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思是成长的基石高二化学教学问题总结与落实几点说明几点说明1、本课件适用所有层次的同学,每位同学都要熟练掌握、本课件适用所有层次的同学,每位同学都要熟练掌握本课件内容,并能讲明白上面习题本课件内容,并能讲明白上面习题2、注意本课件的引领作用,化学学习不会止于一个形式,、注意本课件的引领作用,化学学习不会止于一个形式,学习是通过某种形式激发同学们更多的学习形式,多落实学习是通过某种形式激发同学们更多的学习形式,多落实多反思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石多反思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石3、课代表要随时想到听写督促课件上的内容,让同学们、课代表要随时想到听写督促课件上的内容,让同学们及时巩固反思及时巩固反思第一章:化学
2、反应与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能量转化1、状态:漏标、标错聚集状态(液体、溶液)2、配平问题3、书写要求:(1)按最简整数比书写(2)按照燃烧热概念书写4、计算(1)盖斯定律应用不够熟练(2)大小判断忘记吸放热5、单位问题(1)焓变关系式后边不用写单位(2)数值关系后要加单位第一节:热化学落实盖斯定律的应用落实盖斯定律的应用已知已知298K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时下列两个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1、C(s)+O2(g)=CO2 (g) H1-393.5 kJmol-12、CO(g)+1/2O2(g) =CO2(g) H2-283.0 kJmol-1 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计算在此温度下反应3
3、: C (s)+1/2 O2(g)=CO (g)焓变)焓变H3 H1-H2=H3=-110.5kJmol-1-H3/3+H1/2-H2/6=7.28 kJmol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 H1-26.7 kJmol13Fe2O3(s)CO(g)=2Fe3O4(s)CO2(g) H2-50.75 kJmol1Fe3O4(s)CO(g)=3FeO(s)CO2(g) H3-36.5 kJmol1则反应则反应FeO(s)CO(g)=Fe(s)CO2(g)的焓变为的焓变为()由磷灰石由磷灰石主要成分主要成分Ca5(PO4)3F在
4、高温下制备黄磷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4)的热化学方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程式为4Ca5(PO4)3F(s)21SiO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H已知相同条件下:已知相同条件下:4Ca5(PO4)3F(s)+3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 H1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H2SiO2(s)CaO(s)=CaSiO3(s)H3用用H1、H2和和H3表示表示H , H_。H13H218H3电解问题电解问题1、基本类型记忆不清、不理解、基本类型记忆不清
5、、不理解2、反应条件不注明、反应条件不注明“电解电解”3、不按要求书写:、不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4、计算没把握实质(电子得失守恒)、计算没把握实质(电子得失守恒)5、电离不需要条件、电离不需要条件第二节:电化学电解落实电解落实13班班好:王啸林好:王啸林 韩钰韩钰 赵翔赵翔 肖玉轩肖玉轩良好:孙婷婷良好:孙婷婷 孙明哲孙明哲 李建坤李建坤 董再富董再富 薛顺志薛顺志14班班好:好: 吴迪吴迪 胡硕杰胡硕杰 刘浩森刘浩森 李金曼李金曼 杨光睿杨光睿良好:邵子扬良好:邵子扬 康浩源康浩源 陶然陶然 高仕荣高仕荣 王馨艳王馨艳 盖媛媛盖媛媛 连锦川连锦川 魏晓
6、魏晓 吴士彦吴士彦 马绪晨马绪晨 赵志超赵志超听写落实(电解)听写落实(电解)1、电解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铜电、电解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铜电极反应及总反应(以极反应及总反应(以惰性金属惰性金属为电极电解电解质为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溶液的类型)的类型)2、设计电解池(注明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设计电解池(注明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铜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氢气铜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氢气3、以铜作电极电解氯化钠、以铜作电极电解氯化钠电极反应书写落实电极反应书写落实1、工业上采用以铁、石墨为电极,电解、工业上采用以铁、石墨为电极,电解K2MnO4溶
7、液制溶液制取取KMnO4。 (1)Fe作作_阴阴_极,其电极反应式极,其电极反应式 _其附近溶液的其附近溶液的pH_变大变大_(填填“变大变大”“”“变小变小”或或“不变不变”)。)。(2)石墨电极上的反应式为石墨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2、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电解酸化的的生产方法之一是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溶液,装置如右图所示。装置如右图所示。b的电极名称是的电极名称是 正极正极 ,阴极反应式是阴极反应式是_;阳极反应式是阳极反应式是_。3、采用高质子导电性、采用高质子导电性SCY陶瓷陶瓷(能传递能传递H),实现氨的,实现氨的电化学合成。其总反应方程式:电化学合成。其总反应方程式:N23
8、H2 通电生成通电生成2NH3 ,阴极反应式阴极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阳极反应式:4、以石墨为电极电解、以石墨为电极电解NaHSO3溶液(溶液为酸性)的溶液(溶液为酸性)的方法制备硫酸,阳极电极反应式方法制备硫酸,阳极电极反应式: 。5、以铝材为阳极,在、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 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溶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反应式为:成氧化膜,阳极反应式为: 。 6、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我国学者提出用镍、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我国学者提出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盐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的方案,依的方案,依据
