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_第1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_第2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_第3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_第4页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政办发201147 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的通知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领导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主题词:水利 资源 规划 通知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 年 7 月 11 日印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s s海淀区 “十二五 ”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11-2015 年)二一一年六月目目 录录前前 言言.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概况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概况.1一、

2、“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1二、水资源形势.3三、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4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规划原则和目标规划原则和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规划原则.7三、规划目标.7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规划主要任务规划主要任务.10一、水资源保护.10二、城乡供水.12三、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14四、节约用水.15五、水工程与水环境建设.16六、雨洪利用工程建设.19七、科技信息化.19八、科学管理.20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规划项目及投资规划项目及投资.23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实施效果及保障措施实施效果及保障措施.24一、实施效果.24二、保障措施.25前前 言言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

3、(以下简称规划 )是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时期,海淀区面临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要求等都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在海淀北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规划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要求,提出“十二五”时期海淀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目标、建设任务、重大建设项目及实施计划。该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海淀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编制规划依据的主要文件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

4、0 年)、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4 年)、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水北调北京市水资源配置规划(2005 年)、海淀区水资源调查评价(2007 年)、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0-2020 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海淀北部地区部分规划(2010-2020)、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规划期限:2011 年-2015 年。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概况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概况一、一、 “十一五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时

5、期发展回顾(一)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十一五”期间海淀区制定了海淀区保护地下饮用水源联动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并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完成了北京市海淀区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研究等的编制。加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监测,并建成水质监测自动化信息系统。“十一五”期间很好的完成了水资源保护规划任务。(二)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改善水生态环(二)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改善水生态环境境海淀区“十一五”期间,创建了防汛应急体系,加强了河道保洁、监管和社会宣传力度。实施治理及开挖河道总长度约 30公里;完成上庄

6、新闸建设工程、 “五一渠”下游桥闸改建工程、五七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为防洪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三)进行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供水安全(三)进行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供水安全海淀区通过更新机井、改造供水管网、加装一户一表、更新安装消毒设施等农村安全饮水改造措施,使各村镇供水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 100%,共解决了 109个村(包括自然村) 、50.67 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安全饮水达标率 100%的规划目标。(四)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四)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节水工作成效显著海淀区全面实现了审批在前、取水在后的取水许可制度;自来水管户

7、实现了年用水量超过 1 万立方米的单位和特殊行业全部纳入计划管理,自备井管户覆盖率达到了 95以上。海淀区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地区,节水管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居民节水器具安装普及率达到 94%以上;万元GDP 用水量为 11.6 立方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五)建设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五)建设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海淀北部地区建设了温泉、永丰、太舟圬和翠湖 4 座污水处理厂,修建污水管线长度 11 公里;已建新农村污水处理站29 座,目前基本完成了北部地区所有行政村的污水收集工程,极大的减少了村庄污水随意排放现象。铺设苏家坨镇中心区至翠湖污水处理厂的

8、污水收集管线3.86 公里及再生水回用管线 2.4 公里。2010 年开工建设温泉和永丰再生水回用管网工程、上庄再生水回用工程和中水消防设施取水码头工程。(六)加强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六)加强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完成了“大西山景区截流蓄水塘坝工程”,修建并利用现有的坑塘集蓄雨水累计库容近 10 万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 20.33万立方米。建设城区雨水利用工程 98 项,建设节水技改雨洪利用工程 4 项,每年可收集雨水近 50 万立方米。雨洪利用工程建设的实施提高了区域雨洪资源利用率以及防洪能力。(七)注重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体系(七)注重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体系海

9、淀区逐渐形成了区水务局、乡镇水务站、农民用水协会和水管员的“四级水务”管理体制。整合了河道管理所和排水管理所,增强了河道及污水处理厂管理能力。海淀区进行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信息化建设,包括办公管理系统、城市积水查询系统、图像监控系统等十余项信息化系统,为海淀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撑。组织了多项规划、科研任务,为海淀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及前期技术服务。二、水资源形势二、水资源形势(一)水资源量(一)水资源量海淀区可利用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 1686 万立方米;指标水可利用量为 1385.3 万立方米。多年平均(1980-2005 年)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14230.7

