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矿物质_第1页
第七章矿物质_第2页
第七章矿物质_第3页
第七章矿物质_第4页
第七章矿物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矿物质(一)矿物质概述人体组织中含有自然界各种元素,其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表层元素的组成及膳食摄入量有关。研究发现,人体内约有20余种元素为构成人体组织、机体代谢、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在这些元素中,除了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的形式存在以外,其余的元素均称为矿物质(mineral),亦称无机盐或灰分。矿物质根据其在人体内的含量又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常量元素有钙、磷、钠、钾、氯、镁和硫等,其在人体内的含量一般大于体质量的0.01%;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一般小于体质量的0.01%,每日需要量很少,甚至以微克计,但对人体来说

2、必不可少。1995年FAOWHO将在微量元素中的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和锌10种元素列为维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将硅、镍、硼和钒列为可能必需微量元素,而将铅、镉、汞、砷、铝、锡和锂列为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每种元素又具有各自特殊的作用。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使骨骼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钾、钠、钙、镁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于体液中,对于维持肌肉、神经兴奋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矿物质还是机体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酶

3、系中的铁,甲状腺激素中的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硒以及维生素B12中的钴等。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随时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从不同的途径排出体外,因而必须通过膳食及时给以补充。矿物质在食物中广泛存在,所以一般不易引起缺乏,但根据不同的生理状况和不同地理环境或其他特殊条件会引起对某些元素的缺乏,应给以特殊的补充。(二)重要的矿物质元素1钙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正常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相当于体重的2.0。其中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磷灰石Ca10(PO4)6(OH)2结晶的形式存在;其余l的钙,一部分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部分则以离子状态分布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

4、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中的钙与骨骼当中的钙保持着动态平衡,即骨中的钙不断地从破骨细胞中释放出进入混溶钙池,保证血浆钙的浓度维持恒定;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沉积于成骨细胞。这种平衡状态对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生理状态,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钙的生理功能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体内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对骨骼和牙齿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钙作为各种生物膜的结构成分,并影响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凝血作用 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然后凝血酶再使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钙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体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时,神

5、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肌肉出现自发性收缩,严重时出现抽搐;当体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加时,则抑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严重时引起心脏和呼吸衰竭。其它功能 钙还对酶反应的激活、激素分泌、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以及体液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影响钙吸收的因素钙盐易溶解在酸性环境中,因此食物中的钙摄入体内以后主要在小肠上段被吸收,但吸收率的高低常常依赖于身体对钙的需要量,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孕妇或乳母对钙的需求量大,他们对钙的吸收率也比较大,相应的贮留也就越多;相反,人体需要量少时吸收也少。除此之外,钙的吸收率还会受某些膳食因素等其他因素的影响。1)抑制因素: 植酸和草酸抑制钙的吸收 植

6、物性食物(如谷类、蔬菜等)中植酸和草酸含量较高,容易和钙形成难溶性的植酸钙和草酸钙而抑制钙的吸收。因此,含植酸和草酸高的食物烹调时应先用水焯一下,去除大部分水溶性的植酸和草酸,从而有利于钙的吸收。膳食纤维影响钙的吸收 可能是由于膳食纤维中的醛糖酸残基与钙结合成不溶性钙盐的结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 在钙的吸收过程中,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1,25-(OH)2-D3通过促进钙结合蛋白质的合成来促进钙的吸收。当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钙结合蛋白质的合成量减少,钙的运载能力降低,主动吸收能力也随之下降。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平衡 钙或磷任何一种矿物质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相互影响其吸收率,因此食物中所含的钙磷比例应

7、适当。美国规定1岁以下钙与磷的适当比例为1.5:1,1岁以上为1:1,一般认为成人钙磷比值在1:11:2均属适宜范围。脂肪消化不良时也会降低钙的吸收 这可能是钙可与未被消化吸收的游离脂肪酸,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形成难溶性的钙皂乳化物从粪便排出的缘故。其它 饮酒过量、活动很少或长期卧床的老人、病人以及一些碱性药物(如黄连素、四环素等)都会使钙的吸收率下降。2)促进因素: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乳糖、蛋白质促进钙的吸收 乳糖可被肠道微生物利用而发酵形成乳酸,从而降低肠内的pH,并可与钙结合成可溶性的乳酸钙来促进钙的吸收;蛋白质的一些代谢产物如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可与钙形成可溶性的钙盐而促进

8、钙的吸收。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等有利于钙的吸收。(3)钙的缺乏与过量钙缺乏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并且钙缺乏常常与维生素D的营养水平有关,也与磷有关。缺乏时对生长期儿童可表现出生长发育迟缓、骨和牙的质量差,严重时引起骨骼变形形成佝偻病。中老年人则易患骨质疏松症。此外,钙不足至血钙小于1.75mmol/L时,会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而出现抽搐等症状。过量钙的摄入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持续摄入大剂量的钙可使降钙素分泌增多,以及发生骨硬化。(4)钙的供给及食物来源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膳食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1000mg/d。钙的无明显损害水平(NOAEL)为1500m

