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注意:图片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小】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现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比如,很多人都说,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恩格斯也认为,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上学时从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也有很多人把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当作历史书来读。在认识社

2、会、了解时代这点上,文学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其实,文学中虚构的真实有时比现实的真实更鲜活,更可靠。中国过去一直否认小说的地位,把小说视为小道、小技,显然是一个文学错误。那些现实中的材料、物证,都是速朽的,经由虚构所达到的。理、精神的真实,却可以持续地影响后世。曹雪芹生活的痕迹早已经不在了,但他创造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现在读起来还如在眼前,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因此,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还要有小说家所书写的历史小说家笔下的真实,可以为历史补上许多细节和肌理。如果没有这些血肉,所谓的历史,可能就只剩下干巴巴的结论,只剩下时间、地点、事情,以及那些没有内心生活的人物。历史是人事,

3、小说却是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呢,写的更多的是小民的生活史这种生活,还多是俗世生活。俗世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史记也运用了很多文学笔法,来增添历史写人叙事的魅力。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里写“霸王别姬”时项羽唱歌的情景,“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是项羽本纪里很著名的一段。项王哭了,怎么个哭法?眼泪是“数行下”,不是一行,是好几行往下流,旁边的将士也跟着哭,哭到什么程度呢?连脸都仰不起了。画面感多强啊,但这不是历史,而是文学

4、。历史的真实有时需要借助文学的真实来强化。读历史著作,可以认识很多历史人物;读文学著作,也可以结识很多文学人物。有一些历史人物,当时很重要,但没有文学作品对他的书写,慢慢就被世人淡忘了;相反,一些并不重要的历史人物,甚至无关历史大势的人物,因为成了文学人物,一代代相传,他反而变成了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陶渊明,一个小官,对当时的社会进程可谓没什么影响,但因为文学,他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早已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了。文学把历史的真实放大或再造了,即便世人知道这是文学叙事,也还是愿意把它当作信史来看。而更多的文学人物,历史上查无此人,完全出自作者的虚构,可由于他们活在文学作品里,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也就成了历

5、史人物了。比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虚拟人物,但读完祝福你会觉得她比鲁迅的夫人朱安还真实。祥林嫂的悲哀和麻木,被鲁迅写得入木三分,之后我们只要在生活中遇见类似的人,自然就会想起祥林嫂,甚至会直接形容一个人“像祥林嫂似的此刻,在很多人眼里,祥林嫂已不再是文学人物,而成了历史人物。看红楼梦,就更是如此了。像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人物,谁还会觉得他们是虚构的呢?一旦理解了他们的人生之后,你就会觉得他们在那个时代,是真实地爱过、恨过、活过的人。由此可见,文学所创造的真实,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也成了我们精神中的一部分。这就是文学历史化的过程,文学不仅成了历史,而且还是活着的历史。(摘编自谢有

6、顺小说中的心事)材料二:我也常在写小说时把背景设置在某些久远的年代,比如檀香刑。我的家乡山东高密,在清朝末年曾发生过德国人把青岛变成殖民地,然后在胶东半岛修建胶济铁路的真实历史事件。由于修建铁路迫使老百姓不得不搬迁祖坟,农民孙文遂率领老百姓出来反抗,但最终被清政府和德国军队联合镇压并将其枭首示众。我以这个素材为基础,再加以改编,演绎成长篇小说。这部历史小说由修建胶济铁路、孙文抗德、高密猫腔和虚构的刽子手这些因素凝合在一起。谈及与当时历史真实的相符程度,我也很难确定,因为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会查阅很多资料和照片,通过这些方式努力得到当时真实情况的验证。历史题材与其他题材的小说不同,作家在写作前

7、需要为历史事实做案头的准备工作。作家的心理推断力非常重要,如果某些情节明显是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强加于古人,这样的历史小说便无法令人信服。既然作家是活在当下的人物,那么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必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在于真实的历史状况与作家主观想象之间的矛盾。作家写历史小说,要千方百计让自己的主观想象能跟那个时代的人的想象一致起来。作家的创作还要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然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对时代的想象,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历史事件在口头传述与文本记载中,作者的想象与主观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里写“乌江自刎”,项羽在乌江边上自言自语,怨天尤人,这样的情景司马迁是如

