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大学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物机体生命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及系统水平、整体水平进行研究。2、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殖、兴奋性、适应。3、反馈调节的生理学意义:(1) 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2) 正反馈使生理活动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4、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神经调节作用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而弥散,作用部位广泛,作用时间比较持久自身调节调节强度弱,影响范围小,灵敏度较低,调节局限于某些器官和组 织细胞内,但对生理活动功能有一定意义5
2、、名词解释: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调整体内各种功能活动,以适应 变化的能力。内环境(internal milieu):多细胞生物体多数细胞直接生存的体液环境,即细胞 外液。外环境(external milieu):机体所直接接触的外界环境。稳态(homeostasis):在机体各功能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内环境理化性质所保持 的相对恒定状态。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 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 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
3、k):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 质相反,使其输出的控制指令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专心-专注-专业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生理过程1、名词解释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细胞膜是脂质双层的液态结构,其中镶嵌 有蛋白质,包括受体、离子通道及各类酶系统等,部分蛋白或脂质上有糖链。大 多数脂质和蛋白质都可以在脂质双层内自由移动,在单层中移动缓慢。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被动扩散,受膜两侧浓度差及电位差的影响进行 分子扩散,不消耗能量。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细胞膜对不溶于脂质的葡萄糖、氨基酸或Na+、 K+、Ca
4、2+等离子借助于膜中蛋白质(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完成顺浓 度梯度或顺电位梯度跨膜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细胞通过耗能过程,逆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物质 跨膜转运,能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由ATP提供能量,负责转运的载体蛋白多是ATP酶。v 4泵 (sodium pump):种镶嵌在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并利用能量进行3Na+、2K+的主动转运。胞吐(exocytosis):细胞分泌的一种机制,把内容物倾泻出细胞的过程。胞吞(endocytosis):经细胞膜辨认、接触、内陷,再通过膜的断裂和融合将异 物和包
5、裹异物的那一部分膜吞入细胞内的过程。极化(polarization):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除极化(depolarization):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负电位减少的过程,即极化状 态减弱。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发生除极后,乂向安静时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即极化状态加深。兴奋(excitation):细胞在刺激下产生一种可传播的电变化,称动作电位。兴奋性(excitability):组织或细胞能产生兴奋的能力。(stimulation):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到的生存环境的变化。阈(阈强度)(th
6、reshold):能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阈值),即刚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细胞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电压差,称跨膜静息电位,也称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b AP):兴奋,细胞在刺激下产生一种可传播的电变 化。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用电刺激是细胞除极,当除极达到某一电位时, 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细胞膜除极达到产生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水平。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阈下刺激虽不能触发动作电位,但是它能导致少量 的钠离子内流,从而产生较小的去极化变化,但幅度达不到阈
7、电位,而且只限于 受刺激的局部。这种产生于膜局部,较小的激化反应称为局部兴奋。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细胞在发生兴奋(峰电位)的 一段短暂时间,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无论多强,都不再发生兴奋。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 SNP):此期细胞的兴奋性稍高于正常,用较小的 阈下刺激就可以引起兴奋。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以肌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 以肌丝滑动为特征的机械收缩之间起衔接作用的中介过程。横桥周期(cross-bridge cycling):在肌肉发生一次收
