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一本章教学目的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认识现代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对于管理活动的指导意义,掌握现代管理活动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二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管理的人本原则;管理的系统原则;管理的效益。这三大是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b5E2RGbCAP第一节管理的人本原则()本节学习要求了解: 1)人本原则的涵义; 2)管理关系; 3)Z 理论的基本内容; 4)民主的管理方式的具体做法。领会: 1) X、 Y、 Z 理论关于人的看法; 2)现代管理者的 “ 人是目的 ” (的共识; 3)人
2、是管理活动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4)为什么要建立 “ 以人(为中心 ” 的管理思想; 5)民主的管理方式是实现 “ 以人为中心 ” 的管理(的最佳途径; 6)重视人的需要是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 7)重视人的需(要的实质。应用: 1 )以事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 有什么不同; 2 )比较“认( “ (识人的需要”“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促进人的需要的生成” 、。()本节教学纲要(一)人是管理的目的人本原则的涵义。在现代管理中,遵从人本原则的意义。 X、 Y、 Z 理论关于人的看法。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人是目的” “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Z 理论的基本内容。人是目的”观点的现实根
3、据。“ 1 (二)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管理关系。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意义和性质。民主的管理方式。(三)重视人的需要重视人的需要的基本内涵、实质。()本节教学内容一、人是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人本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的人本原则是管理学通过总结人类管理实践经验而提出的指导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代表了现代管理学和成功管理者的基本共识,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观念。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是依据对人的一定看法而提出来的,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大都可以归结为
4、对人的理解不同。例如,X 理论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假设之上的,Y 理论则是建立在人性“善 的假设之上的,Z 理论则试图超越人性“ 善 ”还是“ 恶 ”的问题。对于现代管理学来说,关于“人是手段”还是“人是目的”的争论,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首先,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其一,人作为目的是一个客观目的。 它不是由某人或某一组织确定下来的,而是由管理系统中全体成员基本的和共同的利益决定的,而不像传统的管理活动那样,服务于少数人的利益;其二,人作为目的又是一个普遍目的。 2 它是一切活动的目的,某一活动目的可能与它相违,甚至对立,但并不意味着作为普遍目的的人会因此而消失。对具体的管理活动
5、和组织来说,它的直接目的可能是某项具体的指标,但再进一步,可能是服务于管理系统中全体成员的利益,在最终意义上体现人本。其次,人是目的“的观点综合了管理学发展的成就。 “ 人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也是管理的目的。 为了人的和处处考虑到人的管理,是管理成功诀窍。管理学的发展,以不自觉的形式趋近于真理。 Z 理论尽管还是以管理的直接目的为出发点的,但是,它已经意识到人的因素对成功管理的意义。体现为:( 1)( 2)( 3)长期雇佣雇员使雇员更能够关心组织的利益与发展;上下沟通,启发、鼓励下级参与管理;基层人员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而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就地解决;( 4)( 5)上下级关系融洽,管理者关
6、心被管理者;软管理不以硬目标为目的,而是立足于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心情愉快;第三,人是目的”的观点是管理实践的指导。“把人真正放在重要位置,突出人的作用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二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管理学上的管理,人、财、物之间关系的管理,首先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而且,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不断变化的,管p1EanqFDPw理上,必须“以人为中心” 。首先,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根本 3 保障。离开了人,管理括动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动力。其次,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 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的能动性是人类积极、动地去探索
7、、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本性。主改 在管理活动的所有要素中,惟有人有能动性,而别的要素都是由人支配的。因此,如何创造各种积极因素,尽可能充分地调动人的能动性,使人们能主动地、积极地投身管理活动中去,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奋斗,是现代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一种充分尊重人的权利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 现代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广泛的民主参与,即实现民主管理。 传统管理:在围绕着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上,曾运用过经济刺激手段和集权制管理方式,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建立重奖重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把人作为手段,它把
8、职工排除在管理主体之外。在现代社会,民主管理真正重视管理系统中人的作用,鼓励组织成员广泛参与,从而把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同促进被领导者的积极参与结合了起来。民主的管理方式,就是在管理中遇事经常与下属商量,鼓励他们参与管理。具体的作法就是:( 1)让职工通过正常的渠道,对社会、对本单位的活动目标、计划、管理干部的任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加高层决策;( 2)通过自己的代表或群众组织,直接参加管理工作; 4 ( 3)对社会及本单位的活动进行广泛的监督,同时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工作。 就是对管理者进行的管理,因而职工成了管理管理者的主体。为了保证这种职工参与的管理成为经常性、有实质性的意义的活动,民主管
9、理应当成为一种制度。总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要求管理者主动去建立和发展人际间的信赖、亲密关系,杜绝传统的家长制管理方式和独裁专制作风,建立联系群众的民主新风,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引导、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特别是通过优先考虑人的感觉、态度和为职工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来促使职工配合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三、重视人的需要重视人的需要是一切成功管理的钥匙。在此过程中,通过认识和引导人的需要,去实施对人的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励、并鼓支持、强化或限制个人的需要。第二,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
10、实现对人的管理。 人的全部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管理就是要预测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在一定环境下会怎样行动,要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第三通过唤起和促进入的需要的生成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能否唤起被管理者的需要,是管理活动有效、成功与否的测量器。有效的管理是使被管理者自觉地把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变成他个人的利益,把社会和集体的信念变成他个人的信念,把社会和集体的事业变成他个人的事业。 5 这样,被管理者对执行社会活动就不是看作出于强迫,而是出于他个人的内在推动、内在需要。第二节()本节学习要求(了解: 1)系统以及要素、结构、功能、活动、信息、环境的概念;( 2 )系
