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课件_第1页
预算会计课件_第2页
预算会计课件_第3页
预算会计课件_第4页
预算会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预算会计规范预算会计规范第一节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法律制度预算会计的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是指,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制定的各种有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指导会计工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指导会计工作、调整作、调整会计关系会计关系的法律依据。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的法律依据。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会计

2、法律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调整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调整各种会计关系。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包括三个层次:各种会计关系。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 同样,我国同样,我国预算会计应遵循的法律制度预算会计应遵循的法律制度也由三个也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预算会计基本法律预算会计基本法律;第二层次是;第二层次是预预算会计行政法规算会计行政法规;第三层次是;第三层次是预算会计规章制度预算会计规章制度。 一、预算会计基本法律一、预算会计基本法律 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管理会计工作、调整会计

3、关是管理会计工作、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是制定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系的法律总规范,是制定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的法律依据。制定、颁布和修订会计规章制度的法律依据。制定、颁布和修订会计法律的权力机关是全法律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由预算会计的特殊性所决定,预算会计应。由预算会计的特殊性所决定,预算会计应遵循的基本法律,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遵循的基本法律,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发的员会制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外,外,还应遵循还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

4、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全文共全文共7 7章章5252条,分条,分为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为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和附则。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和附则。 制定会计法的目的是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障制定会计法的目的是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会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会计法作为专门规范会计工作的

5、国家法律,是一计法作为专门规范会计工作的国家法律,是一切会计工作切会计工作的最重要的根本大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的最重要的根本大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都必须遵照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都必须遵照会计法会计法办理会计事务办理会计事务。凡是有关会计工作的法规、准则、制度、规定都要以此为凡是有关会计工作的法规、准则、制度、规定都要以此为依据。依据。 (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全文共全文共1111章章7979条,分为条,分为总总则、预算管理职权、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则、预算管理职权、

6、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 制定预算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预算行为,加强预算管制定预算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预算行为,加强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预算会计作为核算、监督国家预算执行和理、严肃财经纪律。预算会计作为核算、监督国家预算执行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专业会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专业会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的规定,依法理财。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按照规定及时算法的规定,依法理财。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按照规定及时部署编制本级总预算草案,认真组织本级总预算执

7、行,依法积部署编制本级总预算草案,认真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依法积极组织预算收入,严格管理预算支出,努力完成预算收支任务;极组织预算收入,严格管理预算支出,努力完成预算收支任务;各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应按规定及时编制本单位、本各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应按规定及时编制本单位、本部门的预算和决算草案,认真执行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及时部门的预算和决算草案,认真执行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及时足额上缴预算收入、合理节约地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足额上缴预算收入、合理节约地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完成预算任务。努力完成预算任务。 二、预算会计行政法规二、预算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会计

8、行政法规,是指由,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关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发布,或由,或由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的指导、规范会计工作的准则、条例、发布的指导、规范会计工作的准则、条例、制度等行政法规制度等行政法规。它是会计基本法律规范的。它是会计基本法律规范的具体化,以会计基本法律为指导,同时又统具体化,以会计基本法律为指导,同时又统驭具体的会计规章制度,是有关具体会计规驭具体的会计规章制度,是有关具体会计规章制度的制定依据。章制度的制定依据。 (一)(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共共1313章章7575条,条,包括包括总则、一般原

9、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科目、会计结账和结算、会收入、支出、会计科目、会计结账和结算、会计报表编审、会计电算化、会计监督、附则,计报表编审、会计电算化、会计监督、附则,并附有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并附有财政部门总预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三个附录。该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于三个附录。该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1997年年6 6月月2525日由财政部公布,从日由财政部公布,从19981998年年1 1月月1 1日起执行。制定公布日起执行。制定公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的

10、目的是为了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各级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 (二)(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共共1111章章6363条,条,包括包括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科目、年终清理结算和转收入、支出、会计科目、年终清理结算和转账、会计报表的编审、附则,并附有行政单账、会计报表的编审、附则,并附有行政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个附录。三个附录。该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于该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1998年年2 2月月6 6日由财政日

11、由财政部公布,从部公布,从19981998年年1 1月月1 1日起执行。制定行政日起执行。制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计核算行为。 (三)(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共共9 9章章5454条,包括条,包括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报表、附则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报表、附则。该准则经国务院批准于该准则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1997年年5 5月月2828日由财日由财政部公布。从政部公布。从199819