8、缩和舒张的全过程中,肌球蛋白横桥激活、与肌动蛋白结合、摆动、获得解离、复位及再结合的周期性活动。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如果肌肉的一端是固定的另一端不固定,也不 加负荷或所加负荷小于肌肉最大张力,则肌肉在收缩时或在克服负荷后的缩短过 程中,肌肉的张力不再变化。2、(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1 被动转运:扩散、渗透、离子通道和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1 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碘泵、氢泵)、继发性主动转 运(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差进入肾小管和肠黏膜上皮细胞);%1 胞吞(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2) Na+.K+泵对Na+、K+转运的机制:当
9、细胞外的K+和细胞内的Na+浓度升高时,与泵上的特定结合位点结合, 激活ATP酶,使蛋白质的三维构象改变,3Na+从细胞内到细胞外,2K+从细胞 外到细胞内。当ATP水解的ADP解离,泵蛋白恢复初始状态,可再一次主动转遂。意义:维持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高Na+的不均衡分布,是可兴奋细胞产生 兴奋的基础。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及证明: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内外K+浓度的差别和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K+外流形成了膜内侧的电位较膜外侧为负,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形成了静息电位。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插入细胞内而参照电极置于细胞外液中,细 胞内相对于细胞外呈负电位。4、动作电位的产生(证明
10、):在神经的一端给予一次阈上刺激,Na+迅速通过离子通道流入细胞内,细胞 膜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后乂迅速恢复,发生了迅速除极和超射的过 程。(K+外流的复极化的离子通道开放慢)5、细胞发生兴奋的过程中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及原因:用电极检测生物电现象。兴奋是一种电活动。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绝缘性、双向传导、不衰减性、不融合性、相对不疲劳性) 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神经纤维有无髓鞘。7、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不同:局部电位动作电位刺激在局部发生轻度的除极或超极化 使,通过受细胞内信息分子或神经递质 受体调节的离子通道使Na+内流除极到达或超过阈电位时,通过膜上电 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11、使Na+内流8、细胞间的通讯方式及不同点:化学信号分子作用于相 应受体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缝隙连接进行细胞间信 号传递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 分子作用于其相应的受 体进行通讯(内分泌、 旁分泌、自分泌、突触 或神经分泌)细胞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 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 胞质膜上的受体分子结合, 影响相邻细胞细胞通过其上的孔道使 细胞相互沟通,从而交换 小分子来实现代谢偶联 或点偶联9、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离子通道偶联受体鸟昔酸结合蛋白(G蛋白) 偶联受体酶偶联受体本身既有信号分子结 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膜蛋白与靶蛋白的作用通 过与G蛋白的偶联,从而实 现胞外信号的跨膜转导当胞外配基与受体结合 即
12、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 活性来实现胞外信号的 跨膜传递信号转导的方式及异同:10、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1)信号转导分子存在的暂时性;(2)信号转导分子活性的可逆性变化(3)信号转导分子激活机制的类同性(4)信号转导通路的连贯性(5)作用的一次性和效果的永久性的有机统一(6)网络化(7)专一性11、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酸信号通路相同激素一G蛋白偶联受体一G蛋白一不同腺昔酸环化酶一cAMP一cAMP依赖的蛋白 激酶A-功能蛋白活性变化或 基因转录变化一细胞固有生物 效应磷脂酶CIP3和DG一激动IP3/Ca2+和DG/PKC途径一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
13、表达(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收后,同时 产生两个胞内信使)12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介导的信号通路组成:胞外配体一一可溶性的或膜结合的多肽/蛋白类激素,包括胰岛素和多种生长因子。特点:不需要信号偶联蛋白(G蛋白),也没有第二信使的产生和细胞质中 蛋白激酶的激活,而是通过受体本身的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来完成信号跨膜转 导。主要功能: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细胞存活,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的 调节与校正作用。1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动作电位ACh释放除极(EPP)(对Na+、K+通透性增加)肌肉 动作电位一兴奋通过TTS扩步一肌肉收缩特