10、万立方米。海淀区境内有大小河流 11 条,总长度 119.8km。海淀北部地区南沙河干流、五一渠、友谊渠水质基本为劣类;稻香湖910 月水质为类,其它均为类。海淀南部地区北长河水质基本为类,满足水体功能区划要求;万泉河水质较差为劣类;海淀公园湖、长春园、万春园等湖泊水质基本为类,达到了水体功能区划要求。(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二)水资源开发利用近年来,海淀区用水总量变化不大,略有下降的趋势。年用水量约 2.83.1 亿立方米,用水量远大于水资源可利用量。其中只有河湖环境用水约 3000 万立方米为外调地表水,其他用水量均为地下水。海淀区行业用水量变化比较大,其中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大幅度减少,而随着

11、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量迅速增加,河湖环境用水量变化不大。2009 年海淀区总用水量2.83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占 83.0%,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量分别占总用水量的 3.6%、2.8%和 10.6%。(三)三) “十二五十二五”期间用水预测期间用水预测海淀区以“生活用水适当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态环境扩大再生水使用”为原则,确定用水量。规划期末海淀区总需水量 4.74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33 亿立方米。表表 1 1 海淀区海淀区“十二五十二五”期末需水量预测表期末需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立方米单位:万立方米工业农业河湖环境总需水量年份生活新

12、水其它新水其它新水其它合计201533288103375070014573000721147439三、三、 面临形势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及存在问题(一)面临形势(一)面临形势1、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提、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出新的要求。建设世界城市需要更高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编制好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对提高海淀区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基础保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基础保障。2009 年 3 月正式获得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

13、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明确指出海淀山后地区是科技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其具有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而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在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具有战略地位。3、 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海淀北部地区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海淀北部地区规划规划 、 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为海淀水资源保护和为海淀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机遇。利用提供机遇。 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海淀北部地区规划提出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研发人员的创新源泉,要求突出生态环境优势,创造有利于建设激发创新能力的综合环境,提出了保护南沙河水系的

14、规划策略。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是北京市水务发展的重点线,建设高标准的水务基础设施体系是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4 4、水资源匮乏是水务发展的最大挑战。、水资源匮乏是水务发展的最大挑战。海淀区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可供水量约 21837 万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新水需水量远远大于海淀区的自产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海淀区自产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只能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加大节水、再生水使用力度,同时增加市政管网供水,由北京市统一调配。(二)存在问题(二)存在问题1、再生水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还没有配套再生水管网以及再生水利用目前尚无相应的

15、鼓励、优惠等政策,大量污水处理厂出水基本是就近排入河道,再生水利用效率不高。2、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现状仍有南沙河等多条河道及排洪沟没有得到根本整治,不能满足防洪标准及水体功能区划要求。而且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及水资源短缺等加剧了水生态环境治理难度,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湿地建设的步伐。3、集中供水普及率有待提高。、集中供水普及率有待提高。海淀北部地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较低,目前除了温泉镇和苏家坨镇建设了 4 座集中供水厂外,其他乡镇都采用单村供水方式;现有水厂的供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4、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建设速度和共享服务有待提高、信息化建设尚

16、不完善,建设速度和共享服务有待提高。随着水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水务体制的变化,目前的信息化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系统化管理、自动化监测、实时化调度、科学化决策、网络化办公等目标。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规划原则和目标规划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加快“三大水务”、 “九大体系”建设为指导,立足于北京市和海淀区对海淀北部地区新的功能定位,以有效保护水资源、安全供排、节约用水、循环利用为前提,围绕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配置水源,推进再生水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水

17、资源精细化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规划原则二、规划原则1、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要与海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和城市建设相结合。2、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优化配置,循环利用的原则。加大水源地保护,实行多水源联合调度,加快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步伐。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根据水资源的新形势,进一步理顺水务体制内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三、规划目标三、规划目标确保供水安全。确保供水安全。供水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实现 100%安全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 100%达标;城区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6%以下。推进再生水利用。推进再生水利用。

18、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全区污水处理率要达到 98%;加大再生水利用管网建设力度,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 75%以上,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污泥处置工程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以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水源保护、溯源治污、防洪减灾、安全保障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完成主要河道水环境治理,实现生态清洁、有水则清、无水则绿和文明宜居的城乡水环境。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提高防洪安全保障。增强城区雨洪设施建设,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年增加雨洪水利用量不低于 10 万立方米;全面实施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设施改造,加大排水能力;加强河道和坑塘治理,增大雨洪排泄容量及蓄存能力,使主