11、统的四大主要特性; 3 )管理系统的含义; 4 )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5)系统原则的涵义; 6)管理史上系统观点的形成。(领会: 1)系统与其要素、结构、功能、活动、信息、环境的关系;( 2 )管理系统目标的意义; 3 )管理系统的活动是一种组织活动; 4 )管(理系统的状况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5)系统观点在现代管(理中的方法论意义。(应用: 1)在管理实际中根据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实施管理; 2)遵循系统原则的实践意义。()本节教学纲要(一)系统的概念系统的概念。要素、结构、功能、活动、信息、环境的含义。(二)系统的特性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三)管理系统
12、管理系统的概念。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组织性。(四)坚持系统的观点管理学中系统观点的形成。系统观点的方法论意义。系统原则对管理活动的要求。系统的涵义。坚持系统原则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本节教学内容一、系统的概念 1什么是系统 6 管理的系统原则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DXDiTa9E3d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对于一个系统而言,要素、结构、功能、活动、信息和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是系统构成的基本条件。 2关于要素要素是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一般地说,它是系统形成的基础。要素和系统的关系,是部
13、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要素的性质与功能制约着系统的性质与功能;另一方面,系统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要素的变化。 3关于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诸要素的有机联系形式或排列秩序。每一具体系统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它规定了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4关于功能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在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能。这种功能不是体现的其中某一要素的性质,而是整体的效能。离开系统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便无从考察系统的功能。 5关于活动活动是指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14、、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系统每时每到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因此,系统的“活动 是绝对的。 6关于信息信息是任何系统有序运动的前提条件之一。信息是指系统中被认识和理解了的内容,表现为系统的要素、结构、功 7 能、活动、环境等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表述,以及这种表述的传播。 7关于环境环境是指处于系统边界之外并和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环境是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必要要条件。二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的。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要素,这也就是说,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 出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关系又是属于,由系
15、统内部的这些关系构成的联系之网就赋予了系统以整体的性质。作为一个系统,它必然要求从整体着眼,让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最优。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2层次性系统在结构上是有层次的。每一个系统都可以逐层分解为不同的子系统,包含在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相对于系统而言是要素,而这些要累相对于它的下一个层次又是系统。 如,我国的行政管理系统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个层级等。系统与子系统(要素)的层次关系不仅表现在系统是由子系统所构成上,而且表现在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是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而
16、各子系统本身的发展,就要受到系统的制约。同时,在一个系统内,处于同一个层次上的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则表现 8 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些要素的变化。 3动态性系统是运动着的,它在任何一个时刻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都是相对的,它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其奥秘正在于它是运动着的,它的功能是运动的结果。 4。开放性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会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总体,就是系统的环境。事实上,环境也只不过是更高一层次的大系统。 9 系统与环境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开放系统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一个封闭
17、的、不能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系统则是没有生命力的。三、管理系统(一)管理系统的概念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管理系统的整体是由相对独立的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可以按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来划分,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职能或管理机构的部门设置来划分。必须注意,管理工作者如果看不到整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就看不清整体的结构和格局,就会造成认识上的模糊,从而在工作上分不清主次。(二)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1何一个管理系统都不是盲目地建立起来的,是从属于一定目的,任而根据系统的目标设置其各个子系统,并建立起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网络。具体地说:( 1
18、 )一个管理组织的建立、部门的设置、功能的设定,都是服务于该管理系统目标的。否则,必然导致管理紊乱。( 2 )在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目标具有决定管理活动方向、性质的意义。 目标正确,管理系统活动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反之,则反。 2组织是管理系统的物质RTCrpUDGiT基础和组成方式。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一切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都是凭借组织的力量,在组织中进行的,是一种组织活动。组织的力量,使人自身不断获得发展的动力,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力 10 量,即,组织力量不是组织成员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大于个人力量之和的整体力量。( 1 )组织所拥有的整体力量来自于分工和协作,
19、反过来说,正是分工与协作大大提高了群体的力量,形成“组织效应” 。 对于管理系统而言,组织的效率受到分工与协作状况的制约。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改进技术。( 2)组织是管理系统的实体,它必然要以功能的形式出现。根据组织的功能表现方式,可以把管理系统看昨是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参谋系统的统一体。(三)管理系统的状况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四坚持系统的观点系统的观点与方法,是随着生活生产力的发展而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原则的。任何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和方法,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系统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1 现代管理要追求成功、追求效益,实现目标,就必须坚持系统的原则,对管理系统