14、点:(1)单方向传递,由运动神经到肌肉;(2)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时有延搁;(3)易受缺氧、许多药物的影响;(4)1:1,即神经的一次兴奋冲动引起所支配的肌肉兴奋收缩一次。14、肌节(sarcomere):即肌小节,两条相邻的Z线之间包含着中间的暗带和两 侧二分之一的明带,其长度在安静时为2.02.2微米。(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 功能单位)成分:粗肌丝(只存在于暗带,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15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在以肌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 奋和以肌丝滑动为特征的机械收缩之间起衔接作用的中
15、介过程。结构基础:肌管系统,即T管和L管及其终末池所构成的管道系统。钙的作用:终末池释放Ca2+,使原肌球蛋白移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启动肌肉收缩。各蛋白质的作用: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在肌质Ca2+浓度升高的激发下对 肌肉收缩的发动起调控作用;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真正参与肌肉收缩。16、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肌肉兴奋一肌质内的Ca2+浓度升高一Ca2+和肌钙蛋白亚单位TnC结合 一Tnl和肌动蛋白的结合力减弱一原肌球蛋白想F肌动蛋白双螺旋沟底移动一暴 露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位点-肌球蛋白的头(横桥)和肌动蛋白结合-肌 球蛋白的横桥向M线的方向摆动一拖动细肌丝向肌节的中央滑行一肌肉收缩17、单
16、收缩(single twitch):当用适宜强度的单个方波电刺激离体肌肉时,肌肉 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著产生一次收缩,分为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强直收缩(tetanus):刺激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所描记的肌肉收缩曲线 呈现锯齿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增加到一定的较高程度时,肌肉 收缩曲线的锯齿完全消失,变成一条光滑的直线,称为完全强直收缩。18、前负荷和后负荷对肌肉的影响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影响肌肉收缩的总张力。后负荷:影响肌肉收缩的张力、初速度、缩短距离及做功。第三章神经生理1、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在功能上的不同: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传递和处理神经信息(1)传导兴奋
17、(2)进行轴质运输(3)释放营养因子作为支架、绝缘、屏障和营养(1)支架、绝缘、屏障作用(2)对神经元的营养性作用(3)调节细胞外K+浓度(4)参与某些神经递质的代谢(5)免疫应答作用(6)神经发育和再生作用2、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特征:(1)双向性;(2)不衰减性;(3)绝缘性;(4)相对不疲劳性。3、轴质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轴浆运输,轴突内轴质运输物质的耗能过程。顺向轴质运输逆向轴质运输自胞体向轴突末梢自末梢向胞体快速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线 粒体、递质囊泡、分泌颗粒)借助动力蛋白慢速与细胞骨架有关的结构(微管、 微丝蛋白、某些蛋白酶)可供神经再利用的物质(神
18、经生长因 子)、部分病毒(狂犬病毒)、毒素(破 伤风毒素)等4、神经营养的作用:持续调节所支配的靶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和功能。5、突触后抑制(postsynapic inhibition):突触传递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引起的抑制。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 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EPSP减小,达不到邻近膜的阈电位而产成的抑制效应。形成与发生机制上的异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同膜上都存在受体异作用物质抑制性递质突触末梢的轴-轴突触作用部位突触后膜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神经
19、末梢作用效果IPSP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6、突触传递的过程:动作电位一神经末梢(突触小体)一末梢细胞产生除极一对Ca2+的通透性 增加一膜外的Ca2+内流进入胞质一突触小泡向前膜方向移动,与膜融合破裂一 以胞吐形式将小泡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动作电位一突触小泡中的递质向突触间隙释放一递质与突 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一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改变一 EPSP/IPSP 一突触后神 经元的动作电位。特点:单向性、突触延搁、总和、疲劳、对药物敏感、可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突触前神经末 梢若有少量的兴奋
20、性神经递质释放,则突触后膜的负电位减小(由-70mV减为 .65mV),即突触后膜产生了局部除极。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ion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突出前末梢释放 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它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时,就会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7、小脑的功能:参与运动设计、支持和协调运动中枢活动、维持姿势、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等。损伤后的症状:前庭小脑平衡失调综合征(头和躯干摇晃不止、步态蹒跚或站立不稳)脊髓小脑人类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动作的分解、运动时离开指定路线、 不能快速变换运动)皮质小脑未见明显障碍(偶有精巧运动受损)8、腱反射(位相牵张反
