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 抢渡长江问题_第1页
数学建模 抢渡长江问题_第2页
数学建模 抢渡长江问题_第3页
数学建模 抢渡长江问题_第4页
数学建模 抢渡长江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抢渡长江的另一种数学模型1160m1000m长江水流方向终点: 汉阳南岸咀图1 起点: 武昌汉阳门 门问题:“渡江”是武汉城市的一张名片。1934年9月9日,武汉警备旅官兵与体育界人士联手,在武汉第一次举办横渡长江游泳竞赛活动,起点为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口三北码头,全程约5000米。有44人参加横渡,40人达到终点,张学良将军特意向冠军获得者赠送了一块银盾,上书“力挽狂澜”。2001年,“武汉抢渡长江挑战赛”重现江城。2002年正式命名为“武汉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定于每年的5月1日进行。由于水情、水性的不可预测性,这种竞赛更富有挑战性和观赏性。2002年5月1日,抢渡的起点设在武昌汉

2、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阳南岸咀,江面宽约 1160米。当日的平均水温16.8,江水的平均流速为1.89米/秒。参赛的国内外选手共186人(其中专业人员将近一半),仅34人到达终点,第一名的成绩为14分8秒。除了气象条件外,大部分选手由于路线选择错误,被滚滚的江水冲到下游,而未能准确到达终点。假设在竞渡区域两岸为平行直线, 两岸的垂直距离为 1160 米, 从武昌汉阳门的正对岸到汉阳南岸咀的距离为 1000米,见图1。下面借助数学模型解决如下问题:(1)假定在竞渡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且竞渡区域每点的流速均为 1.89 米/秒。如果2002年第一名是按最优路径游泳的,试说明她是沿着怎样

3、的路线前进的,求她游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在(1)的假设前提下,试为一个速度能保持在1.5米/秒的人选择最佳的游泳方向,并估计他的成绩。 (3)在(1)的假设下,如果游泳者始终以和岸边垂直的方向游, 他(她)们能否到达终点?并说明为什么 1934年和2002 年能游到终点的人数的百分比有如此大的差别;给出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选手的条件。(4)流速沿离岸边距离的分布为 (设从武昌汉阳门垂直向上为 y轴正向): (1)游泳者的速度大小(1.5米/秒)仍全程保持不变,试为他选择游泳方向和路线,估计他的成绩。(5)流速沿离岸距离为连续分布游泳者的速度大小(1.5米/秒)仍全程保持不变,试为他选择游泳

4、方向和路线,估计他的成绩。一、 模型分析(略)二、 模型假设(1)在游泳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可以保持恒定不变(2)竞渡区域内各点水流速度不变(3)两岸是保持平行的(4)游泳过程中游泳者之间互不影响三、 模型建立1.设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即令 ,而流速, 其中 u 和 v 为常数, q 为游泳者和x 轴正向间的夹角。于是游泳者的路线 (x(t), y(t) 满足yxL0Hquv图1 (1)T是到达终点的时刻。 令,如果 (1) 有解, 则(2)因为所以游泳者的路径一定是连接起、终点的直线,且 (3) 若已知L, H, v, T, 由(3)可得 (4)由(3)消去 T 得到 (5

5、)给定L, H, u , v的值,z满足二次方程 (6)(6)的解为 (7)方程有实根的条件为 (8)为使(3)表示的T最小,由于当L, u, v 给定时, , 所以(7) 中z 取较大的根, 即取正号。将(7)的z1代入(3)即得T,或可用已知量表示为 (9)以H = 1160 m, L = 1000 m, v= 1.89 m/s 和第一名成绩T=848 s 代入(4),得z= -0.641, 即q =117.50,u=1.54 m/s。2. 以H = 1160 m, L = 1000 m, v= 1.89 m/s 和u=1.5 m/s代入(7),(3),得z= -0.527, 即q =12

6、20,T=910s,即15分10秒。3. 游泳者始终以和岸边垂直的方向(y轴正向)游, 即 z = 0, 由(3)得T =L/v529s, u= H/T2.19 m/s。游泳者速度不可能这么快,因此永远游不到终点, 被冲到终点的下游去了。 式(8)给出 了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选手的速度,其几何意义为:以速度向量的终点为圆心, 为半径做半圆,O与半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为可能的合速度方向,当小于到OA的距离时,合速度方向一定指向终点A的下游,游泳者无法到达终点。反之,当为半径的半圆与OA有唯一交点时,合速度方向就是最优的游泳方向。当为半径的半圆与OA有两个交点时,合速度大的方向就是最优速度。对于200

7、2年的数据,H = 1160 m, L = 1000 m, v= 1.89 m/s,只要u >1.43 m/s就能到达终点。假设1934年竞渡的直线距离为5000 m, 垂直距离仍为H = 1160 m, 则L=4864 m, 仍设v= 1.89 m/s,则游泳者的速度只要满足 u >0.44 m/s,就可以选到合适的角度游到终点.。两次游到终点人数百分比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游泳者路线(速度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选择错误,被流水冲到下游。L1CDBq2q1H3H1uuAq3uL2H2v2v1v3图2L14. 如图2,H分为H=H1+H2+H3 3段,H1= H3=200 m, H2=7

8、60 m, v1= v3=1.47 m/s,v2= 2.11m/s, 游泳者的速度仍为常数u=1.5 m/s, 有v1,v3< u, v2> u, 相应的游泳方向q1,q2为常数。路线为ABCD, AB平行CD。L分为L=L1+L2+L3, L1=L3, 据(8),对于v2> u, L2应满足 (10) 因为v1< u, 故对L1无要求。 对于确定的L1,L2,仍可用1中的公式计算游泳的方向和时间。 因为L1=L3= ( L -L2)/2,由 (9) 知所需要的总时间为 (11) 用枚举法作近似计算:将L2从760 m到1000 m每20 m一段划分,相应的L1,L3从

9、120 m到0 m每10 m一段划分。用Matlab编程计算,可知L1=L3=100(m),L2 =800(m) 时T=904.58(s)最小,即成绩为15分5秒,相应的游泳方向q1=q3=124.660,q2=119.190。用求解带有边界条件的一元函数的最优解方法求解可得:当q1=q3=126.060,q2=118.060 ,L1=L3=96.8(m),L2 =806.4(m) 时T=904.0228(s)方法二:s.t. 解法: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解法,结果同上5. H仍分为3段,对于流速连续变化的第1段H1=200 m,方程(1)变为 (12)其中v(=2.28m/s)为常数, 仍设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及,若(1) 有解,则 (13)是一条抛物线。类似于1中的作法得到,给定L, H, u , v的值,z满足二次方程 (14)取绝对值较小的根,为 (15)有实根的条件为 (16)将(15)的z代入(13)得第1段的时间 (17)因u>v/2,由(16)对L1无要求。对于第2段H2=760 m,仍用(9),(10),应有L2> 870 m,且第2段的时间 (18) 注意到 L1=L3= ( L -L2)/2,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