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基因频率(共6页)_第1页
高考基因频率(共6页)_第2页
高考基因频率(共6页)_第3页
高考基因频率(共6页)_第4页
高考基因频率(共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基因频率2010年(全国卷)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2010年(山东卷)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011江苏生物试题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 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2012年(海南卷)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2011年(山东卷)27.(18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

3、,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 _。(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

4、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 _; _;_。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答案:(1)AABB和aabb 自由组合 三角形:卵圆形=3:1 AAbb和aaBB(2)7/15 AaBb、AaBb和aaBb (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4)答案一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

5、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5: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27:5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1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5:3 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1二回归概念2010年(四川卷) 31.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 是常用

6、的遗传试验材料。(1)果蝇对CO2实验。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 实验一 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 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 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 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成活果

7、蝇的基因型共有_种。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 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I:答案:(1)100% 75%(2) B A 15/16II:答案:1、(1)控制CO2 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2) 耐受型(雌)X敏感型(雄) 2、(1)X 3 (2)n XNXN XNXn (3)N 1/11三由基因型频率推基因频率2010年(天津卷)7.(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

8、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7.(26分).(14分)1. Hind和BamH 氨苄青霉素 2.A 3.C 4. 胚胎移植技术 5.全能 6.C(12分)1. 基因突变 2. 97% 3. 不在使用杀虫剂 低 4.SS 在不适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

9、率越来越低2011年广东卷27.(16分)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

10、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11),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答案:(1)受精卵 S基因、由S基因转录的mRNA S蛋白 (2)50% 60%(3)减少 S基因表达的S蛋白会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2012年(上海卷)2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l B30,42 C70,2l D70,422013年 (海南卷)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

11、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2013年 (上海卷)22某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Aa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7,第36个月时,基因a在种群中的频率为( )A0.2 B0.3 C0. 4 D0.6 2013年 (天津卷)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

12、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型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四自交和自由交配2010年上海卷28.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B. 55和

13、42.5 C45和42.5 D. 45和32.52010年海南卷24(10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不发生、不发生、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

14、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24(10分)(1)0.5(1分) (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不会(每空1分,共5分)(3)0.40.20.4会(每空1分,共4分)2012年(安徽卷)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B1/16C4/81D1/82013年(山东卷)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15、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2012年(福建卷)27、(12分)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纯合子/杂合子)。(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试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

16、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 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_(上升/下降/不变)【答案】(1)杂合子 (2)(3)裂翅()×非裂翅膀()或裂翅()×裂翅() (4)不遵循 不变【来源:全,品中&高*考+网】五基因频率与遗传图谱2012年(江苏卷)30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

17、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2)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2的基因型为;5的基因型为。如果5与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如果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如果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答案:30(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2)HhXTXt HHXTY或HhXTY1/361/600003/52013年(安徽卷)31.(20分)

18、 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1、2和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1)2的基因型是_。(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_;_。(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 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理由是_。(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并切割DNA双链。(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