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的完善.docx_第1页
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的完善.docx_第2页
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的完善.docx_第3页
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的完善.docx_第4页
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的完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司法救济手段对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具有现实意义。一传统观念开始松动。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司法救济的完善1问题的提出盈余分配请求权是股东的最重要权能之一,是股东的固有权能、 天然权能。它可以分为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和具体盈余分配请求权。 具体盈余分配请求权是指股东需要有具体分配方案才能向法院提起 诉讼,实质上是一种债权。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与具体盈余分配请求 权相对,又称强制盈余分配请求权,是指中小股东在大股东滥用其权 利导致中小股东利润分配不公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诉求的 一种权利,是对股东固有权利的保护。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的运用一 般存在于封闭公司,在我国即

2、为有限责任公司,原因是相对于股份有 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公司的渠道更为狭窄。传统观点认为, 公司对盈余是否分配是依照公司自身的商业判断,司法不应对其介入, 但是由于公司资本多数决的制度,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压榨,这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解释(四)第十 五条规定了抽象盈余分配请求权:“股东未提交载明具体分配方案的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请求公司分配利润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 其诉讼请求,但违反法律规定滥用股东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 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除外。该条的内容肯定了中小股东的抽象利润 分配请求权,其作为解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纠纷的条款,在立法 上确定了股

3、东的一种新的诉讼权利,为中小股东维护自己的利润分配 权益开了一个新的口子。该条规定自从2022年9月1日施行以来, 积累了一些司法实践的经验,但结果大多是原告败诉。从现实来看, 中小股东通过抽象盈余分配之诉获得自身权利的保护非常困难,这主 要是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介入的边界过窄、司法实践中对被告范围 的限制、但书条款规定不明确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合理,这些问题 都成为中小股东维护自身权益的拦路虎。因此,完善抽象盈余分配的2现状与困境:对中小股东的权利救济不充分2. 1现状:司法介入边界过窄及对被告范围的限制。2. 1. 1司 法介入边界过窄。法院判决原告败诉的说理理由大多还只是从司法不 能过多

4、干预公司自治,对盈余是否分配应该由公司自己进行商业上的 判断。法院如此说理与十五条适用前法院的判决只有是否受理上的区 别,结果上毫无二致。但是学界认为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有的学者认为,“在资本多数决的间接影响下,商业判断规则 也成为中小股东维护自身权利的桎梏” 1,故“司法干预公司自 治在一些场合是必不可少的2。2. 1. 2被告范围的限制。法 院认为大股东不能够作为抽象盈余分配之诉的被告,从而驳回原告的 诉讼请求。但笔者认为可以从侵权责任的角度将大股东列为被告,该 观点将在建议部分详细阐述。2. 2困境:但书条款规定不明确,举证 责任分配不合理。2. 2. 1但书条款规定不明

5、确。“滥用股东权利导 致公司不分配利润”其实质上是占多数股份数额的股东滥用多数权利 对中小股东的权利进行损害,是股东违反信义义务的形式之一。在抽 象盈余分配之诉中,股东的信义义务主要体现在忠实义务上,忠实义 务主要包括禁止自我交易和权利滥用。3对忠实义务的规范能够 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防止大股东权利的扩张。我国公司法规定了针 对所有股东的信义义务。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 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但是该条规则是原则性 规定,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可操作性不强,且我国信义义务缺乏 司法上可执行的标准,不像英美

6、普通法那样具有灵活性4,可以 经由判例的形式予以明确。如若将滥用股东权利类型化,也有一定的 局限性,因为随着滥用股东权利之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且极具隐蔽性, 类型化可能难以跟上实践发展,具体的行为标准很难列举完全,所以 怎样确定股东信义义务标准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2. 2. 2举证责任 分配不合理。首先,立法上存在的问题。解释(四)第十五条并没 有对股东的举证责任予以规定,故而中小股东多因举证不足而败诉, 这实际上削弱了对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的保护。在对比解释(四)(征 求意见稿)第二十条第二款“股东起诉请求公司分配利润,未提交 载明具体分配方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的,应当驳回诉讼请求, 但有限

7、责任公司的股东有证据证明其他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或董事、高 级管理人员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的除外”来看,正式稿 中“但书部分删去了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证据证明的字样, 不免令人猜测最高人民法院也考虑到了小股东的举证责任困难的局 面,转而对该问题避而不谈,但司法解释中的规避并没有办法阻止实 践中小股东举证困难问题的出现。其次,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由 于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对抽象盈余分配之诉的举证责任进行明确,因此 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应该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 的原则。故而,在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案件中,原告需要提出的证据 包括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滥用股东权利导致原告遭受不公

8、平的利润 分配、公司有明确的利润盈余等。原告举证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原告根本拿不出证据,例如“宋轶英诉攀枝花市鸿集源商贸有限 责任公司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5 案中,原告为了获知公司 盈利状况,还要提起相应的股东知情权之诉。二是原告拿出的证据不 得适用。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有责任 提交证据,书证应当提交原件。若在审判中只是依据微信截图、微信 聊天记录等,在证据种类上不易被认定为电子证据。63反思与重构:抽象盈余分配之诉的完善路径3. 1转变传统观念:改变审理的思路。3. 1. 1将抽象盈余之诉 构建在侵权责任之诉的框架下。法官在面对复杂案件时需要发挥主观 能动性

