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2011年04月07日  闽侯县国税局 林飞自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以来,国税机关进行了数次规模大小不一的征管方式变革,随之内部机构的职能和名称也数次更易。一位税务干部说,他曾经当了8年的分局长,分局名称变了4次,还好分局的牌子都没扔掉,最后一次更名时最初的牌子又可以用了。虽是玩笑话,但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每次的变革是不是都是在内部“折腾”,真正税源有管好了吗这好比部队的整编,如果每次整编都是因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且整编后都打胜战了,整编有何不可。如果整编的目的不是为了战斗或者战斗了没打什么胜仗,就失去了整编意义,就难以避免落人以话柄了。实施征管方式变

2、革,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这是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税收管理新理念。福州市国税局从2009年开始率先在三个试点单位和一些重点环节开展专业化管理实践,随后总局在2010年底下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在全国、全省、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也都提出了要积极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似乎再次改革已箭在弦上。作为基层干部的我,难免思考这次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何专业化,机构职责重设、人员调整到位后能持续不断地打胜仗吗,系统内大部分干部思想都统一、人心思变了吗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以及对基层工作的观察、思考,谈谈对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的几点看法。一、当前税源管

3、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从管理幅度看,“纵管不到底,横管不到边”。 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投资和融资渠道复杂化,财务核算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面对业务熟悉的财务团队、庞大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及堆满几个房间的原始凭证,一两个管理员如何应对。另一方面,近年来管理员人均管户数量持续增加,尤其一般纳税人户数增加较快,福州在全国不算经济发达地区,但人均管户已达150多户(最多的达700多户),在城区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市已不时出现管理员不知道户在哪的现象,更别说对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核算状况的了解。(二)从管理员心态看,“疲于日常征管事务,乐于审核审批事项”。现有管理员制度要求

4、管理员要做到“五清一会”,同时规定了6大类49项工作职责,此外还有一些临时工作任务,有的基层分局还承担金税协查、出口函调、专项检查和举报案件的查处。而49项工作职责中许多还是大项工作,如纳税评估、欠税管理和核定征收鉴定等等,管理员如能认真履行职责,是很辛苦的。但为什么还有众多的税务干部想当管理员,一方面认为在繁杂的日常征管事务中学习和提高了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原来所有的审核审批事项都经过管理员,企业对管理员甚是恭敬和巴结,因此错误地认为管住了企业、管住了税源。企业如果暗地里在偷税是无人知晓的。管理员繁忙之余再主动去分析问题、查找疑点,已然力不从心。(三)从经济活动看,“现金、个人卡交易处处有,

5、假票、阴阳票开具满天飞”。增值税链条的大致流向是:原材料供应初加工再生产总批发经销商商业零售或缴纳营业税行业。每一环节普遍都存在现金、个人卡交易和不开具发票的行为;而且只要其中一个环节进行帐外经营,由于不需发票抵扣税款和列支成本,同样会诱使上游环节的不开具发票和帐外经营,最终导致发票控管作用的失效以及整个链条税基的侵蚀。对于销售必须开具发票的企业和行业,为了抵扣税款和列支成本,购进必须取得发票或有意多取得发票,于是“培育”了现在的假票市场和“开票公司”。闽侯局在对全县混凝土行业的所得税进行调查时发现,成本中的手工版普票有50以上是假发票或“大头小尾”票。(四)从监控效果看,“日常监管证据不足,

6、纳税评估暂无问题”。多年来,我们的商业增值税税负一直偏低,企业所得税亏损面居高不下,虽然加强了内部考核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有力、有效的监管手段。管理员对零低税负企业的监管,多是“威胁”一下或“商量”一番;对每个月几户的纳税评估任务,也多是看看帐而已,顶多再盘点一下库存,工作的方式方法显然已落伍,领导层的工作思路也已出现偏差。二、造成税源管理弱化的主要原因自90年代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GDP规模以举世罕见的速度快速增长,税收总量更是年年攀升,尤其近年来,经济越来越全球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且规模越来越大,客观上造成了我们税务机关,在现有的征管模式、征