12、98年年1 1月月1 1日起试行。日起试行。 (四)(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共分共分五个五个部分,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说明,第二部分是事业单位通第一部分是总说明,第二部分是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第三部分是年终清理结算和结用会计科目,第三部分是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第四部分是账,第四部分是会计报表的编审会计报表的编审,第五部分,第五部分是是附件,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附件,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三个附件。该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于三个附件。该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1997年年7 7月月1717日由财政部公布,从日由财政

13、部公布,从19981998年年1 1 月月1 1日起执行。日起执行。 三、预算会计规章制度三、预算会计规章制度 第二节第二节 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和记账基础一般原则和记账基础 一、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一、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它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件。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

14、定单位或组织,它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单位或组织,它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空间范围,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主体范围。,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主体范围。因此,各项会计工作,不论是日常的会计因此,各项会计工作,不论是日常的会计确认、记录、计量和计算,还是定期编制确认、记录、计量和计算,还是定期编制财务报告,都必须在确定的会计主体范围财务报告,都必须在确定的会计主体范围之内进行。之内进行。 构成预算会计的构成预算会计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虽然统称预算会计,但,虽然统称预算会计,但其各自为之服务的会计主体确是不同的。其各自为之服务的会计

15、主体确是不同的。财政总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而不是各级财政部而不是各级财政部门门。因为财政总预算各相收支的安排、使用,是。因为财政总预算各相收支的安排、使用,是国家各级政府的职权范围,财政部门只是代表政国家各级政府的职权范围,财政部门只是代表政府执行预算,管理财政收支。府执行预算,管理财政收支。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行政单位会计的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行政单位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的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事业单位。 (二)持续运行(二)持续运行 持续运行持续运行是指会计主体的是指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将

16、无经济业务活动将无限期的延续下去限期的延续下去,是针对由于某些因素可能导致会计,是针对由于某些因素可能导致会计主体终止经济业务活动的非正常情况而言的。它要求主体终止经济业务活动的非正常情况而言的。它要求会计人员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为前会计人员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济业务活动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提进行会计核算。 预算会计核算所采取的会计程序和一系列会计预算会计核算所采取的会计程序和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预算会计主体持续运行前提基础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预算会计主体持续运行前提基础上的。若没有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则一些公认的会上的。若没有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原

17、则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一些常用的会计核算计处理原则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一些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将无法采用,一些重要的会计理论和概念也将没方法将无法采用,一些重要的会计理论和概念也将没有了根据。有了根据。 (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是将会计主体也称会计期间,是将会计主体的持续运行的经济业务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相的持续运行的经济业务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间隔相等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互联系的间隔相等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期间的划分,界定了组织会计核算、提供会计期间的划分,界定了

18、组织会计核算、提供会计报表的时间范围,对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都计报表的时间范围,对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与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才是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收付实现制,才是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基础的选择。账基础的选择。 (四)货币计量(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采用是指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以便综合、全面、系统一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以便综合、全面、系统、完整的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

19、。货币计量统、完整的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离开这一前提条件,会计就是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离开这一前提条件,会计就失去了其价值核算的基本特征。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失去了其价值核算的基本特征。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的价值时有变动的情况,货币计量前提假定作为货币的价值时有变动的情况,货币计量前提假定作为统一计量单位的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的。按照国际统一计量单位的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的。按照国际会计管理,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能基本会计管理,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能基本抵消的,会计核算事务中可不考虑这种波动。但在发抵消的,会计核算事务中可不考虑这种波动

20、。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则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另行生恶性通货膨胀时,则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另行处理。处理。 预算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果如果发生外币收支发生外币收支,应当,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当日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算。对于对于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的行政事业单行政事业单位位,也,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进行会计核算。行会计核算。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应当按照编表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照编表

21、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予人民币予以反映。以反映。 二、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二、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处理具体,是指处理具体会计核算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对会计核算工会计核算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对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结合预算会计作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结合预算会计的特点和实际工作对预算会计信息的要求,的特点和实际工作对预算会计信息的要求,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 (一)真实性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也称也称客观性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以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会计主体会计

22、主体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为依据,客观真实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为依据,客观真实的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其结果的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其结果。真实性原。真实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遵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遵循真实性原则应做到:首先,会计核算的内容必须是循真实性原则应做到:首先,会计核算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即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并且要求真实的,即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并且要求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书面凭证,做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书面凭证,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手续完备;其次,会计核算到内容真实、数

