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_第1页
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_第2页
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_第3页
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_第4页
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摘要: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日益明显, 出现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

2、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技术则是对科学的运用。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科学用语, 但人们对其的理解很不一致, 即使在学术界, 对科学技术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关于科学的概念, 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点: 第一、科学就是知识, 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第二、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说明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 但仍将科学作为一种静态的知识成果。 第三、科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 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这一定义强调了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3、和认识行为。 第四、科学是一种方法,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这一概括强调了科学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第五、科学也是一种社会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也由个人的业余爱好, 发展成为众多的人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的社会活动事业。 第六、科学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它主要是把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成果和认识活动来理解的。 从以上几个定义可知, 很难给科学下一个严格确切的定义, 只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去理解和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 科学的内涵将不断被

4、揭示。自然科学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是包含与从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自然界及其规律性, 而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及其规律性。本文所要阐述的科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科学。同理可对自然科学作如下定义: 自然科学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事物及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自然知识体系与自然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 与科学的概念一样, 技术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技术的概念也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对技术的不同理解和概括, 也反映了技术本身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类对技术本质认识的深化。现在, 虽然技术活动的领域已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但许多辞书上对技术的

5、界定, 基本上还没有超出狄德罗的技术概念范畴。例如,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运用科学知识改造、保护和利用自然, 创造宜人生存的人工自然环境的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 是人工自然物及其创造过程的统一, 技术的表现形式分为:知识形态的(称为软技术) 和物质形态的(称为硬技术) 两方面。 技术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主要是根据长期实践经验而创造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等; 科学性技术主要指依据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等。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特点不同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表明: 科学和技术的起源、科学家和技术师的工作方式

6、以及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传承方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1、科学和技术的起源不同。最早的科学源于人类对外在世界惊奇的感受和疑问, 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 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他们先是惊异于各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 对一些重大的问题, 例如日月与星的运动以及宇宙之创造,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 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相反, 技术则直接源于人类为了生存而变革客体的劳动, 包括制造和改进劳动工具的实践活动。2、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技

7、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3、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对科学进

8、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4、科学家和技术师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不同。从职业角度看, 早期的科学家大多是自然哲学家, 而技师则出身于工匠。科学家的工作, 总是受某种内在、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所以, 大多数一流科学家都有很深的哲学修养, 同时科学家和哲学家一样为学问而做学问。相比之下, 技术师的工作更直接地受生产实践或经济、商务的制约, 他们往往受雇于企业或最终成为企业家、商人。现

9、代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从具体的思维方法看, 科学家的工作是发现, 而技术师的工作则是发明。科学的目标是获得关于客体的正确认识和系统知识, 它受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的制约; 技术手段则受主体需要的限制。5、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传承的方式不同。从纵向的传承来看, 科学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逻辑体连贯性, 技术的发展则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和随机性。所以, 科学的发展是进化, 技术的发展是积累。再从横向发展来看, 科学思想的传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依靠思想观念的方式进行, 而技术知识的传播大都借助于直观图形或以实物模型为中介。所以技术的传播通过简单地模仿、复制的方式进行, 科学的传播通过把

10、新的科学思想“嫁接”在原有的思想观念之上而实现的。例如, 在近现代欧洲文明扩张的过程中,西方的技术, 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都可以简单“拿来”, 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传承, 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 是一个思想启蒙的过程。如果说技术的传承主要通过训练的方式, 那科学的传承则依赖于教育。 6、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首先, 技术是远比科学古老的文化形态, 在文字出现以前, 人类活动就表现出明显的技术特征。而超越简单劳动的关于自然现象的一般观念和普遍知识的形成则要晚得多。其次, 古代的技术知识直接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并由社会地位较低的工匠阶层的劳动者传承、积累和发

11、展; 而科学思想从属于自然哲学, 它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知识传承于贵族、僧侣阶层。这就使得在等级意识很强的古代社会环境中, 科学思想和技术知识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 科学和技术同时并存, 独立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出民族和地域的差异性。深受理性传统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代, 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相比之下, 技术则被轻视, 因而没有发展到同样的水平。希腊人的后继者罗马人正好相反, 他们积累了高超的技术, 而科学则远远落后于希腊的水平。 (二)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学科特点不同1、科学与技术的知识结构不同。从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来看, 我们可以把科学归结为一种较弱的“演绎体系”;而技术学科则可以称为一

