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培育学的复习题_第1页
草地培育学的复习题_第2页
草地培育学的复习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1草地杂草:草地上除可供家畜利用的饲用植物外,还混生一些家畜不食甚至对家畜有毒有害的植物,这些家畜不食和有毒有害的植物统称为草地杂草。2草地: 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3草业:以开发草地资源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4草地培育学: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来利用和培育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及其经营管理、组织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措施与理论的一门学科。5草地管理学:是以生态学和经济原则相结合为

2、基础,来阐述草地管理的一门学科。6生活型:是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是自然地区特定生物气候作用下的产物,是指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外貌特征。7株丛类型:各类型枝条在株丛中所占的比例组成情况。8分蘖:是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过程.8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部分营养器官获得一个完整的植物体。10草地农业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貌、和土壤条件下,以草本植物为基础,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以收货饲用植物、动物及动物产品为主要生产目标的农业生态系统。11草地农业农业生态系统耦合:是系统科学与草地农业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实现后,可

3、大幅度提高草地农业系统的整体生产水平与生态服务功能。(种间耦合、纵向耦合、横向耦合)12草地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相悖指植物生产系统和动物生产系统的结构性缺陷及由此导致的功能不协调。13营养体农业以收获作物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系统 14放牧家畜结构: 是指放牧畜牧业生产实体中放牧家畜的畜种、品种和畜群的构成。即包括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三个方面。15畜种结构:放牧畜牧业生产实体中所牧养家畜的种类及其数量比例。16品种结构:同一畜种中不同经济用途品种的数量比例。17畜群结构:同一种家畜畜群中不同畜龄、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家畜或畜组在畜群中所占的比重。18草地演替:草地上一种植

4、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代替的变化发展过程。 演替可以在小范围内或大范围内发生。19进展演替:草地演替的结果,牧草繁茂,层次和种类组成复杂,品质好,产草量高,土壤日渐肥沃,这种有利于生产的演替。20退化演替:草地的演替结果导致劣草增多,牧草品质差,产草量低,环境旱化,土壤瘠薄,这种不利于生产的演替称退化演替。21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22放牧: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23放牧制度是草地用于放牧时的基本利用体系,制度规定家畜对放牧草地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安排。24自由放

5、牧(无系统放牧或无计划放牧):在整个放牧季里,对放牧草地不做任何划区轮牧规划,畜群也无一定组织管理,家畜始终保持在较大草地范围任意采食。25划区轮牧:又叫计划放牧,首先把放牧地分成若干个季节放牧地,再在每个季节放牧地内分成若干轮牧分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轮回利用的一种放牧制度。26割草场:以生产干草为主的草地地段,生产上称为割草场或割草地。27治标改良:是在原有天然草群的基础上,加强培育和管理措施,(如地面整理,改善和调节土、水、肥、气,清除毒害杂草,草地封育等草群的复壮改良和延迟利用,补播等草群的措施)保护和提高草地生产力。28治本改良:对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耕翻,建立新的植被,变天然草群为人工

6、草群,是草群的重建改良。29草地封育:也就是封滩育草或称划管草原。就是把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刈割,使牧草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贮藏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群自然更新。30划破草皮:是在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进行划缝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31休牧:短期禁止放牧利用,是一种在一年内禁止放牧利用。32禁牧:禁止放牧利用,是一种对草原实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33草地补播: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有价值的优良牧草,以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种类成分和草地覆盖度,达到提高草地

7、生产力和改善牧草品质的目的。34草地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结构:1.前植物生产层2.植物生产层3.动物生产层4.后动物生产层35草地农业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与特征:1.开放功能2.自我调节功能3.反馈功能4.营养体利用与籽实利用 并存的特征简答、论述1 我国草地概况和存在的问题:1. 草地利用方式落后,管理粗放,保护力度不够,致使草地超载过牧,人为破坏严重,引起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2. 草地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为美国的1/10。3. 草地牧草转化率低,只有先进国家的62%;4. 人工草地面积小,所占比例小。2.草地管理的基本原则:1、草地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2、草地能够给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成

8、本低3、土壤地形和气候特征决定草地的生产力水平4、草地能够给社会提供许多不同产品和服务5、草地管理决策过程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等诸多因素3 生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特征?答:生活型:指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外貌特征。生活型的划分-分为 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类、一年生草本类、苔藓类和地衣。4 多年生饲用植物的分蘖类型 识别特征 主要代表植物 答: 分蘖类型:根茎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茎型、根颈型、根蘖型、粗壮须根型、鳞茎型。1.根茎型-有两种枝条,即直立茎和地下横走的根茎。根茎生长特点: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10cm处;根茎自母株长出,形成节

