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R网络场强及QoS指标测试标准讨论稿_第1页
GSMR网络场强及QoS指标测试标准讨论稿_第2页
GSMR网络场强及QoS指标测试标准讨论稿_第3页
GSMR网络场强及QoS指标测试标准讨论稿_第4页
GSMR网络场强及QoS指标测试标准讨论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45 无线场强覆盖测试方法46 话音与非列控QoS指标测试方法67 列控QoS指标测试方法98 通用无线分组数据业务QoS指标测试方法12前 言本暂行规定是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R网”)的系列技术规范文件之一,该文件名称如下:GSM-R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S)测试方法随着网络和业务的发展,还可能继续完善升级并制定后续的相关规范。本测试方法规定了中国铁路GSM-R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S)测试方法。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是GSM-R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S)测试方法

2、的技术依据,是网络建设、验收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本测试方法系首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各单位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起草单位中铁电化集团北京电信研究试验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万寿路南口金家村1号,100036),并抄送铁道部科技司(北京市复兴路10号,10008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测试方法由铁道部科技司负责解释。本测试方法主编单位:中铁电化集团北京电信研究试验中心有限公司。本测试方法参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通号上海公司,北电,华为,西门子。本测试方法主要起草人:林木,吴书伟,唐剑群,翟旺勋。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无线场强覆盖和QoS测试规范1 范围本

3、测试方法规定了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R网”)的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S)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要求。本测试方法适用于中国铁路GSM-R网的网络建设、验收和维护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体制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体制的条文。在本技术体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本技术体制引用以下标准:(1)TY 00012006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2)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3)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最小可用接收电平测量方法(V1.0)(4)UI

4、C Project EIREN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7.0 on 17 May 2006(5)UIC Project EIRENE System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15.0 on 17 May 2006(6)UIC ERTMS/ETCSClass 1 Interfaces Class 1 Requirements SUBSET093 V2.3.0 on 10 Oct 2005(7)ERTMS/GSM-R Quality of Service Test Specification V1.2g3 术语和定

5、义3.1 定义(1)系统可靠性:保证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可靠通信的时间概率和地点概率。(2)最小可用接收电平:确保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在具有一定的系统可靠性和服务质量的条件下,在机车车顶天线处所需的端电压。(3)IGSM(T)接口:ETCS系统与GSMR网络在移动用户端的接口。(4)IFIX(T) 接口:ETCS系统与GSMR网络在固定端的接口。(5)IUm接口:GSMR网络的无线接口。(6)服务质量:指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的质量水平,可用反映网络提供通信能力的端到端性能的一系列指标来衡量。3.2 缩略语英文缩写英文解释中文解释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

6、l广播控制信道CSCircuit Switch电路交换eMLPPEnhanced Multi-level Precedence and Pre-emption增强多优先级与强拆EIRENEEuropean Integrated railway Radio Enhanced Network欧洲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ERTMSEuropean Railway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ETCSEuropean Train Control System欧洲列车控制系统FASFixed Access Switching固定用户接入交换机FNFunction

7、al Number功能号码GGSNGateway GPRS Supporting NodeGPRS网关支持节点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SM-RGSM for Railways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MSISDN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用移动网络PSPacket Switch分组域交换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SGSNServing GPRS

8、Supporting NodeGPRS服务支持节点VGCSVoice Group Call Service话音组呼叫业务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4 总则4.1 本测试方法主要依据中国铁路通信发展技术政策而制定,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4.2 GSM-R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S)测试应密切结合中国铁路发展的实际,满足铁路运输需要,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高效畅通。4.3 GSM-R设备应符合铁道部及相关行业颁发的技术规范。4.4 GSM-R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S)测试前,不同厂家的设备应做到互联互通,保证全

9、网中的设备稳定可靠。4.5 GSM-R无线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QoS)测试前,GSM-R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已做完电磁兼容测试并符合标准。5、GSM-R 网络场强覆盖测试在以下三种网络覆盖方式下,进行不同的测试方案。a.单网覆盖b.双网共站址双层覆盖c.双网交织覆盖5.1具体测试项目:包括全线场强统计数据和全线区间场强图,5.2 测试工作频率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使用专用频段。测量设备的测试频率应与被测基站的BCCH载频相同。5.3测试条件工作环境 测试工作在测试车厢内进行,测试设备的天线安装在机车车顶较空旷的位置。5.3.2测试设备1、测试接收机1)频率范围:930934MHz2)频率误