21、射)的实例:膝跳反射、跟腱反射。9、脊休克(spinal shock):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 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发生机制:失去了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易化作用。10、肌紧张(muscle tonus):当肌肉受到持续、轻度的牵拉刺激时产生的牵张反射。反射弧构成:感受器(肌梭)一传入神经(神经纤维)一神经中枢(脊髓)一传出神经(。 神经元)一效应器(梭外肌)加强的机制(举例):如果在a运动神经元兴奋的同时,Y运动神经元也兴奋,那么一方面由于梭 外肌缩短,肌梭有可能被放松,同时由于Y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使梭内 肌不至放松,这样肌梭的传入冲动仍将维持较高频率,
22、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也 仍较多,梭外肌便可维持在持续缩短的状态。11>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在突触传递中是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神经调质:由神经元释放,是2-40个氨基酸组成的一些大的分子,又称神经肽。它们在胞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合成,然后通过轴浆运输至轴突末梢。中枢内主要的递质和调质(分类、分布、主要生理功能):名称分类化学本质分布主要生理功能乙酰胆碱(ACh)递质乙酰胆碱广泛使神经兴奋多巴胺(D A)递质单胺类脑运动协调,控制垂体前叶激 素的分泌,参与情绪的调节去甲肾上腺素(N递质单胺类低位脑干E)5 羟色胺(5 HT)递质单胺类低位脑干 中缝核群睡
23、眠、觉醒,痛觉调制肾上腺素(A)递质单胺类延髓与血压、呼吸和神经内分泌 调节有关谷氨酸、天冬氨酸递质氨基酸在脑内分 布广泛谷氨酸免疫反应(兴奋作用)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牛磺酸递质氨基酸在中枢神 经系统分 布广泛纹状体-黑质投射中的反馈 抑制作用催产素调质肽类室旁核刺激乳汁排出血管升压素调质肽类室旁核刺激血管升压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TRH)调质肽类下丘脑直接影响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一氧化氮调质无机物脑通过弥散在神经元传递信息12、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突触前膜受体突触后膜受体调节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与递质结核传递兴奋或抑制信号递质受体的分类:I家族II家族特点受体分子本身就是离子通道
24、或与 离子通道同属一个大分子属跨膜7次的蛋白,旦都与G蛋白的 激活有关举例N.乙酰胆碱受体、GABA受体和 NMDA受体B-肾上腺素受体、M.乙酰胆碱受体13、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 系统。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 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结构:交感神经(脊髓胸腰段侧角)、副交感神经(脑干有关的副交感神经核III、 VII、IX、Xo功能:调控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各种内脏活动,通过对心率、血压、呼吸、体温、 及其他内脏活动的调节维持内环境
25、的稳定。14、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低级中枢(血管运动、排尿、排便、发汗、勃起反应等)脑干支配头部所有腺体、心脏、支气管、喉头、食管、胃、胰腺、肝、小肠)下丘脑通过调节内脏活动和分泌激素影响水电平衡、摄食、生殖、体温、内分 泌及免疫应答等各种基础活动15、学习和记忆的分类学习:非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记忆:感觉性记忆、短期记忆、中期记忆、长期记忆16、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记忆的区别与联系: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1)有关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客观事实等;(2)与意识有关,依赖评价、比较、推理等认知过程;(3)能用语言清楚表达。(1)有关运动技巧、习惯和知觉等;(2)不依赖意识和认知过程,
26、具有自动或反射的特点;(3)通过动作熟练水平的提高表现,不能用语言表达。两种记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17、大脑皮质语言代表区:W (书写)、S (说话)、V (视觉)、H (听觉)18、睡眠时相和分期包括的内容睡眠时相:非快眼动睡眠(NREM)、快眼动睡眠(REM)NREM:睡眠I期(。波逐渐减少,以。波为主的低幅混合频率)、II期(。节律的背 景上出现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波)、ill (8波)、IV (8波)REM:类似于I期,出现快速动眼和肌张力消失。19、睡眠.觉醒周期的形成机制:在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SCN)的控制下,昼夜节律信号被传到多个睡眠 觉醒脑区,进而调控睡眠.觉醒位相
27、的转换。清醒时,觉醒系统放电较快,大脑 皮质因大量冲动传入而兴奋。NREM睡眠时,在睡眠系统(下丘脑腹外视前核 等)GABA能神经元的作用下,觉醒系统放电减慢。REM睡眠时,觉醒系统单 胺能活动低下,属于快速动眼睡眠系统的脑桥脚被盖核(PPT)和脑桥网状结构 (PRF)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被解除,传入冲动增加,大脑皮质兴奋性升高。20、两种感觉信息传入系统交感副交感组成起自T1L2 (或L3)脊髓胸腰段 侧角神经元(节前神经元),与多 个节后神经元联系由节后神经元 的轴突发出节后纤维。起源分散,其一部分起自脑干有关的 副交神经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龈部 (S24)相当于侧角的部分。特点(1)潜伏期