20、的整体充分、细致地认识和把握。 2 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善于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并根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科学分工,使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序化、规范化。 3 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在系统观点下,善于将各个部分的工作按照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整合起来,协调起来。(二)在管理活动中,坚持系统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具有全局观念。拥有全局观念是充分发挥管理系统整体功能,实现整体效应的前提条件。 管理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2)关注系统结构的状况。系统的结构在管理系统整体性能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 3 )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现行管理需要合理、适度的管理层次和宽度。必须通过划
21、分管理层次、逐级进行管理。管理宽度和管理层次是互相制约的关系。管理宽度小,管理人员能够有效控制和协调下属活动, 导致管理层次增多;减少管理层次,又会增大管理宽度,这虽然可以消除层次过多的弊端,但由于管理者对下属有效控制程度的下降也会影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三节()本节学习要求(了解: 1)效益以及效果、效率的概念; 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含义; 3)影响管理效益的主要因素; 4)效益原则的涵义; 5)坚持效(益原则的必要性。(领会: 1)效益与效果、效率的关系;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5PCzVD7HxA3)社会主义社会对效益的要求; 4)注重管理效益是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使命。应
22、用:贯彻效益原则的主要途径。()本节教学纲要(一)效益的概念效益的概念。效益与效果、效率的异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对效益的要求。(二)效益的根据决定管理效益的因素。认识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三)坚持效益效益的涵义。坚持效益的客观根据和具体做法。()本节教学内容一、效益的概念 12 管理的效益原则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效益与效果和效率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1关于效果效果是一项活动的成效与结果,是人们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出的合目的性结果。效果的合目的性是指
23、合乎制造这种结果的主体的直接目的,超出这种目的的范围,它可能是有益的或有害的,也可能是无意义的。如:质量合格的产品,实现了生产者的直援目的,但有时却不符合社会的需要,就变成无效益的产品。 2关于效率效率是指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在一定的时间内,消耗的物资、能量等因素越少,而产生的效果越大,则称作效率高;反之,则反。在现代管理中,效率是一个经常用来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准。 3关于效益效益是一种有益的效果。它反映了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管理学中,效果、效率和效益都是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评价。效果的概念侧重于主观的方面,强调合乎目的的程度;效率的概念侧重于客观
24、的方面,判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益的概念则要求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统一中来进行判断,当效益的评价发生在造成这种结果的系统之内,它是指效果与效率的统一;当站在这一系统之外作出效益的评价时,所强调的则是该系统造成的这一结果对它的环境的jLBHrnAILg有益程度。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它是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果而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要求经济活动产生效果;第二,要求造成这一效果的人和社会都能从这个效果中得到实际利益。比如,对于企业来说,要求适销对路,不仅能为企业、职工增加实际利益,而且
25、也使国家和消费者都获得实际利益。( 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的效果。 广义的社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思想效益、文化效益等等。 狭义的社会效益是指经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 现代管理学所讲的社会效益一般都是指这种狭义的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之间又是不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管理工作在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应该是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应当从全局出发协调两者的关系,但
26、基本原则是:要让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二效益的根据人类要生存,就要通过管理活动,使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不断地产生效益。实现 1+1 2 的管理功能,取得更大的效益)(管理的效益取决于下列因素: 1管理者 这是管理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2管理对象 14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都是管理对象。但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则是最重要的。 3管理环境管理离不开环境。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心理等。 4生产方式 这是管理效益高低的根本性的决定性因素。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这个社会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它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物质变换的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方式。在这两个方面都伴随着管理活动。在某种意义上,管理活动是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管理活动。生产方式既决定着管理的性质,也决定着管理的方式。管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又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效益。 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管理的效益。搞清影响管理效益的诸多因素,有着重要意义: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截止阀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外丝束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变色送纱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管理层培训干部后
- 2024年中国食品膜分离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货物安全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建水稳拌合站建设施工方案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课件)期末检测卷
- 2024至2030年稳压微调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物理学生台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消毒供应室消毒员培训
- 体育场馆照明解决方案
- 团购被子合同范例
- 2024-2030年中国脱模剂行业现状动态与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68题)
- 2024年广西普法云平台考试答案
- 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试题分类训练:动量(教师卷)
- 2023年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题库(含答案)-7
-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表
- 大数据可视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