的“歌德巴赫猜想”,解决了化工领域中“

2、跑、冒、滴、漏”难题,成为世界领先技术。为了表彰赵永镐对世界科学技术作出的重大贡献,比利时国王授予他“骑士勋章”,评委会主席安东尼奥教授对他的发明给予高度评价称:“这项发明意义重大,他解决了世界难题,是氟塑料防腐领域的一场革命,必将促进世界工业的发展。”聚四氟乙烯(Teflon或PTFE,是当今世界耐腐蚀性能最佳的材料之一,与其他塑料相比,他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能好,耐温高,不粘附其他任何物质,又不怕老化等特点,他能在任何种类化学介质中长期使用,因此有“塑料王”的美誉。他在化工、冶金、核能、医药、机械、电子,军工,航天、环保和桥梁建设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记者闻讯而至,对赵永镐先生

3、进行了采访,当问到他“是凭借什么精神鼓励和支撑着他攻克了这一世界难题”时,他风趣地对记者说:“那是因为我具备了聚四氟乙烯精神,就是目标稳定、不居功不沾黏、耐高温、不老化。”凡是做到最好:面对目标“最稳定”赵永镐,1954年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在化工防腐领域的科研生涯。他先后在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等单位从事科研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初,他研制成功的氟塑料衬里阀门,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多年来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历为他以后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存在因腐蚀所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不但影响环

4、境,还经常造成被迫停车,严重阻碍了生产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如果操作温度达到100以上的高温,腐蚀尤为强烈。许多工艺新、效益高的项目,就是由于腐蚀问题难以解决,无法开工建设。因此,各国专家都把解决防腐蚀难题的厚望寄托于世界上最耐腐蚀的新型材料“塑料王”聚四氟乙烯。而这一材料同样也引起了赵永镐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用一套结构复杂、价值一百多万美元的设备来生产聚四氟乙烯管子,日本、德国也紧随其后掌握了这项技术。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购买国外此类产品。从事化工防腐研究工作的赵永镐抱着“人有我也要有”为国争光的念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他把

5、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氟塑料的研发上,从此就坚定不移地一条道走了下去。面对双重困难不退缩:“耐高温”1978年,赵永镐从原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退休,回到家乡温州。那时的他没有经济实力而且身体状况也极差。由于过度劳累,他患上了肝炎、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政策刚一出台,立即激起了他继续为国家作贡献的强烈愿望。经过一段时间休整,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他决定自己出资继续研究聚四氟乙烯工作。赵永镐运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多年的科研经验,紧抓PTFE在380V高温塑化时,还需要有很高压力这个原理,另辟蹊径,制订出了一套简易低成本的生产技术路线。他拿出家里仅有的800元积蓄,

6、又向亲戚借了500元,到上海买来一桶四氟粉料,找来煤油桶,做成烧结炉,就在家里搞起了试验。试验一次又一次失败,一连进行了十几次都没有成功,这让赵永镐开始感到一丝彷徨,但他转念一想,美国人搞了十几年才成功,我十几次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就这样,试验继续进行,到第31次,他终于试验成功了。他发明了一套工艺与设备都很简单的聚四氟乙烯成型新工艺多层缠绕、整体烧结法,制造出了可与美国产品相媲美的聚四氟乙烯薄层衬里成套防腐产品。1981年5月,这项科技成果由浙江省科委与石化厅联合组织了技术鉴定,鉴定评价很高:“多层缠绕、整体烧结技术系国际首创,是一项设备简单、适应性强、投资少、上马快,适合我国国情的聚四氟