7、管手段下,越来越控不住税源了。但仅仅是因为客观因素吗我们全国税务系统干部有百万之众,仅次于公安;征税成本已接近8,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按道理“收好税”是做得到的。因此,我们更应该从自身的内部管理和制度设计上去寻找原因。(一)缺少专业的税源监管机构。税收业务大致可分为纳税服务、征管事务、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其实,现在税务系统内部的各级业务部门和基层分局大部分是在处理征管事务,税源分析、监控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接近真空(总局信息中心下发金税异常数据算是税源监控工作),这与国外税务局的内部机构设置是大相径庭的,相反,人家的日常征管事务比重很小,而监控功能很强大。我们的基层分局即使有开展一些如低税负清理、

8、纳税评估等税源监管工作,也只是分局这个“大杂烩”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且手段简单、效果不佳。(二)缺少强大的信息化支撑。现在,我们对内部的涉税信息、企业的资金和财务数据、以及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工作重视不够,或者意识到了但实际行动不多。没有强大的数据作支撑,在征纳双方信息越来越不对称的今天,如何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去开展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甚至税务稽查普通发票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实施了网络开票,我想基本上可以杜绝假发票和“大头小尾”现象,因此再难也要做,其回报远大于支出。(三)管理员制度存在局限性。现有的管理制度是以属地管理为基础,同一行业内的企业分散在几个分局进行管理,不利于横向比

9、较和行业经营规律的把握。若由一个分局内的一个小组统一来管理,一定时间后会对与该行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和经营特点很熟悉,即使数据不全也往往会在横向比较中发现异常。其次,现有管理员制度是实行“分片包干”模式下的“保姆式”管理,培养出的是日常事务型的“全才”,而不是业务技能型的“专才”。 “分片包干”久了,还会产生与企业人员过于熟悉的情况,即使有硬性的评估和审核任务,也多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真干。三、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路和福州试点工作的实践意义总局肖捷局长在关于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讲话中指出:“税务部门要适应形势变化的新要求,大力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专业化涉及税收工作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既包

10、括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实施专业化纳税服务,也包括设置专业化税务机构和培养专业化税务人才;既体现在对服务和管理对象进行科学分类,也体现在对工作环节和内容进行合理分工。专业化既强调分工负责,又注重协作配合。”总局在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税源管理专业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我想,总局和各级税务机关已经看到了我国经

11、济和社会形势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了目前税源管理工作的薄弱,根深蒂固的管理员制度运行到现在,依然没有解决“疏于管理”的问题。总局提出的专业化变革思路,就是为了解决税源管理弱化的问题,其做法可简要归结为三句话:风险管理、信息管税、分级分类。但每一句话都有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做好、落实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福州市国税局在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路途上,已先行先试了一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夯实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包括:建立了税源地理信息系统和个体工商户门店信息系统;完成了对全市纳税人分类代码的编制;将基层分局的所有审核审批事项,前移一部分到办税大厅,方便纳税人,剩下的后移到税政科,实行集

12、中审批,统一标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对分局余下还有多少工作事项,市局和部分基层局正在梳理。二是尝试了风险管理、信息管税和分级分类管理,包括:在市一级层面成立四个调研组,对风险较高的房地产行业、非居民税收、商业增值税、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并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成交数据,外管局的付汇信息,医保部门的刷卡数据,市政府重点办的项目库等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县区局展开评估,取得显著成绩,补税超过15亿元。基层局也纷纷进行了有益尝试,有的单位到财政局调取家电下乡补贴数据,与商家的申报数进行比较,短时间内达到评估效果;仓山局对汽车销售行业进行疑点提示、集体约谈、重点解剖;闽侯局对混凝土生

13、产企业的单位成本构成进行测算,建立标准后筛选出疑点户,减少评估的盲目性。永泰县国税局在征管机构设置上,试行了较为纯粹的扁平化管理,在提高税源管理效率、干部工作更轻松的同时,也提高了税源管理的质量。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为下一步推进变革提供了现实根据,但试点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仍需理顺的业务内容和工作环节,如分局的审批事项和评估职能剥离出来后,还有多少工作事项,工作量如何;日常征管事务和税源监控评估工作在一个分局内部分工实施合理呢,还是由不同的分局分别负责合理分行业分类别评估后,由哪个部门跟进进行后续跟踪管理更为科学等等。四、进一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方案改革要有理由,如何改也要有理由。首先

