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2006年12月修订)一、前言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牙、牙合、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诸部位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口腔功能等,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阐述,从而为学习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及时补充介绍一些本学科新进展,使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世界先进水平能有所了解。教师应认真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

2、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听课、绘图、实习操作、观察标本、自学、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及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实验课重点要求实际联系理论,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160;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口腔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学62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36学时),3学分。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科任务、内容。  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了解: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牙体解剖生理 学时分配: 10学时掌握:牙的共同演化规律。牙的分类,牙的部位记录法。 牙的外部观察。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的概念。恒牙的外形特点,乳牙的共同的外形特点,乳牙及恒牙

4、的萌出和更替,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腔各部的名称的概念,恒牙髓腔形态。 熟悉:牙的功能。临床牙位记录的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牙的内部观察。各个乳牙的解剖特点。 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性变化,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了解: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其他临床牙位记录法(palmer记录系统,通用编号系统)。 牙体形态的应用解剖。乳牙的髓腔形态。 牙列、牙合 与颌位   学时分配:4学时掌握: 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牙列牙合 面形态特征。牙尖交错牙合 的名称与定义,牙尖交错牙合 的咬合接触特征,牙合 的建立。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

5、位,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 熟悉:牙列的分型,牙列的大小。 面部标志与面部协调关系。 前伸牙合 颌位,侧牙合 颌位,尖牙保护牙合 ,组牙功能牙合 ,侧向平衡牙合 及正常牙合 的概念。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学时分配:6学时掌握:上、下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其作用与运动的基本形式。咀嚼肌的起止点及生理功能。唾液腺的位置、形态、毗邻,腮腺导管的起始形态结构、走形及开口部位。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走行及分布,颌面部的主要浅静脉、深静脉的起止、形成和属支,颅内静脉的交通。 环形淋巴结群的腮腺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三叉神经分支的出颅部位、走行、分支及

6、分布范围,颅外段的面神经主干及分支的走行及分布,面神经管的面神经走形、分支及分布,舌下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熟悉:颞骨、蝶骨的解剖生理特点。 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表情肌的起止点及生理功能。 唾液腺的一般概念,腮腺、下颌下腺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下颌下腺鞘附着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颈部主要的浅静脉深静脉的起止、形成和属支。 颈外侧群淋巴结的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半月神经节的位置、形态、毗邻及临床意义,舌咽神经的分支及分布,迷走神经的分支及分布,颈丛神经浅组分支的走行分布。 了解:其他骨的解剖生物特点,鼻、颧、腭、舌骨。 颞下颌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7、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的要点及争议。 颈部肌。 舌下腺的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 头颈部血管的一般特征,头颈部动脉的吻合。 颈浅群淋巴结和咽后群淋巴结的位置、数目、收集及回流。 三叉神经颅内走行及各支的性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的性质、出颅部位及纤维成分。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 学时分配:2学时掌握:口腔的境界、分部,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唇的境界及表面标志、层次结构、 淋巴回流,颊的境界、层次结构,硬腭的形态、表面标志及其结构特点,舌下区的位置、境界、表面标志及各结构的毗邻关系,舌的结构及其神经分布、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面部表面解剖标志,面部软组织的特点,腮腺的位置和

8、毗邻,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的方法,面侧深区的境界、层次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颞间隙、咽旁间隙、翼腭间隙、舌下间隙的位置、境界及各间隙内的主要内容,颌面部各间隙之间的交通。 颈部的体表标志,颈部筋膜及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脏旁间隙、气管前间隙各膜间间隙,颈部筋膜间间隙的交通,颌下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气管颈段前方层次、毗邻,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熟悉:唇的血管及神经,牙龈的结构特点,软腭的表面标志、构造及其神经分部、血管供应和淋巴回流。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层次内容,气管颈段位置的移动性及其临床意义

9、。   了解:咽的分部、咽壁的层次及咽的血管、淋巴、神经。 颈部境界及分区,颈部的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咽后间隙及食管后间隙,颈后三角的境界、层次内容。      口腔功能 学时分配:3学时掌握: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掌握下颌运动的范围。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咀嚼周期的特点,咀嚼肌力、牙合 力及牙周潜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咀嚼效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磨耗及磨损的概念,磨耗的生理意义。吞咽对牙合 、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熟悉: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咀嚼运动的类型,咀嚼对牙合&

