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思想品德课贴近生活教学模式探析大关县玉碗镇中学杨光平一、引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都显著提高,快速变化的社会对人们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高度普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际、国内的各种思想及夹杂其间的良荞不齐的价值观念广泛传播,对我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面对未来复杂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摆在中等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传授学生社会生活知识的课程,进行法律法规,日常礼仪,生活规
2、范等的教育,而且是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阵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阵地,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为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将来走上社会,更好地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实的变化发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严峻而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程也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视野。为此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示范性成果。新课标在继承和发扬旧课标优点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与创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
3、的转化,能主动交流与沟通,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各种责任,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而且就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步入社会,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1、生活化教学的含义所谓生活化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倾向,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搭建感悟生活,亲近社会和接触事实的平台,学生通过参与、思考和探究,加强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交流,逐步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热
4、爱,从变被动吸收知识到主动汲取知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笔者认为它是一种模拟、再现、体验生活情境的教学生命活动,体现了理论与生活实践的一致性。生活化教学的精髓就在于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道理,并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地在生活中贯彻运用。2、生活化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1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指教师
5、在课堂中呈现的生活场景的真实性。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析,生活化教学要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就必须要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这都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只有真实的才是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能让学生切实的有所感,有所思。否则学生是很难进入场景,更难体验思考了,就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要做到真实性,就必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内容的真实,即场景要真
6、实反映初中学生的生活。其次,动态的真实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的日常生活还包括将来的可能生活,要能够动态的把握现实生活的可能变化,提前给学生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扩展生活情境的时间和空间维度。(2教育性。教育性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主旨,即生活化教学不是简单的生活情境模拟,更重要的是在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既然是教学就当然不能忽视它的教育功能,切忌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生活而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这只能是课堂变成个故事课,活动课了。(3趣味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而兴趣的激
7、发不仅依赖于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而在生活化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展示的成功与否,有没有吸引力,是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简单来说,即生活化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展示应该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而要做到趣味性,主要还是从学生的身边事入手,所举的事例,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具有普遍性,让学生感到,这个事例或情境中的人物就像是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一样,自然就有了兴趣。当然,根据文学创作的规律,要想让创作的故事和人物能吸引眼球就必须要典型,但又要适度的夸张。当然这与前述的真实性并不矛盾,因为夸张也是在真实基础上的适度夸张。不仅无损真实,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4实践性。生活化教学优势就在于
8、其内容和形式都能贴近生活,是动态的,是始终新鲜,与时俱进的。但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与形式的展现不能仅满足于新,也必须注重其内容与形式的可操作性,即让学生能模仿,能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在实践中锻炼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即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解决问题中学”,把知识与学生“做事”结合起来,知识从学生生活中来,并为学生生活服务。“就是提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来获得经验的生长。”这样看来“如果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材料无助于他们进一步沿着学术的程序,并且不但在目前,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
9、种情境。那么,他们就是在浪费他们的许多时间”,所以生活化教学一定要体现它的实践性。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快乐的学习。(5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生活化教学恰恰就是借助生活这个广阔的舞台启发学生自主地去观察、思考、探究、运用,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中领悟知识、开发智力、训练思维、掌握技能和科学方法。所以生活化教学要凸显它的启发性,以生活为中心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10、,激发并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提高创新实践能力。(6开放性。“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生活化教学举起“开放”的大旗,努力开拓一条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之路。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最大的空间为追求,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具有开放性。作为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倡导教学要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我生活联结整合,而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的生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有个性有活力的互动过程。以上几个特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要用整体联系的视野去认识生活化教学,实
11、施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发挥它在当代教学中的作用。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索(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在新课程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理念的呼唤下,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纷纷展开了积极的实践,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不断开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模式,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出现了万象更新的新气象。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灵活驾驭调控课堂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表达的机会多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教师评价学生更多的是尊重、激励和赞赏,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而且很多教师都能积极开发和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更快捷地捕捉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信
12、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说教、高高在上、绝对权威,而学生惟命是从、绝对服从的沉闷局面,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始变得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因为在今天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未来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和己任。可以预见,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前景一定是比较乐观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存在着
13、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引起高度重视。2、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是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响应新课改号召,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落入形式主义圈套而浑然不知,重形式轻内容,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花俏时尚,不能深入触及学生的心灵,发挥不了思想品德课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的育人功效,表面的热闹喧嚣却掩盖不了其课堂教学低效的事实。其次,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占有一定的比例和份额。主观上是因为部分教师思想上保守,不求上进,因循守旧,不能大胆实践和创新教学方法;客观上主要的原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课时安排