19、要河道和骨干排水沟渠全部满足防洪标准,确保防洪安全。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科学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制定具体的地下水保护措施;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为 90%。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高效管理的节水体系,实行严格的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全面完善海淀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农业新水控制在 700 万立方米;万元 GDP 用水下降到 10.8 立方米以下。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科技支撑保障、集约高效、服务为民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综合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科学化、社会化、现代化管理。表表 2 2 海淀区海淀

20、区“十二五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目标1安全供水率100%2管网漏损率6%3装表计量率100%城乡供水4供水水质达标100%5污水处理率98%6再生水利用率75%排水和再生水利用7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8万元 GDP 用水量10.8 立方米/万元9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100%10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95%11农业新水用水量700 亿立方米12农业节水灌溉面积率100%1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5%节约用水14社会单位用水分类计量率100%雨洪利用15年增加利用雨洪水10 万立方米水资源保护16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90%

21、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规划主要任务规划主要任务一、水资源保护一、水资源保护(一)清洁小流域建设(一)清洁小流域建设海淀区有苏家坨镇北安河、温泉太舟坞、四季青正白旗三条清洁小流域,流域面积合计为 83.27 平方公里。清洁小流域内实施 21 项治理措施,对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进行五同步治理。通过流域治理,改善环境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二)泉水保护(二)泉水保护海淀区现有泉眼 16 处,对每个泉眼划定保护区,重点保护区面积 12.57 万平方米,保护区面积 1243.44 万平方米。规划在泉水出处修建围栏及蓄水池(16 处) ,进行泉水保护及有效利用。

22、规划制定、颁布和实施泉水保护区管理条例 ,并纳入管水员的职责范围内,对海淀区泉水保护范围内的人类活动进行规范;制定泉水监测方案,定期对泉水的水质水量实施监测,以便更好的保护海淀区珍贵的泉水资源。(三)水源保障工程建设(三)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开展海淀区苏家坨镇地表水及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项目 ,进行水源置换工作,涵养地下水。工程控制面积约为 1.04 万亩;工程规模:新建调蓄坑 5 座,调蓄坑总蓄水量 6.08 万立方米;新建污水处理站 1 座;重建泵站 4 座,新建泵站 1 座;引水管道 33.91 公里;绿化面积 7.98 万平方米;生活污水最大日处理量 1288.72 立方米。该工程的建设,充

23、分利用当地再生水和雨水资源,极大的减少项目区地下水的开采量,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278.52 万立方米;并形成具有特色、朴实、自然的水生态环境。(四)地下水保护(四)地下水保护1、水源地保护、水源地保护海淀区水源三厂集中供水区水源地面积 14.41 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 31.03 平方公里。现状单村供水及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核心保护区范围约 80.23 平方公里,保护区范围约126.92 平方公里。在集中式供水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立隔离防护措施,采用生物隔离工程,共建设生态防护林 31.7 万平方米。2、地下水涵养、地下水涵养规划实施“西郊砂石坑回灌工程”利用砂石坑蓄洪回灌。利用西郊砂石

24、坑天然蓄水池和南旱河、京引渠等西部河道拦蓄雨洪水,控制进入城区河道的河水,有效利用丰水年水库弃水及汛期的洪水以及南水北调水进行地下水回灌,增加地下水储量、涵养地下水。利用城市上游小西山沟、八大处沟、琅黄沟、京密引水渠等河道的雨水,考虑利用永引渠南旱河西郊砂石坑组成西蓄回灌系统。考虑在玉渊潭湖区周边打回灌井,一方面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另一方面回灌地下水。加强砂石坑保护,进行砂石坑确权划界,制定“砂石坑保护与管理条例”,防止砂石坑被填埋占用。3、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建立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治理区和水源保护区点、面源污染地区污染源的治理和消除工作,使地下水源得到涵养和保护;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

25、定额管理制度,实行宏观控制,微观管理;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制定海淀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取水计量模式,建立用水监督管理制度。4、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建立地下水管理机构;进行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地下水信息采集等系统建设,充分掌握地表水、地下水变化的动态资料,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调度提供支持。二、城乡供水二、城乡供水(一)南水北调进京前应急保障供水方案(一)南水北调进京前应急保障供水方案1、挖掘自身潜力,扩充供水能力、挖掘自身潜力,扩充供水能力(1)现有水厂新增水源井)现有水厂新增水源井。计划新增现有水厂水源井数量为 17 眼,总供水能力达到 3.96 万立方米/日。(2)

