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怀念母亲》教案_第1页
6、《怀念母亲》教案_第2页
6、《怀念母亲》教案_第3页
6、《怀念母亲》教案_第4页
6、《怀念母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怀念母亲一、教材分析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所写得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里,没有大段的抒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多变的修辞,作者近乎用一种平淡如水的文字写着自己对生母、对祖国的怀念。就在这种朴实地书写中,我们又分明感受到了他情感的真挚与浓烈。本文在经营布局上也是颇具匠心穿插了数篇留德日记和寻梦片断,真实地再现了作者怀念的轨迹和相思之苦。这样也增加了本文的跳跃性,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困难还在于,受学生自身阅历以及时空阻隔的影响,使得他们不能轻易地体会到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对祖国产生得深切而丰富的眷恋之情。为了让学生走进季羡林的那一片心海,上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以“怀念”为线索,抓住极具表现力的

2、四个字“恨”“糊”“哭”“寻”,在反复品味中,在情景朗读中,在资料拓展中,使学生领悟到“怀念”的魂“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领悟怀念的背后是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敬与爱。4、初步感知本文在表达形式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三、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季羡林生平资料,大致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读课题走近“怀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季羡林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伴随着季羡林

3、的一生。再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探心路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学生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3、认读六个词语“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引导学生带上想象,读出词语的形象与情感。4、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发现了吗?知道为什么要插入这些日记和寻梦片断吗?5、指名读四篇日记和寻梦片断,初步体会季羡林对母亲、对祖国思念之频之深。6、谁能把我们读到的这些文字读薄,读成一段话?浏览全文,在文中找一找。(三)含英咀华体悟“怀念”1、品读“恨”字思母至痛(1)学生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季羡林失去母亲

4、后的心境。(2)你能体会季羡林当时的心情吗?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恨”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援引三则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季羡林恨谁?为什么而恨?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资料一:季羡林六岁离开了生母,寄住在亲戚家。而这一住就是十六年。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还是在她去世的八年以前。资料二:赋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断:“当我赶回家,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资料三:季羡林曾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后,立即迎养母亲。(3)他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

5、他的思念了吗?下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第二课时2、感悟“哭”字思母至深(1)季羡林带着失母之痛来到了哥廷根那座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指名读文中的第二篇日记,谈初步感受。(2)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地等待。“她高兴得不得了”,她高兴成了什么样子?她会为儿子的回来做哪些准备?文中是省略号,请把省略号读成一段话。后来,儿子没有按时回家,她又会怎样焦急地等待?(3)从这位房东太太身上,季羡林看到了自己母亲地等待,也更加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自己心中那份“恨”。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儿子的归来呢?这边的同学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曾有过多么痛苦地等待

6、,他又有怎样的话要对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说?请这边的同学拿起笔来,写一写季羡林此时最想说的话。(4)创设情景,母子俩穿越时空进行对话。(5)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指名读:“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6)“真想哭”,这哭声中有什么呢?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去。3、涵咏“糊”字思母至切(1)学生默读第一篇日记,有不懂的地方画上波浪线。(2)在学生充分质疑后,重点探讨:为什么作者的怀念是凄凉而甜蜜的?师生对话,走进那个“黄昏”:一般说来,黄昏的时候,我们都放学了,大家要?在这个时候,你们的爸妈下班了,他们都要?天上的鸟儿在

7、这个时候也要?此时,季羡林能回家吗?他的家在哪儿?引领学生体会海外游子有家难归的苦衷。创设情景,走进作者的心海:“季羡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赶,漂泊的渔船也静静地停靠在海港,就连不知疲倦的小鸟也开始归巢了。薄暮中,远远地传来了母亲唤儿回家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季羡林,你的心会在哪儿?你的心会看到什么?”启发学生想象,让文中的“故乡”“故国”“故国的朋友”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对祖国地怀念变得真实可感。在交流中理解“甜蜜”,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当你回忆起这些快乐的时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说,有时候,美好的回忆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

8、,是对心灵创伤的一种治疗。(3)这凄凉,这甜蜜,最后都融入到了一个字里面,哪个字?(糊)(4)“糊”是什么意思?这“糊”在季羡林心头的究竟是什么?4、咀嚼“寻”字思母至苦(1)正是这种对母亲、对祖国的爱,使得季羡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不顾国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而他的生身母亲呢,却只有到梦里去寻找。读寻梦中两个片断,想一想,他在梦里看清了自己的母亲了吗?(2)紧扣“面影”,体会作为儿子记不清母亲模样的痛苦,指导朗读片断二。(3)即使看不清楚,季羡林还是要苦苦的去寻找。分男生、女生朗读片断一。(4)季羡林一生也没有找到母亲清晰的面容。齐读片断二。(5)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找母亲,就是在寻找生命的源泉,寻找做人的根。季羡林的根在哪儿?(四)回应全文升华情感1、师深情诵读:2001年,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烛上,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地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今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