14、紧,但教学容量却相当大,学生被检测的知识覆盖面广,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归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特别是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内容,应对升学压力,只能主要采取注入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这种硬塞知识的办法表面上是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水平,却引起学生对书本的厌倦、对思想政治课的反感,非但培养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而使这种能力倒退,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事实上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中考命题方向已发生了变化,很多题目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与新近发生的时事热点紧密联系的,它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知
15、识灵活地剖析这些问题,以更好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掌握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指导生活实践,最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服务。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脱离社会大课堂,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的存续已经比较严重地羁绊住了新课改前进的步伐,只会使课堂教学逐步沦为考试的奴隶。基于此类现象,张荣伟、任海宾等学者也指出:这种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状况,使大部分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个性特长得不到应有发挥,并且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同时也使一部分所谓优胜者畸形发展,甚至高分低能,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特别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挑战。其结果无论是对
16、人的发展还是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都是极为不利的。所有这些问题警示我们“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赶上新课改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在变革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笔者认为,面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提倡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走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之路是必要的。(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时代在呼唤“教育的生活意义”,“教育作为与人生、人的生活、人的价值生活相关联的重要实践领域,其原生性的目的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人
17、的生活。”教育和生活在本质上是紧密相联的,教育只有扎根于生活这块沃土,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散发出恒久的魅力,新课改也提出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引导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根据这一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与之相适应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编写也打破了传统的框架体系,转向与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相接轨,新的教科书呈现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化特征。(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
18、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析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生活知识,锻炼生活能力,在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和培养高尚的情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由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程,再由思想品德课程感悟生活,走向社会,让社会这个大课堂融入课堂这片小天地。而要使教学活动真正回归生活,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就必须能生动的再现或者让学生能体会到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一定形式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收到“入境、入情、入思、入心”的效果。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应该主要体现和运用的两种教学方法,对
19、于打破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沉闷的课堂气氛,创新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与灵活性,体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开放性与生活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高度自觉地运用上述方法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但是,生活化教学却不等同于角色扮演和情境设置两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相加,事实上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在两者基础上的一种提高和升华,在充分结合两者的积极内核的同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所以笔者将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通过三个阶段来解读,这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生活化教学的动态过程。1、设置情境,走入生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非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该理论认为脱离情境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是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的。我国学者卢子洲在实用教育新法中也谈到了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他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创设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所以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以情境的巧妙设置来为教师的教做好铺垫,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1、让课堂教学因丰富多样的情境导入而焕发活力。情境的创设是生活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导入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的设置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生活化。这是作为生活化教学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也是生活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区别,即它的情境案例等都是来自生活的,而且尽可能都是学生的生活,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身边事,只有这样才能让情境具有真实性,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情境的设置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也才能体现生活化教学的特色。例如笔者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三课第二节立身需要自尊一课时,以一件小事为例,设置情境。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大卖场卫生间洗手池边我看
22、到有个十来岁的小孩在盯着水龙头琢磨,从她的穿着我估计她来自农村,从未使用过这样的自动感应水龙头,发现我在观察她,她的小脸涨的通红,但又不好意思问我。讲到这,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当时在场,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基本归结为两类:一种是直接告诉小孩该怎么使用水龙头,另一种是在旁边默默地示范给孩子看。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分歧,我接着追问:大家觉得哪种做法更好?为什么?领悟力强的同学一下子说出还是示范给孩子看更好,因为这样不会使那个小孩尴尬,而且还保护了她的自尊心,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这样很自然地让学生体悟到维护自己和他人自尊的重要性,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需要自尊,既导出了“立身需要自尊”这个主题,又引
23、出了自尊心的概念。教师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跟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分享,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置于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从一开始上课就能积极的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拥有了饱满的情绪。(2多样化。即情境设置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有感受,能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那么生活化的情境设置,也该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设置情境,情境的设置可以用图片,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视频、小品表演、辩论,甚至可以是直接带领学生到课外参观体验等,就看教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需要与否。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七课第三框三思而后行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4、,让他们直观而形象地感悟到这节课的课题:三思而后行。我一上课就安排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跨栏,视频描述的是一名热爱跨栏比赛的观众,前去体育馆观看跨栏比赛,眼看即将迟到,情急之下他跨越马路上的护栏而造成了交通事故。有研究表明,图像比文字更容易让人记忆,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我播放视频时,同学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完全进入了视频所展示的故事中,视频导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3可参与性。初中的学生注意力依然容易分散,通过可参与性的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也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可以在情境的设置中考虑些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游戏、小品、歌曲等形式,从而更好的利用