26、新增单井供水。)新增单井供水。南水北调进京前,海淀北部地区新增单井供水井 21 眼,分别为 14 眼第四系水井,7 眼岩溶水井,年供水量约为 1250 万立方米。2、铺设单井供水管网,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铺设单井供水管网,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规划铺设单井供水管网约 41 公里,范围为单井供水井至北清路沿线西北旺、温泉组团以及北部上庄地区各用户之间。2014 年前可供水量达到 5695 万立方米/年,满足海淀北部地区发展规划需求。(二)南水北调进京后供水规划方案(二)南水北调进京后供水规划方案1、市政供水、市政供水2015 年市水源九厂向海淀北部地区供水规模可达到 10 万立方米/日。2、新建供水厂、

27、新建供水厂新建温泉地表水厂 1 座,建设规模为 14 万立方米/日。2015 年海淀北部地区共 5 座供水厂,总规模为 17.96 万立方米/日,其中 1 座地表水厂、4 座地下水厂。3、管网铺设及泵站建设、管网铺设及泵站建设新建温泉水厂沿颐阳路、温阳路等主要道路铺设干管,长度约 21 公里;海淀北部地区水厂管网与九厂市政干管全部联通,规划联通管网长度约 68 公里。新建加压泵站 2 座,规模各 5 万立方米/日。2015 年海淀北部地区供水能力将达到 13.96 万立方米/日(不含温泉地表水厂 14 万立方米/日) ,约 3919 万立方米/年;市政杂用及工业用再生水约 1700 万立方米/

28、年;偏远地区由部分分散自备井及单井供水补充,约 328 万立方米/年,其他自备井封存,涵养水源;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满足海淀北部地区发展规划需求,即 2015 年规划建筑面积 3000 万平方米;人口 75万人,其中规划居住人口约 30 万,就业人口约 45 万;满足生活及工业需水量 5947 万立方米/年。(三)自备井改善及置换(三)自备井改善及置换对海淀区水质较差的企事业单位自备井进行水质改善,远期逐步置换为自来水供水。重点解决老化程度严重的小区,需改造管网总长 35.6 公里,其中主管道改造 8.5 公里,约占改造管网总长的 24%。(四)供水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工程建设(四)供水突发事件应急

29、保障工程建设加强管网及水厂应急保障队伍的建设;加强“一案三制”、 海淀区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修订工作;加强信息化等应急管理指挥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等,发挥应急组织机构职能。三、污水三、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一)污水处理(一)污水处理1、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新建稻香湖污水处理厂 16 万立方米/日,上庄污水处理厂12 万立方米/日,扩建翠湖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 8 万立方米/日。现状温泉污水处理厂、太舟坞污水处理厂近期保留,远期由稻香湖污水处理厂代替;现状永丰污水处理厂近期保留,远期由上庄污水处理厂代替。2、管网建设、管网建设新建污水收集管线 146.

30、9 公里。规划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同步建设,就近排入河道,新建雨水管道 146.9 公里。对老化管网进行改造,规划改造 18.4 公里。3、污泥处置、污泥处置规划各污水处理厂配备污泥综合利用工程,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自行进行消化处理。(二)再生水回用二)再生水回用“十二五”期末海淀北部地区再生水产生量约 4281 万立方米/年,其中河湖水域年用再生水 2144 万立方米,工业 750 万立方米,道路浇洒 495 万立方米,消防、洗车等其他用户年用再生水 892 万立方米。根据北京市的再生水回用规划,规划将清河污水处理厂引入河湖,南旱河引水 5 万立方米/日,北旱河引水 10 万立方米/日。

31、规划建设再生水利用管线 160 公里。四、节四、节约用水约用水(一)管理措施(一)管理措施完善节水管理,推进用水市场化管理,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洗车、洗浴等特殊用水行业的节水管理,指导企事业单位加强单位内部用水管理等;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高耗能工业项目,鼓励发展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对保留农业进行优化整合;加大节水宣传,实行节水奖惩制度,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二)生活节水(二)生活节水进行节水器具换装,重点是老旧小区,换装节水龙头、水箱及配件 1 万套(件) ,可以实现年节水 40 万立方米;建设节水示范点,创建市级节水型