10、差:±2kHz3)电平测量范围:-110-30dBm4)测量误差: ±1dB5)检波方式:峰值(PEAK)或均值(AVG)6)测试带宽:200kHz或120kHz7)输入阻抗:502、天线1)采用全向天线2)天馈系统VSWR<1.53、计算机1)主频:1.5GHz以上2)内存:256MHz以上3)硬盘:20G以上4、测距单元1)能够提供4cm取样间隔的脉冲输出2)系统稳定、准确5、其它要求 测量设备抗震性能良好,应能适应测试车厢的应用环境。5.4测试配置1)测试连接电缆接头衰减小,连接牢固可靠;2)车厢内提供稳定可靠的220V、50Hz电源;3)测试设备连接示意图(测

11、距单元可以与计算机直接相连,以提供距离信息):测试接收机测距单元计算机图1 测试设备连接示意图5.5预制条件1)保证全网覆盖调整已经完毕,网络设备正常运行;2)提供全线基站的位置信息,包括GPS位置信息和公里标信息;3)全线区间中继设备最终调试完成,全线同频干扰信号清除完毕或不对测试结果造成干扰。5.6测试流程1)在测量之前进行测距单元校准;2)在测量之前进行天馈VSWR和馈线损耗测试;3)测试接收机对全线基站所用BCCH载频进行测量,在取样时,保证对每一BCCH载频每隔4cm取样一次。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测量的电平值和测量单元输出的距离信息。4)数据处理:能够在统计样本区间内,按规定的95%地点

12、概率进行处理,剔除该区间内5%的低信号电平值部分,取其余95%内最低信号电平值作为该样本区间的概率统计值,并实时进行数据处理,绘出场强曲线图。在没有轮轴测距的条件下,可降级选用GPS来做测距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测试接收机按时间触发来测试场强,但需保证两次取样的间隔不应大于4cm。将每100米内所有测试到的场强值按前述95的统计概率进行统计,将得到的场强值绘成曲线。这样这种测距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车速不均匀时造成取样间隔的不均匀,会造成统计后的数据跟实际值存在差异。但在车速基本匀速而又不能提供轮轴测距装置时,可选用此方案。对于三种网络覆盖方式下的测试,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案。a、单网覆盖采用双向一个往

13、返方式测试,测试设备与基站位置信息关联,当测试设备到达基站设备天线下方时,测试设备自动将测试频率调整到该站BCCH载波上,直到到达下一个基站,自动调整到下一个基站的BCCH载波,并如此重复,直到完成全线测试;同样,反向进行依次测试,最终将双向测试数据进行合并。测试过程中,测试设备至少提供均值(AVG)和峰值(PEAK)两种检波方式的数据。b、双网共站址双层覆盖测试采用双向两个往返完成测试,由于网络设计采用双层网络覆盖,第一个往返测试主用网络,第二个往返测试备用网络,两个网络数据独立统计,测试方法同单网测试。c、双网交织覆盖 采用三个往返完成测试,第一个往返,测试主用网络,第二个往返测试备用网络

14、,第三个往返两个网络(将两个网络视做同一个网络)同时测试;每个往返的测试流程与单网络覆盖测试流程相同。5.7测试指标要求(95%地点概率) 对于三种网络设计条件下的网络覆盖,针对不同的机车运行速度(V)和不同业务,最小可用接收电平有不同的要求。1)对于话音及调度数据业务,列调机车台(V未限定)要求的最小接收电平:单网覆盖、双网共基站覆盖为-98dBm;双网交织覆盖:双网络服务为-85dBm,单网络服务为-98dBm;2)对于列控数据业务,列控机车台(V220)要求的最小接收电平:单网覆盖、双网共基站覆盖为-95dBm;双网交织覆盖:双网络服务为85dBm,单网络服务为-95dBm;3)对于列控