28、长、作用持久;(2)紧张性作用;(3)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 拮抗作用;(4)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协同作用;(5)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 动的对立统一。功能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P10221、丘脑的核群及其功能功能基底核为随意运动提供肌紧张和配合大脑皮质调节随意运动的稳定与丘脑和大脑 联合本能反射的调节中枢,共同完成行走、性反射等复杂的非条件 反射同小脑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执行以及运动任务的学习和记忆22、体表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的代表区在大脑皮质的位置及投射特点:在大脑皮质的位置投射的特点表觉体感中央后回SI,第一躯体感觉区(1)左右交叉,但头面部双侧支配;(
29、2) 精细定位,倒立安排,头面部正位;(3) 代表区大小与体表感觉的敏感度有关内脏 感觉在相应的躯干代表区和下肢 代表区较弥散视觉枕叶内侧面的距状裂周围的 皮质(17区),视觉代表区左侧视束到左侧枕叶,右侧视束到右侧枕 叶;视网膜周边部投射到距状裂前部,黄 斑投射到距状裂后部;视网膜上半部投射 到距状裂上部,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下部听觉额叶外侧沟下壁的额横回和 额上回(41、42区),听觉代 表区双侧投射,即一侧听代表区与双侧耳蜗联 系;不同频率有一定分野,耳蜗底部(高 频声感)投射到前部,耳蜗顶部(低频声 感)投射到后部23、中枢对特异感觉进行传出控制的方法:感受器附属器官水平调节感受器附属器
30、官(如瞳孔、镣骨肌)感受器水平调节感受器(如中枢发出r纤维来调节肌梭敏感性)中枢突触水平高级中枢传出的下传冲动调节(如脑啡肽)24、躯体性痛及内脏痛在传导径路和特点上的不同:传到路径特点躯体性痛致痛物质作用于躯体一痛冲动 经由两种外周神经纤维传入中 枢(快痛经由A8纤维传入一脊 髓背角一换元交叉到对侧一脊 髓丘脑束至丘脑后腹核一换元 到大脑皮质体表第一感觉区) (慢痛经由无髓鞘的C类纤维 传入一脊髓内弥漫上行-投射 到第二感觉区和大脑边缘叶)(1)快痛:尖锐的、定位清楚的 刺痛,很快发生,当撤除刺激后很 快消失;(2)慢痛:刺激0.51.0s 才感觉到,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 较强烈而难忍,撤除
31、刺激后还持续 数秒,并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 等方面的变化;(3)伤害性刺激一 般先产生快痛后产生慢痛,但不易 区分。内脏痛致痛物质作用于内脏一交感神 经传入一传入纤维经后根入脊 髓一随体感传入纤维上行疼痛缓慢而持久,定位不精确,对 刺激分辨能力差。在刺激引起主观 感觉之前,常伴有不愉快感。第四章感觉器官1、名词解释视敏度(visual acuity):人眼分辨物体精细程度的能力。近点:在光照良好情况下,人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随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明适应:从暗处突然到亮光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 稍候片刻恢复的过程。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是,最初
32、看不清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适应的过程。三原色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中分布着3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 绿、蓝3种光敏感的感光色素。2、感受器的共同特点:%1 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3、眼在看物体时是如何进行调节的:眼看远处时睫状肌松弛,悬韧带保持紧张度,晶状体受到悬韧带的牵引,形 状相对扁平,使物像成在视网膜上。眼看近物时通过神经调节改变晶状体的曲率, 使物像在视网膜上。动眼神经中副交感节前纤维经睫状神经节到眼内睫状肌,使 其中的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4、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区别:名称分布功能视锥细胞视网膜近中心部对光敏感性差,只能在强光下被刺激,但视物分 辨能
33、力高,可辨别颜色视杆细胞视网膜周边部对光敏感度高,能在昏喑环境中感受到光刺激引 起视觉,只能区分明暗和轮廓,精确性差5、视杆细胞接受光线到产生视觉的基本过程:当光照视杆细胞时,视紫红质吸收光量子发生变构分解成视蛋白和全反型视 黄醛,激活视盘膜上的G蛋白和附近的磷酸二酯酶,使胞质中的CGMP大量分 解而降低浓度,导致CGMP依赖性的Na+通道开放减少,而内段膜上的Na+泵 仍继续工作,形成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再以电紧张形式扩步到终足部分,将信 息传递给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最后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视觉。6、外耳的生理功能,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集音功能:耳廓将传到的声波会聚性反射到外耳道口。辨别声源方
34、位:耳甲腔的频率凹痕辨别垂直方位,双耳作用辨别水平方位。 外耳道共振:有利于语言听力。7、8、外界空气中的声波传入内耳的的途径,怎样引起耳蜗卵圆窗膜的振动?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的集音、放大和传导,引起内耳卵圆窗膜的振动。中耳在传音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放大作用在卵圆窗膜的声压的?通过鼓膜和锐骨板的面积比以及锤骨柄和砧骨长度的杠杆比实现的。鼓膜的面积远远超过卵圆窗的面积,其单位面积的压力远远小于卵圆窗膜单位面积受到 的压力。鼓膜作用在锤骨柄上的压力,由于杠杆传导使砧骨作用于镣骨压力增加 1.3 倍。这种放大有何生理意义?声波从空气直接进入内淋巳液,因声阻抗不同,所衰减的能量通过中耳的增 压作用得到部分
35、补偿。9、咽鼓管的生理功能:平衡中耳腔和外耳道气压;中耳腔的引流。10、中耳肌的两种反射:反射性的镣骨肌和鼓膜张肌收缩。中耳肌反射时听骨链的变化及生理意义:%1 当鼓膜张肌收缩时,锤骨柄被拉向内侧,带动鼓膜朝中耳腔内移动,鼓膜 紧张度增加,各听骨之间连接得更为紧密,中耳的劲度阻抗增加,传音效能降低。%1 镜骨肌收缩时,将镜骨板沿垂直于其活塞振动方向移动,引起砧镜关节作 平行其表面的轻微移动,从而增加中耳声阻抗,降低传音效能。%1 当两者同时收缩时,由于鼓膜的内移,听骨链被压缩,砧镣关节的移位和 镣骨板的横向牵拉,使中耳劲度阻抗明显增加,传入内耳的声能减弱。11、叙述卵圆窗内压和回复式的振动引起
