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_第1页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_第2页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运用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阻脑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医 辨证要点 偏头痛         偏头风之病名见于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亦名

2、偏头痛,见名医类案·首风。丹溪心法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者是也。”         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和偏头痛。         诊断  &

3、#160;      1.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         2.临床上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颞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

4、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         3.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厥头痛:亦以头痛为主,不呈搏动性,一般无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剧痛,血压显著升高。       

5、60; 2.神劳:为经常性头痛,多不呈发作性,常伴头晕失眠、神疲、健忘等症。         3.面风痛:多见于中年以后,无先兆症状,疾病在面部较明显,常伴面肌痉挛,且有颜面部“扳机点”,若触及时则可诱发面风病发作。         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重在辨清外感与内伤,若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或风火之邪,侵袭头侧经脉,清

6、阳之气受阻,气血因之凝滞,阻滞脉道而发病者为外感头痛,临床大多痛势较剧,多表现为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常有精神紧张,情志忧郁,肝气郁结,日久化火伤阴,阴伤则阳亢,气血逆乱于头侧经络而发病者,临床以掣痛、胀痛、阵发性剧痛为辨证关键;内伤头痛亦有因瘀痰阻于头侧经络不通而痛者,临床以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为辨证要点。由于偏头风之头痛多偏于头之一侧,又多与胆经有关,治疗上应加以注意。         治疗         (一)治

7、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对于本病发作轻者,及早给予退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有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适当给予少量镇静剂可加强镇痛效果。         2.预防性用药。对于本病发作较频繁者,应预防性给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的程度。具体药物如三环类的苯噻啶;受体阻滞剂类的心得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的心痛定、尼莫地平、西比林;前列腺素抑制剂类的阿司匹林等等,种类较多,可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用。  

8、0;      (二)辨证治疗         1.风寒犯头证         证候:时发头痛,恶风寒,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

9、减。川芎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薄荷8克,茶叶6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兼见头重身困、胸闷纳呆者,加藿香、苍术、厚朴;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陈皮、生姜;         无汗

10、全身疼痛者,加麻黄、桂枝。         备选方剂:败毒散。 具有发汗解表,疏风止痛作用。         2.风热犯头证         证候:头痛,甚则如劈,发热恶风,口渴,面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止痛。   

11、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0克,白芷10克,石膏15克,荆芥10克,薄荷8克,牡丹皮10克,黄芩8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苦丁茶10克,生甘草5克。         加减:         发热明显者,加柴胡、青蒿。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12、      备选方剂:银翘散。具有疏风清热,清利头目作用。         3.痰浊阻络证         证候: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1                 治法:祛痰

13、化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2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僵蚕10克,白芷10克,炙甘草3克。         加减:         头痛甚者,加全蝎、细辛。         

14、咳嗽吐痰多者,加制南星、白附子。         脘痞纳呆者,加神曲、炒麦芽。         备选方剂:芎辛六君子汤。具有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作用。         4.瘀血阻络证         证候: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暗,脉弦涩。  &#

15、160;      治法:化瘀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降香10克,地龙10克,丹参15克,制乳香10克,全蝎3克,郁金10克,炙甘草5克。         加减:         头痛剧烈者,加玄胡索15克,细辛6克。  

16、;       寐差多梦者,加夜交藤、酸枣仁。         头痛连及项背者,加防风、羌活。         备选方剂:血府逐瘀汤。具有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作用。         5.肝火上扰证         

17、;证候: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生栀子1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2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白菊花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郁李仁;         目赤目痛者,加苦丁茶、青葙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