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的 】 1、掌握重点字词(正音、虚词、一字多义、活用、通假等)2、学习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3、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舍”“名”“其”“以”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至”“明”等一些词的活用。 2、掌握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和课文简介,串讲第一段。 【教学过程】:
2、一、导入新课。 (一)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 明确: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 记是一种记叙文体。内容广泛,可以记人、记事、记物,写法方面比较自由,构思巧妙。在表达方面上可纯为记叙,可夹叙夹议,有的甚至议多于叙。 (二)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二、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一)作者生平介绍
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二)时代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
4、遗憾。就是在这深探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研习课文(一)朗读课文。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务就是“读”,有一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由大家先朗读这篇课文。(二)正音(板书):(三)理清思路。 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1、2):记游山所见及经过。 第二部分(3、4):写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四)研习课文第一段。 1、掌握以下字词: 偏义复词:庐冢,庐,房舍。冢,坟墓。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房舍。 词类活用: (1)“舍”: 筑
5、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房屋。例:屋舍俨然。筑室定居。例:始舍于其址。同“捨”,放弃。例:便舍船,从口入。) (2)“名”: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一词多义: (1)卒:死“死葬之”终于。“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文字。“独其为文犹可识”。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文章
6、);文过饰非(掩饰) (3)“道”:道路。“有碑仆道”。说、讲。“何可胜道也哉”。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主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4)盖:盖音谬也。副词,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的意思。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2、找出文中的判断句: A者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
7、,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4、状语后置: 始舍于其址。 (五)第一段课文分析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哪一个是本名?哪一个是别名?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华山是本名;褒禅山是别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2、“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阳:山南水北(如衡阳在衡山的南面,洛阳在洛河的北面)阴:山北水南(江阴在长江的南面) 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从它那些残存的文字中还能够辨认出的,是“花山”。独:只有。其:那,
8、那些。文:文字,指碑上残存的文字。犹:还。曰:是。这句话比较费解。“为文”当指额文,刻在石碑上部的碑文题目,字体较大,刻得较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言:说,这里是“念”的意思。盖:副词,这里表示推测性的判断,相当于“原来”的意思。作者认为,“华山”的“华”字,既然碑上写作“花”,就应该读hu,现在读如“华实”的华(huá)是读音错了。【提问】为什么说“华(á)山”是“音谬”? 明确:古文无“花”字,“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 四、小结:文章紧扣题目,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起头,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以及这座山的另一个名称“
9、华山”。由这句的“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为下文写游华山洞作交待,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板书设计: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文章第2、3段,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第一段作者运用了环环相扣,层层相生的方法,为我们介绍了禅院华山洞仆碑三个主要景物,并且引出了对“华山”的正音,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了伏笔。由于王安石游兴未减,所以暂时把仆碑上的文字搁置一旁,踏上了游览华山洞的征程。二、研习第二段。 (
10、一)掌握以下字词。词类活用: (1)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3)穷:形容词作动词,指走到尽头。(4)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致)。(5)至:动词作名词,到的人。(6)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一词多义: (1)以: 由山以上五六里:而,连词,顺承。 拥火以入:而,连词,顺承。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来,连词,修饰(2)然: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六国论)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陈涉世家)重点字词:“记游”:在洞壁上题写诗文以作留念。“十一”: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之一。即十分
11、之一。“或”:有的人。“咎”:责备。“极”:尽,尽情享受。(二)第二段课文分析【提问】:作者在第二段中主要游览了什么景点?为什么在游洞途中退出?运用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洞和后洞。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对比: 前洞平旷游人多 后洞幽深入者少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之深 进洞“其见愈奇”的欣喜出洞“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提问】:概括第一、二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12、三、小结:这都是记的游褒禅山的事,也可以说是本篇的正文。文字虽简短,描绘却较细。我们好像跟着作者从山中的禅院出来,行过一块仆在路旁的碑,游览了前洞和后洞。他在游前洞时,看到许多游客在那里记下了名字,知道到过的人很多。但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洞。游后洞时,要持火把进去,越往深处越难走,见到的景物也越奇。虽然作者没有具体描写它怎样奇,然而这却深深地吸引了读者。通过对洞中探寻的迫切心情,给了读者充分想像的余地。后洞的奇,他还有十分之九没有见到,留下一片懊悔。记游的事已经写完,如果文章到此为止,也未尝不可。但下文“于是余有叹焉”一句,陡然一转,引起了后半篇的一番大议论。 四、研习第三段。(一)掌握以下字词:
13、 一词多义: 1、“观”: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景象。“非常之观”。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2、“得”: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心得、收获。“往往有得”。融洽。“与公甚相得”。得到,获得。“某得八焉”。(、均王忠肃公翱事) 3、“夷”:平坦。“夷以近”。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4、险:高山。例:险以远。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要。例:江山险固。5、“相”:帮助、辅佐,读xiàng。“无物以相之”