8、何得知的?所以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的虚构和想象也会很多。(摘编自莫言文学中的历史和真实)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相比,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有着巨大的不同,它是一种虚构。所以,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B我们不能忽视小说的地位,经由虚构所达到的心理、精神的真实影响深远。曹雪芹创造的人物以及他们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现在读起来还如在眼前。C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可能只剩下干巴巴的结论,只剩下时间、地点、事情,以及那些没有内心生活的人物。小说家可以增添历史躯体的血肉。D一些并不重要的历史人物,因为文学反而变成

9、了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在当时社会毫无地位和影响的陶渊明,现在却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很多人都认为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而读水浒传却不能了解中国当时的社会。B很多的文学人物完全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没有此人,可由于他们活在文学作品里,被写得入木三分,有人把他们当成了历史人物。C莫言的檀香刑是历史小说,莫言认为历史小说在情节处理上不能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强加于古人,所以作家写作时应该摒弃推断。D莫言认为,当下的作家在写历史题材小说时必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在于作家的创作难以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3.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被“文学化”的真实历史人物的一项是(3分)A人间喜剧中的葛朗台B祝福中的祥林嫂C三国演义中的孙权D红楼梦中的林黛玉4.两则材料都列举了史记·项羽本纪里的例子,在内容和目的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航海长陆颖墨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他都会想起那次升国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第一次走出第一岛链,西昌舰是指挥舰。在驾驶舱里,见习航海长林之江很纳闷,听到编队正在突破第一岛链的报告时,舰

11、队司令员肖远并没有像大家一样兴奋,古铜色的脸反而变得凝重。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林之江在舰艇学院读本科时,肖远是他们的院长。作为第一代航海硕士,半年前他分配到了舰队的航海处当参谋,跟着也是刚当上舰队司令的肖远下过两次部队。没想到这次出航,他临时调到西昌舰,给航海长当助手。一周前起航,肖远就知道了林之江是舰艇学院第一代硕士,记住了他的名字。在舰队机关里椿之江也许只能“遥望”,而在逼仄的舱室林之江时常能清楚地听到肖远的咳嗽和呼吸声,他开始放松了。昨天早上经过第六海域,林之江兴奋而又崇敬地问肖远,当年海战后游回海岸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那儿。肖远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12、,转过头去看着海面。肖远一离开驾驶舱,林之江赶紧把航海长拉到一边,问肖远为什么不愿意提到那场海战。航海长叹口气,压低声音告诉林之江:那次海战中,肖远在水中挣扎,突然有人喊他,艇长失血过多,很快变得虚弱,他竭尽全力命令肖远,“记住,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开上国产的大军舰”。很长时间里,别人赞扬肖远这段悲壮的历史时,他总是沉下脸说:“能游回岸的海军,算什么海军!”林之江似乎明白了:“他是怪那时我们的舰太小太落后了。”正沉思间,林之江忽然听到航海长说:“你看!”他顺着指向看去,右侧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外国军舰,和编队拉近了距离,像是伴随航行。舰长参加完会议,来到驾驶舱,正式通知,在出第一岛链后的第一个清晨,

13、在指挥舰西昌舰举行升旗仪式。舰长对航海长和林之江说:“升旗时间就看你们的了。”因为军舰是向西航行,每航行一段都会变换时差。那么只有精准测算出太阳升起时军舰的到达点,才能在航行中让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那时候我们的军舰出航,靠的还是传统的惯性导航,通过高速陀螺的运转,用牛顿力学原理推算确定军舰的位置,从而把握航向。测算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推算的精确度。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通过对恒星的勘测,也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法,可以对惯性测算进行验证。海面上那几艘外国军舰依然在伴随。航海长郑重地把明天的升旗时间报了上去,很快通知到了各个部门,明天清晨北京时间五点十五分

