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1页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2页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3页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内集:家庭聚会。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的妻子。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1对文中“儿女”理解正确的是(&

2、#160;  )。A.儿子和女儿 B.子侄辈 C.青年男女 D.男男女女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_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的家庭气氛。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2. 阅读理解。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

3、乱,此无主。”曰:“梨先主,吾心独无主乎?”1联系上下文,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尝(_) 渴甚(_)吾(_) 或(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_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许衡是个怎样的人。_3. 课内阅读。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选自第八单元25课古人谈读书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请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敏(   )  知(   )  厌(   )  诲(   )A满足 B聪敏 C同“智”,智慧 &#

4、160; D教诲3请你说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_4选择句子的句式,填写序号。A反问句 B比喻句 C疑问句(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_)(3)问渠那得清如许?   (_)4. 阅读题(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该文中加点的“为” 字的读音是_,意思是_。2在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朗读停顿的地方画上“/”。例如:见 / 两小儿 / 辩斗,问 / 其故。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3用意译的方法,将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_、_4根据该文题目的意思,用不超过2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6、;_5根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是:_6这个故事说明_;也说明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扑倒)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1解释加点词语。昔孟子少时(_) 乃去 (_)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_

7、) 遂居于此(_)2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居住之所近于墓。 B.遂居于此。C.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D.继而迁于学宫之旁。3翻译下列句子。此非所以居子也 译文:_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译文:_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从中悟出的道理。_6.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注释)系:抓。致:达到。1解释文

8、中加点的词。(1)乱:_(2)云:_(3)鞭:_  (4)释: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 B.求之不得 C.君子何之 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7. 文言文阅读。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留下了下面的语段。让我们来读一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

9、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1(理解字词)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忆昔去年春(_)   A从前   B错过 C傍晚(2)江边曾会君(_)   A君主   B君子 C这里指子期(3)此曲终兮不复弹(_)  A终于   B终归 C结束2(提取信息)用“   ”画出最能表现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3(问题探究)文中能够说明“此曲终兮不复弹”和“子期不在对谁弹”的原因的句子是(   )A.来欢

10、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B.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D.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4(个性感悟)读了语段,你体会到了什么?_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  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诲”在文中的意思是_。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_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思援弓缴而射之&

11、#160;C.思援弓缴而射之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要善于观察,实事求是。B.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C.学习应专心,不可三心二意。9. 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

12、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注释)荆宣王:楚国的国君楚宣王。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长(zhng):长官,做首领的意思。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这段话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_。10.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

13、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_敢不走乎_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11. 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4、(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_)A看见   B听到   C通“现”,出现(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A急忙   B重要   C严重2用“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3翻译下面的句子。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_4这则短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2. 文言文阅读。1赛跑定案有老姥m 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 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字词解释:姥:_

15、   唱: _ 禽: _  诬: _  莫:_孰:_   俱: _ 走: _ 正色: _ 盖:_   必:_2放驴破案唐张鷟zhuó为河阳尉。有客驴,缰断,并鞍失之。 三日访不获,诣yì县告。 鷟推穷甚急,乃夜放驴出而藏其鞍。 鷟曰:“此可知也。”遂令不秣mò饲驴,去辔pèi放之。 驴寻向昨夜喂处,乃搜索其家,于草积下得之。人服其智。字词解释:尉:_

16、0; 并:_诣:_ 推穷: _ 遂: _   秣:_   辔: _ 乃: _于:_3张用良不杀蜂京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shì),故恶之。 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 一日薄bó暮,见一飞虫,投于蛛网,竭力而不能去。 蛛遽束缚fù之,甚急。 忽一蜂来螫shì蛛。蜂又数shuò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张用良因感其义,自是不复杀蜂。字词解释:尝:_   为: _ 恶: _&#

17、160; 则: _  薄:_竭力:_   遽: _ 急: _ 数: _ 自是:_4齐人攫金1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2 适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3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4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字词解释:清旦:_  之:_适:_  鬻: _ 所: _   攫:_ 焉: _ &#

18、160;徒: _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14. 文言文阅读。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我,能将几何 带兵B.多多而益善耳    更加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喜欢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的原因2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1)“_”通“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