9、和节间。在根茎的节上长出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 。代表植物:芦苇、赖草、无芒雀麦、匍匐冰草。2.疏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1-5cm处,枝条自分蘖节上的母枝呈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特点: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因此草皮不结实,易破裂、易起丘。代表植物:鸭茅、鹅冠草、多年生黑麦草、老芒麦、猫尾草。3.根茎疏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是根茎型和疏丛型相混合的类型,有短根和许多疏丛型丛株连在一起。特点:可形成富有弹性的草皮,坚韧、耐踏,不易起丘,最理想的放牧地。代表植物:草地早熟禾。4.密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或地表附近,节间短,由分蘖节上生长出的枝条彼此紧贴,几乎垂直地面生长。特点:

10、易形成“秃顶株丛”,饲用价值低,放牧性强。代表植物:芨芨草、各种针茅、羊茅。5.匍匐茎型-具有匍匐地表的匍匐茎、在匍匐茎上形成叶、茅和不定根形成新植物。特点:常见于潮湿地区,草产量低,营养繁殖能力强。代表植物:白三叶、狗牙根、草莓。6.根颈型-具有垂直地面的粗壮的主根。主根与茎下部较粗部分相融合的地方成为颈,根茎上生有更新芽,长出分枝条。特点:这类植物在越冬时,主要保护根颈,受冻整个植株便会死亡,以种子繁殖为主,在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 代表植物:豆科或其他类杂草、红豆草、紫花苜蓿、草木樨、红三叶、红豆。7.根蘖型-具有垂直的短根,一般于5-30cm处,垂直短根上长出水平根,在水平根

11、上长出更新芽。代表植物:小冠花、田旋花、黄花苜蓿、刺儿菜、干草、苦豆子。8.粗壮须根型-无明显的向下生长的主根,具有短的根茎或强的分枝侧根,其根系在形态上类似于禾本科。代表植物:车前、毛茛、酸模。5 , 枝条类型:各类型的枝条在株丛中所占的比例组成情况。生殖枝:具有茎和花序的枝条,花序能开花结实。长营养枝:具有茎但无花序的枝条,节间明显。短营养枝:由叶鞘和叶片组成,节间不明显。6 株丛类型:依据着生位置分为三类:上繁草、下繁草、莲座叶丛草。包括:1.上繁草:株高大于1m,以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为主,适宜割草利用。如无芒雀麦、红豆草、赖草2.下繁草:株高40-50cm,以短营养枝为主,叶片较集中,分

12、布于株体中下部,宜放牧利用。3.莲座叶丛草:有根出叶,很少或没有茎出叶,叶簇呈莲座状(草地退化标志) 车前、蒲公英7 禾本科植物枝条的生长发育:(一)分蘖 出苗: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在土壤表面出现第一个叶片时通常称为出苗。分蘖节:主枝近地面 可形成分蘖的节。(一)分蘖时期 :春季分蘖:枝条越冬后,从春季开始分蘖一直进行到抽穗拔节前,随后分蘖过程减缓或停止。 特点:由于冬季消耗,营科植物分蘖大多在夏养不足,生活力弱。夏季分蘖:营养充足,生活力强,禾本秋季,有助于保证来年来草产量。8 种子繁殖与更新:天然草地中,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比重小。原因:1.天然草地在结实前被采食

13、或刈割,牧草没有机会形成种子;2.草原区气候多变,大都又处于高寒或干旱地区,牧草生长期太短,热量、水分、温度等某一条件的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结实需求;3.在一些草地中植被密度大,使种子产生幼苗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生存条件,以后慢慢死亡;4.在天然草地上,从种子上产生的幼苗比从营养芽上形成的幼苗在营养物质获得方面也差。9 多年生草地植物的再生及其影响因素:一牧草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牧草再生能力:牧草被刈割或采食后,重新生长的能力。二牧草再生能力衡量:再生速度: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再生强度: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牧草增长的干物质产量。再生次数:在生长期内,牧草能

14、忍受刈割或放牧利用的次数影响因素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2.生长环境的影响 日照、温度、雨量、地形、水分、养分 3.利用时期的影响 对草地何时利用,特别是第一次开始利用时期,对其有显著影响4.利用方式和程度的影响 方式有刈割、放牧,留茬高度影响其再生。5.利用强度的影响 包括刈割、放牧次数、放牧强度。6.贮存营养物质动态的影响11 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的动态规律:(一)出现两高两低曲线变化(两高:分蘖、结实期; 两低:返青、开花期)春天牧草萌发生长期,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含量因枝条的萌发所消耗而大大下降,当新枝长出足够叶片时,他便进行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得到补充并不断增加,至分蘖结束拔节,抽穗前