15、数据业务,列控机车台(220<V280)要求的最小接收电平:单网覆盖、双网共基站覆盖为-95-92dBm;双网交织覆盖:双网络服务为85dBm;单网络服务为-95-92dBm;4)对于列控数据业务,列控机车台(280<V)要求的最小接收电平:单网覆盖、双网共基站覆盖-92dBm;双网交织覆盖:双网络服务为-85dBm;单网络服务为92dBm。6、话音与非列控QoS指标测试方法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1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测试分项目:6.1.1铁路紧急呼叫a 指标定义移动终端接口从发起紧急呼叫请求到呼叫成功建立之间的时间差。b 测试结构图

16、GSM-R网络测试控制部分测试终端UmIgsmIumc 测试接口为Igsm/Um口 d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e 预置条件测试用户开通紧急呼叫业务并附着在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f测试方法u 通过测试控制部分件控制测试终端自动发起紧急呼叫,u 设置呼叫接入时间15 秒,通话时间5秒,通话完毕后主叫方主动释放连接u 一次通话结束后,测试终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发起呼叫,为了保证在两次呼叫之间可能进行的小区重选,两次呼叫间隔应有充分的时间,推荐为30秒,u 若呼叫未能成功建立,测试控制部分控制终端在上述间隔时间后自动重拨。u

17、该项测试采用路测,测试按照实际运营车速进行,测试应覆盖本工程内所有区间线路,u 可采用车载测距系统或GPS记录速度及位置信息g 测试说明Ø 单次呼叫建立时间time(connect)time(channel request/CM service request)Ø 统计呼叫成功建立的时间和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 h 结果评定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2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5。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3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9。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1

18、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测试分项目:6.1.2同一区域内司机间的组呼a 指标定义移动终端接口从发起channel request/CM service request到Connect之间的时间差。b 测试结构图GSM-R网络测试控制部分测试终端UmIgsmIum其它终端UmIumc 测试接口为Igsm/Um口 d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e 预置条件Ø 测试用户开通组呼业务并附着在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Ø 该项测试应不受其它呼叫的打扰f测试方法u 通过测试控制部分件控制测试终端自动拨叫测试组ID发起组呼,u

19、设置呼叫接入时间15 秒,通话时间5秒,通话完毕后主叫方主动释放连接u 一次通话结束后,测试终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发起呼叫,为了保证在两次呼叫之间可能进行的小区重选,两次呼叫间隔应有充分的时间,推荐为30秒,u 若呼叫未能成功建立,测试控制部分控制终端在上述间隔时间后自动重拨。u 该项测试采用路测,测试按照实际运营车速进行,测试应覆盖本工程内所有区间线路,u 可采用车载测距系统或GPS记录速度及位置信息g 测试说明Ø 单次呼叫建立时间time(connect)time(channel request/CM service request)Ø 统计呼叫成功建立的时间和呼叫成

20、功建立的次数 h 结果评定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5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5。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1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测试分项目:6.1.3 MS-FT的运营呼叫a 指标定义移动终端接口从发起呼叫请求到呼叫成功建立之间的时间差。b 测试结构图GSM-R网络测试控制部分测试终端UmIgsmIum固定终端PRIFASc 测试接口为Igsm/Um口 d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e 预置条件Ø 测试用户附着在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Ø

21、; 被叫固定端设置为自动应答,Ø 测试主叫用户和固定用户应不受其它呼叫的打扰,f 测试方法u 通过测试控制部分件控制测试终端自动拨叫固定用户的ISDN号/功能号发起呼叫,u 设置呼叫接入时间15 秒,通话时间5秒,通话完毕后主叫方主动释放连接u 一次通话结束后,测试终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发起呼叫,为了保证在两次呼叫之间可能进行的小区重选,两次呼叫间隔应有充分的时间,推荐为30秒,u 若呼叫未能成功建立,测试控制部分控制终端在上述间隔时间后自动重拨。u 该项测试采用路测,测试按照实际运营车速进行,测试应覆盖本工程内所有区间线路,u 可采用车载测距系统或GPS记录速度及位置信息g 测试