12、种广义的“算法体系”。前者强调逻辑严格性和体系完备性, 后者则重视算法的程序化和有效性。2、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积累所依赖的认知模式不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从理论构造经过逻辑批判再到经验检验以判断其真假性;相应的技术则更多地表现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般模型, 经过求解模型再到实验检验以判断其有效性。所以,科学知识的发展很符合证伪主义理论, 而技术知识的积累则更符合实证主义的模式。科学知识完全由真假性、合理性来决定, 而技术知识则依赖于变革客体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在科学上是合理的判断, 是科学理性的豪言壮语, 但在技术上是无意义的判断。 3、科

13、学和技术研究对象的不同。 科学是以获得对客体的全面系统的认识为目的, 技术以有效地变革客体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目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主体试图认识的一切客体, 它的范围更加广。相对而言技术的研究对象则更加具体。科学既关注人类试图支配的客体, 同时关注着支配人类的客体, 技术则只关心人们试图支配的客体。所以技术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支配, 可这并不影响科学强调自然对人的支配。(三)科学和技术的价值功能不同1、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功能不同。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完备的知识体系, 技术开发的最终成果是人造物物化产品。科学在人类零散、粗糙的经验材料和深奥精致的形而上学体系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技术则在人类社会与天

14、然自然之间筑起了“人工自然”的屏障, 透过它使人类获得了认识自然的独特方式和变革客体的有效手段。前者构成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 后者的影响则主要在物质文明的层面。科学反映着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 并为人们的认识提供普遍的理性标准。特别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科学性”成了合理性的代名词, 而技术则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经济行为相联系。科学成果的评价主要由科学共同体普遍认可的标准决定, 而技术价值的判断则由相应的人造物决定。同时, 科学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条件是崇尚理性的文化氛围和个性自由创造的环境, 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的实际需要, 恰当的先例以及有才华的发明家。 2、科学和技术的

15、人文关怀不同。科学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学问, 从它脱离原始宗教开始就体现着人的自由精神。“为宗教幻想摇摆不定所主张的个性独立思考, 从实践生活问题扩展到对自然界的认识; 在认识自然界时这种独立思考首先获得摆脱外在目的的自由, 首先获得知识的自我限制, 这就构成了科学的本质。”所以, 科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科学正是通过帮助人们获得系统的知识, 通过获得真理而使人“免受无知的惩罚”。可见, 科学为个性的自由和完美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相比之下, 虽然技术通过变革客体为人们认识更加广泛的客体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提供丰富的人造物以满足人类及其个体较低层次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直接

16、通过不断扩大人工自然、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环境表现出它的作用。总之, 科学则更加自由地满足着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技术的价值明显受人造物的制约。 三、科学和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一)科学的技术化 科学的技术化是指在总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包

17、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 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作为其辅助部分。这些辅助的技术活动并非用于科学研究成果向相应技术领域的转化, 而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活动自身的需要。在一些重要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不仅离不开现代化的昂贵的技术设备, 而且研究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上的突破。天文学的研究离不开高倍数的射电望远镜, 生物学的研究也离不开高倍的显微镜和其他仪器设备。这些高性能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制造又依赖于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就是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科学, 技术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要素, 这就是科学的技术化趋势。(二)技术的科学化 技术的科学化, 一

18、方面是指已有的技术上升到技术科学, 通过相应基础科学的指导, 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 反过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如工程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使建筑工程师不必像古代工匠那样反复用试错法才能找出新建筑的最佳结构, 只需运用该学科形成的技术科学体系就能设计出新的最佳结构。另一方面是指技术创造发明根据已有的基础科研成果而得出, 即技术进步以科学进步为先导。19世纪后期出现的电力技术, 本世纪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等等就是先有基础科研的成果, 其后由于实践需要的推动再转化为实用技术的。现代的尖端技术都是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为前提的, 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重大技术的发

19、明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技术的科学化趋势。(三)科学技术的一体化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发展趋势, 使科学进步与技术进步互为前提, 互相推动, 促进了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形成。这种连续体的形成一般通过两种途径: 一种是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两个过程相对展开, 衔接后由于实践需要的推动相互渗透与融合而成。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一方面使得各自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引起新的革命;另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相互交融, 统一发展, 不仅前次革命与后次革命的界限不清, 而且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分界也难以辨识,因而人们统称为现代科学革命或当代科学革命。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及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科学技术的双刃性 虽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这部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完全依赖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是由人类发现创造的,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劳动,就没有科学技术。因此,科技的发展方向和程度还是掌握在我们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