36、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过程:当卵圆窗膜内压时,压力波只有向圆窗方向传导,使圆窗膜凸向中耳腔;当 卵圆窗膜回复至原位时,负向压力使圆窗膜回缩。压力波传导的过程中,必然使 位于中间的基底膜产生相应运动,其振动在一定范围内引起该位置毛细胞兴奋。12、根据行波学说,不同频率声波引起基底膜什么部位的最大振幅的波动?行波是振动在基底膜上传播过程中每一部分最大振幅的连线的包络波,也就 是振动在基底膜上从底部到顶部传布时引起的扩步性位移。最大振动的部位取决 于传入声波的频率。高频声波行波距离短,在靠近卵圆窗的底回基底膜作最大振 动;低频声波行波距离远,在远离卵圆窗的顶回基底膜作最大振动。13、耳蜗的位置原则:
37、165;1基底膜不同位置的毛细胞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基底膜的底回毛细胞感受高 频声,顶回毛细胞感受低频声,而中间二回毛细胞感受中频部分的声音;再通过 连接该位置毛细胞的不同的传入神经纤维传入中枢。14、耳蜗分析声音的强度的途径:%1 基底膜振动的幅度:当声音的强度增加时,某一部位基底膜振动的振幅变 大,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增大,与之相连的代表频率相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数目增多, 大方动作电位的频率增加,传入中枢使其感觉声音变响。%1 范围(毛细胞被兴奋数):当声音强度增加时,随着基底膜振动的幅度增 加,越来越多的毛细胞兴奋,更多代表不同频率的神经纤维将传入中枢,使中枢 感觉响度增加。15、叙述听觉冲动
38、从内耳螺旋器传至听皮质的传导途径:内耳螺旋器一螺旋神经节细胞一听神经一脑桥延髓接合处的脑干外侧一后 脑桥一耳蜗核的背侧和腹侧核群一交叉到对侧一中脑下丘一上橄榄复合体神经 元-外侧丘系-下丘神经元-内侧漆状体-额上H的听皮质16、前庭系统的结构:3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它们的感觉部分:半规管:壶腹内的壶腹崎,由感觉上皮(2型毛细胞)和终帽。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由感觉上皮(2型毛细胞)、耳石膜和耳石组成。17、半规管主要感受的刺激:头部转动时的角加速度,感受头部转动的平面、方向和程度。半规管的排列:左、右水平,左侧前、右侧后,右侧前、左侧后。18、水平半规管的壶腹崎的结构和它的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什
39、么?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管内,在膨大部称壶腹,壁上有壶腹峪。其黏膜上 皮 细胞有2种,一是支持细胞,呈高柱状,从基膜开始直达游离面;另一是毛细胞, 呈短柱状,夹于支持细胞之间,细胞顶部有速度哦静纤毛和一根较长的动纤毛,都伸入壶腹帽中。壶腹崎能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19、前庭毛细胞的静纤毛分别矢量方向和背离矢量方向偏曲时,膜电位产生什1=1|=|1=1么变化?细胞底部的传入神经冲动发放有何变化?为什么产生这两种变化?矢量方向:许多阳离子通道开放,内淋巳液中的K+涌入毛细胞,细胞除极。 除极毛细胞底部释放的神经递质增多,增加传入神经发放的神经冲动。(被兴奋)背矢量方向:阳离子通道完全
40、关闭,细胞超极化。超极化使毛细胞底部释放 神经递质减少,神经纤维发放的冲动数目减少。(被抑制)20、根据囊斑位置及囊斑中毛细胞的矢量分布特点,叙述椭圆囊和球囊的主要生理功能。球囊:囊斑位于球囊的内侧壁,与地平面接近垂直。动纤毛细胞裴烈的方向 是矢量向上和矢量向下。感受垂直方向的头部变速运动,感受静态时头部相对于 重力方向的位置变化。椭圆囊:毛细胞的矢量方向在水平面上广泛分布,椭I员I囊在该平面上有二维 的感觉能力。两者共同构成三维的线加速度感觉能力,感受头部动态的线加速度和静态条 件下头部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位置。21、前庭眼球反射:当人体改变运动方向,或人体头部向左或向右偏转时,为了使外界物体能
41、够 在视网膜上形成固定的物像,让人看清物体,眼球所做的相应的运动。前庭脊髓反射:当前庭器官受刺激时,通过前庭核和网状核与脊髓的连接,机体的某些肌肉收缩,某些肌肉舒张,以调整身体姿势的反射。22、人体向左水平旋转突然停止时,左右水平半规管壶腹崎的兴奋状态有何不同?为什么?此时眼球震颤的慢相向何方运动?当头部开始向左旋转时,半规管此时也跟着向左旋转,半规管内的内淋巳液 由于液体的滞后性,将产生向右旋转的相对运动。此时,左侧水平半规管内的液 体从管道内冲入壶腹腔内,在右侧半规管内淋巴液则从壶腹腔冲出而进入半规管 内引起兴奋。液体冲入和冲出壶腹腔,将使壶腹峪上的终帽作隔膜式运动。眼球 震颤的快相指向右
42、侧,慢相指向左侧。23、引起皮肤触压觉的感受器与生理功能:游离神经末梢:很轻的触觉刺激,如角膜上的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感受轻触觉,手指皮肤下密集。梅克尔触盘:形成触觉、触觉的定位及感受物体的质地等,成群排列在有毛 和无毛的皮肤及手指皮肤。环层小体:感受深层组织的压觉和高频振动刺激,分布于皮肤深层组织。鲁菲尼小体:感受持续的压觉,尤其是重压觉,分布在皮肤的深层。24、快痛和慢痛的传入途径的不同:快痛:A6纤维一脊髓后背根一脊髓一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丘脑的后内 侧腹核神经元(三级神经元)一大脑皮质慢痛:C类纤维一脊髓后背根一神经元一广发分布于脑组织慢痛为什么形成较晚、持续时间长?P物质(一种神经
43、肽)是C类神经纤维的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的速率较慢, 在间隙失活的速度也慢。25、引起皮肤温度觉的感受器: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放电特点:P161图4.26第五章血液1、内环境稳态的含义:!=i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与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生理意义: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如果稳态遭到破坏,组织细胞的 正常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2、渗透压与水移动的关系:渗透现象是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可以从低浓度溶 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的现象。溶液中的溶质的分子通过半透膜吸水的力 量称溶液的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