9、电解原理分析:据电解原理分析: Ni电极作电极作 (填填“阴阴”或或“阳阳”) 极。极。 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7、放电时:正极反应式:放电时:正极反应式:充电时:阴极反应式:充电时:阴极反应式: 8、2Na2S2 +NaBr3 Na2S4 + 3NaBr放电时:负极反应式放电时:负极反应式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充电时:阳极反应式 原电池问题汇总原电池问题汇总1、电池判断时形成闭合回路理解不到位,自发氧化、电池判断时形成闭合回路理解不到位,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不够熟练还原反应不够熟练2、电极判断和电解池发生混淆、电极判断和电解池发生混淆3、电极反应式书写不熟练、电极反应式书
10、写不熟练电化学规律总结电化学规律总结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既能设计成原电池也能设计成电解、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既能设计成原电池也能设计成电解池,不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能设计成电解池池,不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能设计成电解池2、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1)通过反应类型确定反应物和产物)通过反应类型确定反应物和产物(2)写出得失电子数)写出得失电子数(3)通过电荷守恒配平)通过电荷守恒配平-问题比较突出问题比较突出原则:原则:a、酸酸性溶液写性溶液写氢离子氢离子;碱碱性溶液写性溶液写氢氧根氢氧根;中性中性溶液溶液氢离子或氢氧根只能出现在氢离子或氢氧根只能出现在产物产物位置位置b、利用的
11、电荷要在电解质中找,如一只能传导、利用的电荷要在电解质中找,如一只能传导质子质子的体系,的体系,就用就用氢离子氢离子来配平,熔融的碳酸钠就用碳酸根来配平。总之,来配平,熔融的碳酸钠就用碳酸根来配平。总之,要用电解质中存在的带电微粒配平要用电解质中存在的带电微粒配平电化学规律总结电化学规律总结3、电子守恒法计算、电子守恒法计算(1)电解池:找出阴阳两极产生或消耗的物质及转)电解池:找出阴阳两极产生或消耗的物质及转移电子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已知求未知移电子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已知求未知(2)原电池:找出正负两极产生或消耗的物质及转)原电池:找出正负两极产生或消耗的物质及转移电子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12、,根据已知求未知移电子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已知求未知注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离子交换膜注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离子交换膜4、原电池中电极判断:、原电池中电极判断:两个电极两个电极均能与电解质反均能与电解质反应,谁应,谁活泼活泼谁是谁是负极负极;只有;只有一个一个能反应,反应的一能反应,反应的一极是极是负极负极5、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就是电、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就是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电泳也是化学变化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电泳也是化学变化电化学解题思路电化学解题思路18分别为分别为 Zn,Cu,Pt,Pt,C,C,Cu,Cu 溶液均为溶液均为100ml的溶液,溶质的溶液
13、,溶质足量,忽略过程中体积损失足量,忽略过程中体积损失电化学解题思路电化学解题思路【一】电池类型判断【一】电池类型判断 分别判断分别判断A 、B、 C、 D 属于何种装置属于何种装置【二】电极名称判断【二】电极名称判断 分别说明分别说明18的电极名称的电极名称【三】电极反应式书写【三】电极反应式书写 并书写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并书写电极反应、电池反应 描述各装置中的现象描述各装置中的现象【四】电子得失守恒计算【四】电子得失守恒计算 当外电路有当外电路有0.001mol电子通过时,计算电子通过时,计算B 、 C的氢离子浓度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值或氢氧根浓度值原电池基础听写原电池基础听写-完成电
14、极反应、电池总反应完成电极反应、电池总反应1、铜、铜-石墨石墨-稀硝酸稀硝酸2、镁、镁-铝铝-氢氧化钠氢氧化钠3、铜、铜-铝铝-浓硝酸浓硝酸4、甲烷、甲烷-氧气氧气-氢氧化钾氢氧化钾5、甲醇、甲醇-氧气氧气-稀硫酸稀硫酸6、铅蓄电池放电、铅蓄电池放电7、熔融碳酸盐、熔融碳酸盐-甲烷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8、甲烷、甲烷-氧气氧气-熔融氧化钠熔融氧化钠常见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书写】常见化学电源【电极反应式书写】1、锌锰干电池、锌锰干电池(1)酸性)酸性(2)碱性)碱性2、铅蓄电池:转移电子与硫酸关系,阴阳离子移动规律、铅蓄电池:转移电子与硫酸关系,阴阳离子移动规律(1)放电)放电(2)充电
15、时铅蓄电池负极接外加电源的哪一电极?)充电时铅蓄电池负极接外加电源的哪一电极?3、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负极通入)负极通入(2)正极通入【)正极通入【 】,电极反应在酸性、中性碱性、熔】,电极反应在酸性、中性碱性、熔融金属氧化物,熔融碳酸盐需要通入【融金属氧化物,熔融碳酸盐需要通入【 】。】。描述类题目整理描述类题目整理1、实验室制备氢气加入硫酸铜、实验室制备氢气加入硫酸铜 锌与置换出的单质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锌与置换出的单质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2、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碱性增强的原因、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碱性增强的原因 水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水电离产生氢离