10、#160;、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吞咽的反射控制,吞咽过程。 了解: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 咀嚼的神经控制,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咀嚼时的牙齿运动,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语言、唾液、吞咽等功能。 三、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的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一)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目的旨在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常的牙体解剖结构和口腔生理功能,为口腔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主要内容是牙体解剖学。安排了3个实验内容,包括牙的测量和雕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雕刻和描绘,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计划安排12学时。(二)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是研究口腔

11、、颌、面、颈诸部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实验课是按口腔、颌面、颈等区域进行学习,以实际解剖操作为主,结合标本、图片及及教科书,建立实际的解剖感性认识,从而为学习口腔颌面外科打下一定的基础。 解剖实验课是一门很多形象化的教学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一个具体鲜明的解剖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仅是文字叙述。要在有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真正看到解剖的实际,又能通过实际所见,总结成系统的知识。因此,解剖实验课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1. 每次解剖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了解每次解剖内容、目的和要求。阅读教科书中有关本次实验的内容,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南。 2. 每次实验课开始先由教师讲

12、解本次内容重点、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3. 同学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图谱、标本,在教师的辅导下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操作时要按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层次解剖。另一人当助手。第三人宣读实习指导或教材或拿图片及标本来对照。当完成一个区域解剖后,轮换各自的角色任务。 4. 做完后同学各组之间进行重要内容的相互示教,由操作者讲解该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大家可以讨论复习,最后教师小结。 5.注意事项 (1)解剖对象虽然是尸体,但仍应按临床病人那样,以严肃的态度,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聚精会神地进行解剖,避免破坏需要保留观察的重要结构。不要任意作不必要的切口。 (2)要组织好。每46人一小组,

13、小组长负责领取器械(手术刀2把、镊子4把、止血钳2把)、图片和尸体标本,结束时清点及送还。 (3)遵守实习室规章制度。 (三)教材1.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2版) 主编:王嘉德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第2版) 主编:王嘉德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口腔解剖生理学(第5版) 主编:皮 昕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四)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和要求学时数实验一 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实验内容: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2.测量离体牙实验要求: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

14、方法4实验二 上颌中切牙的雕刻实验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右上颌中切牙。实验要求: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 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4实验三 下颌磨牙的雕刻实验内容:雕刻下颌第一磨牙实验要求: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熟悉磨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4实验四 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实验内容:1.观察上颌骨一体四突的形态结构。2.观察下颌骨体与下颌支的结构特点。3.颧骨体及三突的观察4.观察颅底有关解剖结构的位置、内容及意义实验要求:1.掌握上、下颌骨、颧骨的结构特点,骨孔和重要标志

15、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2.掌握颅底骨结构特点4实验五 颌面部浅层、腮腺及面神经实验内容:1.观察面部表情肌的位置及附特点。2.观察面部颌外动脉、面前静脉的走行。3.观察眶下孔及颏孔位置、形态及内容。4.观察腮腺位置、外形及腮腺筋膜。5.观察面神经主干、分支及出腮腺时的位置。6.面后静脉与面神经、腮腺的关系实验要求:1.掌握面部表面肌的位置、附着特点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面部动脉及静脉的走行。3.掌握眶下孔及颏孔的位置.4.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5.掌握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面神经与面后静脉的关系4实验六 颌面部深层肌、血管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

16、面诸间隙实验内容:1.操作 解剖颞、咬肌、颞下、翼下颌等间隙,翼静脉丛,颌内动、静脉,翼外肌及三叉神经第三支。2.看标本及图片 咀嚼肌,颌内动脉、静脉,翼静脉丛,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及三叉神经下颌支:颊长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上颌支:眶下神经,前、中、后上牙槽神经,蝶腭神经结,腭神经等。咽旁间隙。实验要求:1.掌握颌面诸间隙的解剖范围、层次内容、交通及临床意义。2.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3.掌握翼静脉丛、颌内动、静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4.掌握三叉神经上颌支及下颌支的走行、分面及其临床意义。4实验七 口腔、颞下颌关节及下颌下三角区实验内容:1.操作 舌下区、切牙乳头及切牙孔、腭大孔、翼突钩、颞下颌关节、颌下区。2.看标本 软腭肌肉。舌及舌肌。颞下颌关节、韧带及其肌肉。舌下腺、颌下腺及口底肌肉。实验要求:1.掌握舌下区的境界、内容及交通。2.掌握舌的结构特点。3.掌握腭部结构特点。4.掌握颞下关节的解剖特点、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