9、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2000mg/d。另外,考虑钙的供给量时,还应当注意到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以及钙的吸收率问题。各类食物中奶和奶制品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良好来源。此外,水产品中的小虾皮和海带、豆类及豆制品、芝麻和绿色蔬菜等含钙也较丰富,而谷类及畜肉含钙较低。目前我国居民钙的缺乏还比较普遍,钙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一半以下。而同时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乳类制品所占的比例很低,大豆及其制品也不够充分,钙摄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如何调整膳食结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中钙的摄入量是需亟待解决的营养问题。2磷 磷和钙一样,是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正常人体内磷的含量约为650g,占成人

10、体重的1%左右。其中,约85%90%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0%15%与蛋白质、脂肪、糖及其他有机物相结合,分布在细胞膜、骨骼肌、皮肤、神经组织及体液中。(1)磷的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和牙齿 磷和钙同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其中钙磷比例为21。是软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人体内许多结构蛋白含有磷,细胞膜上的磷脂及细胞内的DNA和RNA也含有磷。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磷在血液中以酸式磷酸盐和碱式磷酸盐的形式存在,通过从尿中排出适当酸碱度物质和适当量的磷酸盐来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其他 如ATP和磷酸肌酸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磷还是体内很多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如焦磷酸硫胺

11、素、磷酸吡哆醛、辅酶和辅酶等。(2)磷的缺乏与过量 食物中磷的来源广泛,一般不易引起人体缺乏,临床所见磷缺乏的病人多为长期使用大量抗酸药物或禁食者,表现为食欲不振和能量代谢障碍。过量的磷酸盐可引起低血钙症,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强而引起手足抽搐和惊厥。(3)磷的供给及食物来源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但植物性食物中磷与植酸盐结合,不易被吸收;肉、禽类含磷量较高,但含钙低;蛋黄中磷的含量高,但钙磷的比例不适当。鱼类中含磷高,而且钙、磷所含的比例较适当,因此是膳食磷的良好来源。 200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规定,18岁以上成人(含孕妇、乳母)膳食磷的AI值为700mg/

12、d,NOAEL(无明显损害水平)为1500mg/d,UL为3500mg/d。3铁铁是研究最多和了解最深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而同时铁缺乏又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成人体内含铁35g,约占体质量的0.004。体内铁分功能铁和储备铁,功能铁约占70,它们大部分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少部分存在于含铁的酶类和运输铁中。储备铁约占总铁含量的30,主要以铁蛋白(ferritin)和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1)铁的功能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 铁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以及某些呼吸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

13、如血红蛋白可与氧可逆性地结合,当血液流经氧分压较高的肺泡时,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当血液流经氧分压较低的组织时,氧合血红蛋白又能解离出氧,从而完成氧的输送过程。肌红蛋白的基本功能是在肌肉组织中起转运和储存氧的作用,当肌肉收缩时释放氧以促进肌肉运动;细胞色素为含血红素的化合物,其在线粒体内具有电子传递作用,对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红细胞中含铁约占机体总铁的23。铁在骨髓造血细胞中与卟啉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缺铁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甚至影响DNA的合成及幼红细胞的增殖。还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寿命缩短,自身溶血增加。(2)影

14、响铁吸收的因素 铁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部,在胃中及整个小肠也有部分吸收。首先食物中的铁在胃酸作用下,由三价铁还原成亚铁离子,然后与肠道中存在的维生素C及一些氨基酸形成络合物,在肠道以溶解状态存在,以利于铁的吸收。膳食中铁的吸收率平均为10,绝大多数铁不能被机体吸收,随粪便排出。 铁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对其吸收率影响很大。铁在食物中以两种形式存在: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以三价铁的形式与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结合成络合物,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这种形式的铁必须在胃酸作用下先与有机物部分分开,并还原成二价铁(亚铁离子)以后,才能被体内吸收。如果膳食中有较多的植酸或草酸,将与铁形成不溶性的铁盐而影响其吸收。谷类

15、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低,就是这个原因。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这种铁是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然后在粘膜细胞内分离出铁,并结合成铁蛋白。因此血红素铁的吸收不受各种因素的干扰。 影响非血红素铁在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有: 当食物中有植酸盐和草酸盐存在时,它们可与Fe3+形成不溶性铁盐,抑制了铁的吸收利用。当胃中胃酸缺乏或服用抗酸药物时,不利于Fe3+的释放,也阻碍了铁的吸收。人体生理状况及体内铁的储备多少也显著地影响铁的吸收。如由于生长、月经和妊娠引起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时,铁的吸收比平时增多;体内储存铁丰富,则吸收减少,体内铁储存较少时吸收增加。维生素C能与铁形