44、、外水平衡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胶体渗透压参与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3、白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在菲特异性免疫中,将细菌和异物吞入胞质内形成吞噬体,用 溶酶体将其水解消化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从而减轻嗜碱 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单核细胞渗出血管外组织(肝、脾、肺及淋巴结等部位)分化成巨噬细 胞,作用于细胞内的致病物质,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 免疫功能并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变性的血浆蛋白、衰老 损伤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执行体液免疫4、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作用:由于血
45、小板具有黏附、聚集、释放和收缩等生理特性,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 过程(受损的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1 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TXA2等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 破口缩小,有利于出血停止;%1 血小板与受损血管的胶原组织接触,发生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 栓子堵塞血管破损处,从而阻止出血;%1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在伤口处形成凝血块;%1 凝血块收缩,局部纤维阻止增生,深入凝血块,可牢固地封住血管破口, 进入永久性止血。5、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l2h,血块收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血浆和血清的区别:血清中缺乏一些凝血因子,但增加了在血液凝固过程中
46、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 小板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如血小板因子)。6、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一凝血酶的形成一纤维蛋白的形成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区别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始动因子FVIIFill7、血型(blood 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输血的基本原则:%1 同型血相输。%1 献血者红细胞不应与受血者血清发生凝集。同型血相输也要坚持交叉配血。 只有交叉配血相合才是理想的血液。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少量的0型血时,输血量 要少,输血速度要慢并需密切观察。为何同型血相输还要作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因:即使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输血,由于ABO血型系统中还有少见的亚型,供
47、血者 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或者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混合,可能 会出现凝集反应。当两者都不凝集时,则配血成功,可以进行输血。8、0型血不能大量、快速输血给其他异型血的人的原因:0型血人的红细胞虽然无A和B抗原,不会被受血者的血清抗体所凝集,但0 型血人血中的抗A和抗B抗体能与其他血型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当供 血量大时,供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未被受血者的血浆足够稀释,或供血者血清抗 体效价高时,都可能使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凝集。9、各正常值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红细胞(4. 0-5.5) x10A12 个/L(3. 55.0)x1052 个/L白细胞(410) x1Qa9 个/L血小板
48、(100300) x1Qa9 4"/L白细胞分类:粒细胞一一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一一淋巳细胞、单核细胞10、名词解释: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人体不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绝大部分 细胞生活的体内液体环境。稳态(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相 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稳态。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红细胞沉降率,将抗凝的血液放入 一沉降玻璃管(分血计)中垂直静置,测定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 细胞沉降速度。血细胞比容
49、(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红细胞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下沉的速度很 慢,能够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该特性可用来表示红细胞膜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凝集原(agglutinogen):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 和“异我”的标志。凝集素(agglutinin):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的不同的抗外来红细胞的抗体。生理性止血(physiol