14、起床,五点四十五分升旗。熄灯时,有一艘伴航的外国军舰发来信号:“晚安,中国海军。”听到报告,肖远也让西昌舰用灯语回了一个相同的问候信号。林之江特别关注信号员回复。他还特地查看了一下对方刚才发信号的时间,正是这边测定的当地时间九点三十分,舰艇例行的熄灯时间。对方的军舰是装有GPS的,这就印证了我们这边的测量相当准确。想到这儿,林之江有点小小的得意。回到舱室,林之江命令自己马上睡着。他想到“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这句歌词,很快自己就真的“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宽大的后甲板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列队,水兵的队伍都已经列好了。军乐队在忙着试音,一会儿升国旗时他们要奏国歌。林之江满头大汗,昨晚

15、对表时,他和航海长对的是北京时间,所以计算今天的时差同样提前了三十八分钟。一个低级错误,意味着要提前半个多小时升旗。此时东方丝毫没有要日出的意思,他看了一下启明星的位置,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错误。他又无助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海上,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林之江心里明白,其实有很多双好奇而又警觉的眼睛,在注视着这边的一举一动,他们肯定有些摸不透中国海军为什么起这么早。“立正!”值更官一声口令。林之江不由心头一紧。随着这声口令,肖远和编队指挥部领导从左舷大步走上了后甲板。“稍息!”值更官口令。肖远站到了指挥官的位置,其他人也在各自指定的位置站定。千钧一发,不能再等了。林之江大

16、喊一声:“报告!”这声报告,像道闪电划破上空,全体在场官兵都很诧异地寻找这道闪电的出处。“出列!”值更官下达口令。林之江出列,迅速跑到肖远面前,报告自己测算时间上误差三十八分钟。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肖远背对着东方,那古铜色的脸上在渐渐变弱的星光下看不出表情,这让林之江更加紧张。肖远沉吟片刻,很快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里透出一丝少有的轻松:“嘿,既然起了个大早,就不能赶晚集。”肖远看了一下表,说:“已过去两分钟了,给你三十五分钟,搞一个军乐联奏,全体大合唱,留下一分钟调整,而后奏国歌升旗。”马上,军乐响了起来,联奏曲第一首按惯例,是人民军队忠于党。跟着肖远,大家都大声唱了起来:“雄

17、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唱着这首歌,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这么大的事,肖远这么轻轻松松就化解了。林之江极目远望,月亮在天边的海上,银色的月光洒满甲板,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把目光投到肖远脸上。林之江在肖远的眼角发现一丝闪烁的泪光。“啊威武的舰队,啊人民的海军,我们骄傲地航行在海上”,伴随着激昂的旋律,联奏结束了。东方既白,甲板片刻宁静。“敬礼!”值更官口令。后甲板上所有人都抬起头来,仰望着舰桥上方的主桅杆。国歌响起,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时,一轮太阳从天边海面上跳了出来,冉冉升起。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

18、分秒不差,国旗升到了旗杆顶,迎风飘扬。这时,外国军舰发来了信号:“致敬,精确的中国海军!”林之江留下来了,在西昌舰当航海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之江与肖远颇有缘分,在他读舰艇学院时肖远是院长;他在舰队航海处当参谋,跟着舰队司令肖远下部队;这次出航,又相见了。B.别人赞扬的那段悲壮的历史,对肖远来说,却是不堪回首,那场海战教训深刻,中国的军舰太小太落后了,中国海军亟需发展壮大。C“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这是当时条件下林之江他们唯一能够用到的有效的定位法。D“银色的月光洒满甲板”,表明时间尚早;“内心充满着不安和

19、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写出了林之江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后发生的事。B“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交代了肖远过去的一些经历,为后文埋下了伏笔。C“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外国军舰安静的样子,表明人们都在安睡。D“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两次描写林之江流泪,但流泪的原因不尽相同。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

20、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9.在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过程中,舰队司令员肖远带给林之江不少疑惑与意想不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21、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

22、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注城,这里指成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23、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C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B刘备拜访诸

24、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D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4分)(2)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4分)14.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3分)(二)

25、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送王缄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注王缄:苏轼妻弟。此时苏轼妻子王弗去世后归葬家乡眉山,已经十年。凭:烦请。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苏轼当时因受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设法“忘却”过去却难以“忘却”,他尽量控制内心的悲痛却只是枉然,可见悲痛之深。B王缄的到来,在苏轼心中增添了几分暖意;王缄的离去,融入了多重情感的“愁”,格外深