15、达到第一高峰,拔节、抽穗需消耗营养物质,因而其含量下降,直至花期过后,茎生长停止,其含量又开始增加,直至结实期,形成第二高峰。二)贮藏营养物质的最大消耗量在萌发-分蘖期,故开始放牧时期不得早于分蘖期;贮藏营养物质最大贮藏量在晚秋,故结束放牧不迟于生长结束前30天。12 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答:饲用评价方法有:适口性评价、采食率评价、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综合评价。 适口性:指家畜对某种植物的喜好程度,也反映植物饲用品质好坏的一种较为准确的质量指标。采食率:指植物被采食部分的重量和地上总量之比六大营养指标为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维生素、灰分。13 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在生活型基础上结合

16、植物科目,把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分为禾本科类、豆科类、莎草科类、菊科类、藜科类、杂草类。(一)禾本科类1.种类多,适应强,生态幅度大;2.数量多,覆盖面积大,很多都是建群种;3.富含碳水化合物,适口性好,有毒有害植物少;4.质地均匀,易制干草5、耐牧、耐践踏,再生性好。(二)豆科类1.种类居第三,分布广;2.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和钙,消化率高;3.适口性好;4.毒草多;5叶片易脱落,不易制干草。6具根瘤,可改善土壤肥力。(三)莎草科类1.是低湿草甸和高山、亚高山草甸的建群种。2适口性差异大,产量低。(四)杂草类-指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藜科之外的所有植物总称。 种类多,营养价值差异大,毒

17、害草多,不易加工,可成为优势种、建群种。(五)菊科类 适应性强,分布广,适口性差,耐牧性、利用价值不如禾本科。(六)藜科类-多属旱生,富含水分和蛋白质,牛不食。14 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答:以放牧为主的草原牧区,往往在草地牧草生产和动物生产之间出现不平衡现象,表现在:时间的不平衡 易出现春乏、冬死现象;空间的不平衡 地区间草畜不平衡现象,导致草地利用经营的不平衡性;种间的不平衡 生产实践中,一些地区和单位找不到适合当地草地放牧的家畜种类组合,导致牧业生产降低,草地退化。 解决的方案: 要运用宏观调控机制,从经营上采取全面规划,合理培植动态管理措施。.以草适应畜.以畜适应草因地制

18、宜合理配置草畜资源.15 放牧的概念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放牧: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家畜主要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粪和尿)对草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草地的影响: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对牧草繁殖能力的影响/对草地植物种类成分的影响/遗弃牧草/践踏对草地的影响/排泄粪尿对草地的影响。16 放牧地的合理利用放牧地利用的基本要求(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二)规定适宜的放牧强度;(三)确定适宜的放牧时间(四)合理的放牧次数和留茬高度。17 载畜量的概念?怎样确定载畜量?载畜量:以一定的草地面积,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能够使家

19、畜正常生长繁殖所容纳的家畜头数和放牧时间。通常用hm2/头·日表示。 合理载畜量确定的条件-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放牧后不影响草地生产能力(草地不退化)明确三要素:时间、面积和家畜头数。 载畜量表示方法-合理载畜量=单位面积产量kg/hm2×利用率%/(家畜日食量hm2/头·日×放牧天数) 绵羊单位:1个体重为40公斤的成年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天需要牧食青草5-7.5kg。测定方法-根据家畜的健康情况,调查草地面积和家畜头数;根据草地产量和质量来确定载畜量;根据草地牧草产量和家畜日食量进行确定。载畜量并不是一个定值,是随着外界条件而变化, 现在草畜平衡管理办

20、法中规定,每5年测定一次。18 放牧制度分类 :我国的放牧制度总体分为两类,即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自由放牧的不同放牧方式: 1.连续放牧 2.季节放牧 3.羁绊放牧 4.抓膘放牧 5.就地宿营放牧。划区轮牧放牧方式:1.一般的划区轮牧 2.不同畜群的更替放牧 3.混合畜群的划区轮牧 4暖季宿营放牧 5永久蓄圈放牧 6.系留放牧 7.小区围栏放牧 8.一昼夜放牧 9日粮放牧 10.地段轮牧。19 适宜放牧强度的确定-草地利用率与采食率的概念及其关系草地利用率:适宜放牧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利用率(%) = 应该采食的牧草重量 / 牧草总产量 × 100%采食率:家畜在草地上采食牧草的实际