16、子和氢氧根,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逸出使得氢离子浓度降低,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气逸出使得氢离子浓度降低,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氢氧根浓度增大氢氧根浓度增大3、精炼铜、精炼铜 阴极用纯铜阳极用粗铜电解质溶液用硫酸铜。粗铜中阴极用纯铜阳极用粗铜电解质溶液用硫酸铜。粗铜中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变为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所以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变为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所以硫酸铜的浓度降低;比铜弱的金属形成阳极泥沉到阳硫酸铜的浓度降低;比铜弱的金属形成阳极泥沉到阳极下方。极下方。描述类题目整理描述类题目整理4、电镀(铁上镀铜为例)、电镀(铁上镀铜为例)阳极用铜(镀层金属)阴极用铁(镀件)电解质溶阳极用铜(镀层金属
17、)阴极用铁(镀件)电解质溶液用硫酸铜(含镀层金属的盐溶液)。电镀过程液用硫酸铜(含镀层金属的盐溶液)。电镀过程中硫酸铜浓度保持不变,中硫酸铜浓度保持不变,pH也不变。也不变。5、金属腐蚀、金属腐蚀 包含化学腐蚀和包含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电化腐蚀;电化腐蚀分为析氢腐;电化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发生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和吸氧腐蚀(发蚀(发生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和吸氧腐蚀(发生在中性、碱性环境下)。注意:活动性比氢弱生在中性、碱性环境下)。注意:活动性比氢弱的不能发生析氢腐蚀。的不能发生析氢腐蚀。练习:书写电化腐蚀的电极反应及总反应练习:书写电化腐蚀的电极反应及总反应描述类题目整理描述类题目整理6、金属防
18、护、金属防护电化学防护:电化学防护:牺牲阳极保护法牺牲阳极保护法(连接一块比被保护(连接一块比被保护的金属活泼的金属板);的金属活泼的金属板);阴极电保护法阴极电保护法(被保护(被保护的金属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阳极电保护法的金属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阳极电保护法(被保护金属连接直流电源正极形成致密氧化膜)(被保护金属连接直流电源正极形成致密氧化膜)化学防护:主要通过隔绝空气法涂油漆、电镀(镀化学防护:主要通过隔绝空气法涂油漆、电镀(镀锌铁俗称白铁,镀锡铁俗称马口铁)、油膜、烤锌铁俗称白铁,镀锡铁俗称马口铁)、油膜、烤蓝等。蓝等。以铁为例腐蚀速率:铁作阳极以铁为例腐蚀速率:铁作阳极铁作负极铁作
19、负极铁的化学铁的化学腐蚀腐蚀铁作正极铁作正极铁作阴极铁作阴极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一、焓判据:放热更易于自发一、焓判据:放热更易于自发二、熵判据:熵增更易于自发二、熵判据:熵增更易于自发三、综合判据:(注意三、综合判据:(注意H、S的的单位单位)H-TS0 反应不自发反应不自发H0 S0 S0 高温高温自发,有反应进行的自发,有反应进行的最低最低温度温度H0 一定自发一定自发H0 S0 一定不自发一定不自发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可逆反应一、可逆反应1、定义、定义2、特点:、特点:
20、不彻底性(任何时刻各物质不可为不彻底性(任何时刻各物质不可为0)、同时性、同时性二、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1、定义、定义2、特点、特点3、标志、标志三、平衡常数三、平衡常数1、意义:、意义:K值越大,一般进行越彻底;利用值越大,一般进行越彻底;利用Q与与K关系判断反应关系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进行的方向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只与温度有关重点突破【平衡标志】重点突破【平衡标志】1、看、看恒温恒容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还是恒温恒压2、看前后气体系数和是否相等、看前后气体系数和是否相等3、看有无非气体参加、看有无非气体参加4、看速率:两个方向;符合系数比、看速率:两个方向;符合系数比5、比例问
21、题细分析、比例问题细分析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浓度:一、浓度:1.增大增大反应物反应物浓度,浓度,正正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增大增大,逆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右移动,不变,平衡向右移动,K不变。不变。2.减小减小反应物反应物浓度,浓度,正正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减小减小,逆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左移动,不变,平衡向左移动,K不变。不变。3.增大增大生成物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逆逆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向左移动,K不变。不变。4.减小减小生成物生成物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浓度,正反应速率不变,逆逆反应速率反应