16、成可溶性络合物,即使较高的pH值下铁也能呈溶解状态,有利于铁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可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其吸收。胱氨酸、赖氨酸、葡萄糖和柠檬酸等也有类似的促进作用。 通常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血红素铁较多,因此其吸收利用率也较高,但蛋黄中铁的吸收率只有3,这是由于蛋黄中存在卵黄高磷蛋白,可与铁形成不溶性物质所致。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多为非血红素铁,一般吸收率较低,常受其他膳食因素的影响。 因此,通常人体内缺铁的原因不在于食物中铁的含量,而在于人体对不同食物中铁的吸收利用不同。在中国广大农村,铁大部分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得,吸收率低,缺铁性贫血还普遍存在。 (3)铁的缺乏与过量 长期膳食中铁供给不

17、足,可引起体内铁缺乏,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多见婴幼儿、孕妇及乳母。我国7岁以下儿童贫血平均患病率高达57.6,其中13岁的幼儿患病率最高。孕妇贫血率平均为30左右,孕末期更高。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黏膜苍白、易疲劳、头晕、畏寒、气促、心动过速和记忆力减退等。铁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发生在儿童,一些儿童将包装精美并有糖衣或糖浆的铁补充剂误当糖果食用后发生中毒,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甚至引起死亡。慢性中毒则由于长期过量服用铁补充剂或慢性酒精中毒使铁吸收增加等引起,其症状为皮肤铁血黄素沉积、糖尿、肝硬化等。(4)铁的供给及食物来源 铁在体内可被反复利用,排出量很少。成年男性每日铁损失约为1mg

18、,女性为0.8mg,特殊情况下可达2mg。考虑到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常以吸收率10%作估计,则每日成人铁的供应量应大于10mg。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膳食铁的适宜摄入量(AI)成年男性为15mg/d、女性为20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成人为50mg/d。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性食品,如肝脏、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等,但奶里的含铁量较少,牛奶的含铁量更低,长期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植物性食物中海带、芝麻的铁含量较高,各种豆类含铁量也较丰富,一些蔬菜里(如油菜、芹菜等)也含有丰富的铁。另外,使用铁锅炒菜,也是铁的一个很好来源。含铁较高的

19、食物见表3-10。表3-10 含铁较高的食物(mg/100g)4锌 成人体内的含锌量大约23g。分布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当中,以肝、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内的含量为最高。血清中锌的正常浓度为100140g/100mL,其中7585存在于红细胞内,3存在于白细胞内,其余12%22%在血浆中。头发锌的正常浓度为125250g/g。锌对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生殖功能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1)锌的生理功能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 体内约有200多种含锌酶,其中主要的含锌酶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这些酶在参与组织呼吸、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促进生长发育 锌也是维持RNA多聚酶、DNA多聚酶及逆转录酶等活性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从而参与蛋白质合成及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动物缺锌导致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与代谢发生障碍。儿童缺锌会因生长发育受严重影响而出现侏儒症。其他 如锌参与某些有关内分泌激素的代谢,对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正常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锌与唾液蛋白结合成味觉素,对味觉和食欲起促进作用。锌对皮肤和视力具有保护作用,缺锌可引起皮肤粗糙和上皮角化。锌还可以维护机体免疫功能等。(2)锌的缺乏与过量 锌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性食品中,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机体的需求。但不同食物中锌的生物利用率差别很大。通常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存在较多

21、的植酸、草酸和膳食纤维,它们可与锌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化合物从而影响锌的吸收。动物性食物中如肉类和海产品中锌的吸收率要远远高于植物性食物。因此,当膳食中缺乏动物性食品或人体需要量增加时容易引起锌的缺乏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儿童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男孩性腺小,严重时导致侏儒症。孕妇缺锌可导致胎儿畸形。成人长期缺锌可导致性功能减退、精子数减少、皮肤粗糙、免疫功能降低等。锌缺乏的临床表现见表3-11。表3-11 锌缺乏的临床表现过量服用锌补充剂或食用被锌污染的食物和饮料等均有可能引起锌过量或锌中毒。具体表现为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但停止服用后症状即可消失。(3)锌的供给

22、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推荐锌的RNI为成年男性15mg/d,女性11.5mg/d。锌的NOAEL为30mg/d,成年男性UL定为45mg/d,女性为37mg/d。锌的来源较广泛,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食物含锌量因地区、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锌的利用率也不同。通常动物性食物含锌丰富而且吸收率高,如贝壳类海产品,其中牡蛎和鲱鱼的锌含量高达1000mg/kg。肉类、肝脏、蛋类含锌在2040mg。豆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调味品、全麦制品等也富含锌。蔬菜及水果类锌含量较低。5硒硒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1421mg,它广泛分布在体内除脂肪外的所有细胞和组织中。其中以肝、肾、胰、心、脾、牙釉