21、重量占牧草总重量的百分比。 采食率 (%) = 家畜实际采食量 / 牧草总产量 × 100%区别与关系:利用率是一种理论估测值,而采食率是草地牧草利用的实际值。两者在现实生产中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但利用率确定后,可以通过采食率来检验草地的放牧轻重程度。采食率 = 利用率 草地放牧适当,采食率 > 利用率 草地放牧过重,采食率 < 利用率 草地放牧过轻23 放牧家畜作息时间:作息时间:是指放牧家畜在一昼夜中的时间安排。制定原则:1.完全放牧不给补饲的畜群,放牧时间一般不小于10h,高产畜应达12-14h;2.根据家畜特点,规定饮水次数;3.全天放牧时间应分为2-3段,一般马、

22、乳牛多为3段,肥育牛为2段。 4.应避开酷暑和严霜。5.应重视夜间放牧;6.进行必要喂盐工作。7.进行必要补饲作业。24 牧草干燥过程及养分损失:干燥过程:1.外部蒸发水:植物体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快)2.内部蒸发水:水分从细胞内部向体表移动的速度。(慢)养分损失:1.饥饿代谢过程2.自溶体过程25 割草地的概念及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 割草地:以生产干草为主的草地地段,生产上称为割草场或割草地。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 :组成的特点 株丛类型应以上繁草为主,下繁草不应超过草群重量的10%。生物学特性:分蘖能力强,再生性强,营养繁殖能力要强,草量高,密度、盖度大。杂草类,在天然草场中比重不宜超过20%。土

23、壤条件 水肥充足,土壤深厚疏松,团粒结构好,通透性好,保水能力强,PH为 6-7。地形 坡度小于10%,位置应便于运输。26 割草技术:(一)其主要内容包括:1.牧草适宜收获期2牧草收割次数和再生草的利用3牧草的留茬高度4牧草收割和调制方法;(二)一年一次的割草地 适宜的刈割时期应在主要牧草的开花期进行。(三)具有两次刈割条件的草地,第一次应提前,禾本科提到抽穗期,豆科到现蕾期;(四)再生草利用必须在植物生长停止前一个月完成。(五)牧草干燥过程及养分损1).水分散失 割草含水约50%-80%,干草含水量15%-16%,最多不超过20%,因此调制干草时,必须使植物体内散出大量水分。水分散失阶段包

24、括: 自由水散失阶段,水分减少到45%-50%; 结合水散失阶段,散失水分速度较慢。2)营养物质损失 : 饥饿代谢阶段,同化异化 特点:总糖含量下降,少量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为主的氨氧化物,同时酪氨酸、精氨酸减少,赖氨酸 、色氨酸增加。 自溶体阶段 特点:碳水化合物几乎不变,蛋白质和氨基酸随时间延长而加大,胡萝卜素的损失占总损失的50%。27 割草地的培育:(一)割草地培育的原因:.草地经常刈割,草地植被失去种子繁殖机会,需要休牧;.连年定期刈割会带走土壤中营养物质,尤其是氮肥;.常年刈割促进下繁草发育,导致割草地退化;.连年定期刈割会增加草场中草地早熟禾等植物,影响草群结构。(二)割草地的培育

25、方法.施肥,尤其是氮肥,采用追肥方式进行,最好在春、秋两季;实行草地轮刈制度 目的让草地得到休闲和植被得到复生的机会;方法:刈割和休牧相结合,刈割和再生草利用相结合,实行刈割时期的轮刈。.土壤的通气:对处于根茎和疏丛型植物发育阶段,采用早春、晚秋刈割草后耙地;.其他方法 灌水、松土、补播、及杂草铲除。30 草地综合培育技术:(一)草地综合培育-把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的经营管理与草地的改善结合起来,调节和改善草地植物的生态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且不断提高提高草地产量和质量。(二)草地综合培育技术的内容 分为三部分即改善草地地面状况、草地土壤状况及草群状况。 培育措施:培育技术工作 采用草地

26、封育,清除地面石块、土丘、不食灌木。改善和调节土壤水分 采取排水、灌水、积雪等。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 采取松耙、浅翻划破草皮等方法。增进土壤肥力 采用施肥、轮作方法。清除毒害草、残存枯草 采取铲除、化学除草、烧荒等方法。丰富和更新草群 采取补播、重建改良。32 补播地段的选择与处理:地段选择应考虑到降水量、地形、土壤、植被类型、草地退化程度。地段选择应具备条件:1.年降水量至少为300mm以上;2.补播前进行地面处理3.地形应平坦,考虑土壤水分和土层厚度,可选地势低的地方4.选择原有植被竞争力弱,退化严重的土地。33 补播的技术要求:1.播前准备,进行松土,深度为15-25cm,宽为10cm以上

