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初探》开题报告_第1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初探》开题报告_第2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初探》开题报告_第3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初探》开题报告_第4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初探》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初探课题开题报告桃源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初探”课题实验方案桃源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提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工具学科。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小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习作的兴趣,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途径和策略进行实验、探索,

2、皆在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质量和实现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从农村小学习作质量情况看,据我们初步调查,农村小学生惧怕写习作,习作中存在着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等普遍性现象,农村学生阅读量少,造成其写作知识面狭窄。因而有的小学生写的习作老生常谈,缺乏新意,内容空洞,表达呆板。从农村小学教师方面看,习作教学从句式训练、片断训练到成篇的写作训练都缺乏有效策略指导,在写作学习中的跨度较大,习作教学存在着重形式的训练,轻内容的指导,重技能的训练,轻基本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重写的训练,轻读的训练,忽略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读写脱节。二、领导小组的成立与分工组长:詹海林(宏观调控、监督实施)副组长:

3、邓建忠(协助课题负责人开展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实验班教师,课题实施者) 廖秋玲(实验班教师,课题实施者) 邓小娟(实验班教师,课题实施者)瞿宏华(实验班教师,课题实施者)三、实验的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课标要求和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习作训练的序列,强化听写、说写、读写的训练,每一年级有其明确的知识结构和训练要求、训练内容,组成逐级循进的梯度,扎实打好写作基础,形成习作能力,提高学生逐级习作水平,完成习作教学任务。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贴近学生实际,重在于努力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学

4、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和写作情趣,使之从动机走向目的训练,让学生从想说、敢说、爱写转化为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逐步达到会看、会想、会说、会写。3、因材施教原则: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教给学生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重点加强课堂练笔活动,每教完一课,根据课文不同的写作要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其次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课外读本,加强训练。其次要组织学生踏上社会,组织参观、访问、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对程度不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因人制宜训练写作。4、整体性原则:习作训练系统整体内部与认识世界外部有着辩证的关

5、系。课标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指导学生写习作,必须从内容着手,由内容决定形式,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三、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研究,丰富学生学习写作的策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全体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功底,语言表达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能写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的记叙文。从而把全体农村小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之路。2、通过本研究,提高、发展教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

6、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找到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体系。四、研究的措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按照这要求,主要措施是:(一)提前读写,循序渐进。1、整体规划,构建序列。依据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习作能力发

7、展的规律,从整体考虑,构建小学阶段习作训练的序列。从训练目标、要求、形式、重点等方面订出了分步训练计划。2、引导观察,重视说写。通过有计划地训练,养成习惯,培养能力。(1)创造机会,激发兴趣,进行练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使他们听后乐意说,结合课文讲一些内容形式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播放一些录音故事等。(2)创设情景,引导观察,进行练说,在教给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练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3)利用板书,复述课文,进行练说。(4)选择课文,仿说片断,进行练说。通过说的训练,奠定学生写的基础,使学生有话可写,然后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二)重视积累,学用结合。1、在阅读教学中

8、,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仿写点,运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写作。在读写结合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模仿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要领,学会写作的方法。二是延伸性读写结合。就是对课文中的空白处,或者写得不详细处进行补充性续写。三是改动性读写结合。就是对学习的课文进行改写,或者改动人称,或者改动记叙的顺序,或者改动文章的结构,或者改动表达方式,等等。四是评议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议,或谈体会,或谈感受,或谈评价。2、对于小学生,习作就是要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习作教学现

9、状来看,学生“读”得少,“见”得不广,对于“读”和“见”,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边学边用,学用结合。(1)注重语言积累。字、词、句是组成习作篇章的基本单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从模仿起步的。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许多小学生的习作语言,常常有词不达意、语言平淡、不流畅等现象。(2)注重素材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基础。对于素材匮乏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写好习作的。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大量阅读,建立习作素材信息库,是习作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3)注重写作方法的积累。多年的实践,许多学生写不好习作,他们并不是缺乏生

10、活,而是缺乏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三)拓展空间,开发题材。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把写习作视为表达自己情感(想法、认识)的必须手段。(1)激发兴趣。挖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游戏活动、参观游览、走农田、问农时、干农活等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寻找各种趣味浓厚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民间采风、写新农民故事、图画习作、介绍照片等形式。(2)成功体验。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成功欲,但是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很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们要求教师做“有心人”,能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的进步之处、可喜之

11、处,及时表扬;在班级里开设习作园地专栏,刊发学生优秀习作或者片段。习作批改时,写上激励性评语等。这些做法能有效地满足了学生享受成功的需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3)创设氛围。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从外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重要方面。通过各种群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产生班级集体的凝聚力;教师则以民主的态度来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形成探究写作的学习心向,产生写作欲望。2、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习作教学如何引导小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习作题材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找题材为解决学生

12、“无米之炊”作了有益的探索。(1)采乡俗民风,写农家风情、写农事。(2)看农村新貌,写家乡巨变。(3)。学陶艺、农艺,把拜师学艺的经历写下来,把劳动滋味写下,反映真情实感。五、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11.122012.3)1、论证定题,编制方案。2、确定班级,前测摸底。一至六年级(1)班为实验班(二)、实施阶段(2012.32013.6)1、加强理论的学习。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案例,主要采取分散自学方式,把学习贯穿于实验研究的全程中,做好圈画、评点和学习笔记。2、确定两项制度:、定期研究制度。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集中一次,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一起进行,交流探讨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的时效性和最佳方法。、定期总结制度。课题组成员在自己分担的责任范围内,要勤分析、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