23、字准确、手续完备;其次,会计核算的过程应该是客观的,即根据相同原始资料对同一业的过程应该是客观的,即根据相同原始资料对同一业务进行处理,两位合格的会计人员各自独立核算,应务进行处理,两位合格的会计人员各自独立核算,应得出一致的结论;第三,会计报表应该是真实可靠的,得出一致的结论;第三,会计报表应该是真实可靠的,即会计报表应该根据合法的会计账簿记录进行编制,即会计报表应该根据合法的会计账簿记录进行编制,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弄虚作假。 (二)相关性原则(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也称也称有用性有用性原则,是指原则,是指会计核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有

24、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确的经济决。结合预算会计的特点和任务,预。结合预算会计的特点和任务,预算会计信息,应当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算会计信息,应当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的需要;适应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政府财政理的需要;适应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政府财政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的需要;适应各有关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的需要;适应各有关方面了解国家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需要;方面了解国家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需要;同时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财务管理和经同时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济管理的需要。 (三)可比性原则(三)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是指会计核算

25、应当按照统一会计核算应当按照统一规定的会计原则、制度和方法进行,同类单位规定的会计原则、制度和方法进行,同类单位的会计信息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在选择会计处理原则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在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时,应当按照财政部公布的会计制程序和方法时,应当按照财政部公布的会计制度和对反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报表,应度和对反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报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和计算方法处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和计算方法处理,以保证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信息理,以保证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26、。相互可比。 (四)一致性原则(四)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也称也称一贯性一贯性原则,是原则,是指会计主指会计主体对于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体对于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前后各期应当一致。它要求各地区、各单位不它要求各地区、各单位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程序,如确有必要变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程序,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其对会计报表的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在预算执行报告中说明。在会计核算中坚影响在预算执行报告中说明。在会计核算中坚持一致性原则,前后各会计期间采用相同的或持一致性原则,前后各会计期间采用相同的或

27、基本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信基本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一致性原则限制任意变更息的使用价值;同时一致性原则限制任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可以起到制约和防止单位在会会计处理方法,可以起到制约和防止单位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的作用。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的作用。 (五)及时性原则(五)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预算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是指预算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只有核算及时,信息的传递及时,才能保证会计信只有核算及时,信息的传递及时,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符合使用者的需要。遵守及时性原则应做到两点息符合使用者的需要。遵守及时性原则应

28、做到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及时,基本要求:一是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及时,一旦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就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不一旦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就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不得拖延。得拖延。如收入已经取得,就应该及时地反映,不如收入已经取得,就应该及时地反映,不得隐匿收入;又如单位的费用已经发生,就应及时得隐匿收入;又如单位的费用已经发生,就应及时入账。二是会计报表应该及时报出,不得拖延。入账。二是会计报表应该及时报出,不得拖延。及及时性在会计准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及时反映时性在会计准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及时反映经济业务,会计报表及时报出,才能保证正确处理经济业务,会计报表及

29、时报出,才能保证正确处理单位与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有关系,便于及时单位与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有关系,便于及时进行汇总,形成宏观经济信息,也便于出资者和债进行汇总,形成宏观经济信息,也便于出资者和债权人及时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权人及时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六)清晰性原则(六)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是指,是指预算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预算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清晰、明了,便于理解、检查和利用;对于重必须清晰、明了,便于理解、检查和利用;对于重要复杂的经济业务,应用规范的文字单独加发表达要复杂的经济业务,应用规范的文字单独加发表达反映。反映。对预算收支项目和会计

30、科目的分类,要做到对预算收支项目和会计科目的分类,要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不紊,项目内容清晰明了。在会计科学合理,有条不紊,项目内容清晰明了。在会计核算中坚持清晰性原则,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核算中坚持清晰性原则,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准确、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所要说明的内容,从而准确、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所要说明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同时,清晰性原则要求预算各项更好地加以利用。同时,清晰性原则要求预算各项目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不得彼此超越,不能跨目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不得彼此超越,不能跨越年度或提前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增加国家预算的越年度或提前使用,这样既有利于增加国家预算的透明度,又能够使

31、国家预算、决算进一步公开,接透明度,又能够使国家预算、决算进一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受社会监督。 (七)重要性原则(七)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是指会计报表要单独反映单位的重会计报表要单独反映单位的重要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揭示单位的会计对象。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揭示单位的会计对象。但这并不但这并不是说对会计对象的所有内容,可以不加区分的等同对是说对会计对象的所有内容,可以不加区分的等同对待。因为对所有内容一律全面、详细地反映,便不能待。因为对所有内容一律全面、详细地反映,便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甚至