22、速率减小减小,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向右移动,K不变。不变。二、压强:二、压强:1.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与反应的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与反应的速率速率。2.压强只对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相等的压强只对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相等的平衡平衡有影响。有影响。3.增大增大压强(减小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压强(减小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增大,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小的方向移动,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小的方向移动,K不变。不变。4.减小减小压强(增大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压强(增大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减小,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移动,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大的方向移动,K不变。不变。三、温度三、温度1.升高升高温度,正、逆反
23、应速率都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吸热方向向移动,吸热方向K变大,放热方向变大,放热方向K变小。变小。2.降低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减小,平衡向放热方,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放热方向向移动,放热方向K变大,吸热方向变大,吸热方向K变小。变小。四、其他:四、其他:1.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恒温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体积体积不变不变,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平衡,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平衡不移动。不移动。2.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压强不变,恒温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压强不变,体积
24、体积增加增加,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五、催化剂五、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平衡不移动,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平衡不移动,K不变。不变。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哪些问题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哪些问题平衡移动原理:在封闭体系中,仅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平衡移动原理:在封闭体系中,仅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动。平衡移动原理只能解释平衡移动问题平衡移动原理只能解释平衡移动问题
25、 1、首先要有一个平衡体系。、首先要有一个平衡体系。未建立平衡,改变条件无法用该理论解释未建立平衡,改变条件无法用该理论解释 2、改变条件后体系移动。、改变条件后体系移动。 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速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速率,平衡不发生移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率,平衡不发生移动,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解释沉淀溶解平衡:解释沉淀溶解平衡:在盛有在盛有NaCl固体的封闭体系中,通入固体的封闭体系中,通入HCl气体,气体,NaCl生成生成Na+和和Cl-的可逆反应中,氯离子浓度增大,的可逆反应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析出氯化钠晶体平衡向左移
26、动,析出氯化钠晶体 13班班 魏晓彤魏晓彤等效平衡:两个平衡的百分含量、转化率相等等效平衡:两个平衡的百分含量、转化率相等【1】恒温恒容,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相等,一边倒,按】恒温恒容,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相等,一边倒,按量加量加【2】恒温恒容,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一边倒,按投】恒温恒容,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一边倒,按投料比加料比加【3】恒温恒压,一边倒,按投料比加】恒温恒压,一边倒,按投料比加注意:一边倒的方法注意:一边倒的方法等效平衡:两个平衡的百分含量、转化率相等等效平衡:两个平衡的百分含量、转化率相等 N2+3H2= 2NH3 1 4 0 0 a b b/2+0=1 3b/2+a=4 x y
27、z z/2+x=1 3z/2+y=4 【2】恒温恒容,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一边倒,】恒温恒容,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一边倒, 按投料比加按投料比加 H2 + I2 = 2HI 1 2 0 2 4 0 x y z z/2+x - =1:2 z/2+y 注意:一边倒的方法注意:一边倒的方法 【3】恒温恒压,一边倒,按投料比加】恒温恒压,一边倒,按投料比加 N2 + 3H2 = 2NH3 1 4 0 2 8 x y z z/2+x - = 1:4 3z/2+y 例题一例题一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和1 mol B,发生反,发生反应:应:2A(g)B(
28、g) 3C(g)D(g),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的浓度为a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的浓度仍为a molL1的是(的是( )变)变式:式:B的状态改为固体(的状态改为固体(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典型题一】平衡标志【典型题一】平衡标志对于可逆反应:对于可逆反应:N2 + 3H2 = 2NH3,下列说法可达平衡的是,下列说法可达平衡的是( ),并说明理