32、单位和小区共 150 个,通过创建活动,完善用水单位的用水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开展集中供水小区、农村示范点等区域换装 IC 卡水表,规划换装 IC 卡水表 5000 块;为海淀区部分转变性质的原农业机井更换远程 IC 卡水表、建设井房等,规划完成 50 家机井改造工程。(三)农业节水(三)农业节水结合设施农业的建设,完成上庄镇、四季青镇和西北旺镇1.5 万亩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对上庄镇等区域改造老旧管灌设施 5000 亩;农业新水用水量控制在 700 万立方米。(四)工业节水(四)工业节水目前海淀区工业用水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规划“十二五”期间主要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促进企业开

33、展节水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节约用水水平,实现工业新水用水量零增长的目标。(五)环境节水(五)环境节水海淀区公共喷灌等绿地节水灌溉设施普及度很高。规划主要节水措施为在城市园林、公共绿地逐步实现再生水替换战略;为河湖补充再生水水源,营造环境优美的水景观。五、水工程与水环境建设五、水工程与水环境建设(一)河(一)河道综合治理道综合治理河道综合治理从防洪达标和生态整治两个角度全面考虑,对主要河流、沟渠及部分村镇排水河沟进行防洪改造治理、水利设施建设、截污治污、水环境建设、水生态系统恢复等治理,使河道满足防洪、排水和生态建设的需要,从而形成水清、岸绿、流畅的自然生态河道,打造清新水环境。河道治理与北部地

34、区建设计划相匹配,同步治理启动地块的河道。1、南沙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南沙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南沙河功能定位为防洪排水兼风景观赏性河道,局部可开展水上活动。南沙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包括南沙河及大寨渠、宏丰渠、友谊渠、周家巷沟(上段) 、西大沟、沙涧沟、柳林沟、东埠头排水沟(京引至北清路)等 8 条主要支沟。2、北沙河海淀段综合治理、北沙河海淀段综合治理北沙河为防洪排水河道,海淀区境内北沙河长约 5.6 公里,规划对区内河道进行清淤,提高河道行洪排水的能力,同时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目标。3、南部地区河道综合治理、南部地区河道综合治理北旱河上段(植物园东门北旱河上段(植物园东门娘

35、娘府)综合治理工程。娘娘府)综合治理工程。进行河道疏浚、入河污水处理、生态护岸、景观节点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南旱河综合治理工程。南旱河综合治理工程。进行防洪改造、截污治污、生态护岸建设、景观节点建设、绿化带建设。(二)调水及水循环工程建设(二)调水及水循环工程建设构建南沙河上游水循环工程,形成上庄新闸为汇流点,上游支流、稻香湖、上庄水库、翠湖湿地为主要循环水系的循环水域;构建万泉河流域水循环工程,规划引清河污水处理厂出水到上游,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与流域内的北大、清华、圆明园湖泊贯通;构建旱河流域再生水水源及支沟联通工程,规划南、北旱河每年由香泉环岛引清河再生水 10 万立方米,经反渗透技术深度

36、处理后,解决旱河流域水源问题,同时回补地下水;建设八家公园调水工程。(三)湿地建设(三)湿地建设建设柳林湿地,湿地总占地面积约为 36 公顷;翠湖湿地,湿地总占地面积 266.7 公顷;西玉河湿地,总占地面积 42.2 公顷北长河湿地公园工程;上庄污水厂水质净化湿地,湿地水面面积 22 公顷;稻香湖污水厂水质净化湿地,湿地水面面积 17.5公顷;南旱河湿地;北长河湿地公园;其他湿地,湿地水面面积约 55.69 公顷。(四)蓄滞洪区建设(四)蓄滞洪区建设万泉河建设圆明园福海蓄滞洪区;北旱河建设玉泉山北蓄滞洪区;南旱河左岸建设蓄滞洪区;南沙河利用现状水库,规划建设西玉河湿地以及规划建设苏家坨西侧蓄