22、说明Ø 单次呼叫建立时间time(connect/alerting)time(channel request/CM service request)Ø 统计呼叫成功建立的时间和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 h 结果评定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5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5。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7.5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9。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1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测试分项目:6.1.4 FT-MS的运营呼叫a 指标定义固定终端从发起呼叫请求到呼叫成功建立

23、之间的时间差。b 测试结构图GSM-R网络测试控制部分移动测试终端UmIgsmIum固定测试终端PRIFAS系统测试控制部分Ifixc 测试接口为Ifix/PRI口 d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e 预置条件Ø 移动测试用户附着在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并在测试控制部分控制下自动应答Ø 测试固定用户和被叫移动用户应不受其它呼叫的打扰,f 测试方法u 通过测试控制部分件控制测试终端自动拨叫移动用户的MSISDN号/功能号发起呼叫,u 设置呼叫接入时间15 秒,通话时间5秒,通话完毕后主叫方主动释放连接u 一

24、次通话结束后,测试终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发起呼叫,为了保证在两次呼叫之间可能进行的小区重选,两次呼叫间隔应有充分的时间,推荐为30秒,u 若呼叫未能成功建立,测试控制部分控制终端在上述间隔时间后自动重拨,u 该项测试采用路测,测试按照实际运营车速进行,测试应覆盖本工程内所有区间线路,u 可采用车载测距系统或GPS记录速度及位置信息g 测试说明Ø 单次呼叫建立时间time(connect/alerting)time(IAI/SET-UP)Ø 统计呼叫成功建立的时间和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 h 结果评定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7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

25、应不小于95。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10.5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9。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1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测试分项目:6.1.5 MS之间的运营呼叫a 指标定义移动终端从发起呼叫请求到呼叫成功建立之间的时间差。b 测试结构图GSM-R网络测试控制部分移动测试终端UmIgsm1Ium2固定测试终端Ium2测试控制部分Igsm2Umc 测试接口为Igsm/Um接口 d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e 预置条件Ø 移动测试用户附着在

26、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Ø 被叫移动用户在测试控制部分控制下自动应答Ø 测试固定用户和被叫移动用户应不受其它呼叫的打扰,f测试方法u 通过测试控制部分控制测试终端自动拨叫移动用户MSISDN号/功能号发起优先级为3级的呼叫,u 设置呼叫接入时间15 秒,通话时间5秒,通话完毕后主叫方主动释放连接u 一次通话结束后,测试终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发起呼叫,为了保证在两次呼叫之间可能进行的小区重选,两次呼叫间隔应有充分的时间,推荐为30秒,u 若呼叫未能成功建立,测试控制部分控制终端在上述间隔时间后自动重拨,u 该项测试采用路测,测试按照实际运营车速进行,测试应覆盖本工程内

27、所有区间线路,u 可采用车载测距系统或GPS记录速度及位置信息g 测试说明Ø 单次呼叫建立时间time(connect/alerting)time(Channel request/CM cervice request)Ø 统计呼叫成功建立的时间和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 h 结果评定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10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5。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15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9。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1端到端连接建立时间测试分项目:6.1.6

28、 低优先级呼叫a 指标定义移动终端从发起低优先级呼叫请求到呼叫成功建立之间的时间差。b 测试结构图GSM-R网络测试控制部分移动测试终端UmIgsm1Ium2固定测试终端Ium2测试控制部分Igsm2Umc 测试接口为Igsm/Um接口 d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 e 预置条件Ø 移动测试用户附着在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Ø 被叫移动用户在测试控制部分控制下自动应答Ø 在HLR上设定测试用主、被叫的优先级均为4级,Ø 测试固定用户和被叫移动用户应不受其它呼叫的打扰,f测试方法u 通

29、过测试控制部分控制测试终端自动拨叫移动用户MSISDN号码发起优先级为4级的呼叫,u 设置呼叫接入时间15 秒,通话时间5秒,通话完毕后主叫方主动释放连接u 一次通话结束后,测试终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发起呼叫,为了保证在两次呼叫之间可能进行的小区重选,两次呼叫间隔应有充分的时间,推荐为30秒,u 若呼叫未能成功建立,测试控制部分控制终端在上述间隔时间后自动重拨,u 该项测试采用路测,测试按照实际运营车速进行,测试应覆盖本工程内所有区间线路,u 可采用车载测距系统或GPS记录速度及位置信息g 测试说明Ø 单次呼叫建立时间time(connect/alerting)time(Chann