32、导致重点内容被遗漏或掩盖。有效地突出重点,甚至导致重点内容被遗漏或掩盖。而如果会计报表对一些重要的事项遗漏或披露不够,而如果会计报表对一些重要的事项遗漏或披露不够,就会失去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不利于会计报就会失去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甚至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甚至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单位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对于那些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单位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对于那些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动或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重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表中作重点揭算、重点反映,力求

33、准确,并在会计报表中作重点揭示;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示;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条件下,可适当简化核算,在会计报实性和相关性的条件下,可适当简化核算,在会计报表中适当归类反映。表中适当归类反映。 (八)专款专用原则(八)专款专用原则 专款专用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是指是指对于国家预算拨款和其对于国家预算拨款和其他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应当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他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应当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这一原则是预算这一原则是预算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原则,它是由预算会计性质所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原则,它是由预

34、算会计性质所决定的。国家或出资人为了发展某项事业而拨出决定的。国家或出资人为了发展某项事业而拨出的专门款项,为了保证达到预定的目的或使该项的专门款项,为了保证达到预定的目的或使该项事业能够顺利发展,必然要求按取得资金时规定事业能够顺利发展,必然要求按取得资金时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的用途使用资金,并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这就要求预算会计对该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这就要求预算会计对该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设置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设置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 三、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三、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 记账基础记账基础,一般习惯叫做,一般习惯叫做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亦称会

35、计处理原则,亦称会计处理原则或收支结账原则,是指结账所应遵循的原则。或收支结账原则,是指结账所应遵循的原则。有权责发生制有权责发生制(或应计制或应计制)和收付实现制和收付实现制(或现金制或现金制)两种。两种。 建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基本上实行收付实现制。改革开建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基本上实行收付实现制。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放以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单位预算会计特别是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业务和核算内容发单位预算会计特别是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业务和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预算会计一律实行收付实现制已脱离现生了很大变化,要求预算会计一律

36、实行收付实现制已脱离现实。因此,预算会计改革后,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特点和实际实。因此,预算会计改革后,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可采用不同的记账基础。按照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工作需要,可采用不同的记账基础。按照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应统一实行收付实现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应统一实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分别采制;事业单位会计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记账基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记账基础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础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一

37、)收付实现制(一)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指以实收实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根据各项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货币资金的收付为标准来确定其归属期的,凡是本期实际收进款项的收入和本期实际支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体现本期的工作成果或劳动消耗,都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权责发生制(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权责发生制根据各项收入和费用是否体现本期经营成果和生产消耗为标准来确定其归属期,凡是体现

38、本期经营成果的收入和体现本期生产消耗的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进或付出,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反之,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是在本期内收到或付出的,也不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 第三节第三节 预算会计科目预算会计科目 预算会计科目预算会计科目是是对预算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对预算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进一部分类所作的进一部分类。是分类核算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是分类核算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科学地设置和正确地使用会计科目,是做好预算会计科学地设置和正确地使用会计科目,是做好预算会计工作的重要条件。工作的重要条件。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预算会计核算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预算

39、会计核算提供的指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口径一致,便于有关部提供的指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口径一致,便于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会计指标逐级汇总和分析利用,财政部分门和单位对会计指标逐级汇总和分析利用,财政部分别规定了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和别规定了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 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是对财政总预算会是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所设置的项目。它是财政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所设置的项目。它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归集和核算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总预算会计归集和核算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也是

40、汇总和检查财政总预算资金活动情况及其也是汇总和检查财政总预算资金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依据。结果的依据。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要素的类别,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要素的类别,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负债、净资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产、收入和支出五类。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统一适用的会计科目及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统一适用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如核算内容,如表表2-12-1所示。所示。 表 2-1 财财 政政 总总 预预 算算 会会 计计 科科 目目 及及 核核 算算 内内 容容 编编号号 会会 计计 科科 目目 分分 类类 和和 名名 称称 核核 算算 内内 容容 一一

41、、 资资 产产 类类 110 102 104 105 111 112 121 122 131 132 133 1.国 库 存 款 2.其 他 财 政 存 款 3.有 价 证 券 4.在 途 款 5.暂 付 款 6.与 下 级 往 来 7.预 拨 经 费 8.基 建 拨 款 9、 财 政 周 转 金 放 款 10、 借 出 财 政 周 转 金 11. 待 处 理 财 政 周 转金 核 算 各 级 总 预 算 会 计 在 国 库 的 预 算 资 金 (含 一 般 预 算 和 基金 预 算 )存 款 核 算 各 级 总 预 算 会 计 未 列 入“ 国 库 存 款 ”科 目 反 映 的 各 项财 政

