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的体会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的体会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的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辨证治疗内伤发热的体会    关键词:发热;血虚;阴虚;食滞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外感和内伤之分,正如证治汇补曰:“有表证而身热者,外感发热也;无表证而身热者,内伤发热也”。内伤发热的特点是: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或有怯冷,但其冷得衣则减,其热时作时止,且多手心热甚至手背,伴有头晕体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将其辨治经验总结如下。1 辨证论治1.1阴虚发热:多由素体阴虚,或热病经久不愈;或因失血过多,或大汗,吐泻过度;或用温燥药物过多而致阴血亏损,阳气相对偏亢所致。临床以午后或夜间骨蒸潮热,心烦、手

2、足心热,两颧发热,盗汗失眠,遗精或咳嗽痰少,或痰中代血,声嘶咽干、舌红,脉细数乏力等为主证。治以滋阴清热,方用清胃散、青蒿甲汤。方中银柴胡、青蒿、秦艽合用,清血热而除胃蒸;地骨皮清肺火,胡黄连清心火,知母清肾火,使脏腑内火得清,潮热自退;鳖甲咸寒滋肾;生地、麦冬、丹皮养阴生津;甘草甘平和中,以免苦寒药物损伤脾胃。若盗汗甚者,可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方中三黄(黄连、黄芩、黄柏)泻火;二地(熟地、生地)滋阴;黄芪、当归补气血;共奏滋阴降火,固表止汗之效。1.2血虚发热:多由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损伤阴血,阴血不足,阳易浮动而致发热。临床以低热、面色苍白,神倦、头晕、心悸,月经量少,舌质淡、脉细数

3、等为主证。治以补血养血退热,方用四物汤加白薇,知母、黄柏、大枣、白术、云苓。方中当归、生地补血;白芍养血;川芎行血;白薇、知母、黄柏养阴退热;配以大枣、白术、云苓、甘草健脾益气以强气血生化之源。1.3气虚发热:多由劳逸不均,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致中气不足;气虚不能内敛而外越发热,正所谓  “阳气者,烦劳则张”。临床以发热不甚,倦怠神疲,气短气乏力,自汗恶风,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为主证。治以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该方虽是升阳益气的代表方,又是甘温除热之良方,临症时多用党参代替人参。方中黄芪、党参有甘温益气;升麻有升阳散火;柴胡有解肌退热之作用。1.4阴虚

4、发热:多由阴寒内盛,逼阳于外,阴阳寒热隔拒而成。临床以身热面赤 ,体温虽高,但头面并不灼手,伴有下利清谷,渴不欲饮,畏寒或轻或重,腹中痛,痛在小腹部,阵痛而不剧烈,常闭目倦卧,四肢逆冷,舌淡苔白,脉微。治以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味。发热为真寒假热之征象,治应抓住本治,故方用姜、附子之类以益火消阴,使阳不致浮越,假热症状随之而解。1.5气郁发热:多由精神受到刺激,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而致发热。临床以时觉身热心烦,情绪急燥,胸肋闷胀,喜叹息,口苦,舌苔黄,脉弦或数为主证。治以疏肝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草、黄芩大苦大寒以泻肝胆实火; 栀子泄三焦郁火;泽泻、木通、车前子

5、清热利湿,使热从水道而泄;柴胡即能解肌退热,又能引诸药入肝胆而气机舒畅;甘草调和诸药;合用清肝泻火,利湿退热。临证时若热盛者加青蒿、枳实以加强退热之力;咽痛者加板兰根、马勃以加强利咽之功。1.6瘀血发热:多由某种原因致蓄血内停,血行阻滞,郁而化热。临床以下午或夜间发热,咽燥、口干,身体常有痛处或腹中有瘕块,甚则肌肤甲错,面色黯黑,舌见紫斑,脉细涩。治当活血逐瘀,方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逐瘀;四逆是散行气舒肝;桔梗开提肺气,牛膝引血下行,一升一降,用之血活气行,瘀化热消。1.7食滞发热:多由脾失健运,胃失通降;或饮食失节,饮食积滞,郁而化热。临床小儿多见,以发热、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

6、腐厌食,或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而黄,指纹积滞为主证。治以消食导滞退热,方用保和丸加味。方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善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善消谷面之积;陈皮、法半夏、云苓和胃;连翘清热散结;配银花、青蒿、枳实以加强清热导滞之功;诸药配合,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发热自退。若大便秘结,加大黄,通便泄热。1.8营卫不和发热:多由病后、产后、体弱致气血不和,体内阴阳失调,营阴不能内守,阳气不固浮于外而发热。临床以发热汗出,精神不振,体卷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缓为主证。治以和营退热,方用桂枝汤。此方既是解肌之方,又是和营之剂。方中桂枝解肌发表,芍药益阴敛营,桂芍相配,一治卫强,一治营弱;生姜助桂枝以解

7、表;大枣助芍药以和里;甘草合桂姜辛甘化阳;共奏调和营卫之目的,营卫得和,发热自止,正所谓“表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2 病案举例2.1患者曾某,女,44岁。因患肾盂肾炎,低热4月余,伴汗出、失眠、经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白,脉细数。诊断:血虚发热;辨证分析:由于患者年过四旬,三阳脉衰,气血化源不足,加之肾精亏损,精血不能化血,血虚阳浮则发热。治以养血和血,潜阳退热。用四物汤加味,处方: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知母12g、黄柏10g、白薇12g、云苓15g、

8、白术10g、甘草3g、石决明20g、牡蛎20g。服2剂热平汗止,后随访,未复发。2.2患者陈某,女,34岁。因患慢性肠炎,长期午后发热,体温在37.538之间 ,自觉四肢无力,气短懒言,自汗怕风,食少纳呆,大便不畅,34日/次,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诊断:气虚发热;辩证分析:上述诸症均为中气损伤。虚则不能内敛,中阳外越而致发热。治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5g、升麻10g、白术12g、云苓12g、首乌20g、陈皮10g、甘草3g。服药10剂,体温正常,饮食尚可,四肢有力,汗止,精神爽快,大便干润适中。2.3患者张某,男,17岁。因右胫骨急性骨髓

9、炎伴败血症持续高热,住院10余天未愈就诊。症见发热,体温39,面色腊黄,精神萎糜,形体枯瘦,舌边尖红苔黄,脉沉细数。诊断:阴虚发热;辨证分析:持续发热10余天,消灼阴液,切开胫部引流,阴血更加亏损,阴虚则阳亢,邪毒未尽,故发热不退。治以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用清胃散加味。处方:银柴胡12g、青蒿15g、地骨皮12g、秦艽15g、知母12g、生地15g、麦冬15g、丹皮12g、银花15g、连翘12g、当归10g。服3剂,体温降至37,精神好转。原方加黄芪15g以托疮生肌,续服2剂,体温正常,饮食增加。因引流伤口尚未愈合,去银花、连翘,加活血行气之川芎,连服5剂,取出死骨3小块,伤口愈合,身体康复。3 讨 论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