14、,对税收业务内容分类,有纳税服务(含咨询业务)、日常征管事务(含户籍管理、审批事项和收入任务)、税源监控评估,以及税务稽查。对内部机构职责的重设,要保证每一个业务流能清晰顺畅地流转,因此,经济较落后的县区局可以实行较纯粹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经济发达、地域广阔、纳税户多的地方,为了方便管理目前还只能部分扁平化。第二,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四类业务中税源的监控评估职能最为弱化,这不是成立一个评估科就能解决的,既需要信息量作支撑,也需要稽查作后盾,既需要牵头部门,也需要几个具体实施部门,几个部门的协作才能运转顺畅,收缩分局成立几个税源管理科专司税源监控评估是必要的。第三,对管征对象分类,总局分

15、为重点税源(包括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和中小税源,为了具有操作意义,建议一般纳税人和纯所得税户归为一类,小规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归为一类。小规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用现有的管理模式,由分局属地管理、可实行按事设岗,征管科加强管征指导。一般纳税人和纯所得税户的纳税评估以及与税款直接相关的核查工作(如零低税负监控和金税异常发票的核实等),由税源管理科负责,其他与税款计算没有直接相关的日常征管事务(包括户籍管理、发票管理、催报催缴、一般程序行政处罚、各类信息采集、备案类减免税的核查等等)由分局属地负责。有特定类别的(如免抵退企业较多),可专门设立税源管理科,实施征退一体化的专业化管理。另外,职责重设后,分

16、局不再对收入任务负“全责”,但税收收入目前仍实行计划体制,建议重点税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增设重点税源管理科,职责上不与其他税源管理科和分局交叉,实行按户精细化管理,做到“一组进户、各事统管、各税统管”,以便于收入进度的掌控和提供个性化服务。(一)        鉴于以上分析,建议组织架构设计如下:财务科重点税源管理科稽查局税政科纳税人咨询维权中心政策法规科人事科办公室监察室上级机关、局领导和各类业务委员会(二)部门职责说明1、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财务科:职责不变。2、纳税服务科: 增加负责纳税人短信系统的运行管理,以及下设1

17、个办税服务厅及若干延伸服务点,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后再逐步收缩。3、收入核算科:注重与当地政府经济部门的联系,了解重大税源落户情况,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注重与重点税源管理科的信息互通,便于把握收入进度。4、征管科:现有职责中剥离与纳税评估相关的职能,突出对管理分局的户籍管理和日常征管事务的指导、督办。5、管理分局:考虑方便纳税人和节约征税成本因素,适当收缩布局,并对分局职能进行详细梳理、过滤,减少重复、不必要的劳动,如信用等级评定由纳税服务科直接办理既可;对仍需分局办理的日常征管事项制定操作指南。6、信息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定位为税源管理的核心部门。外包硬件维护。重点负责第三方取数和内部征管数

18、据分析、应用,纳税评估的组织、选案和审理,行业建模和利用模型监控税源,并为稽查选案提供指导。7、税源管理科:专业负责税源监控、评估的具体实施,免抵退企业较多的可集中在一个税源管理科实行征退一体化管理。8、稽查局:职责不变,但应提高选案的准确性,打击风险较高的纳税人。9、税政科:主要负责非即办事项的集中审批。10、政策法规科:职责不变,重点做好纳税人的咨询、维权工作,搭建税企互动平台。(三)主要业务流程 1、咨询业务:纳税人到税务机关,有两个接待点,简单、操作性的问题,办税厅的咨询岗予以解答;政策性问题或认为税务局处理不公的,由咨询(维权)中心接待和办理。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代表税务机关对外

19、解答。2、评估业务:数据处理中心利用第三方数据、行业模型或行业分析报告进行选案局业务委员会研究税源管理科实施数据处理中心审核局业务委员会研究税源管理科后续跟踪管理。3、审批业务:办税厅统一受理,即办事项由厅长复核和终审,非即办事项税政科审核局领导或减免税委员会终审。4、收入业务:收入核算科主动与当地政府经济部门联系,了解重大税源落户情况;重点税源管理科定期向收入核算科报送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其他税源管理科和稽查局根据收入核算科的不定期要求,提供收入预测。5、稽查业务:流程不变,除举报案件和专项检查外,常规检查应尽量以数据处理中心提供的参考意见为选案依据。6、日常征管事物:户籍管理、催报催缴、发票

