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_第1页
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_第2页
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_第3页
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  眼科药物      眼科医师应战眼病的两大基本手段是手术和用药,即使是手术治疗,同样也需要适时用药。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应用于眼科药物的研究领域,促使眼科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在不断革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面对如此繁多的药物,如何更好地应用就成了比较重要的问题。1 眼科药物治疗的发展近代眼科药物治疗的发展更加

2、迅速。如1686年John ray记述了颠茄叶引起瞳孔散大,100年后被推荐为用于白内障摘除术。1831年Mein提取出阿托品,1856年用于治疗虹膜炎。1863年Thomas fraser发现毒扁豆浸出液可引起瞳孔收缩,次年Jobst和Hesse分离得毒扁豆碱,被Laqueur于1875年用于治疗青光眼 1 。20世纪30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合成,40年代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相继问世,使各种感染性眼病得以很好控制。50年代,随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葡萄膜炎、角膜基质炎等眼科炎症得到了治疗。在30余年的时间内,眼科药理研究蓬勃发展,陆续问世的眼科专著已有10余部,促进了眼科药理研究的发展。2

3、002年由陈祖基主编的眼科临床药理学出版,为眼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2 眼科用药对机体及眼的作用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有足够的量作用于受体。每滴眼药中仅有少于5%的药物被眼内吸收,即为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越高达到的效果越好。因此必须了解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提高利用率。所以要求合理的用药技巧,包括病人的合理用药、用药频率、最佳的用药方式等,还应考虑药物的溶解性、分子量、浓度、眼内扩散屏障、蛋白结合、解剖和功能因素、生理和生化因素、药物载体的影响等。2.1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是在机体原有生理、生化机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有兴奋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有些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

4、的。还有一些药物对宿主无明显毒性,但却能通过干扰病原体的代谢抑制其生长繁殖,从而有利于机体发挥抗病机能,达到消灭或排除病原体的目的。2.2 药物作用的二重性 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治疾病。凡符合用药目的而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由于药物作用的广泛性,其余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楚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结果会同时出现,这就是药物的二重性。医生用药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3 药物作用的机制 根据药物作用的性质,可以将它们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作用一般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离子化程度、溶解度、表面张力等有关,而与它们的化学结构关

5、系不大。如甘露醇高渗透溶液迅速注入血液循环,由于高渗透压吸收水分的作用,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特异性作用则和分子整体结构密切相关。凡具有相同有效基团的药物,一般都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这类药物作用机制大体涉及三个方面:受体学说、参与或干扰代谢过程、作用于细胞膜。上述几种作用机制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药物作用过程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连锁反应 2 。了解药物作用的机制,对医生来说可以加深理解药物的作用,指导临床实践。3 药物在眼内的分布一般来说,局部用药或结膜下注射,眼前节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局部用药对眼后节不适合,而全身用药、后部巩膜周围或tenon囊下注射是有效的。最好的办法是直接玻璃

6、体注射。3.1 结膜 滴眼液和结膜下注射是很好的用药方法。若疾病主要在眼表面,药物无需渗透入深部组织,仅需结膜给药。但治疗慢性结膜炎使用激素,药物可进入房水与小梁网接触,因此不适合。3.2 角膜 与结膜相比,药物比较容易渗透入角膜,局部滴眼或结膜下注射给药,角膜本身可获得高浓度。如阿托品和氯霉素在反复滴眼后,房水中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浓度。3.3 前后房水 通过结膜下注射或多次局部滴眼,房水中能达到有效的浓度。在某些情况下,治疗眼前节疾病也可通过全身给药。尽管前房注射能产生较高的浓度,但由于房水循环更新,药物扩散入玻璃体及其他相邻组织,因而持续时间短暂。角膜内皮比视网膜对药物的耐受性好,在内眼手术

7、可采用持续性灌注。在玻璃体给药后,前房的药物浓度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药物种类及眼本身的解剖结构,是否有晶体、人工晶体或无晶体。在无晶体眼内,房水浓度可以与玻璃体浓度相似,而在有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内,前房药物浓度低。这些都与累及前节的眼内炎,特别是慢性眼内炎的治疗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给玻璃体注射药物是不够的。3.4 虹膜 药物在虹膜中的浓度常常与房水中的水平平行。虹膜下注射后,在注射部位附近的虹膜1/4象限内,药物的浓度高,这种现象可由虹膜下注射散瞳剂后,引起偏中心散瞳得到证实。另一方面,大量的药物可通过注射针眼渗出到达泪膜,最后通过角膜进入眼内。3.5 玻璃体 与前节相比,治疗用药接近后部

8、是有限的。虹膜下或tenon囊下注射,到达玻璃体的药物浓度比较低。当有眼内炎,血-视网膜屏障不完整时,高浓度静脉给药,玻璃体内可达到较高的浓度。直接玻璃体注射给药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必须严格调整剂量,避免引起视网膜毒性。3.6 视网膜 血-视网膜屏障防止药物与视网膜接触。直接玻璃体注射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当有眼内炎和其它炎症时,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应考虑全身用药 3 。 4 给药途径4.1 局部滴眼用药 与结膜下注射一起,局部用药是治疗眼前节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在采用全身给药之前,应首先考虑。每间隔15min滴一滴眼药不如在开始治疗时每小时滴几滴眼液(如间隔1min滴35滴眼液)有效。

9、在虹膜炎或角膜炎,这种用药方法代替了结膜下注射。在夜间,通过间隙很短时间,34h,应用几滴眼药能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4.2 全身用药 口服:眼科口服药物有CAI、高渗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抗病毒及抗真菌药等。非肠道用药:静脉注射是非常有效的肠道外给药途径,治疗球周和球内感染。静脉应用抗生素,如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前,机械压迫降低眼压,能增加眼内万古霉素的浓度 4 。全身用药的缺点是全身副作用,而且药物的有效作用常被限制。5 眼药的正确使用5.1 先滴用局麻药可减少眼部刺激症状。5.2 轻拉下睑将眼药滴入下穹隆部,可以减少眼液外流,延长接触时间,增加每滴眼液的效果。5.3 在滴用眼药后,双眼轻轻的

10、闭合13min可以增加药效,同时增加角膜接触时间和减少全身吸收。5.4 滴眼后,压迫泪囊区几分钟,可减少全身吸收。5.5 每间隔1min,滴眼1次,共3-5次,可以增加角膜和房水对药物的吸收。5.6 为减少药物从眼流出,在应用两种眼药水时,间隔时间至少2min。若同时应用眼液和眼膏,间隔时间应为1020min,先用眼液后用眼膏。5.7 给儿童滴眼药时,可将眼药先滴在闭合眼内眦部,然后将眼睑轻轻拉开,眼药流入眼内。5.8 一种眼控系统已经用于自己用药困难的病人 4 。参考文献1 杨新光.现代眼科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86.2 陈祖基.眼科临床药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2.3 凌沛学.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