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_第1页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_第2页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_第3页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编审人:郑小执学习要点: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及成就。2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3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表】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 兴起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概 时代标志:蒸汽机的改良与运用第一次工业革命况 特点:工匠的经验和积累,科学和技术没有紧密结合 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时代 影 生产关系:工厂制度、以轻工业为主、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响 扩张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

2、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同时在美、德、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兴起 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点:科学和技术紧密结果 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影 生产关系:大企业、以重工业为主响 扩张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考点归纳】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直接原因:海外市场的扩大。(3)劳动积累:海外掠夺和圈地运动。(4)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2工业革命的概况(1)两个标志:开始标志: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

3、标志:用机器制造机器(2)相关行业: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轻工业为主)。(3)重要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蒸汽机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2)生产力关系: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3)经济结构: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局限:环境污染、殖民扩张、人情冷漠、住房紧张等。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1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2重要发明:1866

4、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晚期,德国卡尔·本次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3新型行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以重工业为主)。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2)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3)工业结构: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开始:新航路开辟;进一步拓展:西欧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最终确立:第二

5、次工业革命后。2形成方式与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输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武力逼迫。3评价与认识(1)积极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促进了世界的联系,是历史的进步。(2)消极影响:世界市场中欧美强列强占据主导地位,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处于附庸地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合理;列强之间争夺激烈,引发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易错易混点】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是工业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

6、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5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领域的突破首先在美国实现,而不是在英国。这一领域的第一个发明是1804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而不是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重难拓展】知识点一: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厂生产,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量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密切的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

7、更具体,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准备了条件。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知识点二:使英国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利因素1技术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于18世纪中期就掌握了世界殖民地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3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

8、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根本原因)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知识点三: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化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不同点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组织工厂垄断组织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产业结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9、确立。以重工业为重点,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如钢铁、机械、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广度及深度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规模更大,发展也比较迅速影响“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知识点四:全面认识垄断组织1实质:资本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2特点:(1)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经营。(2)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劳动效率提高。(3)放弃自由竞争的信条,走向联合,政府与企业关系

10、日益密切。(4)大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国际联合。3作用:(1)积极作用: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符合优胜劣汰的规律。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这需要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垄断组织比中小型企业更有能力组织高科技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垄断组织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垄断资产阶级努力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垄断组织内部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计划性。(2)消极作用:垄断组织会推行垄断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通过控制某部门进而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会更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对外要求从经济

11、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知识点五: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含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在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扩展,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侵略扩张和对亚、非、拉美的大肆掠夺和瓜分,而形成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系。它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殖民体系(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奴役和控制之下)。2发展阶段:第一阶

12、段:16世纪至19世纪初,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形成。第二阶段: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体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迅速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3对其评价:(1)对西方国家而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矛盾冲突。(2)对东方国家来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给他们的首先是灾难,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东方国家的进步。(3)对整体世界而言,它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加强和整体世界的形成,有利于人类社会的交流、发展和进步。

13、(4)总之,它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建立在西方列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之上的,是很不公平的。知识点六: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比较类别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区别时期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业劳动为基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而言,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较大影响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知识点七: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