30、el request/CM cervice request)Ø 以channel request和CM service request同时出现来确定试呼开始(剔除位置更新的Channel Request及测试手机在一次呼叫中重复发送Channel Request的次数接通次数),当一次试呼开始后出现了Connect,Connect Acknowledge消息中的任何一条就计数为一次呼叫成功建立。Ø 统计呼叫成功建立的时间和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h 结果评定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10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5。Ø 呼叫建立时间小于

31、15秒的次数/呼叫成功建立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9。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2连接建立失败概率a 指标定义不成功的呼叫建立次数与总的呼叫尝试总数的比值。b 测试结构图各种呼叫的连接建立失败概率测试结构图同其呼叫建立时延的测试结构图,可以在测试端到端连接建立时延的同时测试连接建立失败概率。 c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d 预置条件Ø 测试用户附着在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Ø 被叫移动用户在测试控制部分控制下自动应答Ø 测试主被叫用户应不

32、受其它呼叫的打扰,e测试方法u 各种呼叫的连接建立失败概率测试方法同呼叫建立时延的测试方法u 测试用户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前不应主动释放连接f 测试说明Ø 出现下列情况则统计为呼叫建立失败:从网络侧得到的响应不正确(不是由用户操作引起);在指定的最大时间内没有得到连接成功的消息。Ø 统计呼叫建立失败的次数和总的呼叫尝试的次数 g 结果评定呼叫建立失败的次数/总呼叫次数×100应不大于1。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3越区切换中断时间及切换成功率a 指标定义越区切换终端时间指在越区切换时移动台由原小区通信链路切换至新小区通信链

33、路所需的通信中断的时间;切换成功率是成功切换的次数与总的切换尝试次数的比值。b 测试结构图GSM-R网络测试控制部分移动测试终端UmIgsm1Ium2固定测试终端Ium2测试控制部分Igsm2Umc 测试接口为Igsm/Um接口 d 仪器设备 测试模块及控制测试模块的控制系统(QoS测试系统)、车载测距系统或GPS接收器。e 预置条件Ø 移动测试用户附着在GSM-R网络并处于空闲状态,Ø 测试固定用户和被叫移动用户应不受其它呼叫的打扰,f测试方法u 通过测试控制部分控制测试终端自动拨叫移动用户ISDN号/功能号码发起优先级为3级的呼叫,u 设置通话时间为无限长,u 若测试中

34、途掉话,测试终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发起呼叫,为了保证在两次呼叫之间可能进行的小区重选,两次呼叫间隔应有充分的时间,推荐为30秒,测试控制部分控制终端自动重拨,u 该项测试采用路测,测试按照实际运营车速进行,测试应覆盖本工程内所有区间线路,u 可采用车载测距系统或GPS记录速度及位置信息g 测试说明Ø 出现一次handover command就统计为一次切换尝试,Ø 同时出现handover command和handover complete则统计为一次切换成功Ø 单次越区切换中断时间time(handover complete)time(handover com

35、mand)Ø 统计越区切换中断的时间、越区切换成功建立的次数和总的越区切换尝试的次数。 h 结果评定Ø 越区切换中断时间小于0.5秒的次数/越区切换成功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5。Ø 越区切换成功的次数/总的越区切换尝试的次数×100应不小于99.5。测试编号:6 GSM-R网络语音业务与非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测试项目:6 .4数据最大端到端延迟/数据平均端到端延迟同列控数据时延7列控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QoS指标测试方法测试编号:7 GSM-R网络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QoS指标测试项目:7.1连接建立时延测试分项目:-测试指标:8.5s(95%),