26、重。C“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寓“人生如梦”之意,苏轼感慨自己宦海浮沉,人生就像一场梦。D.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词人送别的心情以及内心的自我排遣。16.有评论认为,“悲”“愁”贯穿金词。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蕴含了哪些悲愁之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两句,通过写景表现了陋室的环境清幽。(2)韩愈师说中的“ , ”两句,赞美了自己的学生李蟠,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缘由。(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杜字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如“ ,

27、”。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青海湖畔,六、七月份恰是最美的时节,沙鸥翔集,裸鲤溯流。湟鱼,又叫青海湖裸鲤,这一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是维系“水一鱼一鸟一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进入六月,气温回暖,迎来了青海湖湟鱼的洄游季。成千上万尾湟鱼从青海湖出发,_,开启它们的“生态循环之旅”,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_景象。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鸬鹚成千上万的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青海湖不仅是“水一鸟一鱼”共生的生态乐园,也是重要的生态_。青海湖重要的水生态

28、系统和水气循环过程,与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套生态系统,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_、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西部地区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青海湖这个高原湖泊是一块珍贵的“蓝宝石”,处处彰显着生态之美,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逆流而上 宏大 障碍 延伸B知难而进 宏大 屏障 蔓延C逆流而上 壮观 屏障 蔓延D知难而进 壮观 障碍 延伸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

29、、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B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C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鸬鹚成千上万的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D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鸬鹚翱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l22

30、题。人类的大脑每秒都会收到无数信号。大多数时候,_,譬如苍蝇的嗡嗡声等;与此同时,能注意到一些重要的线索,譬如敲门声等。这也是我们能够在周围复杂世界中运作甚至生存的关键。大脑对这种无休止的信息流进行筛选并非易事,这种非凡能力是由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的突触是调节细胞间信号传输的专门连接,这些连接中的一部分会抑制信号传输,( ),这种“平衡”可确保我们的大脑以最大效率运行。_,人类就会被信息洪流击倒。学会筛选确实是一种非凡的能力。科研人员发现,放过什么,_,这和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有关。大脑抑制和兴奋之间的这种微妙平衡,是由高度特化的小胶质细胞亚群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维持的。21.下列填

31、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种瞬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B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这种“平衡行为”瞬间即可完成C这种“平衡行为”瞬间即可完成,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D另一部分则会加速信号传输,这是一种瞬间即可完成的“平衡行为”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选手全红婵夺得金牌,她跳的五个动作,有三个得了满分,总成绩也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32、。东京奥运会上,很多“00后”运动员已经站到了舞台的C位,比如射击运动员杨倩和体操运动员管晨辰。全红婵在接受采访时说:“跟谁比赛都一样,不管怎样,都是要跳好自己。奥运会也就是跳五个动作,想好每一个动作,把自己的动作跳好就行了。”央视主持人康辉评论道,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可能还只是个孩子,但一个孩子的表现值得学习,一个孩子的话也值得拿来和大家共勉。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年龄,做最好的自己不就是最棒的吗?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

33、子含意的能力。曲解原意,“在当时社会毫无地位和影响的陶渊明”错误,原文是“对当时的社会进程可谓没什么影响”。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A项,不合文意,“而读水浒传却不能了解中国当时的社会”错误,原文是“也有很多人把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当作历史书来读”。C项,分析不当,“所以作家写作时应该摒弃推断”错误,原文是“作家的心理推断力非常重要,如果某些情节明显是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强加于古人,这样的历史小说便无法令人信服”。D项,张冠李戴,“其中最大的矛盾在于作家的创作难以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错误,原文是“其中最大的矛盾在于真实的历史状况与作家主观想象之间的矛盾”。3.C解