42、 性 存 款 和 政 府 采 购 资 金 专 户 的 存 款 核 算 各 级 政 府 按 国 家 统 一 规 定 用 各 项 财 政 结 余 购 买 有 价证 券 的 库 存 数 核 算 决 算 清 理 期 和 库 款 报 解 整 理 期 内 发 生 的 上 下 年 度 收入 、 支 出 业 务 及 需 要 通 过 本 科 目 过 渡 处 理 的 资 金 数 核 算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借 给 所 属 预 算 单 位 或 其 他 单 位 临 时 急需 的 款 项 ,以 及 财 政 总 预 算 会 计 将 预 算 资 金 划 入 政 府 采 购 资 金专 户 的 款 项 核 算 与 下 级

43、财 政 的 往 来 款 项 核 算 财 政 部 门 预 拨 给 行 政 事 业 单 位 、尚 未 列 为 预 算 支 出 的经 费 核 算 拨 付 给 经 办 基 本 建 设 支 出 的 专 业 银 行 或 拨 付 基 本 建设 财 务 管 理 部 门 的 基 本 建 设 拨 款 数 核 算 财 政 有 偿 资 金 的 拨 出 、 贷 付 及 收 回 情 况 核 算 上 级 财 政 部 门 借 给 下 级 财 政 部 门 周 转 金 的 借 出 和 收回 情 况 核 算 经 审 核 已 经 成 为 呆 账 ,但 尚 未 按 规 定 程 序 报 批 核 销 的逾 期 财 政 周 转 金 转 入

44、和 核 销 情 况 二二、负负债债类类 211 212 222 223 12.暂存款 13.与上级往来 14.借入款 15.借入财政周转金 核算各级财政临时发生的应付、 暂收和收到不明性质的款项以及采购机关将预算外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划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的款项 核算与上级财政的往来结算款项 核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国家法律、 国务院规定向社会以发行债券方式举借的债务。 核算地方财政部门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 三三、净净资资产产类类 301 305 307 321 322 16.预算结余 17.基金预算结余 18.专用基金结余 19、预算周转金 20、财政周转基金 核算各级财政预

45、算收支的年终执行结果 核算各级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的年终执行结果 核算总预算会计管理的专用基金收支的年终执行结果 核算各级财政设置的用于平衡季节性预算收支差额周转使用的资金 核算各级财政部门设置的有偿使用资金 四四 、 收收 入入 类类 4 0 1 4 0 5 4 0 7 4 1 1 4 1 2 4 1 4 4 2 5 2 1 .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2 2 . 基 金 预 算 收 入 2 3 . 专 用 基 金 收 入 2 4 . 补 助 收 入 2 5 . 上 解 收 入 2 6 . 调 入 资 金 2 7 . 财 政 周 转 金 收 入 核 算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组 织 的

46、 纳 入 预 算 的 各 项 收 入 核 算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管 理 的 政 府 性 基 金 预 算 核 算 财 政 部 门 按 规 定 设 置 或 取 得 的 专 用 基 金 收 入 核 算 上 级 财 政 部 门 拨 来 的 补 助 款 。 包 括 : 税 收 返 还 收 入 、按 财 政 体 制 规 定 由 上 级 财 政 补 助 的 款 项 和 上 级 财 政 对 本 级 财政 的 专 项 补 助 及 临 时 性 补 助 核 算 下 级 财 政 上 缴 的 预 算 上 解 款 。 包 括 : 按 体 制 规 定 由 国库 在 下 级 预 算 收 入 中 直 接 划 解 给 本

47、级 财 政 的 款 项 ,按 体 制 结 算后 由 下 级 财 政 补 缴 给 本 级 财 政 的 款 项 及 各 种 专 项 上 解 款 项 核 算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为 平 衡 一 般 预 算 收 支 从 基 金 预 算 和 其他 渠 道 调 入 的 资 金 ,以 及 为 平 衡 基 金 预 算 从 一 般 预 算 调 入 基 金预 算 的 资 金 核 算 财 政 周 转 金 利 息 及 占 用 费 的 收 入 情 况 五五 、 支支 出出 类类 5 0 1 5 0 5 5 0 7 5 1 1 5 1 2 5 1 4 5 2 4 2 8 . 一 般 预 算 支 出 2 9 、 基 金