29、由:),并说明理由:(1)N2的消耗速率与的消耗速率与N2生成速率相等;生成速率相等;(2)N2消耗速率等于消耗速率等于NH3的消耗速率;的消耗速率;(3)H2消耗速率等于消耗速率等于N2消耗速率的消耗速率的3倍;倍;(4)N2消耗速率等于消耗速率等于NH3的消耗速率的的消耗速率的1/2;(5)H2消耗速率等于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生成速率的3倍;倍;(6)单位时间内,拆开)单位时间内,拆开1molNN,同时拆开同时拆开3molHH;(7)单位时间内,拆开)单位时间内,拆开1molNN,同时拆开同时拆开3molNH;(8)单位时间内,拆开)单位时间内,拆开1molNN,同时拆开同时拆开6m
30、olNH;(9)单位时间内,拆开)单位时间内,拆开1molNN,同时生成同时生成3molHH;(10)单位时间内,减少的反应物分子是减少的的生成物分子)单位时间内,减少的反应物分子是减少的的生成物分子的的2倍。倍。2、写列条件的可逆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是(、写列条件的可逆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是( ),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1)各物质的浓度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相等;(2)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各物质的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3)恒容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恒容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4)各物质的含量相等;)各物质的含量相等;(5)各物质的含量保持不变;)各物质的含量
31、保持不变;(6)各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各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7)恒)恒T、V条件下,条件下,N2 + 3H2 = 2NH3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8)恒)恒T、V条件下,条件下,C(s)+ H2O(g) = CO+H2中,气体的密度不再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变化;(9)恒)恒T、V条件下,条件下,N2 + 3H2 = 2NH3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化;(10)恒)恒T、V条件下,条件下, 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11)恒)恒T、V条件下,条件下,N2 + 3H2 = 2NH3中,气体的平均分
32、子量不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再变化;【典型题二】等效平衡【典型题二】等效平衡1、可逆反应、可逆反应A(g)B(g) 2C(g)在在固定容积固定容积的的容器中进行,容器中进行,a. 如果向容器中充入如果向容器中充入1mol A和和1mol B,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b. 若向容器中充入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 C,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1) C物质平衡浓度物质平衡浓度 a b (2) C物质体积分数物质体积分数 a b(3) A物质的转化率物质的转化率 a C物质转化率物质转化率b (4) 平衡时的反应速率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a b2、在一密
33、闭的容器中充入、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入2mol A和和1mol B发生反发生反应: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达到平衡后,C的体的体积分数为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容积和温度不变,按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起始物质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则x的值为(的值为( )A. 只能为只能为2 B.只能为只能为3 C. 可能为可能为2,也可能为,也可能为3 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典型题二】等效平衡3、在相同、在相同温度温度下,有相同下,有相同体积体积的甲
34、、乙两容器,甲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容器中充入1g N2和和1g H2,乙容器中充入,乙容器中充入2g N2和和2g H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化学反应速率:乙甲B平衡后平衡后N2的浓度:乙甲的浓度:乙甲CH2的转化率:乙甲的转化率:乙甲D平衡混合气中平衡混合气中H2的体积分数:乙甲的体积分数:乙甲【典型题二】等效平衡 4、甲、乙两容器,甲的容积固定,乙的容积可变。、甲、乙两容器,甲的容积固定,乙的容积可变。在一定温度下,向甲中通入在一定温度下,向甲中通入3mol N2和和4mol H2,反,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
35、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amol。(1)相同)相同温度温度下,向乙中通入下,向乙中通入2molNH3,且保持,且保持容容积积与甲相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与与甲相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与甲平衡中相同。起始时乙中还通入了甲平衡中相同。起始时乙中还通入了_mol N2和和_mol H2。(2)相同)相同温度温度下,若向乙中通入下,若向乙中通入6mol N2和和8mol H2,且保持,且保持压强压强与甲相等,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与甲相等,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氨的物质的量为成氨的物质的量为b mol,则,则a b_ ;若乙;若乙与甲的与甲的容积容积始终相等,达到平衡时,生成氨的物