7、乙烯防腐制品成型新工艺。”同年8月,国家科委、计委组织在北京召开新型材料技术报告会和产品展览会,赵永镐的报告与展出的成套产品,引起了轰动,被列为国家“六五”计划重点推广项目。“学识,认真与勤奋是发明创造的必具条件,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你还需要有崇高的理想、敢攀高峰的气魄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赵永镐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不无感慨地对我说。 从不停止创造与发明:对以往丰功成就,不居功“不沾黏”尽管聚四氟乙烯有那么多优点,可他存在有热胀冷缩量比钢铁大十多倍的严重缺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生产的钢衬聚四氟乙烯管道与设备都存在这个问题。由于内外两层热胀冷缩量相差悬殊,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的影响,P

8、TFE衬里层极易损坏,当温度升高时,PTFE衬里层会因伸长过多而内瘪,阻塞了介质流通:温度降低时,PTFE层会因收缩过大 被拉裂而泄漏。这一缺陷直接影响了这种新型材料的声誉与应用前景。多年来世界各国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企图降低PTFE的热胀冷缩量,但终未见效,他已成为氟塑料防腐领域的“歌德巴赫猜想”。破解这个谜团时,是赵永镐一生中最具关键性的时刻1986年底,国家在温州成立了化工部化机院氟塑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聘任赵永镐为所长。担任所长的赵永镐一刻不闲,他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国外同行多年来失败的原因,历时1年多,他在1988年终于试验成功,破解了这一世界难题。他研究发明的这一套

9、特殊技术就是将金属网引入聚四氟乙烯薄层内部(尤如水泥加钢筋用来控制PTFE衬里层的热胀冷缩,使他不再随温度变化而自由伸缩,其热胀冷缩量降低到与钢外壳相一致。他可在250以下乃至骤冷骤热的任何强腐蚀性生产系统中长期稳定使用,其平均使用寿命超过美、日、德等国同类产品数百倍,成为世界之最。面对世界上每年销售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大市场,凭借着把技术做大做强的决心和温州人特有的敢打敢拼的精神,赵永镐开始思考如何打造氟塑料防腐产品的民族品牌。1992年,赵永镐利用其技术优势,实现了技术出口,在法国里尔市建立法中合资的法国赵氟隆有限公司,成为当时浙江省高科技输出的惟一项目。1994年3月,成立了温州赵氟隆有限

10、公司,他出任董事长。成为国内首屈一指、技术力量最强的氟塑料防腐产品专业研发与制造单位之一。 在国际上,“赵氟隆”同样取得了成功。埃及石化公司某项目要使用钢衬PTFE管道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国际公开招标,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的产品性能远超各国竞标者的产品,而价格却只有他们的50左右,赵氟隆公司一举击败美、英,德,法、南非等国的7家同行而中标。实际上,该公司这次的报价已经是国内销售价格的130,“赵氟隆”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一斑。人老心不老,时刻充满着激情:“不老化”赵永镐虽年逾古稀,可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追求丝毫未减,仍日夜操劳,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氟塑料防腐技术继续进行着试验研究。近年来,他又有了新的发

11、明,“新型聚四氟乙烯列管式换热器”研制成功,并获得专利,替代了美、日、德等国的老式四氟换热器。虽然他在氟塑料专业方面又获两项国家专利,并荣获“温州市重大发明奖”。但他仍孜孜不倦,最近他又研发成功聚四氟乙烯加热器新产品,获中、美、欧专利。如今,年逾85岁高龄的赵永镐依然为化工事业做着无私的奉献。他为了推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激励更多的人立志投身中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发明与创新事业,把自己一生对发明创造矢志不移的追求精神传承下去,毅然决定把全家人多年积蓄的10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设立“赵永镐创新成就奖”的奖励基金,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永久性的、科技贡献的最高奖项,正在长期运行着。在全国“三奖”表彰大会上,他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三奖十佳模范”光荣称号等。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赵永镐感慨万分,他激动地对我说:“一个人来到世上,生命是有限的,要为社会做点贡献,给世界留点有益的东西,才不虚度一生。尽管我年纪大了,可20多年来,我星期天、节假日甚至春节放假期间无不例外地工作,一年365天能利用的我都利用到事业上,这就等于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