20、管理、各类信息采集、一般程序处罚、备案类减免税的事后核查,以及其它日常事物进行梳理整合。五、推行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分工与协作的问题。机构职责调整后,要做到每个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尽量考虑到每一个工作事项由谁负责、如何衔接。要有部门间信息传递的电子平台,保证协作渠道的通畅,比如,办税厅办理的新户登记信息,要及时传递给管理分局办理地理信息和分类代码维护,办税厅受理的备案类减免税要传递给管理分局进行后续监管;管理分局发现的纳税人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要书面告知税政科;发现的纳税人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登记事项变更,应递单通知办税厅修改,等等。(二)市局业务处室定位的问题。市局要统领全市的

21、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这是一盘大棋局,各业务处室要合理定位。市局信息中心要在市级层面积极提取第三方数据,避免基层重复劳动,并充分利用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疑点、指明评估方向。国际处独自负责全市的反避税工作。征管处、所得税处、货劳处要分别负责几个市级重点行业纳税评估的牵头组织和行业建模工作。(三)征管档案管理的问题。各业务部门职责调整后,分工较为明确,各自掌握着一部分与纳税人相关的征管档案资料,应规定谁工作形成的纸质档案由谁归档。为了有效利用征管档案资料,解决每个税源管理环节的人员都无法全面了解掌握纳税人情况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提高征管档案应用水平。(四)思想统一的问题。

22、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级领导班子对变革的总思路、大方向要取得一致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分头做好对干部的思想宣传和说理工作,让干部明白变革的目的和意义。我们还要意识到,变革是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过程,因为,真正实现信息管税需要时间,公民自觉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税务部门也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完全做到严格、依法收税。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止步不前,一代税务人做一代税务人的事,代代的累积就会带来税收工作美好的明天!加强税收征管的分析预测工作,准确把握重点税源企业分行业经营规律及核算特点,测算企业经营和纳税能力。一是对收入和税款的变化不但有数据分析,更从根源上说明变化的原因;二是树立税收存量与增

23、量、户籍管理与组织收入并重的意识;三是尽量压缩征期,适当延长管期,加大重点税源巡查巡管的力度;四是在今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期间,加强对重点税源各类申报资料的审核,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实施按重点行业、纳税规模的分类评估,坚持“以评促收、以评促管、以评促评”,通过对混凝土制品业、中草药制造业和施工装饰3个纳税评估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的税负水平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比分析,检查出企业存在的预收账款长期挂帐、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及时做销售、独立核算关联企业之间平销或低价销售等以转让定价方式规避税收和企业虚假列支费用侵蚀企业所得税等问题。(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急于求成、

24、遍地开花。要做到循序渐进,各项准备工作要充分,管理指引要具体、成熟、可行,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推行一个。二是宣传、辅导工作必须到位。税收管理员要熟悉管理指引的要求,懂得宣传、辅导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减少工作阻力。同时,要抓好每个行业所有纳税人的宣传、辅导工作,工作要耐心细致,最大限度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税源行业管理指引编制要力求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既适用于同一行业中一般纳税人,又要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同一行业的税源管理要求和标准应该是一样的,无论是管理指引的制定,还是日常的管理,都不能把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分开对待,应该坚持统一标准,这样既做到科学

25、、规范管理,又不失公允。三、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增强了税源控管能力。分类设立税务管理责任区,一改以往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划分办法,消除了重大轻小,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使大小税源得到同等重视,得到同抓同管。让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干部管理一般纳税人和所得税纳税人,达到了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目的,同时下移了管理重心,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18月份执法不规范行为同比下降53%。     三是实现了内部管理的扁平化。县局直接管理、考核税务管理责任区,管理层级趋于扁平化,信息通畅,决策运行时间短,优化了税源管理层次,

26、简化了程序和环节,提升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执行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促进了税源的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设置税务管理责任区,赋予税收管理员足够的时间下户调查,及时掌控税源存量和变化发展信息,并使同类纳税人税负趋于平衡,提高了征纳双方的信息对称度;国税机关更容易掌握纳税人需求,便于政策执行,从个别企业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让同类型纳税人自查完善,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拓展了纳税服务渠道。此外,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根据同类型纳税人特点,摸索管理规律,建立数据模型和指标参数,使各类管理经验得以全局共享,提高了应用价值,形成“链条式”管理机制的

27、效应。     四是有效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区依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税收管理员管理纳税人类型相同,工作性质相同,工作内容相当,便于实施绩效考核,解决了以往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指标不好量化、可比性不强的问题,干部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营造起了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五是促进了国税收入快速增长。通过调整管理模式,干部的履职能力大大增强。今年来组织国税收入同比增长45%以上。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2011年07月29日 字体:【大】【中】【小】    &

