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措施_第1页
盐碱地改良措施_第2页
盐碱地改良措施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盐碱地改良措施一、水利改良措施1、方法引水洗盐、高灌低排蓄淡压盐 在盐土周围贮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压盐排碱 台高客土,形成淡水层,周边设排水渠,泵站辅助降低排水 渠水位例:荷兰 DHV 方法,关闭城区与其他水系的开放式连接,选用渗透率适合 砂质粉土抬高路面至 +4.5 米,通过开挖沟渠的方式,降低盐水位,为淡水层的 形成留有足够的空间,为了加快淡水层的形成,利用泵站的方式降低排水渠的 水位,防止含盐水的反渗,在供水渠底部做防渗处理渠系布置 水系统包含 4 个主要元素:主要的排水渠道(红色) 、地下排水、 供水干渠(蓝色)和供水支渠(蓝色) 。布置时遵循以下原则相邻供排水

2、渠之间 的距离为600m相邻排水渠之间的距离为 1200m为了保持道路路基的稳定性, 供水渠与道路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新渠道与道路交叉的问题,拟选用涵 洞的方式解决。2、目的用淡水将含盐过高的土质内盐分洗出,降低种植土的含盐量,从而实现盐 土淡化3、优缺点4、次措施必须有条件,一是地下水位较深,表土不易返盐;二是地势较高,有完备的排碱渠系,使农田排压出的盐碱水能顺利排向下游,否则耕作时间越 长,盐碱向表土聚积越多,造成土地盐碱化,更加无法耕种。客土抬高地面,相对降低了地下水位,可解决植物初期成活问题,客土抬高 的理想高度是使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客土厚度应该在 1.5-2.0m 之间

3、,同时在盐土区域内,客土很快容易次生盐渍化而影响后期植物的生长 和绿化景观效果。要解决水盐运动的根本是在临界深度设置隔离层和渗管进 行排水,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 走,达到土壤脱盐、防止生盐渍化、保证植物可持续发展。5、淡水来源1) 雨水收集2) 工业区再生水3) 临港海水净化水二、化学改良措施1、方法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矿物性化肥,大量有机质腐叶土、松针、有机 垃圾等。2、目的 使钙离子置换土壤中多余的纳离子,变碱土为含硫酸钠的盐土(后者对植 物的危害仅为前者的 1/5 )从而改善土质。3、优缺点可使PH值降低,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

4、、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提高树木的抗性,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此类措施离子在土壤中交换耗时较长,离子充分交换难度较大,改良效果持 续时间短。适合治理中度以下的盐碱土(含盐量0.4%以下)。4、肥料来源1) 工业废料:泥炭、醋渣、黄铁矿粉渣、风化煤渣2) 有机垃圾:落叶、木屑、树皮、马粪三、生物改良措施1、 方法种植耐盐的绿肥或者耐盐草坪。2、 优缺点适合用于盐碱度较低的地区,是一种很生态的方法,适合湿地绿化。四、物理改良措施1、 方法平整土地,灌水洗盐,深耕晒垡;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封底式客土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铺设隔盐层等填以客土2、 优缺点适合用于规模较小但景观位置较为重要

5、的绿化区域,如花坛、树池、花台、 花镜等处,可有效阻隔盐碱的侵蚀。五、工程措施1、 方法挖湖堆山,客土,耐盐植物群落,树穴底隔离层(碎石子、草帘子)加盲沟排水,施用盐碱土改良介质,树穴表面用树皮、枝叶、卵石、陶粒等覆盖。a. 明沟排盐 结合水利工程,用带状沟渠系统将绿化地段分割为条带状。沟渠的作用一为排水,一为蓄积雨水,通过排水降低种植土的地下水位,通过蓄积雨水促进脱盐。同时利用客土层提供根系的良好生长环境,客土层抬 高土面,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优点这一模式适用于盐碱程度中等、地势较高、原有排灌渠系畅通的地 段,在道路两侧绿化中应用广泛。b. 雨水收集结合排盐 通过地形的塑造

6、,设置不同的雨水收集下凹绿地, 收集一定的雨水,起到压盐的作用,同时在地形较低一侧设置排盐沟,收集 盐碱水,并种植耐盐植物c. 暗管排盐 是将带有孔隙的管道铺设于地下一定深度(地下水位以上或 以下),待灌溉或降雨后汇入管道的水分, 或者是直接直接汇入到管道中地下 水,通过管道排出土地,带走盐分,起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优点浅潜暗管排盐工程技术模式适用于盐碱程度较重、大面积绿化的 高标准景观绿化地段。面积较大的绿地方便暗管的铺设,能形成完善的排盐系 统。栽植层植物景观受盐碱地影响很小,可营造无异于正常土壤的植物景观。系统的暗管排盐管网示意图d. “一带一沟挑沟做台绿化工程模式” 人工挖沟,并将挖沟的原土 上挑做成林带种植台,抬高林带种植土,台上再加40c m客土层,这样,加大了土表与地下水位之间的高差,通过林带种植土与沟渠底部的高差达到自然淋盐的目的例:唐山唐海县试验阶段种植耐盐树种 107 杨,当年成活率达到了 97%。这种一带一沟的栽植模式减少了客土量,节约了工程成本。优点:比暗管排盐工程技术模式节约工程成本34.6%;比明沟排盐工程模式节约 19%。e. 综合结果与讨论应采用综合生态措施改良土壤。 其一,因地制宜,应采用成本低廉或零成本的隔离层材料,如粗砂、炉灰渣、 锯末、碎树皮等。其二,在树穴地表覆盖秸秆、稻草、树皮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分在 地表积聚。其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