34、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并进行推断的能力。孙权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其他三项都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形象。4.材料一列举的是“霸王别姬”的例子,写项羽唱歌的情景;材料二列举的是“乌江自刎”的例子,写项羽在乌江边上自言自语、怨天尤人的情景。材料一举例是为了论证史记也运用了很多文学笔法,来增添历史写人叙事的魅力;材料二举例是为了论证历史事件在口头传述与文本记载中,作者的想象与主观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首先找到材料中对应的句段,找出两则材料列举的史记·项羽本纪里的例子分别是什么内容;然后梳理两则材料列举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最

35、后概括,分点作答。5.首先由文学作品比历史著作更让人了解社会的现象引出观点:文学中虚构的真实有时比现实的真实更鲜活,更可靠。然后阐释小说家笔下的真实,可以为历史补上许多细节和肌理,历史的真实有时需要借助文学的真实来强化。最后指出文学把历史的真实放大或再造了,世人愿意把它当作信史来看。(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读懂大意,梳理层次,概括内容,分点作答。材料一共五段文字。第一段关注文学作品比历史著作更让人了解社会的现象,进而引出观点;第二、三段展开论述,阐释小说家笔下的真实,可以为历史补上许多细节和肌理,历史的真实有时需要借助文学的真实来强化;第

36、四、五段进一步指出文学把历史的真实放大或再造了,世人愿意把它当作信史来看。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不合文意,“唯一”错误,通过对恒星的勘测,只是一种定位的方法,还有惯性测算法。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分析不当,“表明人们都在安睡”错误,这是表象,根据文中“其实有很多双好奇而又警觉的眼睛,在注视着这边的一举-动”的内容可知。8.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远航,在指挥舰西昌舰举行升旗仪式,测算精确,分秒不差,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致敬,精确的中国海军!”,表明了外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认可和尊重。(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

37、查理解分析句子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含意要结合前后文甚至全文,首先理解表层意思,然后挖掘深层的隐含意思,还要注意句子有没有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9.在听到编队正在突破第-岛链的报告时,舰队司令员肖远没有像大家-样兴奋,脸部表情反而变得凝重。在经过第六海域时,林之江询问肖远,当年海战后游回海岸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那儿。肖远表现冷淡,拒绝回答。林之江因误报升旗时间而紧张慌乱,肖远得知情况后表现沉稳,果断决策,进行军乐联奏。这么大的事,肖远轻轻松松就化解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特定情节的能力。首先梳理文章中与舰队司令员肖远相关的情节,然后

38、分析哪些情节内容带给林之江不少疑惑与意想不到,最后概括作答。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喜怒不形于色”为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别部司马”为一个完整语意,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原文标点:“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幼年丧母”错误,应为“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12.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不合文意,根据原文“羽、飞乃止”,意思是“关羽、张飞才不再抱怨”。13.(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士兵,又挟持天子

39、来号令天下诸侯,这实在是不可以与他争斗呀。(“挟”“令”“诚”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2)刘备把刘璋迁徙到公安(居住),全部归还了他的财物,让他佩带振威将军的印绶。(“迁”“归”“佩”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第(1)句:挟,挟持;令,号令;诚,的确,实在。第(2)句:迁,迁徙;归,归还;佩,佩带,使佩带。14.张飞命令左右的人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呵斥张飞,面不改色。(1分)张飞佩服严颜的胆识,就释放了他。(2分)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

40、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等内容概括即可。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理解错误,“人生如梦”应为“人生如寄”,“人生就像是一场梦”应为“人生飘零”。16.悼亡的悲痛之情。妻弟王缄的到来让苏轼又陷入悲痛之中,苏轼请王缄将自己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吊慰妻子。送别的惆怅之情。相聚短暂又要离别,愁肠断尽,以后再无肠可断了。词人还借酒浇愁,排遣离怀。思乡的愁苦之情。苏轼念着家乡的好,却飘零在外成为孤客,没有归期;感慨自已辗转流离,不知何处才是家乡。仕途的失意之情。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受到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内心充满压抑、孤独和失意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读懂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体味和分析。“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写出了悼念亡妻的悲痛之情;“殷勤且更尽离觞”表达了送别的惆怅之情;“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何处是吾乡”抒发了思乡的愁苦之情;“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也写出了仕途的失意之情。整首词字里行间蕴含着悲愁之情。17.(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3)示例一:又闻子规啼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