50、ogical hemostasis):小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出,经过一段时 间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第六章血液循环1、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节 律地发生兴奋的能力(特性)。超速抑制(overdrive suppression):过度驱动抑制,在生理情况下,潜在起搏点 始终在窦房结的兴奋驱动下,被动产生兴奋,其频率超过自身兴奋频率,称为超 速驱动,超速驱动一旦停止,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自动恢复,这种超速驱动 后,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活动暂时受压抑的现象。窦性心律(sinus rhythm):凡是由窦房结作为起搏点所形成的心脏搏动
51、。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除窦房结外的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虽有起搏能 力,但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而不表现自身的节律性。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s ERP):指第二个刺激不能引起可传播 兴奋的时期,代表兴奋性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它是ARP和LRP之和。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个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 舒张期。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最慢,冲动通过这一部位要延搁O.lso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每收缩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等容收缩期(isovolu
52、mic contraction phase):心房收缩后,心室立即收缩的时期。 心室内压迅速上升,很快超过心房内压,当心室内压超过心房内压时,心室内血 液向心房方向反流,推动房室瓣关闭,阻止血液流入心房。这时的心室容积几乎 不变。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 relaxation phase):心室肌舒张,室内压快速下降,但 容积不发生改变,从半月瓣关闭直到室内压下降到低于心房压,房室瓣开启为止。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排出的血量。心指数(cardiac ind
53、ex, CI):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等长自身调节(homeometric auto.regulation):当心肌收缩能力增强13寸,搏出量 和每搏功增加。搏出量的这种调节功能与心肌的初长度无关,而是改变心肌收缩 活动的强度和速度。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前负荷通过初长度改变调节每搏 量的作用。前负荷(preload):心脏收缩前,心室充盈的血量,是心缩前心肌被动承受的负 荷。后负荷(after.loa
54、d):心室收缩后遇到的负荷,是阻碍心肌缩短的力量。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 即可记录到在每一心动周期中有规律的电变化,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的曲线。 血流量(blood flow):在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血压(blood pressure):血液施加于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平均动脉压:90mmHg左右,整个心动周期内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脉搏压:脉搏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外周阻
55、力(Rv):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反映脑血管床微循环通畅程度的定量指标。中心静脉压(CVP):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 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在每一个心动周期,动脉内压力的容积发生周期性 波动,从而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用手指可以再浅表的动脉上扪到。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迂回通路(circuitous channel):血液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 管网后汇集到微静脉的通路。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 baroreceptor reflex):当动脉血压发生波动 时,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等部位的压力感受器及其传入神经将这一信息传递至心血管中枢,通过改变交感和迷走神经穿出活动,反射性地调整心脏和血管功能。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代理合同简单常用版样书
- 高层住宅小区购房合同
- 打机井师用工合同范文
- 二手装载机的买卖合同范文
- 工程造价工作流程图
- 重庆市南川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易考题造句
-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语文试卷2
- 1122三角形的外角(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工程项目管理考试试题(同名19362)
- 二十四节气霜降习俗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之初级网络管理员考试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 DL-T 1160-2021 电站锅炉受热面电弧喷涂施工及验收规范
- 煤矿知识考试400题及答案
- 文学活动赞助协议
- 政府回购厂房合同范本
- 2024年中考英语题型复习:阅读理解(含练习题及答案)
- 2024年江西邮政揽投部经理岗位社会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