48、 预 算 支 出 3 0 、 专 用 基 金 支 出 3 1 . 补 助 支 出 3 2 . 上 解 支 出 3 3 . 调 出 资 金 3 4 . 财 政 周 转 金 支 出 核 算 总 预 算 会 计 办 理 的 应 由 预 算 资 金 支 付 的 各 项 支 出 核 算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用 基 金 预 算 收 入 安 排 的 支 出 核 算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用 专 用 基 金 收 入 安 排 的 支 出 核 算 本 级 财 政 对 下 级 财 政 的 补 助 支 出 。 包 括 : 税 收 返 还 支出 、 按 原 财 政 体 制 结 算 应 补 助 给 下 级 财 政

49、的 款 项 、 专 项 补 助 或临 时 性 补 助 核 算 解 缴 上 级 财 政 的 款 项 。 包 括 : 按 体 制 由 国 库 在 本 级 预算 收 入 中 直 接 划 解 给 上 级 财 政 的 款 项 ,按 体 制 结 算 补 解 给 上 级财 政 的 款 项 和 各 种 专 项 上 解 款 项 核 算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从 基 金 预 算 中 调 出 用 于 平 衡 一 般 预 算收 支 的 资 金 , 以 及 从 一 般 预 算 调 出 用 于 平 衡 基 金 预 算 的 资 金 核 算 借 入 上 级 财 政 周 转 金 支 付 的 占 用 费 及 周 转 金 管 理

50、 使用 过 程 中 按 规 定 开 支 的 相 关 费 用 支 出 情 况 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使用会计科目时,应当遵循如下要求:1.应当使用按规定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需要的可以不用,但不得擅自更改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的名称;2.明细科目的名称除已有统一规定的以外,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3.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账目和实行会计电算化,对于已按规定统一编制的会计科目的编码,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不得随意变更或打乱重编;4.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码,但不得只填编码,不填名称。 二、行政单位会

51、计科目二、行政单位会计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行政单位会计科目是对行政单位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所设置的项目。它是行政单位会计归集和核算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也是汇总和检查行政单位资金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依据。按照行政单位会计要素的类别,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各级行政单位统一适用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如表表2-22-2所示。 表表 2 2- -2 2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编编 号号 会会 计计 科科 目目 核核 算算 内内 容容 一、资产类一、资产类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现金 2.银行存款 3.有价证

52、券 4.暂付款 5.库存材料 6.固定资产 核算行政单位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 核算行政单位银行存款的收、支、余存情况 核算行政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购入的有价证券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 核算行政单位在日常经济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或个人所发生的各项往来、尚未核销的待结算款项 核算行政单位为满足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大宗购入、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各种物资材料 核算行政单位通过购入、调入、自行建造、接受捐赠等渠道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原价 二、负债类二、负债类 201 202 203 7.应缴预算款 8.应缴财政专户款 9、暂存款 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入政

53、府预算的各项收入款项 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核算行政单位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 三、净资产类三、净资产类 301 303 10、固定基金 11.结余 核算行政单位通过购入、调入、自行建造、接受捐赠等各种途径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核算行政单位年度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累计余额 四、收入类四、收入类 401 404 407 12.拨入经费 13.预算外资金收入 14.其他收入 核算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 核算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

54、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核算行政单位除上述收入之外其他资金收入的情况 五、支出类五、支出类 501 502 505 15.经费支出 16.拨出经费 17.结转自筹基建 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核算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核算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各级行政单位在使用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时,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应当使用按规定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非经财政部门同意,不得减并或自行增设会计科目,不得擅自更改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的名称,不需要的会计科目可以不用。2.在使用会计科目的编号时,应同时使用

55、会计科目的名称。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的名称,不使用会计科目的编号,但不得只使用会计科目的编号,而不使用会计科目的名称。 三、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三、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是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所设置的项目。它是事业单位会计归集和核算经济业务的依据,也是汇总和检查事业单位资金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依据。按照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类别,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统一适用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如表表2-32-3所示。 表表 2 2- -3 3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编编号号

56、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 分类和名称分类和名称 核核 算算 内内 容容 一、资产类一、资产类 101 102 105 106 108 110 115 116 117 120 124 1.现金 2.银行存款 3.应收票据 4.应收账款 5.预付账款 6.其他应收款 7.材料 8.产成品 9、对外投资 10、固定资产 11.无形资产 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核算事业单位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核算事业单位因从事经营活动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核算事业单位提供劳务、 开展有偿服务及销售产品等业务应收取的款项 核算事业单位按照购货、劳务合同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核算事业单位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项应收、暂付款项 核算事业单位库存的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