9、。7将第十五条作为请求权基础,按照违法行为、主观过 错、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侵权的一般构成要件进行审理,也并不违反 法理。按照卢政峰教授的观点,抽象盈余之诉应该归于股东损害赔偿 之诉8中的一种,由此扩大对十五条的适用。具体而言,抽象盈 余之诉即股东违反信义义务,由于主观的过错,其他股东因利润分配 不公遭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3. 1. 2适当明确司法介入的方式。针 对现有法院判决原告胜诉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法院应该判决公司限期 作出股东会决议进行利润分配。作为例外,法院在做是否进行具体数 额的判决时应当考量被告股东的恶意情况、其他股东的情况、债权人 的情况及原告股东是否已经实行其他股东权利。如果股东

10、以其他方式 进行盈余分配权利维护的途径不能实行,例如股东(大)会陷入僵局不 能召开,那么这时候法院可以做出具体数额的判决。3. 1. 3将相关 侵权股东认定为适格的被告。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 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 任。”据此受侵害的股东可以对滥用权利导致其利润分配权利受侵害 的股东提起直接诉讼,保证股东能够有效地控制公司实际控制人(包 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大股东)的侵权行为9,减少实践中被告 不适格的问题。3. 1.4扩大判决的适用范围。如果只是针对原告股 东的损害,应根据相应的股份数额或其约定判给原告应享有的股份; 如果对除原告之外的股东也

11、具有损害的,那么该判决应该对其他相关 受到侵害的股东也具有约束力,可以大大提高法院的审判效率。3. 2 完善法律规则:健全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3. 2. 1弥补法条的漏 洞应完善。解释(四)第十五条但书中的规定,将抽象盈余之诉架 构在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中,最重要的是对“违法行为”的认定。 笔者认为,应当在确立相关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列举具体审理的内容, 给法院一定的裁量权。从域外的经验看,对股东信义义务的认定标准 有“不公平损害原则”和“合理期待原则。不公平损害在英国的成 文法中有具体的表现,英国2022年公司法第994条第一款规定:“基于下列理由,公司成员可以通过诉状向法院申请本部分之下的法

12、 令(a)公司事务以不公平损害所有成员或一部分成员(至少包括他自己)的利益的方式正在或已经进行,或者(b)实际或被提议的公 司作为或不作为(包括代表其作为或不作为)构成或将构成这样的损 害”。10在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中对不公平损害原则的运用,对 损害的理解主要是集中在金钱或者财务意义上的,很少部分是理解为 对股东权利的损害,除非该种损害妨碍到中小股东对自己分配请求权 的保护,例如大股东通过对公司的控制将中小股东排挤出股东(大) 会,使得中小股东对自己的股东投票的权利难以行使,从而影响其盈 余分配导致盈余分配的不公。所以在“不公平损害”原则的运用上法 院还是应当着重审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金钱财务上

13、的损害,例如控股 股东进行关联交易损害公司财产、恶意转移公司财产等情形。“合理 期待原则的运用是随着公司中“压制现象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它指的是公司股东之间应当遵从对彼此相互尊重的原则,按照合理的 方式运营公司。在抽象盈余分配之诉中,合理期待原则的运用可以绕 过法院对商业规则的判断,转而从中小股东合理期待的角度来对“滥 用股东权利导致公司分配不公的情形进行认定,从而更有利于对中 小股东的保护。“合理期待不限于最初具有的期待,参与者间的期 待可能随着企业发展而变化,法院在判断是否存有期待时应考察参与 者间关系的历史发展11,从而对这一原则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年 份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

14、况来认定原告股东的盈余分 配状况应该是怎样的。确立“滥用股东权利导致公司分配不公的标 准时,在“不公平损害原则和“合理期待原则”适用的基础上,还 应该确立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审查公司章程或者协议中对盈余分配 的规定、公司的财务状况、被告股东不分配利润的意图、公司的股利 政策、该公司历年的分配情况、同类公司的分配情况等。这一方面, 可以相对确定法官的审判标准,既赋予了法院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也 通过原则和具体标准的限制不至于让司法介入得过深;另一方面,有 相关审理的标准,也会降低中小股东滥诉的现象,减轻基层和中级人 民法院审理的压力。3. 2. 2对中小股东倾斜保护:重新分配举证责 任。从前述将“

15、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搭建在侵权责任的框架上来看, 按照侵权责任法的一般原理,被告违法行为、过错、原告受到的损害、 因果关系都应该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但“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之诉 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侵权之诉,在证明责任的分配中也要考虑效 率、便捷、公平价值等方面的因素。由于中小股东在公司中的弱势地 位,被告比原告更容易掌握和获取详尽、关键的证据,可以将滥用股 东权利导致原告遭受不公平的利润分配。因此公司有明确的利润盈余 的举证责任适当转移至公司或者其他可能存在滥用权利的股东的身 上。大股东在公司的各种事项当中具有较大的权力,大股东的信义义 务是随着其身份而产生,这是其原生的义务与责任,自然在诉

16、讼程序 中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但如果完全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则有 可能导致股东诉权的滥用。所以笔者认为,若原告有初步证据可以证 明其合理怀疑,即可由被告股东举出证据否认其合理怀疑,由控股股 东承担相关的举证责任。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已经履行出资义务发生争议,原告提供对股东履 行出资义务产生合理怀疑证据的,被告股东应当就其已履行出资义务 承担举证责任。在该条规定中,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对“谁主张谁举 证的举证责任体系予以一定修正,我们不妨借鉴这一规则的使用。 具体而言,在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之诉中,原告首先需要证明其是否 具备股东资格。其次证明公司未按规定分配利润并且损害其合理的预 期利益。最后举出其他股东滥用权利的初步证据,使其有合理理由怀 疑其他股东滥用股东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或者无法分配利润,诸如公 司过高提取公积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