23、质和指甲中较高,肌肉、骨骼和血液中浓度次之。人体血液中的硒浓度不一,它受生活地区、土壤、水和食物中硒含量的影响。我国克山病流行地区中,病区全血硒浓度为0.0050.01mg/L,无病区为0.020.05mg/L。硒主要在小肠吸收,人体对食物中硒的吸收率为60%80%,吸收后的硒经代谢后大部分经肾脏由尿排出。(1)硒的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 现代科学发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机体中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够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及组织免受过氧化物损伤,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由于硒参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因此在人和动物体内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

24、健康 经报道,硒和维生素E一起对动物心肌纤维、小动脉及微循环的结构及功能均有重要作用。机体缺硒可引起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克山病,而高硒地区人群中的心血管病发病率较低。有毒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硒与金属有较强的亲和力,能与体内重金属,如汞、镉、铅等结合成金属硒蛋白质复合物而起解毒作用,并促进金属排出体外。其他 一些动物实验和流行病调查发现硒还具有促进生长、保护视器官的健全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作用。(2)硒的缺乏与过量 硒缺乏是发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克山病分布我国14个省、自治区的贫困地区,大多发生在山区和丘陵。主要易感人群为26岁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坏死为特征的地方性心脏病

25、,临床特征为心肌凝固性坏死,伴有明显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和心率失常,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死亡率高达85。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在多年的防治工作中,我国学者发现克山病的发病与硒的营养缺乏有关,并且已用亚硒酸钠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另外,缺硒也被认为是发生大骨节病的重要原因,该病主要是发生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部分人在青少年期发生的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疾病。用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过量的硒可引起中毒,在土壤中含硒量很高的高硒地区,其所产的粮食中硒的含量也较高,从而可引起人体中毒。据报道,我国湖北恩施地区就曾发生过慢性硒中毒。其中毒症状为头发变干变脆,易脱落,指甲变脆、有白

26、斑及纵纹、易脱落,皮肤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如肢端麻木、偏瘫、全身麻痹等,严重者可致死亡。(3)硒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根据研究结果确定预防克山病的“硒最低日需要量”,男性为19g/d,女性为14g/d。生理需要量为40g/d。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我国居民膳食硒的推荐摄入量(RNI)成人为50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400g/d。食物中硒的含量受其产地的土壤和水源中硒元素水平的影响,因而有很大的地区差异。通常海产品和动物内脏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如鱿鱼、鱼子酱、海参、其他贝类、鱼类和肾脏等。畜禽肉类、全粒谷物及大蒜也含有较多的硒。蔬菜中含量较少。6碘正常成人体内含碘(iodine)2

27、050mg,其中约15mg存在甲状腺组织内,其余分布在骨骼肌、肺、卵巢、肾、淋巴结、肝、睾丸和脑组织中。 (1)碘的生理功能 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因此其生理功能主要通过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来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生物氧化,加速氧的磷酸化过程,调节体内的热能代谢和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合成与分解,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组织发育分化,对胚胎发育期和出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尤为重要。激活体内许多重要的酶,包括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等一百多种酶。调节组织中的水盐代谢,缺乏甲状腺素可引起组织水盐储留并发粘液性水肿。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包括促进尼克酸的吸收利

28、用及-胡萝卜素向维生素A的转化。(2)碘的缺乏与过量 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与地方性克汀病是典型的碘缺乏症,它们是世界性的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发生,流行地区主要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山区或不易被海风吹到的地区,其土壤和空气含碘量较少,导致该地区的水及食物含碘量很低。有人估计全世界约有两亿地甲肿患者,地甲肿的特征是甲状腺肿大而使颈部肿胀,这是由于膳食中碘供给不足,甲状腺细胞代偿性地增大而引起的。孕妇严重缺碘可影响胎儿神经、肌肉的发育及引起胚胎期和围生期胎儿死亡率上升;婴幼儿缺碘可引起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运动失调等为特征的呆小症(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可因碘过量引起。碘

29、过量通常发生于摄入含碘量高的食物,以及在治疗甲状腺肿大等疾病中使用过量的碘剂等情况。一般只要限制高碘的摄入,症状即可消失。(3)碘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的每人每日碘的RNI,成年人为150g,孕妇和乳母为200g。碘的成年人UL为1000g/d。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是良好的膳食碘的来源。植物性食物中含碘量最低。另外,也可采用碘强化措施,如食盐加碘、食用油加碘及自来水中加碘等。我国为改善人群碘缺乏的状况在全国范围内采取食盐加碘的防治措施,经多年实施已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第八章 矿物质第一节 矿物质概述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而且与地球

30、表层元素组成基本一致。在这些元素中,已发现有20种左右的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其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无机盐(矿物质或灰分)。 含量大于体重的0.01者又称为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如钙、磷、钠、钾、氯、镁与硫7种。机体中含量小于 0.01者为微量元素。目前技术水平在人体内可检出的约为70种,据一般资料或习惯认为必需元素共14种,1995年FAOWHO认为,维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共有10种,即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和锌;硅、镍、硼、钒为可能必需元素;而铅、镉、汞、砷、铝、锡和锂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

