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1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2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3页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山鸡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召而厚赐之_ 过买凤之值十倍矣_2请翻译下面句子。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_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

2、_2. 课外阅读。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与日逐走_        河渭不足_北饮大泽_        弃其杖_2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未至,道渴而死_弃其杖,化为邓林_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_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_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江行日记一则(节选)明袁中道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注释沙市:今湖北荆州。雪子: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敲戛(jiá):轻轻地敲打。铮(zhn)铮:文中形容雪子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1“欲”的意思是_;“亦”的意思是_。2“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意思是_。这句话衬托出_。3文中说“亦复有少趣”

4、,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趣”在何处?(至少写出两处)_4读一读,下面句子停顿合适的是(   )A.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B.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C.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4. 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注释)讴(u):歌唱。穷:穷尽。弗:不。饯(jiàn):以酒食送行。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抚节:按着节拍。悲:悲壮。响:声音。遏:阻住。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5、。1“谓”的意思是:_;“反”的意思是:_。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_。这里运用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3薛谭“辞归”是因为_,“求反”又是因为_。4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5.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

6、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舍近墓 舍:_。(2)遂居焉 居:_。(3)遂迁居市旁 迁:_。(4)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_(2)此可以处吾子矣。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

7、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诲:_俱:_2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3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7.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为加点字注音。(1)所宝以百数(_)   (2)一日曝书画(_)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尾搐人两股间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本文的作

8、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8.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

9、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注释)鲁:鲁国。初:起初,开始。计:计谋,策略。俄:一会儿,不久。老父(f):对老年男人的尊称。、但:只。而:连词,表承接,然后。遂:于是、就。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 执: _(2)俄有老父至 至: _(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 以: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_(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9. 阅

10、读并答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3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一个_,告诉我们_的道理。10.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伯牙鼓琴

1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_!”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正确选择下列词语,将大写字母填写在横线上。A太山 B流水2哪句能够证明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在古文中用“_”画下来。3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1. 阅读与理解。讳输棋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注释

12、)讳:忌讳。和:和棋,平局。1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次日(_)胜负何如(_)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讳输棋,文中哪一句话的内容最能体现题意?请用横线画出来。3文中这个“讳输棋”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简要评价。_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注)炳烛:点燃蜡烛。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阳:这里指阳光。孰与:一种

13、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  戏_   闻_  善_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13.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

14、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祠(cí):祭祀。舍人:指投靠在贵族家里的门客。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皿,类似壶。相谓:相互商量。且:将要。为之足:给它画上脚。安能:怎么能。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2解释加点字的字义。(1)蛇固无足 固:_(2)子安能为之足 子:_(3)遂饮其酒 遂:_(4)终亡其酒 亡:_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_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先自度其足 (_)吾忘持度    (_)宁信度    (_)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_ ”同“_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