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的历史发展_第1页
商法的历史发展_第2页
商法的历史发展_第3页
商法的历史发展_第4页
商法的历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法的历史演进与现状一、商法的萌芽 古代贸易制度:(一)早期贸易法律制度的列举: 早期贸易制度指的是 10世纪以前存在的商业惯例和商事习惯法,主要是 围绕集市的需要形成的集市交易惯例和集市管理法律制度。( “作为地 球上商业的最早形式的集市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协调、统一 与和平的手段”英'Clive M.Schmitthoff ' sseleESsays on liternetional Trade Law. P6)1、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 18世纪:该法典共 282条,现存 247条, 其中 50多条属于买卖方面的规定;古巴比伦主要有两种商人,即塔木卡 和沙马鲁。*

2、2、赫梯法典,公元前 15世纪:从 176条到 186条都是对买卖价格 的规定;该法典在古代和西欧诸法之间架起了桥梁。* 3、摩奴法典,公元前 3世纪 公元 3世纪:对不正当竞争已有 限制。4、古希腊贸易制度:特别是罗得法(Lex Rhodia),为以后的共同海损、海上保险和海商信用制度奠定了基础。* 5、古罗马贸易制度,确立的商事原则:第一,企业组织上出现无限 责任和有限责任两种形式;第二,对不正当竞争进行限制;第三,以 特殊责任保障商事活动的安全;第四,金融信贷的风险契约制度;第 五,商品买卖制度。(二)古代教会法: 总的来说,商业的崇尚营业取利和教会的崇尚修身寡欲是冲突的。但是,教会为商

3、事活动提供了道德观念,如诚实信用、公平交易、恪守协 议等,后来被法律吸收。(三)特点:* 1、形式上以逐渐形成的商事惯例为主;* 2、内容上主要调整集市管理;* 3、带有一定掠夺性和欺诈性,受君权、神权、教权限制;* 4、很强的国际性。二、商法的起源 中世纪商人法:(一)源头的确定:* 1、概说:中世纪商法指的是 11至16世纪在欧洲,特别是地中海、亚 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由于商业的复兴,一些自治城邦中 普遍发展起来的商人法。2、中世纪商法部门化的标志(参见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 1)客观性:各种权利和义务变的更加客观、准确,而较少任意、 模糊;* ( 2)普遍性:各种权利和义务在

4、地方适用中更加统一、更加普遍, 而较少差异、也较少歧视;* ( 3)权利的互惠性:程序上不强迫、欺诈或其他滥用任何一方意愿 或认识的行为而交易,实体上不能使任何一方承受与他所得利益极不 相称的代价,以及不能不正当的损害第三方的利益或一般的社会利* ( 4)参与裁判制:商法一般由商人法官实施,并被看作商人阶层的 相对自主权;* ( 5)整体性:与商事关系相联系的各种权利义务逐渐被自觉看作是 一种完整的法律体系 商法的组成部分;* ( 6)发展性:整个商法体系处于一种演化过程之中,并表现为一种 自主的发展。(三)中世纪商人法的基本特点:* 1、价值取向上坚持商人主义;* 2、法律渊源上以城市法、海

5、商法、商业行会规约、商事法院裁判、 商事习惯为主;* 3、内容上主要调整工商活动、商人资格的取得、商业合伙、商事代 理、商品买卖、商业信用、商业票据、保险、商业帐簿等;* 4、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非成文性;* 5、教会法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三、商人法独立化的原因:* (一)商人的践行, “为权利而斗争 ”、“赎买 ”观;* (二)商业革命:欧洲资本流通范围和海外贸易急剧扩大,进出口商 品结构、数量和贸易流转速度迅速增加,商业性质和经营方式发生革 命性的变革(地理大发现、商业战争、价格战争);* (三)宗教改革: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新教伦理的确立;* (四)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国 1673年商事敕

