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_第1页
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_第2页
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_第3页
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        作者:沈洁张谦潘能荣吴爱勤何焕荣梅其一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对85例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同时进行心理学量表测评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惊恐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                  

2、60;               作者:沈洁 张谦 潘能荣 吴爱勤 何焕荣 梅其一  【摘要】  目的 探讨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对85例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同时进行心理学量表测评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惊恐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52.38%,其次为肝郁气滞型

3、,占38.95%;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占72.73%(2=47.08,P<0.01)。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与肝郁痰阻型相比自责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F=4.34,P<0.05),肝郁气滞型更明显。在幻想评分上肝郁气滞型较心脾两虚型分数更高(F=2.62,P<0.05)。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其心理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趋同性。结论 焦虑和惊恐病人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尤其惊恐病人,其次为肝郁气滞型;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  【关键词】  焦虑;抑郁;辨证分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患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

4、的病人越来越多,心理因素在疾病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由于这类病人往往较普通人更多地考虑西药的副作用和对西医“精神疾病”病名的忌讳而较多到病名相对模糊的中医科(院)就诊,使得中医科(院)门诊这类病人的就诊率明显高于西医内科,中医科门诊就诊病人中抑郁障碍的构成比可达19.1%2,3。本文参考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推荐的方法对焦虑抑郁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类,探讨其特点,以便给予更好的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29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苏州市广济医院就诊病人共85例,其中男29

5、0;例,女56例,平均年龄(45.32±15.46)岁。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广泛性焦虑症(GAD)与惊恐障碍(PD)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PD病人处于发作期;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4评分;性别不限,年龄2070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经检查血常规正常;无精神分裂症、乙醇和药物依赖史,无脑器质性疾病史,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妇女; 2周内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取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方可入组。 1.2  方法 1.2.1  中医辨

6、证分型  由苏州市中医院吴门医派名老中医参考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推荐的方法和中医诊断学中的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所拟定的辨证要点,结合人群体质特点进行分型。 肝郁痰阻型:咽中不适、甚至有梗阻感,口中黏腻、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心脾两虚型:神倦、食少、面色少华、心悸不寐、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肝郁气滞型: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嗳气、舌苔薄白、脉弦。 1.2.2  调查内容和方法  受试者均按统一指导语自行完成下列心理评定问卷的测试,对自行填写有困难者,由检查者逐条读出题目并以中性的

7、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义告诉受试者。一般情况及病史问卷:一般情况问卷收集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等社会人口资料;病史问卷收集焦虑症病人的病程、严重程度、治疗情况以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HAMD:主要用于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2035分为中度抑郁;819分为轻度抑郁;<8分为无抑郁症状。HAMA:包括14个项目,评定标准为 04分,分5级评定。采用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提供的常模,总分分界值为14分。此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大类因子。量表评定时间与中医辨证诊断

8、时间相同。 1.2.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ANOV)和2检验。 2  结果  2.1  中医辨证分型      惊恐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52.38%,其次为肝郁气滞型,占38.95%;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占72.73%(2=47.08,P<0.01)。见表1。2.2&

9、#160; 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心理学量表评分      心脾两虚型、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三型间,自责、幻想、内外向、争强好胜感等方面心理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314.34,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治疗心理疾病有其优势,但在病机、治法和方剂等方面缺乏共识。用精神心理学症状量表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证型的病机,指导预防和临床辨证施治5。      本文结果显示,惊恐病

10、人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80.95%;焦虑病人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占52.38%,其次为肝郁气滞型,占38.95%;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占72.73%。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与肝郁痰阻型相比自责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往往有过多的担心、焦虑和抑郁情绪,尤其肝郁气滞型更明显,并且,在幻想评分上肝郁气滞型较心脾两虚型分数更高,更易激动不安、烦躁、好高骛远等,这在祖国医学的分型特点上也可以看出类似的特征。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相比幻想、内外向、争强好胜感等方面评分比较接近并且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在某种程

11、度上其心理特征有一定的趋同性,这与表1的结果也是相符的。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我们认为与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差异有关,焦虑、惊恐和抑郁病人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以迷走神经功能的降低更明显,焦虑、惊恐病人比抑郁病人上述改变更明显;肝郁痰阻型、心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焦虑抑郁病人同样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也以迷走神经功能的降低更明显,并且肝郁痰阻型和肝郁气滞型比心脾两虚型焦虑抑郁病人上述改变更明显。     表185例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略) 表2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心理学评分比较(略) 焦虑抑郁病人往往在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性的多系

12、统的不具特征性的表现。而中医的方法恰侧重于整体的观念,在焦虑抑郁病人的诊治方面有着独到                 表1  85例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略) 表2  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心理学评分比较(略) 焦虑抑郁病人往往在临床上表现为全身性的多系统的不具特征性的表现。而中医的方法恰侧重于整体的观念,在焦虑抑郁病人的诊治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所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利于焦虑抑郁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辨证论

13、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利用中医证候资料,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有利于深入研究抑郁症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和开发新药提供参考6。本研究结果显示,焦虑和惊恐病人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肝郁痰阻型最多,尤其惊恐病人,其次为肝郁气滞型;而抑郁病人以心脾两虚型为主。焦虑病人在治疗上可配以肝郁痰阻或肝郁气滞治疗;惊恐病人可配以肝郁痰阻治疗;而抑郁病人可试配以心脾两虚的治疗。而焦虑与惊恐、肝郁痰阻型与肝郁气滞型病人的其他区别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感谢苏州大学医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杨永生教授给予的统计学指导!) 【参考文献】   1臧运书,张永红. 心理治疗对性传播疾病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41(3):253254. 2秦晓霞,李岳,玲艾丽,等. 综合医院内科与中医科门诊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21(6):395399. 3艾丽,秦晓霞,王威,等. 沈阳市不同级别综合医院内科与中医科门诊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10(9):73373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