31、有功能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发现更多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无机盐在体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元素间比例变动不大。无机盐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如钙、磷主要存在骨和牙齿中,铁集中在红细胞,碘在甲状腺,钴在造血器官,锌在肌肉组织等。无机盐与其他营养素不同,不能在体内生成,且除非被排出体外,不可能在体内消失。第二节 矿物质量的功能无机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骨骼和牙齿中的钙、磷和镁;在细胞内外液中,无机元素与蛋白质一起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酸性元素CL、S及P;碱性元素Na、K及Mg),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

32、酸的成分,或参与酶系的激活。4.改变食品的感官性状和营养价值。矿物质中有很多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他们对改善食品的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多种磷酸盐对增加肉制品的持水性和结着性,从而对改善其感官性状有利。氯化钙是豆腐的凝固剂,同时还可防止果蔬制品软化。此外,儿童、老人和孕妇容易缺钙,同时,孕妇和儿童还容易缺铁,故常将一定的钙盐和铁盐用于食品的强化,借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各种无机盐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日都有一定量随各种途径如粪、尿、汗、头发、指甲、皮肤及粘膜的脱落排出体外,因此必须通过膳食补充。由于某些无机元素在体内,其生理作用剂量带与毒害剂量带距离较小,因此过量摄入常不仅无

33、益而有害,特别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大。根据无机盐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人体需要特点,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有钙、铁、锌。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它特殊条件下,也可能有碘、硒及其他元素的缺乏问题。第三节 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 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体内的成碱性物质只能直接从食物中摄取,而成酸性物质则既可以来自食物,也可以通过食物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形式提供 。成酸性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他们含成酸性物质(氯、硫、磷)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形成酸性物质,肉、鱼、蛋类为成酸性食品,可降低体液的PH值。蔬菜、水果等含有丰

34、富的K、Na、Ca、Mg等元素,在体内代谢后则生成碱性物质,能中和酸性体液,所以,蔬菜水果是碱性食品。通常,人们对各类食品摄取的比例应该平衡,以便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在日常饮食中,容易出现酸过剩,应该引起注意。应当指出,并非具有酸味的食品是酸性食品。食品中的酸味物质是有机酸类,如水果中的柠檬酸及其钾盐,虽然离解度低,但在体内可彻底氧化,柠檬酸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体内留下碱性元素。第四节 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一、钙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出生时体内含钙总量约为 28g,成年时达8501200g,相当于体重的1.52.0,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形式存在,少量

35、为无定形钙,此部分钙在婴儿期占较大比例,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其余1,有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这部分钙与骨骼钙维持着动态平衡,是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体内有相当强大的保留钙和维持细胞外液中钙浓度的机制,因为钙的生理学功能对生命非常重要,即使当膳食钙严重缺乏或机体发生钙异常丢失时,可通过相同机制使骨脱矿化以纠正甚至是轻微的低钙血症,而保持血钙的稳定。 (一) 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 骨骼和牙齿是人体中含钙最多的组织。骨骼中的钙,在正常情况下在破骨细胞作用下不断被释放,进入混溶钙池。另一方面,混溶钙池中的钙

36、不断沉积于成骨细胞中,如此使骨骼不断更新。幼儿骨骼约每12年更新一次,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更新速度减缓,成年时每年更新24,约700mgd, 1012年更新一次,4050岁以后,骨吸收大于生成,钙在骨中含量逐渐下降,每年约为0.7,且女性早于男性,妇女在停经后加速。 2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 包括神经肌肉的兴奋、神经冲动的传导、心脏的正常搏动。红细胞、心肌、肝与神经等细胞膜上,有钙的结合部位,当钙离子从这些部位释放时,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如对钾、钠等离子的通透性改变。有人认为,某些高血压与钙不足有关。如已有研究证明,补钙可降低妊娠诱发的高血压发病率;膳食钙补充可使孕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比值比

37、明显下降。 3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钙对许多参与细胞代谢的大分子合成、转运的酶都有调节作用,如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脂肪酶以及一些蛋白质分解酶等。 4此外,钙还参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 (二)吸收人体对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部完成。在普通膳食中,摄入的钙仅有20%30%由小肠吸收并进入血液,而70%80%的钙将从粪便、尿、汗液中排出,未被吸收。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造成人体对钙吸收障碍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膳食中钙摄入量较低,特殊生理阶段对该的需要量增加,膳食或机体中存在某些影响钙吸收的因素。1. 影响钙吸收的有利因素维生素 D,特别是在肝、肾被羟化形成的