28、#160;  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和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江华县局立足本县税源管理实际,结合机构改革,积极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全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实施以分行业、分规模为主导的税源分类管理。为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我局在成立税源管理科的基础上设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管理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组下设立大企业管理小组,大企业以外的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设立若干个小组,

29、如商业与工业分开;冶炼行业、水电行业、木材加工行业等都分开。每组税收管理员专门负责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税收管理。在职能建设上,又将管理与评估分离,专门设立纳税评估组,负责互动平台下发现的疑点企业的纳税评估;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组比较一般纳税人的管理进行分类管理。通过管理力量的重新配置,进一步强化重点税源的管理力量,抓住了税收征管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     (二)强化配套措施。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型,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规程也相应转型。我局以制订严谨规范考核办法为着力点,建立了与制度体系相配套的一系列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使我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规范

30、化。     (三)建立联动机制。为促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有效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将征管、法规、稽查、收核等部门也纳入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范畴,形成大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增强整体合力。各部门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积极主动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服务,将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有机地结合,使税源管理由单方面、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管理转变,增强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防范税收执法的风险。原来按地域管理的税源管理模式,使得税管员“各事统管”,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执法风险也相应集中。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后,根据

31、税源管理对象的特点和职责事项实行专业化税源分类管理方式,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打破原先税管员与纳税人的单一固定关系,将自由裁量权较大、执法风险较高和牵扯税收管理员日常精力较多的认定管理类、发票管理类和审批备案类涉税调查事项交由专门的涉税调查部门实施重点管理。涉及基础税源的户籍管理类调查事项仍由税源管理部门负责。提高征管透明度,加强各岗位之间的监督制约,既可以规范征收服务,又可以提高征管效率,还可以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五)提高评估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强化纳税评估职能,在各税源管理部门设立纳税评估组,选拔专业人才专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充实征管科的纳税评估

32、力量,全县重点税源的纳税评估工作由征管科负责组织实施。这样有利于对纳税风险的高危行业、特色行业和重点行业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实施分行业、分规模的风险应对,提高评估的专业化水平。     (六)努力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目前,我局的行业管理专家还很稀缺,制约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把它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先行性工作来抓。将建立各级各类县级人才库,对专业人才统筹管理、合理调配、因才适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2011年对税源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

33、岗位调整,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来,全局在防范税收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税源专业化管理,我局税源实现了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到6月底,我局累计组织入库各项税收6958.04万元,同比增长55.45%,增收2482.79万元。     (二)税源控管能力有效提高。分行业、分规模设立税务管理责任区,改变了以往属地管理为主的划分办法,消除了重大轻小,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使大小税源得到同等重视,得到同抓同管。让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税收管理员管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得税纳税

34、人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实现了工作和能力相匹配,达到了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目的,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     (三)税收征管质量明显提升。税源管理职能转变后,征管指标质量和行业税负大幅度提高;零负申报率明显降低。首先实现征管数据通报制。每月对征管质量指标进行通报,组织开展征管工作分析、讲评。其次实行了联席会议制度。按月召开各业务科室联系会,及时通报上月税收完成情况,税源、税负变化情况,对各业务科室上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同时确定月征管工作要点和评估工作重点。由此形成了业务讲评、问题分析、情况反馈、持续改进的税收管理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征管效率的提升,税源管理职能作用得

35、到充分发挥。     (四)纳税评估效果良好。通过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机制,明确评估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以“重点评估为主、日常评估为辅”的纳税评估团队,采取重点评估和日常评估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各行业的生产经营规律,重点探索与完善分行业评估方法,对各行业从生产工艺流程、能耗、物耗等方面确定税收流失风险点和预警区间。目前,已完善了包括冶炼企业、摩托车销售行业等多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只需按图索骥,将在企业实地采集的电费、原材料耗用量等相关信息输入对应的模型,就可即时准确计算出企业产品产量或销售额。上半年,我局通过纳税评估共入库税款318万

36、元,其中入库增值税310.5万元;入库企业所得税7.5万元;入库滞纳金3万元,罚款19万元。     (五)税源联动机制收效明显。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来,各部门不断加强沟通、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征收管理科对税控机用户票表比对、零负申报过程中发现的涉税问题,依照有关联动要求及时传递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核查;收入核算科对税收分析中收入同比、环比幅度变动超过预警幅度,可能存在的征管风险点向税源管理部门提出管理建议。税源管理部门在对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相应处理。自联动机制推行以来,各部门共传递信息50余条,注销无业务发生,长期零申报且无正当理由的纳税人34