36、质始终相等,达到平衡时,生成氨的物质的量为的量为c mol,则,则a c_1 2 (填填“”、“”或或“”)。5、当温度一定时分别往下列容器中充入氢气和氮气,发生、当温度一定时分别往下列容器中充入氢气和氮气,发生如下反应:如下反应: A. B. (1)在恒容容器中)在恒容容器中 氮气转化率氮气转化率 B A 各物质平衡浓度各物质平衡浓度 B A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 A(2)在恒压容器中)在恒压容器中氮气转化率氮气转化率 B A 各物质平衡浓度各物质平衡浓度 B A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 A223NH32NH2213molNmolH 和2226molNmolH和
37、6、有两只密闭容器、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和B。A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体积比为等物质的量的体积比为2 1的的SO2和和O2的混合气体,并使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和B容积容积相等(如下图所示)。在保持相等(如下图所示)。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试填写下列空格:。试填写下列空格:(1)A容器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容器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B容器容器_;平衡时;平衡时A容器中
38、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的转化率比B容器容器_;(2)达到()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物质)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物质的量的氩气,的量的氩气,A容器中化学平衡容器中化学平衡_移动,移动,B容器中化学平衡容器中化学平衡_;(3)达到()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原反)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原反应气体,达到平衡时,应气体,达到平衡时,A容器的混合气体中容器的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的体积分数_(填(填“增大增大”、“减小减小”或或“不变不变”,下同);,下同);B容器的混合气体容器的混合气体中中SO3的体积分数的
39、体积分数_。变式变式6、有两只密闭容器、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和B。A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充入等物质的量SO3,并使,并使A和和B容积相等(如下图所示)。在保持容积相等(如下图所示)。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 2SO3 2SO2O2 。试填写下列空格:。试填写下列空格:(1)A容器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容器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B容器容器_;平衡时;平衡时A容器中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的转化率比B
40、容器容器_;(2)达到()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物质)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物质的量的氩气,的量的氩气,A容器中化学平衡容器中化学平衡_移动,移动,B容器中化学平衡容器中化学平衡_;(3)达到()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原反)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原反应气体,达到平衡时,应气体,达到平衡时,A容器的混合气体中容器的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的体积分数_(填(填“增大增大”、“减小减小”或或“不变不变”,下同);,下同);B容器的混合气体容器的混合气体中中SO3的体积分数的体积分数_。7、 2SO2(g)O
41、2 (g) 2SO3 (g) H=-56KJ mol-1。恒温条件下向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恒温条件下向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和1mol氧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氧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kJ,二氧化硫转化率为,二氧化硫转化率为x;当通入当通入2mol三氧化硫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三氧化硫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bkJ,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向左反应的转化率为向左反应的转化率为y。问。问a、b、x、y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变式:如果将恒温改为绝热会怎样变式:如果将恒温改为绝热会怎样规律总结【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相等】规律总结【前后气体系数和不相等】1、恒温恒压,同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
42、平衡向、恒温恒压,同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转化率【】方向移动,转化率【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 】,各组分百分含量【】,各组分百分含量【 】。】。2、恒温恒容,同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恒温恒容,同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转化率(以合成氨为例)【】方向移动,转化率(以合成氨为例)【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 】,氮气百分含量【】,氮气百分含量【 】。】。3、恒温恒压比恒温恒容更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恒温恒压比恒温恒容更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注意:百分含量为该物质在占总的百分比,有质注意:百分含量为该物质在占总的百分比,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
