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_第1页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_第2页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_第3页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_第4页
信息经济学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问答题(考3个,每个9分)1、借助效用函数曲线说明同一消费者表现出来的风险规避和风险爱好倾向。【假定某人现拥有100元确定的财富,他在考虑是否用这100元财富参加这样一种赌博:50的可能性赢50元,50的可能性输掉50元,这场赌博的预期收益也是100元,即: 150元50 + 50元50=100元假定个人的效用曲线U如图中所示,那么,这场赌博给消费者带来的预期效用EU为CD连线的中点1/2U(50)+ 1/2U (150),即B点的效用水平。】2 为什么企业不可能通过股票市场 完全转移其 不可保风险?课本P55(不能用统计方法或其他方法计算并预测其发生概率的风险,称为不可保风险。 )原因: 1

2、、股票发行数量和流通领域的限制 使一般股票市场承担的风险有限; 2、在企业所承担的全部不可保风险中,只有部分不可保风险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转移到社会股民的责任中,许多不可保风险仍然难以或不可能通过一般股票市场进行任何形式的转移风险; 3、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家有可能不希望以股票的形式转移风险。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效率。(博弈论PPT62页)假设前提: 1、社会成员之间为完全信息结构,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之间,每个人是否真正努力,是否尽其所能,都是公开的信息,至少是无须付出多少成本就能观察到的信息。 2、“按劳分配”制度的核心也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之上。它

3、将每个社会成员的劳动努力程度(隐蔽行动)假设成可以统一衡量和可量化的标准。 任何现实社会都不可能满足以上两种假设,也就是说任何制度安排都不能有效地区别 每个社会成员对社会财富的直接贡献是多少,即所谓“干与不干一个祥,干多干少一个样”。 于是,社会成员就面临这样的选择:或者努力劳动而获得比努力水平应获报酬低的收益,或者降低努力程度而获得比努力水平应获报酬高的收益。显然,作为集体选择的结果必然是后者,此时社会生产率必然低于它可以达到经济效率水平。 社会最优的政策选择是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即“大锅饭”制度,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养活社会绝大多数人。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各尽

4、所能按劳分配”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公平与效率完美结合的社会分配制度。 2.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这种分配制度既缺乏激励机制所要求的参与约束条件,更缺乏激励相容的约束条件。这种分配制度最终只能被理性的社会成员改造成“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做法。(略,期中已考过)4 举例说明,在第二价格拍卖中,参与人以显示个人的真实需求(说真话)为其优超策略,构成“囚犯困境”式的纳什均衡。 (略,期中已考过)7 在劳动力市场,文凭作为有效信号的前提是什么?列举一两种文凭信号失灵的典型例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5 用逆向选择原理及解决办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如女大学生就业难,商品买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在劳

5、动市场上,由于信息非对称,每个女性了解自己的真实生产率,而雇主并不能够从各种生产率组合的人群中选择出高生产率的雇员。面临这种不利选择的局面时,理性的雇主将会选择预期招工成本最小的方法来选择员工。 假设全体劳动力总数为N,其劳动生产率服从均值为En的正态分布(图A)。由经验和统计分析可知,男性劳动生产率平均高于女性(这对于雇主来说属于公共信息),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分布结构如图B所示。雇主考察员工劳动生产率的常见办法有:到原单位调查(需支付调查成本),给一个试用期(需支付监督和考察成本),应聘测试(如笔试和面试,需支付测试成本,同时会存在偏差),凭关系介绍(需承担感情投资风险)等。当雇主不愿意在招工

6、上花费太多成本时,最优且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图B的劳动生产率分布全部招收男职员,这种做法的基本根据是,从10个男性中招收到5名高生产率的概率,平均要高于从男女各5名中招收到5名高生产率的概率,即使这样做可能会招收到2名甚至低于女性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男性(如图 B中A位置上的男性),但从整体效率上讲还是值得的。这种有效的招工政策对位于图B中D位置上的女性最不公平,即社会为维持劳动市场的效率而牺牲了她们的利益。 若雇主完全不进行歧视,则他支付给雇员的平均工资将不会超过全体劳动力生产率的平均值En。如果他支付En的工资,则高生产率的劳动力将不会来应聘,最后,该雇主将只能聘用到低生产率的劳动力,从而将由于

7、工资高于劳动生产率水平而面临亏损和破产。 6 用道德风险原理及解决办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如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政治上的一个例子是要求新党员“入党前与入党后一个样”,这实际上是党组织提醒新党员不要采取政治上道德风险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隐蔽行动特征和监督成本高昂,党组织难以严格识别新党员是否在入党后与入党前一个样。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激励机制、信任机制、部分保险和抵押机制、长期合同机制。8 劳动力市场上的搜寻差异。(信息搜寻与选择PPT32页)(1) 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搜寻成本不对称。 (2) 劳动者的目的是搜寻到报酬最高的雇主,而雇主还需要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进行甄别。 (3)

8、 劳动者的搜寻的弹性低,即其搜寻活动很难通过其他活动来取代,而雇主的搜寻活动弹性较高。 他可以通过广告,或者是较高的工资来降低离职率来实现搜寻。 (4 )公司规模不同,搜寻方式和搜寻效果也不相同。9 互联网对信息商品需求的影响。(信息商品PPT32页)1) 对价格的影响:相对于传统销售,网上销售可以省去很多中间的流通环节,使成本降低,因此,网上销售的信息商品价格普遍低廉。 2) 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如,通过当当网买书,当你选择某本图书以后,当当书店的网页上立刻会为你推荐其它同类内容的书籍,并且告诉你其他购买你所选的这本书的人同时还买了哪些图书,这种智能的网络服务技术能够识别出顾客的爱好和消费倾