37、户。     (六)信息管税成效得以体现。积极加强与第三方信息管税协作重点单位的合作,运用其数据,及时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强评估核查。如对木材销售行业,我局从林业部门取得了木材砍伐指标,掌握纳税人的销售情况,并委托其征收税款,今年1至6月我县入库木材增值税185万余元;对冶炼行业从电力部门提取纳税人的用电情况,对其实行“以电控税”;对竹木加工行业征管,我局利用林业部门提供的各企业每月销售办证数量,核实企业申报数,并加强同电力部门合作,利用电力部门提供的用电量情况进行比对,加强“以电控税”的税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同时,我们还运用医保部门信息,开展医药零售

38、行业纳税评估,对定额偏低户进行定额调整。此外,我局还加强同工商、地税部门的合作,利用其登记信息和国、地税征管数据比对,加强日常巡查,有效清理了辖区内漏征漏管户、假停业和假注销户,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的趋势和方向,是一项全新的税源管理方式,目前,我局还处于积极的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转变传统观念,强化风险管理,注重信息资源利用,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大胆创新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法。尽快实现税源管

39、理专业化由“管户”向“管事”全面转化,理清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包括对纳税人的管理,也包括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需要分别研究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激励机制。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入、扎实开展,需要考核激励机制来提供强大动力。要进一步细化职责,明确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实行量化考核,完善考核奖惩办法,确保考核有标尺,奖惩有依据,激发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涉税信息采集。加强税源管理、夯实税基,其实质就是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在目前的税收征管中,仍

40、有大量信息游离于税收管理信息之外,其中既有纳税人有意隐瞒的因素,也有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因素,还有应用水平的问题。要有效提高涉税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应依靠人机结合,加快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与第三方的信息共享。     (四)进一步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和价值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重点在提高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业务需求,下大力气,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使税收管理员、纳税评估人员迅速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为强化税源管理,增强税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的税收征管模式

41、确立后,要求税务部门做到税前监控、税中征收、税后稽查。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税源管理尤为重要。只有抓住税源,税源才能稳定,税收收入才会增长。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快、力度大,原有的许多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或破产拍卖,转为个体工商户,税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税源监控、培植、预测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一、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转制过程中税务部门介入不够,导致税款流失。目前,体制改革,企业转制,使原国有企业的税收比重越来越小,股份制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收比重越来越大,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多困难。在对破产倒闭管户实行清算过程中,大多数纳税人

42、能够依法接受清算并清缴欠税后办理注销登记,但也有少数纳税人在被税务机关列为非正常户后找不到法人或其他代表人,既不申报,也不申请办理注销手续,导致部分税款流失。对于改组的企业,则由于税务部门介入不够或完全不能介入,原企业所欠税款无人承担,成为死欠,而税务部门在这方面却又显得无能为力。还有某些企业不能按规定及时办理税款结清和发票缴销手续,导致更大的税收流失。(二)税务机关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运用不合理,导致税收征管职能弱化。由于内部分工管理不够统一和规范,使得本应协调一致的工作时有脱节。主要是某些基层征收单位,虽成立了专门的税源管理科,配备了专职人员,但是就户籍管理来说,税政管理科也有专门人员负责

43、,这样就造成了人员浪费,且责任不明确。(三)税务机关内部某些工作人员对税源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税源管理流于形式。尤其是对重点税源的掌握与管理,通常分析比较肤浅被动,说明不了深层问题,没有给予重点税源足够的支持,导致税源流失。再者,从重点税源企业的特点来看,由于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多,核算头绪多,纳税环节多,如果监管不力,极易发生偷税与逃税行为。事实上,前些年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只是表面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款实现和缴纳情况,实行的是粗放型控管,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控管,重点企业税收流失严重。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其支柱税源也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四)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水平

44、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就目前来说,尽管在微机化管理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前进了一大步,在某些地区,税收征管方面的大软件已经开始运行了,但是此类软件通常都存在着问题,在运用时常造成错误,因此有时不得不另外搞一些人工处理程序,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如果不及时纠正错误,会带来更多的错误,最终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失灵和不连贯。而税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不能将计算机做为管理税源的有力工具,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一)税务部门应在改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介入企业,摸清税源底数。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税务机关有对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虽然在此