37、滞洪区、苏家坨北侧蓄滞洪区和南沙河河湾蓄滞洪区蓄滞洪水,累计可蓄滞洪水 200 万立方米。(五)水(五)水利设施建设利设施建设规划对上庄水库、北马厂水库进行水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南沙河海昌桥改扩建工程、温泉镇白家疃排洪沟穿京密引水渠倒虹吸工程、万泉河水闸和挡墙改建等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六)河湖水源分析(六)河湖水源分析海淀区昆明湖等湖泊由北京市统一供水 3000 万立方米。区内供水河湖主要靠再生水和少量雨洪水供给。 “十二五”期间河湖环境用水原则为以再生水为主,同时利用雨洪水。万泉河、南北旱河等河湖共需水 883 万立方米,清河污水处理厂 5475 万立方米水源在供绿地、林地等用水后可满足南部河

38、湖用水需求,南部河湖需水量约占清河污水处理厂供水能力的 16.1。北部主要河湖总需水量为 4845 万立方米。区内上庄、永丰、翠湖污水处理厂年产再生水 2144 万立方米,加上 460 万立方米雨洪资源,北部地区可用水资源量约为 2604 万立方米,主要用于海淀区北部湿地、南沙河等景观河道用水。六、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六、雨洪利用工程建设海淀区规划建设 100 项雨洪利用工程,包括城镇雨水利用工程、塘坝雨洪利用工程和园区雨洪利用示范工程,年可收集利用雨水 500 万立方米。城镇雨洪利用重点采用建设屋顶、透水路面、绿地蓄渗、修建蓄水池、积水点雨水利用设施等措施。塘坝雨洪利用工程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流域

39、范围内的老河湾、河道、低洼地、砂石坑、滩地及村内坑塘,拦蓄雨水。园区雨洪利用示范工程是结合海淀区的开发建设,在新建小区等园区建设综合雨洪利用工程。七、科技信息化七、科技信息化(一)重点科技项目研究(一)重点科技项目研究从水源开发、供水安全、村镇治污、水系治理、防洪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重点科技项目策划研究,规划的重点科技项目包括典型污染源迁移及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地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估技术研究;非常规水源安全储备及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海淀区水资源调度系统研究;水环境保障及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二)信息化建设(二)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采集基础设施的构建,包括:地下水信息采集系统、水环境信

40、息采集系统、河流水位信息采集系统、水土保持信息采集系统、水源开采量信息采集系统、供排水开采量信息采集系统、节水信息采集系统;配套专业软件辅助决策,包括水文模型软件、水环境模型软件、地下水专业软件等;规划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供水调度管理系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行业监管平台、水务综合决策信息服务系统、供排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水质水环境监测系统等。(三)人才培养(三)人才培养制定培养计划,在水源保护、供水安全、村镇治污、水系治理、防洪安全等领域重点培养;严格实行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评选表彰活动。八、科学管理八、科学管理(一)建立防汛指

41、挥调度中心(一)建立防汛指挥调度中心建立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对该区的水利工程调度运用、工程抢护及防灾减灾进行决策。主要功能包括:气象、水情、工情、灾情、险情等信息的收集;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灾情评估及减灾对策;灾情统计分析;防汛管理等信息服务;防汛知识培训;防汛决策技术交流;应急抢险等。(二)管理机制(二)管理机制规划建立区、镇、村三级水务监督体制,对区内供水、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及运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维护管理单位进行分类,推动定岗定编改革,进一步明确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公益性地位;加强农村水务管理,包括细化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进一步调研管水员补助标准等。(三)工程管理和

42、维护机制(三)工程管理和维护机制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将污水处理设施由市排水集团进行统一运行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站的监管,将 COD 减排、污水处理率等考核指标列入镇政府的考核体系;选择专业化运营公司对区属排水管线进行管理与养护。(四)水政执法建设(四)水政执法建设规划成立水环境联合执法队;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多样化的调查取证方式和多样化的信息处理手段,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加强责任制、巡查制度、办案规定、公示制度、培训制度等制度建设,提高水政执法能力。(五)应急(五)应急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建设应急管理机制,避免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

43、失。包括完善灾情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特殊干旱条件下供水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行应急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并完善防汛、供水、排水通讯、预警、应急管理、优化调度和决策指挥系统。(六)制度建设(六)制度建设建立鼓励再生水使用的运营补偿机制;制定关于雨洪水的相关鼓励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单位积极采取雨洪水利用措施;研究制定水源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设施运行监管相关政策,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用户参与、监管有力的良性运行机制。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规划项目及投资规划项目及投资“十二五”期间,规划安排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管理项目 28 项,估算总投资 58.8 亿元。其中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投资 25.93 亿元;水工程与水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