38、1,25 (OH)2D。乳糖可与钙螯合,形成低分子量可溶性络合物,当其被肠道菌分解发酵产酸,使肠腔pH降低,均有利于钙吸收。膳食蛋白质充足,由于钙可与氨基酸结合成可溶性络合物,有利于钙吸收但如摄入过多而超过需要,可使尿钙排出增多出现负钙平衡。凡能增加肠内酸度的物质都有利于钙的吸收,如乳酸、醋酸、氨基酸均能促进钙的吸收。食物中钙的浓度高或需要量大,也有利于钙的吸收。2. 影响钙吸收的不利因素 钙吸收受膳食中草酸盐与植酸盐的影响,它们可与钙结合成难于吸收的盐类。粮食中植酸较多,某些蔬菜(如蕹菜、菠菜、苋菜、竹笋等)含草酸较多,钙的吸收率较低。膳食纤维干扰钙的吸收,可能是其中的醛糖酸残基与钙结合所致

39、。脂肪消化不良,可使未被吸收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而影响钙的吸收。磷酸盐对钙吸收的影响尚无一致意见,许多研究证明,大量磷酸盐对钙吸收并无影响。高磷膳食促进粪钙丢失,并降低尿钙排出,从而保持钙平衡;降低钙磷比例有助于钙贮留,对钙吸收并无影响。但是,长期摄入过多的磷可损害平衡机制,改变钙代谢,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此外,钙的吸收还与机体状况有关,婴幼儿、孕妇、乳母由于需要增高,钙吸收率远大于成年男性。随年龄增长,钙吸收率也逐渐下降,60岁以上男女性的钙吸收均明显降低。婴幼儿期钙吸收率常大于50,儿童期为40,成年人则降至 20左右,老年人更低,仅达15左右。制酸剂的服用也可干扰钙的

40、吸收。 (三) 供给量 钙的需要量与蛋白质摄入水平有关,有人认为每100g蛋白质需要1g钙,高磷膳食增加钙的需要。高温作业者钙排出增加,寒带地区阳光不足,皮肤内转化的维生素D少,钙吸收较差,同时钙来源也常受膳食类型影响,因此均需增加钙的供给量。孕期、哺乳期妇女对钙的需要都相对增加,早产婴儿、青春期前后儿童少年、老年人,均需适当增加钙的供给量。中国居民膳食钙的每日适宜摄入量为00.5岁300毫克,0.51岁400毫克,14岁600毫克,411岁800毫克,1118岁1000毫克,1850岁800毫克,50岁以上1000毫克,孕妇中期为1000毫克,晚期和乳母为1200毫克。 四)食物来源 钙的食

41、物来源应考虑二个方面,钙含量及吸收利用率。奶与奶制品含钙丰富,吸收率也高,是婴幼儿理想的钙来源。水产品中小虾皮含钙特别多,其次是海带。豆和豆制品以及油料种子和蔬菜含钙也不少。特别突出的有黄豆及其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种瓜子、芝麻酱等。海带、发菜等含量特别丰富。 二、磷 磷在成人体内含量为650g左右,占体重1左右,占体内无机盐总量的14。总磷量的8590以羟磷灰石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015与蛋白质、脂肪、糖及其他有机物结合,分布于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其中一半左右在肌肉。软组织和细胞膜中的磷,大部分为有机磷,骨中磷多为无机正磷酸盐,几乎都在矿物质相中,体液中的磷都是磷酸盐形式,血浆中大

42、部分磷能自由通过肾小球膜,少量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膜。血磷与骨和细胞的无机磷酸盐,以及细胞代谢的有机磷化合物均处于平衡中,肾脏对磷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一) 生理作用 1骨、牙齿以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 骨髂牙齿的钙化及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都是必需的,磷酸盐与胶原纤维的共价联结在矿化中起决定作用。骨形成中2g钙需1g磷。 2调节能量释放 机体代谢中能量多以ADP+磷酸+能量=ATP及磷酸肌酸形式贮存。需要时释放(上式逆反应),即ADP、ATP、磷酸肌酸等作为贮存与转移、释放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化学能的主要来源。 3生命物质成分 磷也是细胞中许多维持生命的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如磷脂、磷蛋白和核酸;激素的

43、第二信使环腺苷单磷酸、环鸟苷单磷酸和多磷酸肌醇;以及调节血红蛋白释放氧的2,3二磷酸甘油等。 4酶的重要成分 体内许多酶如焦磷酸硫胺素、磷酸吡哆醛、辅酶I、辅酶等辅酶或辅基都需磷参与。 5物质活化 碳水化物与脂肪的中间代谢与吸收,均需先经过磷酸化成为诸如葡萄糖-6-磷酸等,才能继续进行反应。脂肪不溶于水,需先在血液中磷酸化而使之更多的溶于水,才能进行反应。 此外,磷酸盐还参与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磷酸盐能与氢离子结合,以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磷酸盐类排出,从而调节着体液的酸碱度。 (二) 供给量 磷的需要量随年龄而下降,同时还取决于蛋白质摄入量,据研究,维持平衡时需要磷量为5201200毫克天。磷的