6、令、 1681年海 事敕令,成为 “近代商法的典范 ”。第二节 近现代商事立法* 一、大陆法系国家商事立法代表:* (一)法国商法:* 1、立法背景:法国中世纪法律制度不统一,从 15 16世纪出现独 立的商法,由 1563年专门的商事法院固定下来。路易十四时期,颁布 商事敕令和海事敕令。 1789年大革命以后,为了巩固资产阶 级革命成果,开展大规模立法活动。可以说, 1807年商法典和 1804年 民法典一样,都是大革命的产物(法国商法典的革命性, “第三等级的 胜利”)。2、基本内容:* ( 1)立法基点的客观主义:其一,这一立法体系强调商行为概念的基 础作用,并试图依此确定商主体的范围、

7、商法的适用范围和商法规则 体系(大数法则);其二,这一立法体例强调商事主体资格对于商行 为的依存性(在商自然人身份确定上存在含混 董安生中国商法 总论第 76页)。* ( 2)编排体例:四编 29卷 648条。第一编一切商之事(总则),包括 商人、商人会计、公司、商业登记、商品交易所、证券经纪人和居间 商、质权和行纪商、商行为的证据、汇票和本票、时效;第二编海 商;第三编破产;第四编商事法院。3、发展与现状:* 第一,原法典大多数条款都已经废除或修改,特别是颁布了众多商事 单行法* 第二,在立法基点上,从单纯的客观主义转向折中主义(目前客观主 义的代表是西班牙商法典);* 第三,加强对商行为的

8、特别调控和专门规范。(二)德国商法:1、立法背景: 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定凡尔赛条约,分全 国为三个部分,奠定德、法、意三国雏形。法国民商法典的颁布,刺激 了德国,因为尚未统一,各邦纷纷制定商法:1839年怀特 门格商法草案、1842年拿骚商法草案、 1849年法兰克福商法草案、 1855年奥地利商 法草案和 1861年德国普通商法典(普鲁士,也称旧商法)。 1897年 颁布, 1900年生效(民族统一)。2、基本内容:* ( 1 )立法基点的主观主义,又称 “新商人主义 ”:其一,这一立法体系 强调商事主体的资格确定,并将其作为商法适用的一般;其二,这一 立法体系强调对商行为内涵的

9、一般概括,并通过 “营业 ”概念的引入, 使之成为商人身份确定的基本标准;其三,这一立法体例强调商法中 对一切商事关系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基本规则的抽象,从而形成科学 的“总 分”结构。* ( 2)编排体例:四编 31章 905条。第一编总则,包括商人、商业登 记、商号、商业帐簿、经理权和代理权、商业辅助人、代理商、商业 居间人;第二编商事公司和隐名合伙;第三编商行为;第四编海商。3、几次大的修改:* ( 1)1937年将股份公司法和股份两合公司法从商法典分离单独立法。* ( 2)1953年对代理商条款进行修改:将代理商和商业辅助人以及其他 商事雇佣人员加以明确区分;将 “商事代理人 ”概念改为

10、 “代理商 ”;对 代理商的权利义务重新加以规定。* ( 3)1976年对农业、林业经营者确立起商人地位。* ( 4)1986年根据欧共体的指令,将商事帐簿另立为第三编,并从 10条 扩展为 102条,成为目前的五编制。* ( 5)1998年修改主要三方面:一简化了商人分类;二改革商号制度: 放松了法律限制,所有商事公司必须在商号中表明法律形式,所有商 人都必须在商业信函上注明商号;三增强人合商事公司的生命力。(三)日本商法:* 1、立法背景: 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 “脱亚入欧 ”,进行大规 模法典编纂。1881年聘请德国海尔曼 罗思起草商法典,1890年通过, 决定于次年 1月

11、1日实施。因为脱离国情,加之受 “民法论争 ”影响,两 次延期,史称 “旧法典 ”。为了摆脱争论,成立法典调查委员会,由梅 谦次郎、风野敬次郎、田部芳等起草 1899年通过,同年施行,史称 “新 商法”。2、基本内容:* ( 1 )立法基点的折中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的翻版,所谓体制上仿 效法国,实质内容上采用德国):既重视主观,又重视客观,如日 本商法典第四条第一款: “商人是以自己的名义,以从事商行为为职 业的人 ”,在第 501条第一、第二款和第 502条列举了商行为。* (2)编排体例:五编 34章689条。第一编总则,包括法例、商人、商 业登记、商号、商业帐簿、商业使用人、代理商;第二