36、10s(100%)测试仪表:为了能反映实际网络性能,测试用的移动终端应当使用8W的测试终端。测试目的:对连接请求方从发起连接请求到收到连接已成功建立的指示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测试。测试配置图:预置条件:测试SIM卡仅开通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业务,避免测试过程受影响;被测网络启动Um接口的鉴权功能。测试终端需是GSM-R网络的合法列控数据用户并处于空闲状态,且该测试用户处于归属PLMN,被叫应能无延迟地自动应答。测试流程: 测试接口在IGSM(T)和IFIX(T)测试点在IGSM(T)。连接建立时延仅用MSISDN号进行拨叫测试,而不使用功能号,只统计成功的连接的连接建立时延。在IGSM(T) 接口计

37、算从向测试终端发送ATDxxx命令到指示连接已经成功建立的connect yyy或者电路109(DCD)管脚变为“on”状态这两者中较迟的一个的时间间隔。为了保证终端有充足的时间在两次连接间隔进行可能的小区重选,两次连接的间隔时间应当足够,摧荐的典型值为30秒;ETSI定义的呼叫重建在这里不予考虑;测试说明:动态测试,推荐测试样本量:100samples。判定原则: 8.5s(95%),10s(100%)测试编号:7 GSM-R网络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QoS指标测试项目:7.2连接建立失败概率测试分项目:-测试指标:10-2(最长呼叫建立时延10s)测试仪表:为了能反映实际网络性能,测试用的移动

38、终端应当使用8W的测试终端。测试目的:对不成功的连接建立次数与连接尝试总次数之比值进行测试。测试配置图:预置条件:测试终端须是GSM-R网络的合法列控数据用户并处于空闲状态,被叫可达;测试SIM卡仅开通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业务,避免测试过程受影响;被测网络启动Um接口的鉴权功能。测试流程:测试接口在IGSM(T)和IFIX(T),测试点在IGSM(T)。在IGSM(T)接口通过向测试终端发送ATDxxx命令开始测试。当测试终端接收到连接已成功建立的标志(connect或者DCD),应立即在双向(上行/下行)发送小数据单元,来确认连接确实已经成功建立。如果在IGSM(T)或者IFIX没有收到数据,则

39、仍认为该连接是失败的连接。用户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前或者定义的最大连接建立时延内不能主动释放连接。统计所有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和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失败的连接建立如下:(1)所有响应不是connect yyy 的情况,由业务用户引起的连接失败除外; (2)连接虽然成功建立,但是超过指定的最大延迟;(3)在定义的连接建立最大时延内既没有连接成功建立的标识也没有连接建立失败的标识;测试说明:动态测试,推荐测试样本量:1078samples判定原则:10-2(最长呼叫建立时延10s)测试编号:7GSM-R网络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QoS指标测试项目:7.3链路断开(失效)概率测试分项目:-测试指标: 10-2

40、/h测试仪表:为了能反映实际网络性能,测试用的移动终端应当使用8W的测试终端。测试目的:对在一定的连接接通时间内被非主动释放的累积次数进行测试。测试配置图:预置条件:测试SIM卡仅开通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业务,避免测试过程受影响;被测网络启动Um接口的鉴权功能。测试流程: 测试接口在IGSM(T)和IFIX(T),测试点在IGSM(T)。在IGSM(T)接口,如果发生下列事件之一,都将被认为是一次链路失效:l 出现ERROR标识;l 电路传送管脚109(DCD)变为“OFF”状态;l 出现NO CARRIER标识;l 在上下行任一方向上连续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由于非主动的原因被中断,并且中断在一定的

41、时间(比如10s)内没有恢复。注意:Ø 上述事件的任何一个首先出现,都说明该连接链路失效一次;Ø 在连接重新建立之前,虽然出现上述事件的多个,只计算为一次连接链路失效。 连接已经成功建立,在端到端的上下行两个方向传送数据。接通后的连接持续时间是一次连接中传送端到端的数据的时间,显然,要得到连接持续时间就应该在总的测试时间中扣除连接建立时延(扣除后的时间就是CONNECT和ATH之间的间隔)。 应当定义最小的连接持续时间(例如5分钟)。由用户自己主动造成的连接断开不应计算在内。测试结果只考虑一定时间单元内连接失效的次数,因而与建立连接的次数和每次连接的持续时间无关,问题的唯一