14、。宰相、丞相,读xiàng。“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互相,读xing。“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6、孰:谁。例:“其孰能讥之乎”。通“熟”,仔细。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词类活用: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的地方 古今异义: “于是”:古:在此。对这种情况。今:连词。“非常”: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虚词: “以”:作介词用: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用来、拿。“无物以相
15、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并列。“险以远”。表承接。“由山以上”。 重点字词:“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僻远的地方。“幽暗昏惑”: 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尽吾志”:尽到了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找出文中的判断句: B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二)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提问】:第三段着重写什么? 明确: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提出要赏“非常之观”, 必须具备“志”、
16、“力”、“物”三个条件,那么作者认为“志”、“力”、“物”这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 2、“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记游华山洞的经过记游洞经过前洞后洞 记游者少窈 寒 深平旷记游者甚众板书设计:悔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分析“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研读文章第四、五段,积累文言知识。【教学过程】: 一、完成上节课的作业。【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出要赏“非常之观”, 必须具备“志”、“力”、“物”三个条件,那么作者认为“志”、“力”、“物”这三者之间是
17、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这里以景喻物,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呢?作者提出了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三个“不能至”表达了三层意思,提出了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在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有志”;在提出“力”和“物”这两个条件时,又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有志”。这就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把需要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又需要一
18、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完成一种理想追求的道理。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其中“志”又是最根本的。所以作者又对“志”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强调和申述。“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通过对比“力足以至”而未能至和“尽吾志也而未能至”两种情况,得出“可讥”“有悔”和“无悔”“无讥”两种结果。这一正一反的两层意思,突出了“有志”的决定作用,并且提出“尽吾志”,即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的高标准要求。最后,以“此余之所得也”,收束这一段议
19、论,归结到作者思想上的收获,回应“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乌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段议论以古人“有得”始,以自己“所得”终,前后呼应。【迁移讨论】:你认为“志”、“力”、“物”三个因素,对于达到成功,哪个因素是最重要的? 此题目的讨论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经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互相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讨论应当遵循切合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自圆其说即可,不必一概而论,强求统一。二、研习第四段课文。 (一)掌握以下字词: 一词多义: 1、“悲”: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哀
20、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2、“胜”:尽shng。“何可胜道也哉”。能承担,禁得起,shng。“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优美的,shèng。“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胜利,shèng。“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活用: 1、“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2、“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3、名:识其本名,名词作动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重点字词: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学者:古今
21、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二)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提问】:“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明确:前者照应 “其文漫灭”;后者照应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三、小结: 这一段与第一段记仆碑文字和订正读音相照应。这样看来作者在第一段写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是别有用意的,它是第四段议论的根据和材料。先由所见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讹传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四、略读第五段。 通假字: 父():通“
22、甫”,古代男子名下加的美称。例:长乐王回深父。【提问】:第五段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提问】: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同学们过去已经见过,请说出篇名。明确:小石潭记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提问】: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种格式的好处在于: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五、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下面,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其”字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如“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咎其欲出者”:代词,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隔墙板市场推广与销售合同
- 2024年企业合规管理与风险评估服务合同
- 2024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合同
- 2024年度品牌授权合同:知名品牌授权使用合同
- 句子改写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带宽扩展及维护合同
- 2024年度吊车保险合同:保险责任与赔偿限额
- 2024中小企业贷款及还款细节合同
- 2024年应急响应:消防设施建设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工程承包商发包合同
- 宣传栏安装施工方案
- 张晓风散文自选集
- 胆囊息肉的护理查房
- 新课标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 餐饮行业初期投资预算分析
-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 退费申请表模板(直接打印)
- 剪映:手机短视频制作-配套课件
- 西气东输二线25标段山岭隧道内管道安装技术
- 防校园欺凌-课件(共28张PPT)
- 第6章 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