45、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阻力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税务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针对当前现状,税务部门应和当地体制改革办公室、国资局、企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联系制度,做好企业转制前的管理工作,保证税款的清缴入库,防止税款流失;同时对转制后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从新企业的办证户籍管理一直到税源的预测、监控,真正起到税前监控和税源培植的作用,保证税源的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结果认定改制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在必要时,派税务稽查人员对其纳税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征收部门的外勤人员对转制后的企业要做到腿勤、嘴勤。要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动资金的投入及存货状况。转制后的企业看

46、上去没有原有的国有企业庞大,其实不然。原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转制后的企业包袱轻、资金充足,上马的项目新,有潜力、有后劲,运行效率高,生产规模和销售情况较好。如果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到位,税收收入就会增加。(二)重新划分机构职能,建立和规范税源监控体系,是巩固和完善新的征管模式的必然选择。为真正体现“管为基础,从源头上控制”的原则,税务部门应明确税源监控主要在于真正落实“管事”的问题,做到“管事”专门化,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流程衔接,监督考核到位。具体做法如下:1.建立事前税源监控体系税源监控不能坐等纳税申报,要变被动为主动,跳出办税服务厅这个范围监控税源。(1)设立税收公共关系机

47、构(岗位),延伸税收服务,分类指导办税。税收服务工作具体,纳税人掌握的税收信息充分,主动申报纳税面就宽,申报质量就高,税源主渠道就通畅。(2)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充分发挥监控税源的主力作用。日常稽查组织和办税服务厅通常是在一个行政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协调之下,具有征管信息来源充沛,打击偷逃骗税及时主动,对属地范围熟悉等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日常稽查对税源监控的主力作用。实行专业化日常稽查,则是发挥其职能作用最好的行政管理措施。一是设立纳税人户籍稽查岗。尽量管住所有的纳税人和尽量减少非正常失踪户,实行税源户管专业化。二是分行业设立稽查岗。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跨国跨区经营、财务管理信息

48、化、关联交易、电子商务等经营、结算方式日新月异,传统税务稽查赖以为凭的书面账簿越来越多地被电子信息所取代,而且其真实性越来越容易受到交易方式、管理方式、结算方式的影响,税务稽查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应对措施,对税务稽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设置十分必要。即在工商业稽查岗之外,设立网络稽查、关联调查等岗位,充实专门人才,探索税务稽查新手段、新技术。2.规范事中和事后税源监控体系税源数据借助纳税申报资料进入征管各环节后,各环节之间应该环环相扣,彼此制约,协调运转。只有规范事中和事后税源监控体系,才能强化纳税评估、税务执行职能。规范处于不同征管环节的业务动作,同时辅以完善的税收征管软件,可以实现税源的适时监控

49、。(三)发挥纳税评估作用,搞好重点税源监控,通过对重点税源的评估,带动一般税源的管理。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管好了重点税源企业,也就牵住了税收任务的“牛鼻子”,抓住了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因此,要把主要税源企业列为重点评估对象,对其实施全面监控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成效专业化管理方式转变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6个月的试运行,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税源管理质量初见提高。过去企业不分大小,不管人员素质,管理平均用力,管理员统包统揽的弊端比较明显,而推行专业化后,为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仅以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为例,管理方式转变前,全市共65户企业分散在3个分局由8名税收管理员管理,管

50、理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化集中管理后,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年征收企业所得税款近4,000万元。从目前情况来看,形成了倒逼了税管员要精于行业税收研究,公平了行业税负良好局面。二是工作效率明显改善。流程化管理有效地实施了节点控制,征管科户籍管理时发现问题通过“涉税事项移交单”传递给税源管理科调查核实,每项事项的处理都有时间期限,税源管理科必须按时按质将调查核实情况进行反馈,管员有了工作任务,有事做。如征管科通过政府综合治税平台收集到的房地产开工竣工项目、房产登记情况、财政补贴收入等,经清分、加工、发布后,税源管理科积极行动,责成纳税人补企业所得税款近1000万元。三是“信息管税”有序推进。管理方式转变运行6个月来,宁国市国税局利用市政府主导建立的综合治税平台,拓展外部联动机制,渐进实行了“信息管税”。重点加强了房地产、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税收管理。该平台共有36个市直成员单位参与,每成员单位都有一名专人负责每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