27、;2.补播技术:补播时间:一般在春、秋季;补播方法:条播、撒播;播种量和深度:一般禾本科每公顷15-22.5kg,豆科为7.5-15kg;一般牧草播种深度不宜超过3-4cm.34 有毒植物:有毒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以青草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对家畜的正常生命活动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家畜生理上的异常现象,甚至因此而导致家畜而死亡的植物。有害植物:本身并不含有毒物质,但由于具有特殊形式结构特点,造成家畜机械损伤,或含有特殊物质使畜产品变质等植物的总称。有毒物质有生物碱类、配糖体类挥发油、有机酸、皂素、毒蛋白及内酯、光能效应物质、单宁等。1.常年有毒物质:乌头、北乌头、沙冬青、白屈菜、野罂粟,变异黄花

28、、毒芹、无叶假木贼、小花棘豆、天仙子、醉马草、黎芦、毛茛,龙胆、问荆等;2.季节性有毒植物:蝎子草、杜鹃、水麦冬、白头翁、唐松草、木贼麻黄、芹菜铁线莲、草玉梅;草地有害植物的分类:1)使乳品质变坏 2)降低肉品质量,使肉变味、变色等3)降低羊毛品质和刺伤家畜肌肤4)使畜产品含毒35 杂草的防除方法: 1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 2.生物防除法 3.机械除草法 4化学除草法 5烧荒36 使用除草剂的注意事项:1先进行小区实验;2施药时,应选择晴朗、无风、温度适宜(20左右为宜)的好天气;3喷药时,要保证一定的空气湿度,喷药后,保证24h无雨,否则重喷;4喷药应在植物生长最快时或繁殖期进行。一般在幼苗期

29、和生长期效果好;5喷药时应注意风向和区内附近植物,防止伤害附近农田或其他不该伤害的植物;6.喷药后,要经过20-30天后,才能允许放牧利用,以免造成家畜中毒。37 草地灌溉的方法:1漫灌 也叫浸灌、漓漫滴灌,是利用水的势能作用,在草地上引水漫流,短期内浸淹草地的灌溉方式。在天然草地灌溉中广泛采用。优点:工程简单,投资少,收获大,有的水源带有大量有机肥料,起到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缺点:耗水量大,灌水不均匀,一般多在平缓草地上采用。每年进行2-3次。2 沟灌 适用于人工草地或渗水性较好的草地。灌水时水沿水沟流动,以毛管作用向沟的两侧渗入土壤。优点:沟灌可以避免灌水后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沟

30、垄上土壤可保持疏松状态,空气流通、减少蒸发。沟灌可以减少深层渗漏,节约用水达到灌溉的效果。3 喷灌 是利用专门的喷灌设备将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状,均匀浇灌在草地上。与地面灌水方法相比,优点:省劳力,由于灌水工作全部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喷灌可以做到浅浇勤灌,不产生地表径流,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而且比地面灌省水达30%-60%.喷灌能控制土壤水分,保持土壤肥力,不仅可以提高草产量,同时,不会使土壤板结,还可调节地面小气候,增加地面空气湿度。喷灌不受地面限制,减少沟渠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缺点:受风力、风向影响大,而且需要机械设备和能源消耗,投资大。38 灌溉制度:是指牧草在一定气候、土壤和农业

31、技术条件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规定灌溉定额、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和灌水时间。灌溉定额:牧草在整个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应灌溉的总水量,以m3/hm2为单位。灌水定额:牧草在各生育阶段,单位面积上灌一次水所需水量。灌水次数:满足牧草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牧草整个生育期内应灌溉的次数。灌水时间:牧草在各生育阶段,每次合适的灌水时间。40 治标改良方法:围封、补播、灌溉、排水、积雪、施肥、松耙、划破草皮;治本改良方法:耕翻、播种、管理。41草地退化:就是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出现失调,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遭到破坏,引起产量下降,草群变矮、变稀,草群种类成分发生改变,饲用价值变劣,生境条件恶化,这种不利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变化称为草地退化。退化草地特征:1.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 草地植被的草层结构简单化,种类成分改变,原来的一些建群种或优势种逐渐衰退或消失,而相继侵入大量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甚至有毒有害植物增加。2.草群中优良牧草生长发育减弱 数量减少,产量下降。不可食牧草比重增加。 3.草地生境条件恶化 主要表现为旱化、沙化、盐碱化、地表裸露、土壤贫瘠、土壤持水能力差、水土流失加剧.4.发生鼠害或虫害 鼠虫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