44、来源广泛,一般都能满足需要。三、铁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总量约为45g,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占6075,3在肌红蛋白,1为含铁酶类(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酶等)。以上铁存在形式又称之为功能性铁。其余为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肝、脾与骨髓中,约占体内总铁的25。铁在体内含量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而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 生理作用铁为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以及某些呼吸酶的成分,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铁在骨髓造血组织中,进入幼红细胞内,与卟啉结合形成正铁血红素,后者再与球蛋

45、白合成血红蛋白。缺铁时,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甚至影响DNA的合成及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还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寿命缩短,自身溶血增加。铁还参与许多重要功能,如催化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 (二) 吸收铁在食物中主要以三价铁形式存在,少数食物中为还原铁(亚铁或二价铁)形式。肉类等食物中的铁约一半左右是血红素铁,而其它为非血红素铁。前者在体内吸收时,不受膳食中植酸、磷酸的影响,后者常受膳食因素的影响。非血红素铁在吸收前,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分离,如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等。也必须在转化为亚铁后方可被吸收,因而,影响

46、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很多。粮谷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存在于茶叶及咖啡中多酚类物质均可影响铁的吸收。胃中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不利于铁离子的释出,也阻碍铁吸收。但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以及动物肉类有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核黄素对铁的吸收、转运与储存均有良好影响。当核黄素缺乏时,铁吸收、转运与肝、脾储铁均受阻。体内铁需要量与贮存量对血红素铁或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都有影响。当贮存量多时,铁吸收率降低;反之贮存量低,需要量增高,却使吸收率增高。此外,缺锌时,可使锌与铁的吸收增加(动物实验结果),人体试验证实,无机锌与无机铁之间有较强的竞争作用,互有干扰吸收作用。一般来说,

47、在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为低。如大米为1,玉米和黑豆为3,莴苣为4、小麦、面粉为5,鱼为11,血红蛋白为25,动物肉、肝为22,蛋类因存在一种磷酸糖蛋白卵黄高磷蛋白的干扰,吸收率仅达3。牛奶是一种贫铁食物,且吸收率不高。(三) 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膳食中可利用铁长期不足,常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特别是婴幼儿、孕妇及乳母更易发生。当体内缺铁时,铁损耗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铁减少期,此时储存铁耗竭,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此时除血清铁蛋白下降外,血清铁也下降,同时铁结合力上升(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游离原卟啉浓度上升。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下降。

48、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及孕妇中特别应予以注意。铁缺乏尚增加铅的吸收,国外调查发现,铁缺乏的幼儿铅中毒的发生率比无铁缺乏儿童高34倍,这是由于缺铁导致对二价金属吸收率增高所致。铁缺乏时对人体的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学习能力下降,冷漠呆板;缺铁儿童易烦躁,抗感染抵抗力下降。此外,常有自述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精力不集中等症状。(四)供给量与食物来源铁在体内代谢中,可被身体反复利用,一般除肠道分泌和皮肤、消化道、尿道上皮脱落损失少量外,排出铁的量很少。只要从食物中吸收加以弥补,即可满足机体需要,但婴幼儿由于生长较快,需要量相对较高,需从食物中获得铁的比例大于成人;妇女月经期铁损失较多,为此供给量应适当增

49、加。男子每日损失lmg,女子为0.8mg,但月经损失平均每日为1.4mg,铁吸收率<10,估计成人铁供给量应 >10mgd。我国建议铁的日供给量为:成年男子12mg,成年女子为18mg,孕妇、乳母为28mg。膳食中的铁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蔬菜中含铁量不高,油菜、苋菜、菠菜、韭菜等利用率不高。四、碘人体内约含碘2050mg,相当于0.5mgkg体重,甲状腺组织内含碘最多,约占体内总碘量20左右(约8mg)。血液中碘主要为蛋白结合碘约为3060ugL。(一) 生理作用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合成,故其生理作用也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表现出来。甲状腺素在体内主要为促

50、进和调节代谢及生长发育。促进生物氧化,协调氧化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化;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促进糖和脂肪代谢;调节组织中水盐代谢;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活化酶包括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一百多种,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有促进作用;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组织的发育和分化及蛋白质的合成。 (二) 碘缺乏碘缺乏造成甲状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引起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代偿性合成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由于环境、食物缺碘造成,常为地区性,是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孕妇严重缺碘,可殃及胎儿发育,使新生儿生长损伤,尤其是神经、肌肉,认知能力低下,以及胚胎期和围产期死亡率上升。其发病情况各地不同,与碘

51、缺乏程度和时间长短有关。其中呆小病为最严重,有神经病学损伤为特征的神经型与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中等程度肿大为主的粘液水肿型。后者可见四肢短小,颈短,骨骼异常等。碘缺乏可因环境与食物缺碘,但并非引起甲状腺肿的惟一原因。有些食物含有抗甲状腺素物质。如十字花科植物(白菜、萝卜等)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等可影响碘的利用。此外,蛋白质不足,钙、锰、氟过高或钴、钼不足对甲状腺素合成也有一定影响。碘缺乏地区采用碘化食盐方法,即在食盐中加入碘化物或碘酸盐予以预防。加入量可控制在1:20000至1:50000之间。也有采用碘化油,即将含碘3035的碘化油用食用油稀释至6万30万倍供食用。(三) 碘过量碘过量

