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_第1页
送东阳马生序_第2页
送东阳马生序_第3页
送东阳马生序_第4页
送东阳马生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美德感染心灵 用智慧点亮课堂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渠县贵福二校 蒋 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贵福二校的蒋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美德感染心灵 用智慧点亮课堂,所选教材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五单元一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说课。一、教材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同时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

2、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勤学苦读的思想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这一美德教育的绝好素材。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作者细致地描写生活细节并采用对比的手法,借自身经历来劝勉马生要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的写作特点。(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文言文,并在阅读中读准字音、把握重点词句,从而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文章大意进行梳理,并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者情感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

3、的学习积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刻苦求学的思想感情并能勤勉自身,体会“苦中有乐”的学习境界。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其中,“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知识。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者情感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则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二、教法及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拔法,竞赛激励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注重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注重学法指导和训练,通过听读朗读诵读品读来理解内容,领悟主旨。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

4、素养。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深切感受作者的求学之苦。三、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引入新课(出示对联)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学苦读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了解一下明代文学家宋濂的求学故事。(二)、运用工具,疏通文意一、注音释义嗜(sh)学:喜爱学习。俟(s):等待屣(x):鞋子。衾(qn):被子。容臭(xi):香袋。臭,气味,文中指香气。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

5、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二、一词多义:1、礼愈至 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 至:到达,动词2、无从致书以观 1.以衾拥覆(用,介词)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3.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5.约以连兵大举(用,介词)6.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往,介词)7.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凭,介词)8.欲要篡以归(而,连词)9.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在,介词)10.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在,介词)3、足肤皲裂而不知 而:却,连词,表转折 久而乃和 而:可不译,连词,表顺接三、词性活用:1、腰 腰白玉之环 腰:挂在

6、腰间,名词用为动词2、手 不必若余之手录 手:用手,名词作状语3、日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4、岁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每年名词作状语四、重点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 嗜:特别爱好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 致:得到,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汇 假借:借(假:借) 4、录毕,走送之 走:跑5、不敢稍逾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忧虑 五、重点句子翻译: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

7、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 6、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我先播放课文的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通过听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单个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熟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

8、础上,了解文章基本内容。2、再让学生观看动画,讲一讲宋濂求学的故事。3、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是小时候,家贫无书,靠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二是成年后,求教无师,不得不到百里之外,从师叩问。三是求学生活异常艰苦,负籍远游,环境恶劣。粗茶淡饭,衣着破旧。(四)、品读赏析、领悟主旨首先,我问:文中哪一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最让你感动?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揣摩、品味,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时节,砚台都结冰了,宋濂还坚持借书、抄书,足见其意志之坚。“负箧曳屣”“蕴袍蔽衣”,体现其生活穷苦;再如“穷

9、冬冽风”,“大雪深数尺”以恶劣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求学的决心之大。通过对这些关键语句的品读赏析,使学生以进一步认识作者的求学之苦。2、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家贫无书,没有老师,生活艰苦,作者宋濂的求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而他最终却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那么你认为宋濂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思考,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原因之一:作者具有非凡的毅力,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勤学苦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因之二:坚定的志向。宋濂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学问渊博的人,(这个志向、目标是他成功的动力

10、。)正是这样一种宏伟的志向支撑着他,激励着他,让他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原因之三:他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有精神境界的高尚追求,因此不在乎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学业上,所以终有所成。3、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己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达官显贵,而赠言的对象是一个同乡的晚辈,但文章却没有盛气凌人之感,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因为作者不是以长者身份自居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叙述自己年轻时代求学的故事,让晚辈从中领悟道理,这种现身说法、寓理于事的写法,极大增强了本文的感染力。(五)联系现实,拓展延伸1、理解宋濂

11、故事的时代意义。请学生说一说:从宋濂求学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迪?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在古今学习环境的对比中,感受幸福、学会珍惜,进一步明确立志勤学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意义。2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讲一讲,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3、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那么在学习中,除了要继承古人“勤奋刻苦”的精神之外,还需要怎样做才能使学习更科学更高效?在教学中学生说出了以下观点今天古人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像这样在夜晚强忍着困倦学习,虽然他们精神可嘉,但是效率不高而且有

12、害身心健康。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休息和睡眠虽然浪费了时间,但他却为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蕴蓄了精力”应该讲究方法,抓紧白天的学习时间,晚上尽量不“开夜车”,这样劳逸结合、有张有驰才能让学习更科学高效。可以利用网络来帮助学习。现在,几乎每个同学家里都有电脑,它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捷。比如有一次我在读书时遇到了一句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上网查找,结果关于这句诗出处、作者、背景、解释甚至与这首诗相关的其它诗,等全部资料就一下子呈现在我的眼前,真是应有尽有。从那之后,我经常上网查找我需要的学习资料。我觉得借助网络学习太方便、太快捷了。希望同学们也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科学用脑,讲究学习方法,如利用人体的生物钟规律,比如早上八点到十点,是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适合学文科,而下午2点到4点,则是推理能力最强的时候,这时最好做理科的题。还有,连续用脑1小时之后要休息一会。保护好视力。不要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变勤学苦读为勤学乐读,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拒绝诱惑,专心致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并且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可一劳永逸。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固然需要古人“勤”的精神,但要勤而有度,勤而得法。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