12、编公司;第三 编商行为;第四编票据;第五编海商。3、修改和现状:* 比较大的修改主要是: 1930 1931年,日本加入日内瓦票据统一公 约,取消票据编,分别制定票据法和支票法;公司部分经 多次修改,特别是二战后,大量吸收美国公司制度,成为判例研究盛 行的国家。因此目前日本商法典有 4编 31章 851条。二、英美法系商法:* (一)英国商事法律制度的特点:* 1 、法律渊源上表现为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和习惯法的综合运用;* 2 、理论上坚持贸易自由、契约自由原则;* 3 、内容上以买卖法为中心( 1893年货物买卖法, 1979年修改);* 4 、法律体制上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英

13、格兰和苏格兰的差 异;* 5 、有独立的商事司法体系( 1895年在伦敦高等法院设立 “商事诉讼目 录 ”,1970年正式设立 “商事法庭 ”)* 6 、商事仲裁制度比较发达, 1956年颁布仲裁法。(二)美国统一商法典:* 1、制定过程和性质:主要由 “统一州立法全国委员会 ”和“美国法学 会”共同起草,主要起草人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尔 N卢埃林。从1942年开始,写出 12稿,在 1952年公布第一个正式文本,后经多次修 改。目前除路易斯安那不认可第二、第九章外,其余各州均已承认为 本州法律。* 2、体例:十编 37章 418条。第一编总则,包括立法宗旨、解释、适用 和一般定义;第二编买卖

14、;第三编商业票据;第四编银行存款和收 款;第五编信用证;第六编大宗转让;第七编仓单、提单和其他所有 权凭证;第八编投资证券;第九编担保交易、帐单和动产契约买卖; 第十编生效日期和废除效力。* 3、宗旨:( 1)使调整商事交易的法律更加简洁、明确并适应现代化 要求;( 2)使商业做法能通过习惯、行业惯例和当事人的协议不断 获得发展;( 3)使各州商事法律归于统一,但根本在于鼓励交易和 促进交易的发展。* 4、特点:( 1)以商业交易为中心进行立法设计;( 2)灵活适用; (3)较好的体现了当代商业的新要求;( 4)有自身的哲学思想和理 论基础(实证与功利);所谓 “精神上是现代化的,处理方案是切

15、实可行的,概念是综合性 的”施米托夫。三、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商事法律制度:* (一)发展走向:* 革命前的大陆法系商法典 革命后消灭之,确立商业行政法 剧 变后正在重新恢复制定。* (二)特点:* 1 、商事法律调整范围狭小,是狭义的商业法;* 2 、主体体系中,主要是国家商业行政管理机关、商业企业和消费者;* 3 、商事客体受到一定限制;* 4 、较为注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5 、对国内、国际贸易活动一般分别立法;* 6 、正处于法制体系变动之中。第三节 商法在中国及商法的发展趋势一、古代商事制度的特点:* (一)大多属于商事公法,即政府对市场、商品和商人的管理制度;* (二)商人的法律地位

16、一直是低下的;* (三)中国古代社会是小农经济社会,商人无法成为独立的社会阶级 (阶层);* (四)中国古代商人缺少商业信用制度的支持;* (五)中国商业的不发达与整个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二、近代商事制度(一)发展历程:* 1 、始自清朝末期,最早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公司制度的介 绍;* 2、维新派的 “商律观 ”在于 “齐”(维持市场的有效秩序)和 “保”(保护 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3、商法研究会的成立: 1907年11月 19-21日在上海愚园召开第一次研 讨大会专门讨论商法草案的制定; 1909年12月19日在上海召开第二次 大会,专门讨论起草的商法草案;* 4 、民国初期,实行民商分立; 1929 年,在胡汉民、林森提议下,改民 商合一。(二)主要特点:* 1、商事法律的缺位;* 2、商事法学研究从国外特别是大陆法系引进;* 3、开启了商事法学比较研究的先河。三、现代商事制度:1992年以后,商法进入全面复兴的初步阶段。立法体系上表现为以公 司法(1994年7月1日施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