52、通常发生于摄入含碘量高的饮食物,以及在治疗甲状腺肿等疾病中使用过量的碘剂等情况。我国河北、山东部分县区居民,曾因饮用深层高碘水,或高碘食物造成高碘甲状腺肿。这只要限制高碘食物,即可防治。如补充碘反而使病情恶化。在我国使用强化食盐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中,未见有碘过量甲状腺肿的问题。(四)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人体对碘的需要量受年龄、性别、体重、发育及营养状况等所左右。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供给量为成人150ug,孕妇加25ug,乳母加50ug。含碘量较高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每百克海带(干)含碘24000ug,紫菜(干) 1800ug,淡菜(干)1000ug,海参(干)600ug。海盐中一般在30ugkg以

53、上。五、锌人体含锌22.5g,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按单位重量含锌量计算,以视网膜、脉络膜、前列腺为最高,其次为骨胳、肌肉、皮肤、肝、肾、心、胰、脑和肾上腺等。血液中锌含量:红细胞约占7588,血浆1222,白细胞3。红细胞膜上锌浓度较高,锌主要以金属酶和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的组分存在;血浆中锌主要与蛋白质相结合,其中与白蛋白结合为60,与球蛋白结合为30,而7左右与氨基酸(组氨酸、半胱氨酸)结合。此外,有一小部分与运铁蛋白及核蛋白结合,游离锌含量很低。(一) 生理作用1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锌是人体许多重要酶的组成成分,已知含有锌的酶不下80种,除上述外,乳酸脱氢酶、羧肽酶、胸腺嘧

54、啶苷激酶等也是。而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呈现活性也需锌的参与。2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锌是调节DNA复制、转译和转录的DNA聚合酶活性所必需,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各过程都有关,锌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非常重要。锌对于促进性器官和性功能的正常发育是必需的。3促进食欲 锌可能通过参加构成一种含锌蛋白、即唾液蛋白而对味觉与食欲发生作用。4促进维生素A代谢和生理作用 锌在体内有促进视黄醛的合成和构型转化;参与肝中维生素A动员,维持血浆维生素A浓度的恒定,对于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锌对于维持皮肤健康也是必需的。5参与免疫功能 锌能直接影响胸腺细胞的增殖,维持细胞免疫的完整

55、。(三)缺乏与过量生长期儿童锌缺乏最为影响的是生长迟缓、垂体调节功能障碍、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不易愈合、易感染等。性成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障碍、性功能减退、精子产生过少等。此外,肠源性肢端皮炎,是一种家族遗传病,经锌治疗可以得到迅速恢复,可能与锌有关。锌过量常可引起铜的继发性缺乏,损害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影响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力,抑制趋化性和吞噬作用及细胞的杀伤能力。(四)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同位素实验研究发现每日需锌6mg,考虑到不同膳食中的锌吸收率不同,其供给量亦有异。WHO(1997年)按锌吸收率为20计算,推荐的供给量的012月龄6mg,110岁8mg,男性1117岁

56、14mg,>18岁11mg,女性1013岁13mg,14岁以上11mg,妊娠妇女15mg,授乳妇女为 27mg。我国规定19岁为10mg,10岁以上为15mg,孕妇,乳母为20mg。锌的来源广泛,但动植性食物的锌含量与吸收率有很大差异。按每l00g2.0,而蔬菜及水果类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六、硒硒在人体内总量为1420mg,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和器官中,浓度高者有肝、胰、肾、心、脾、牙釉质及指甲,而脂肪组织最低。(一)生理作用1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体内特异地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氧化还原反应,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游离基、脂酰游离基,从而保护生物膜免

57、受损害,维持细胞正常功能。2硒与金属有很强亲和力,在体内与金属如汞、甲基汞、镉及铅等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解毒,并使金属排出体外。动物试验还发现硒有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急性损伤、减轻肝中小叶坏死的程度与死亡率。3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的健康。许多调查发现,血硒高的地区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低;动物实验证实硒对心肌纤维、小动脉及微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克山病,发现缺硒是一个重要因素。4此外,硒还有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以及抗肿瘤的作用。已有实验表明硒是生长与繁殖所必需。缺硒可致生长迟缓。白内障者及糖尿病性失明者补充硒后,发现视觉功能有改善;人群调查发现,硒缺乏地区肿瘤发病率明显较高,胃癌发病与缺硒有关。(二) 硒缺乏与过量硒缺乏已被证实是发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克山病在我国初发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地区,其易感人群为26岁的儿童和育龄妇女,临床上可见其主要症状为心脏扩大、心功能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严重时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等。生化检查可见血浆硒浓度下降,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下降。硒蛋白mRNA的浓度也受硒缺乏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