42、关键是能让测试结果达到足够可信度的总的测试时间。单次连接的连接持续时间应累积到总的连接持续时间中去。测试说明:动态测试,推荐测试样本量:300hours判定原则: 10-2/h 测试编号:7 GSM-R网络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QoS指标测试项目:7.4用户数据帧传送时延测试分项目:-测试指标:0.5s(99%)测试仪表:为了能反映实际网络性能,测试用的移动终端应当使用8W的测试终端。测试目的:对用户数据帧发起传送请求到该端到端的用户数据帧已经成功传送的标识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测试配置图:预置条件:测试数据帧长度为30字节; 测试SIM卡仅开通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业务,避免测试过程受影响;被测网络启动

43、Um接口的鉴权功能。测试流程: 测试接口在IGSM(T)和IFIX(T)接口,测试点在IGSM(T)接口。环回时延是被认可的合适的测试方案。测试过程通过发送和接收ASCII码的数据帧来实现。在IGSM(T)接口,用开始传送用户数据帧(发送数据帧的第一比特)到接收完从固定测试端返回来的同一数据块(接收完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时间间隔的一半作为用户数据帧的传送时延。测试用的固定端应能将收到的数据帧环回转发给发送端,测试用的环回固定端的转发反应时间应尽可能小甚至可以忽略;只统计那些被成功接收的数据帧(接收到的数据帧的信息单元带正确的CRC校验和)。测试说明: 动态测试,推荐测试样本量:100sam

44、ple s判定原则: 0.5s(99%)测试编号:7 GSM-R网络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QoS指标测试项目:7.5传输干扰时间;传输无差错时间测试分项目:-测试指标:TTI:0.8s(95%),1s(99%);TREC:20s(95%),7s(99%)测试仪表:为了能反映实际网络性能,测试用的移动终端应当使用8W的测试终端。测试目的:对数据帧通过GSMR系统的正确传送情况进行测试。传输恢复周期TRECl TREC从出现第一个无错的数据帧开始计时;l TREC从出现第一个出错的数据帧结束计时。传输干扰周期TTIl TTI从第一个出错的数据块出现开始计时。出错的数据帧是指接收到的30字节的数据块中至

45、少有一个比特与发送的数据块不一致;l TTI在出现第一个无错的数据块时结束计时。无错的数据块是指接收到的30字节的数据块中没有一位与发送的数据块不一致。在链路失效的情况中,链路失效之前的最后一个连续干扰周期不应参与TTI的累积与分布的计算,因为这种情况已经计算在链路失效率内了。测试配置图:预置条件:测试SIM卡仅开通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业务,避免测试过程受影响;被测网络启动Um接口的鉴权功能。测试流程: 测量接口是IGSM(T)和IFIX(T),测量点在IGSM(T)和IFIX(T)两个接口。测试通过测试终端发送和接收ASCII码的数据流来实现。为了在有限的乘火车路测测试次数中收集到尽可能多的测试

46、数据样本,数据帧的发送间隔应该较小,两个连续的数据帧的发送间隔最大10ms。(建议测试系统做成能1至3000ms任意调整,步进1ms)。在9600bps的速率下传送一个30字节的包的时间是(181)×30÷9600×100031.25ms(包括起始和停止位),因此平均帧传送速度为每秒25帧(1÷(31.25+10)*1000=24.24);但是下行方向上帧传送速率要更高一些(两个帧的传送间隔平均只有1ms),因而下行帧传送速率为每秒1÷(31.25+1)*1000=31帧。(设帧的发送间隔为xms,则小于0.8秒的帧的个数就是(0.8/(31.