9、向,并能根据这些信息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可以锁定顾客。 3)使潜在的信息需求者转变为现实的信息需求者 互联网技术使信息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网上产品极其丰富,商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顾客进行实时的交流,为其提供满意的信息商品和服务。这种网购方式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0 信息商品生产的特点。信息生产:是指人们在掌握一定信息资料和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脑力和体力的劳动创造信息产品的活动。 (1) 确定性与或然性的比较:物质商品生产具有确定性,投资与产品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或然性。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过程是一次信息商品生产的基础,这种创造劳动 是不可预

10、知的。资金投入与成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2)生产过程的重复性与一次性的比较 : 物质商品的生产在一般情况下是重复进行的。 信息商品具有非消耗性和共享性,使得信息商品的生产具有一次性,即非重复性。 (3)信息商品生产的两阶段比较:第一阶段:信息商品本身的生产,即知识生产,体现的是信息商品的非物质性,也是信息商品生产区别于物质商品生产之所在,是信息商品生产的核心。第二阶段:信息商品复制件的生产,其性质是物质生产,体现的是信息商品的载体性。10 画图分析比较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均衡。与私人物品不同,不同的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是相同的,但从公共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不同,因而每个人愿意支

11、付的价格也不相同。全社会对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由不同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加总得到。均衡产量Q0,是任何消费者必须接受的消费量;均衡价格P0是所有社会成员所支付的价格的总和,P0= PA+ PB。12、信息市场外部效应的纠正。 1)外部效应内部化: 通过某种方式,如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 部化,从而使市场决策者本身承担或享受外部效应,他们就会纠正决策,改善配置。 2) 产权界定:是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3) 罚款或征税 :在负外部效应情况下,政府采取罚款或征税,将外部成

12、本转化为当事人的内部成本,其在 决策时就会考虑避免效率的损失。 4) 补贴 :在正外部效应情况下,政府一方面可直接提供准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可以给私人企业以补贴,降 低企业边际成本,扩大供给量。 13 信息产业范围经济产生原因。范围经济:指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分别生产它们花费更少的情况,其实质是以低成本配置资源,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a. 合成效应。由于多品种生产,而在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比分别生产成本更节约。 b. 内部市场。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资金和人力等资源,替代市场 机制的资源分配功能,获得收益。 c. 减少经营风险。对于关联的多元化生产,企业将从产业

13、生态环境中受益。 d. 扩大发展空间。在某一种产品上,企业的发展是有极限的,限制来自市场和法律。 14 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在动因。1)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导致了信息产业中材料的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使数字数据通信形成网络;光导纤维的开发引起了光通信革命;微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使计算机得以普及,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家用电器和娱乐行业;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卫星通信成为现实。 2)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 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为这时经济的发展可以形成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综合要素环境。 3)信息消费需求的增

14、长 :信息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则主要是用来满足人类扩展智力及享受娱乐的需求。信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消费结构中信息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的结果。 4)信息的激增 : 信息量大剧增,必然促使一个专门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新兴行业的形成。15、 信息化的层次。(1) 产品信息化:产品被物化的信息含量逐渐增高,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 产品的特征递进;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2) 企业信息化: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调整或 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3) 产业信息

15、化: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 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4) 经济信息化: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逐渐对经济增长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 (5) 社会信息化: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政治、军事、国防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和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以及在居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过程。16 网络经济的特点。(1) 全球化、无时限。网络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它活动囊括进来,把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快捷性。网

16、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产品老化加快,创新周期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 (3)创新型。信息和知识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这就要求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在组织、制度、技术、观念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直接性。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在市场中,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面对面的直接经济”。 (5)个性化。个性化定制服务更为普遍。这既表现在诸如汽车、家电、手机这样的有形物质产品上,更表现在网络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上。 (6)虚拟性。这里的虚拟经济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

17、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名词解释(考4个,每个5分)1.电子政府 是一个实体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构建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即一个突破时空限 制、24小时在线的、主要存在于电子环境中的、虚拟的、高效率的政府。电子政府又称为虚拟政府。2.日本信息化指数 由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 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信息能力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用四个主要要素: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3.收益递增 对于某种资源的投入来说,随着投入的持续增加,增加的收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逐渐增加; 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为领先者进一步领先,失势者进一步失势的趋势。4.未利用经营资源 经营资源是指

18、在企业赖以取得经济利益而使用的生产要素:即人、物、财以及技术、经营方法、商标、信誉、用户关系等统称为信息资源的企业无形财产。未利用即得到利用的那部分,一般指的是信息资源。5.要素秉赋论 指一国(或地区)实际拥有的要素总量和结构。某种生产活动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它们 能否比较密集地利用该国相对丰裕的要素。越能密集利用一国丰裕要素的生产项目,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越是需要密集投入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项目,越是缺乏比较优势。6.林达尔均衡 公共物品中,定价方法是针对每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真实评价,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若消 费者的评价高,收取的费用则高;若评价低,收取的费用则低,从而建立一个类似于竞争性均衡的结果。7.经验商品 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辨别和了解其特性的一类商品。信息商品是典型的经验商品。8.非竞争性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