43、质的量分数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该物质转化率越大,那么它的百分含量就越小。该物质转化率越大,那么它的百分含量就越小。通过计算来感知各物理量通过计算来感知各物理量例题:向一个体积为例题:向一个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升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氮气,氮气,8mol氢气,氢气,让其发生反应,让其发生反应,10min中达到平衡时,压强变为原来的中达到平衡时,压强变为原来的9/10,回,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氮气、氢气、氨气表示到达平衡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分别用氮气、氢气、氨气表示到达平衡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以及它们的比率,以及它们的比(2)平衡时氮气、氢气、氨气的浓度分别为多少
44、)平衡时氮气、氢气、氨气的浓度分别为多少(3)氮气、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分别为多少)氮气、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分别为多少(4)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为多少)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为多少(5)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以及氮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以及氮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6)若向该容器中通入再通入)若向该容器中通入再通入2mol氮气,氮气,8mol氢气,达到平衡氢气,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需要的时间【 】;各组分平衡浓度【】;各组分平衡浓度【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 】;】;氮气、氢气的平衡转化率【氮气、氢气的平衡转化率【 】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 】,】,以及氮气的质量
45、分数【以及氮气的质量分数【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1、增大一方浓度提高另一方的转化率,自身的转化率减小。、增大一方浓度提高另一方的转化率,自身的转化率减小。2、按系数比投料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按系数比投料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3、恒温比绝热(不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更有利于向右进行、恒温比绝热(不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更有利于向右进行4、恒压比恒容更有利于、恒压比恒容更有利于“向右向右”进行进行5、恒温恒压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程度不变、恒温恒压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程度不变6、恒温恒容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恒温恒容等倍数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 可先考虑恒可先考虑恒温恒压,然后压缩体积来实现。温恒压,然后压缩体积来实现。7、简单改变固体的量既不影响速率也不影响平衡、简单改变固体的量既不影响速率也不影响平衡8、改变表面积只影响速率、改变表面积只影响速率第二课时定时测试第二课时定时测试3、 同时将体积压缩为一半,同时将体积压缩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工作者2025年度述职报告范文
- 四年级学生书法能力培养计划
- 智能教育服务系统模式探索-洞察及研究
-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专项计划
- 糖衣泡腾片儿童依从性-洞察及研究
- 八年级下册英语线上线下家校合作计划
- 三年级下册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 技术研讨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计划
- 2025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推进计划
- 信息化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 中国氢燃料电池用铂催化剂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区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全氢聚硅氮烷转化为氧化硅的机理剖析与多元应用探索
- 物业项目合伙协议书
-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多校中考二模 化学试题(含答案)
- 国家职业标准 6-11-01-03 化工总控工S (2025年版)
- 入团考试高效复习秘籍试题及答案
- JT-T 600-2025 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
- 2025-2030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临床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
- 集采药品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