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_第1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_第2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_第3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地球的相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可以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高中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等。二、才能目的1、通过阅读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演示才能。2、通过用乒乓球制作简单的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三、情感目的通过学习在远古年代与现代时期对地球开头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重点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教学难点理解经度、纬度以及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方法读图、讨论、列表比较教学准备地球仪、

2、经纬网仪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生活在宏大的地球上,我们自身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你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吗?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答复。出示课题二、课前热身老师出示地球仪,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小地球仪,提名学生描绘地球,老师引导学生答复地球是个球体。提问:你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生答:如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大草原上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马匹,然后逐渐看到整个马群。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 师:地球的真实形状如何准确地描绘?地球终究有多大?请同学们围绕这引起问题自学课本P14-18。2、四边互动互动1:在远古时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范围和

3、科技程度的限制,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哪些片面的认识呢?明确:麦哲伦在1522年9月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多媒体显示麦哲伦船队航行道路图及相关的文字配音,让学生观察。提问: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地球的真实形状?明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的球体,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不规那么的球体这部分内容。互动2:地球到底有多大?你能用详细数据描绘地球的大小吗?明确:地球外表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提问:我们为什么说地球赤道略鼓呢?明确: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比地球的极半径长21

4、千米。同学们计算一下:1中国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地球外表积相当于几个中国大?2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珠穆朗玛峰的多少倍?互动3:要掌握宏大地球的详细情况将会很难,于是人们就根据地球的开头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再制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老师组织学生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找出以下内容: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前指出这几部分内容。师:地球旋转 时,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什么?地轴。地轴是假想的轴互动4:老师用手指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运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按什么方向转动的呢?明确

5、:地球按自西向东运转方向运动。提问: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呢?请一名学生在以下图标上箭头明确:并要求学生说明左图是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右图是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并能从南北极上空去识别地球的自转运动。互动5:学生利用地球仪并阅读教材P16-18,分小组全作讨论以下内容纬线经线概念形状指示方向老师合作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讨论完后汇报,老师指正答案,并结合经纬网仪一一强调。老师出示表格二,组织学生继续讨论:纬度经度度数范围0°纬线的名称经纬度的划分平分半球的度数老师参与学生讨论,讨论时老师出示专门标有经线经度

6、的图片和专门标有纬线纬度的图片。学生讨论完后汇报,老师适当引导指正。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限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这条经线圈根本上从海洋上通过,防止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用多媒体显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观察。四、练习五、学习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理解经纬网的概念。2、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3.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 ;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教学难点

7、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及所属半球;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经线?它指示什么方向?什么是纬线?它指示什么方向?2、指示东西方向的纬线与指示南北方向的经线互相交织所成的网络叫做什么?经纬网出示课题二、课前热身老师设问:假如一艘船在海上遇难,如何向外人告诉自己所在的位置?展开小组讨论,然后选两三名学生汇报。老师点拨:报告自己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三、合作探究1、提问:假如有一位同志要找到某位学生的座位,先找到了教室然后怎么找? 生答:然后找出该学生在第几组第几个。 点拨:要确定地球外表的任何一点也是类似的道理,找出该点所在的经度和纬度,就得知该点的地

8、理坐标。2、四边互动互动1:出示经纬网图,要求学生说出各点的地理坐标。在经纬网上要读出某一点经纬度,要先读出或分析该点是南纬还是北纬 ,是东经还是西经说明: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假如是0°经线或0°纬线,应写成0°经线或0°纬线。同样,180°经线不要写成东经180°或西经180°。互动2:投影显示以下经纬网图,要求学生不仅说出各点的经度,而且还找出各点所属的半球。强调: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使学生在会读经纬网上某点的地理坐标的根底上,会区分该点所属半球,懂得经纬网可以确定各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互动3:投影

9、出示以下一幅经纬网图,说出图中各点的经度和所属半球。学生分组讨论各点的坐标及所属半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上识别某点的位置时,要注意图上出现的同心圆为纬线,射线为经线,射线相交的点为极点,要分清极点是南极还是北极。四、达标反响1、完成教材P21“活动1、2、32、投影出示练习题五、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请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强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怎样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位置。2方法归纳:本节课主要让同学们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学会协作解决问题。六、1设问:早晚冷,中午热,大家都知道是太阳高度角的不同造成的,那么,你知道在同一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呢?地球的自转2投影

10、p68图4-18,用手电筒照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边演示,便让学生注意观察:a.地球自转的方向b.自转造成的现象3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现象?在这里是想强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4提问:请你小结地球自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提示:从早到晚你的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板书:2.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a.自西向东b.产生昼夜交替5.演示地球自转,提问导入新课:6提出问题: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进展公转,请你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给出投影:p69图4-19地球公转示意图或播放地球公转演示动画7投影给出比照表格附表:自转公转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延伸拓展1、链

11、接生活有一个人双脚分别站在180°经线两侧,他说:“我一只脚站在东半球,另一只脚站在西半球。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一只脚站在东半球,另一只脚站在西半球呢?2、理论探究1理论活动请同学们查阅地图,找出北京、张家界两座城市所属的经纬度,还可以查阅你感兴趣的城市所属的地理坐标。2稳固练习自己设计两幅经纬图,各注上相应的经度、纬度,并加上四点,自己再写出这四点的经纬度及所在的半球。七、板书设计经纬网1、经纬网:经线、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的网络。2、用处:明确任何一点的位置3、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示意图 确定各点之间的互相位置关系教学后记:练习设计1 读以下图,填空: 1A点位于 半球东或西;B点位于南或北 半球。 2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3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纬度 、经度 。 4假设甲乙两人分别从B、C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 附近间隔 最远,在 相会。2 与1300E相对的经线是A 500E B 1300W C 2300E D 500W3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特点的地点是A 200W、250NB 250E、250SC 1450W、450SD 1450E、450N4 南北半球的分界限是 A本初子午线 B北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