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颈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_第1页
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颈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_第2页
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颈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颈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         08-06-28 09:53:00     编辑:studa20           作者:吕琦,陈学明,周忠,王万明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器材结合骨诱导材料行颈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4例寰枢椎失稳的患者采用不同内固定器材结合骨诱导材料金世植骨灵行颈后路内固

2、定植骨融合术,其中应用Apofix椎板钩融合19例,AOSYS融合5例,均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金世植骨灵。观察病人的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内植物的并发症及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12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在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术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18例,明显改善5例,轻度改善1例。功能评定优2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Apofix,AOSYS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寰枢椎失稳,既可使寰枢椎立即获得稳定,又可获得长期的骨性融合稳定,是重新建立上颈椎稳定性和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颈

3、椎; 骨折; 脱位; 内固定; 骨诱导齿状突是寰枢椎稳定和运动功能最重要的骨性中轴结构。一旦齿状突骨折将累及寰枢椎,常继发性损伤脊髓,导致瘫痪,甚者死亡。齿状突具有特殊解剖结构和功能,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高,导致寰枢椎因缺乏齿状突和周围韧带结构制约而发生寰枢椎失稳、脱位1。近几年来,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出现,一些新型的内固定方法,如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器和AOSYS钩棒内固定器等已成为治疗上位颈椎不稳症的有效方法。而应用骨诱导活性材料金世植骨灵,可以有效促进骨生长,加速植骨融合。内固定器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金世植骨灵,提高了寰枢椎失稳后路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手术时间。本组应用不同内固定器械结合

4、金世植骨灵材料对24例寰枢椎失稳的患者进行颈后路融合术,经随访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1158岁,其中1120岁1例,2130岁12例,3140岁7例,4150岁2例,5158岁2例,平均28.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跌落伤9例。    1.2  病程和治疗经过    损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4 h,最长7 d,平均3 d

5、。院前治疗经过:(1)院外就诊时未作出诊断也未治疗12例;(2)单纯颈托固定12例。    1.3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1)24例均表现出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多在枕颈区正中或两侧;颅颈活动受限以及头颈部倾斜僵硬。(2)单侧肢体肌力下降12例。(3)上颈神经根损害如耳大神经或枕大神经痛、感觉减退、疼痛8例。    1.4  影像学检查    本组24例均常规拍颈椎正侧位、开口位X线片。接受MRI检查18例,8例显示受压节段脊髓信号增高。行螺旋CT

6、检查15例。脱位状况:寰椎无移位12例;移位4 mm者8例;寰椎后移位4例。经颅骨牵引后均复位。    2  治疗和结果    本组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前常规颅骨牵引,牵引1周后摄X线片检查观察寰椎前脱位复位情况,复位后实施手术。    2.1  手术方法    寰枢椎后结构植骨内固定,采用Apofix内固定系统15例和AOSYS内固定系统9例。术中作枕骨到C3棘突间后正中切口,显露椎弓后结构。在椎板骨膜下剥离并向两侧牵开,暴露出枕骨后下缘、寰椎后弓及枢椎

7、椎板。从棘突中线向两侧暴露寰椎后弓宽度1.5 cm,以防止损伤椎动脉。切除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软组织。整理植骨床,用高速电钻将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表面骨皮质磨除,打磨粗糙面以备植骨。切除枢椎椎板与棘突交界处的骨嵴以适合椎板下钩外形。先置入Apofix左右上椎板钩,使其挂住寰椎后弓。将C2棘突向头端轻轻提拉,扩大C2、3椎板间隙,置入Apofix左右下椎板钩,并通过连接套筒与上椎板钩相连接。取长棒状骨诱导活性材料金世植骨灵,植于寰椎后弓下方及枢椎椎板之间的椎板间隙,形成弓间和表面植骨,并应用丝线将其固定。用2把加压钳同时对左右上下椎板钩进行均衡加压。透视检查复位满意后对连接部进行钳夹固定,使连接装

8、置成为一体。AOSYS内固定系统手术步骤与Apofix内固定系统相似。区别在于:AOSYS内固定系统采用上方开口的上下椎板钩,在置入AOSYS左右下椎板钩后,置入2根棒,用螺母固定。    2.2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最短12个月,最长36月,平均16个月。根据脊髓功能和影像学评价:优:自我感觉无异常,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植骨融合,头颈运动范围无明显障碍;良:自我感觉有时头颈部不适,四肢运动功能有时无力,步态良好,神经系统检查可表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可能存在;可:症状体征有改善,但肢

9、体运动功能受限,步态不稳;无变化:症状与体征及自我感觉无变化,植骨不愈合。本组24例均获得寰枢椎植骨融合。优20例,良2例,可2例,效果良者多为头颈部不适及头颈运动范围障碍,但无四肢运动功能障碍。    2.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6岁,因“车祸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3 h”入院。入院时查体:颈椎外观呈前突畸形,颈椎活动受限,双上肢感觉和肌力均减低。X线片及MSCT示:颈椎齿状突骨折,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入院诊断:颈椎齿状突骨折伴脊髓损伤。入院后经颈椎牵引复位后,于2005年1月17日在全麻下行颈椎后路内固定(AOSYS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术(植入金世植骨灵人工骨4 g),术后一般情况好,复查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