47、25+x)*1000)去掉小数部分取整,则小于1秒的帧的个数就是(1/(31.25+x)*1000)去掉小数部分取整,小于7秒的帧的个数就是(7/(31.25+x)*1000)去掉小数部分取整,小于20秒的帧的个数就是(20/(31.25+x)*1000)去掉小数部分取整,大于0.8/1/7/20秒的帧的个数就是小于0.8/1/7/20个数的限值加1)。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帧应具有以下格式:7E随机净荷 序号CRC16n 【7E】是数据帧开始的标志字节,与HDLC相似;n 随机净载数据是25字节的随机净荷;n 序号是2字节不同帧的标识;n CRC16是2字节用来在接收端校验数据的循环冗余校验位(汉

48、明间距的CRC校验对30字节的数据块非常有用)。接收端应该与发送数据帧同步,传输干扰周期和传输恢复周期的测试应都只以接收端做时间参考(信道时延另行测试)。只有在数据帧序号被证实后,才进行测试结果的更新。在发送方和接受方(IGSM(T)和IFIX(T))都应将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流存储成文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发送和接收文件的差异或者检验接收到的数据的CRC的错误情况来获得结果。 传输干扰的测试应该对上下行分别进行测试(不用环回的数据)。上下行的测试可以根据测试终端的收发数据的能力同时进行。TTI和TREC累计分布函数应包含所有测试的区域的测试数据。另外,如果回复时段小于一个指定的时间(5个数据帧

49、),则该段时间就算入干扰时间,与其前后的干扰时间一起整个计为一个干扰周期TTI。例: 传输干扰示意图A一个传输干扰周期,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出错的数据块有2个数据帧;B一个大于5个无错数据帧的无错的数据帧流,TTI2帧,TREC6帧;C一次传输干扰,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出错的数据块有2个数据帧;D一个小于5个无错数据帧的无错的数据帧流,把D跟C和E连在一起作为是一次传输干扰;E1个单独的错误帧;F回到大于5个无错的数据帧的无错数据流,CDE作为一次单独的传输干扰周期,TREC 一直增加,直到出现下一个出错的数据帧。测试说明:动态测试,推荐测试样本量:1500samples/km ;另外,Subse

50、t093中规定的TREC的20s要求可以根据铁路线的布局(例如连续的隧道区要求较小的小区)放松到18s。判定原则: TTI:0.8s(95%),1s(99%);TREC:20s(95%),7s(99%)传输干扰时间;传输无差错时间算法:1)发送端2)接收端3)统计分布的TTI和TREC 得到以后,上下行的百分数用下列公式分别求得:测试编号:7 GSM-R网络列控类数据传输业务QoS指标测试项目:7.6网络注册时延测试分项目:-测试指标: 30s(95%),35s(99%),40s(100%)测试仪表:为了能反映实际网络性能,测试用的移动终端应当使用8W的测试终端。测试目的:对发起网络注册请求命

51、令“+COPS=1,2,”network2select” 到收到已成功注册到GSM-R网络的标志“+CREG:1”或者 “+CREG:5”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测试。测试配置图:预置条件:测试SIM卡仅开通与测试项目相关的业务,避免测试过程受影响;被测网络启动Um接口的鉴权功能。测试流程: 测试接口和测试点都是IGSM(T)。测试过程就是在禁止的网络中进行手控模式注册,失败后手控模式注册回允许的网络。手控注册到禁止的网络,禁止的网络也就是该用户不能漫游上的网络。 在IGSM(T)接口计算从传送AT+COPS=1,2,”network2select”命令到出现"+CREG=1"

52、或者 “+CREG=5”之间的时间间隔。(注意:"+CREG=1"适用于归属PLMN,“+CREG=5”适用于漫游PLMN。)测试说明:网络注册时延只需在某一固定的位置(静态测试)测试即可,没有必要对此项进行路测,推荐测试样本量:100samples。在跨越漫游网络的边界处,进出网络的两方向都应按照上述方案进行测试:n 往外跨越边界时,“network2select”Visited PLMN;n 外内跨越边界时,“network2select”Home PLMN。判定原则: 30s(95%),35s(99%),40s(100%)2、网络注册时延算法8通用无线分组数据业务QoS指标测试方法测试编号:8 通用无线分组数据业务QoS指标测试项目:8.1 数据传送时延测试分项目: 测试指标:包的大小延迟等级128字节1024字节平均延迟95%平均延迟95%1<0.5s<1.5s<2s<7s2<5s<25s<15s<75s3<50s<250s<75s<375s4没有规定测试仪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