25、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情境设置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第九课个人与集体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深刻体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我在导入这课时就用图片和唱歌带着大家进入课堂。首先我在幻灯上展示了几幅带学生去帮助孤寡老人刨土豆的图片,照片上的学生个个干劲十足,刨的刨,捡的检,背的背。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身影和经历,都很兴奋。然后我又播放了我们班教过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听到自己熟悉的歌,议论的声音没有了,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慢慢地,歌声越来越洪亮,唱出了集体的气势,学生的面孔因为用力唱歌变得红红的。每个学生都在这样的歌声中体会到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集体的力量
26、是巨大的,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才是力量。通过唱歌这种形式,利用学生曾经参与过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这样的课堂情境导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4适度原则。情境设置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属于课堂导入的部分,导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利用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时,千万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只有热闹的情境导入而没有教学内容的渗透,这样的课堂导入最终是无效的。而且导入总是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合理的设置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能够较容易的接受,然后循序渐进,将学生引入学习思考的佳境。比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习惯对人的影响一课时,刚开始
27、就利用一个动手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习惯是什么,我让学生伸出双手,做十指交叉状,观察一下是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手大拇指在上,并让学生谈谈这样做的感受。学生几乎都说自然、舒服。接着我再次让学生两手交叉,但这次要求他们如果原来左手大拇指在上的这次要变成右手大拇指叠放在左手大拇指上,再让学生谈这样做的感受,学生都大呼别扭,不自然,难过。一看时机成熟,我又适时抛出新问题:为什么按原来的方式交叉两手舒服而换一种方式就不舒服?学生很快知道了舒服是因为我们平时一直按这个行为模式去做,已经习惯了。这样不仅很快进入新课学习,而且使学生对“习惯”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也变得更形象,更具体了。当然好的情境的设置是不够的
28、,还需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情境的设置与提问的艺术该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好的提问可以使情境设置锦上添花。在设置提问方面,关键就是要注重科学性与启发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课堂提问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明晰考纲要求,使设计的问题既突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又让学生能明确易懂。同时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适度地组织问题。启发性则是指要发挥问题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从“最近发展区”入手,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2、合作探究,感悟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在通过情境导入之后,学生进入了教学情境之中,并且由于是生活化的情境,使得学生更乐意,也更善于去思考
29、,但是要想发挥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效果,仅靠情境导入是无法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的,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我们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运用,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第二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操作的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主要要注意一下几点:(1对教材把握的准确性对教材结构及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运用任何教学方法的前提,如果不能准确对教材进行把握,重难点不分,结构逻辑混乱,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也只有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2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学生
30、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这就是教学规律。我们在进行第二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遵循这个规律,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层次性,通过各类材料的巧妙设置,具有启发性问题的探究,层层递进,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优势。(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正如前面讲到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也是众多教学方法之一,它既不能说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各有优势,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而且往往是相互补充,在一堂课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问题教学法等等皆可运用,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生活
31、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服务。(4生活化理念运用的坚定性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就在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教学的过程。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因而在探究合作,感悟生活的过程,一定不能忽视了“生活”这个核心,课堂案例的运用,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 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参与、交流、探究、感悟、提高。 在敞开心扉学会沟通一课的教学中,有个重要知识点是青少年怎样才能 与父母愉快地沟通, 怎样教才能突出这个重点呢?如果直白地采取你问我答形式, 学生对课堂就会失去兴
32、趣, 最终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质性的教育启迪效果。于是 我就虚构了一个人物小英,并设置了她与妈妈之间发生的冲突场景。情境一:吃 饭时,妈妈不停地给我夹菜,我不想吃也逼着我吃,烦死了!真讨厌! 展示完情境,我就问学生:“如果是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学生的回答 基本都是虽然不情愿,还是吃下。我进而又设疑:事情真的象刚刚那位同学猜想 的那么乐观吗?学生看我这么问,头脑里打着问号,接着我就推出第二个情境。 情境二:“我不要吃!不要吃!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吃的。你们就是不理解我,我讨厌 你们!” 妈妈听了以后,很伤心:“小英,你怎么可以对妈妈这样说话啊,妈妈辛苦 工作赚钱为了谁!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啊!”说着
33、妈妈眼眶都湿润了 在这个环节我请两位表演力强的女生分别扮演小英和妈妈的角色, 按照情境 把对话演示一遍。讲完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小英也觉得 自己做得太过分了。大家猜猜看,此时她会怎么对妈妈讲呢?学生的情绪很高涨, 纷纷积极地举手发言,给事情描述出一个完美的结局:母女俩相互体谅,化干戈 为玉帛。 学生讲完我又立即展示出预设的故事尾声,并继续让那两位扮演者有感 情地对话。 情景三: 小英说:“妈妈,是我错了,我不该乱发脾气,对不起!” “算了,妈 妈也有不对的地方,只要你健健康康的就好,但挑食可是不好的啊 ! “妈妈, 我知道了。 ”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进入生活,体验生活
34、,掌握沟通的技巧,解决实 际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 在引人入胜的情境发展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 他们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 ,对“理解父母,跟 父母有话要好好说”有了实质性的体会。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参与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熏 陶着学生,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1 3、课堂升华,回归生活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生活” ,体现的是“课堂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 为生活服务”的思想,生活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 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 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感悟, 而是要最终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鼓舞士气的演讲稿(5篇)
- 苏大思修社会实践报告9篇
- 春天的花中班教案6篇
-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 DB12-T 454.2-2023 公共交通信息导向标志系统设置要求 第2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 2024年电子、通信产品及软件批发服务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5类人工资收入有调整综述
- 组合式炉篦条征求意见稿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 荆楚理工学院《新闻传播简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书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解读课件
- 中华民族发展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 外国新闻传播史 课件 第十四章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 2024年日历表含农历 周数(A4纸打印版)
- 内科学第九版糖尿病
- 2023年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
- 营养不良护理查房
-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发展规划纲要解读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