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_第1页
200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_第2页
200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_第3页
200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_第4页
200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0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经常账户分析1、基本数据:(引自国家外汇管理局) 单位:千美元经常账户差 额贷方借方200020,519,248298,972,814278,453,565200117,405,275317,924,465300,519,190200235,421,968387,534,971352,113,002200345,874,812519,580,386473,705,574200468,659,162700,697,007632,037,8452005160,818,311903,581,787742,763,4762006253,267,8621,14

2、7,900,802894,632,9402007371,832,6201,467,881,9981,096,049,3772008426,107,3951,725,893,2611,299,785,8662009297,200,0001,484,600,0001,187,400,0002010305,400,0001,946,800,0001,641,400,0002、数据图表:经常账户由以上数据和图标可见经常账户贷方自2000-2008年稳步增长,2008-2009年贷方账户下降明显,但是2010年有迅速回升且增加额超过2009年,而经常账户借方与贷方走势基本相同, 且从2000-2010年

3、贷方数额一直大于借方数额,虽然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少,但由于进口也受到影响,共同作用之下并未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最终导致持续十年的经常账户顺差。 但就差额来看从2008下半年开始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二、金融账户分析1、基本数据:(引自国家外汇管理局) 单位:千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贷方借方20001,922,22491,986,39290,064,168200134,775,42799,531,13564,755,708200232,290,837128,321,30696,030,469200352,725,942219,630,612166,904,6712004

4、110,659,756343,350,151232,690,395200562,963,916418,956,199355,992,28320066,662,034653,276,252646,614,218200773,509,250921,960,702848,451,452200818,964,877769,876,094750,911,2182009144,800,000 746,400,000601,600,0002010 226,000,000 1,108,000,000882,000,0002、数据图表:资本与金融账户借贷双方走势基本一致,2000-2007年借贷双方持续增长,并

5、于2007年达到历史新高,之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信心下降,借方2007-2009持续下降,贷方虽受到影响但受影响时间较短,2008年降幅明显减小以致2008年本账户仍保持顺差, 2009-2010金融市场快速恢复,借贷双方不仅快速上升且达到历史新高,以此同时顺差也达到历史新高。三、储备资产账户分析1、基本数据(引自国家外汇总局 ) 单位:千美元储备资产账户差额贷方借方2000-10,548,400407,00010,955,4002001-47,325,130047,325,1302002-75,507,060075,507,0602003-117,023,1000117,023,100

6、2004-206,364,000478,000206,842,0002005-207,016,0001,929,000208,945,0002006-246,981,030490,970247,472,0002007-461,744,102239,766461,983,8692008-418,978,4290418,978,4292009-398,400,0000398, 400,0002010-471,700,000 0 471, 700,000 2、数据图表:以上数据可见受“双顺差“推动我国储备资产账户2000-2010年一直保持逆差,在2008达到历史高点,之后虽然总额较200

7、8年有所下降但由于贷方为0所以仍保持较高水平。四、总评2000-2010我国连续十年保持“双顺差”,具体说来经常账户之所以会持续顺差主要是货物贷方数额持续大量大于借方,即货物收支持续顺差,同时服务逆差得到改善。而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首要要贡献者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FDI),其次是境外对华证券投资和外债。导致“双顺差”的主要原因分析:经常账户盈余原因: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二、其次是国内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在经济衰退时容易出现经常项目盈余,而在经济过热时出现经常项目赤字。三、政府的出口鼓励政策,包括外汇自求平衡的限制政策、汇率政策和退税政策。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

8、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对低廉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促使跨国公司在全球分工布局中,逐步将加工制造环节向我国转移,带动了我国外资的流入和进出口顺差的增长。2007 年,海关统计,我国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为 2118 亿美

9、元,占全部进出口顺差的 81。五、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FDI大量流入原因: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其他诸多优势吸引着外国投资者,除了这些积极因素,还有一些因素使得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如此丰富储蓄资源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FDI。一、由

10、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尽管从总体上看,中国国民储蓄很高,但对于许多潜在的资本品的进口者来说,很难筹措到用于进口支付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实施FDI的鼓励政策,对于潜在的进口者来说,与其通过银行借款或其他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进口资本品,不如通过FDI筹集资金更有吸引力。二、由于存在资本管制,对于潜在的进口者来说,即使可以在国内获得资金,要把人民币转换成外汇去进口资本品也很困难,所以引入FDI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三、中国的财政体制和机构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吸引FDI的动力很强。FDI可以大大提高地方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吸引FDI是衡量政绩的一条重要标准。各级政府的各级官员都被分配了吸引 FDI的指标

11、,这一做法十分普遍。四、为了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改革,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实施并购和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结果,外资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加。双顺差表明,中国没有像一个发展中国家通常那样将外商直接投资(FDI)转换成经常项目赤字。尽管中国通过FDI获得了外国资金,但这些资金并没有用于购买外国资本品、技术和管理经验。由于国内储蓄十分充足,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并不需要这些外国资金,并且这些资金通过种种渠道又回到美国的政府债券市场。不仅如此,相当于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内储蓄也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库券。持续的双顺差造成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过去主要来自资本项目盈

12、余,或者更准确地说,来自FDI。但是,从 2005年开始,经常项目盈余已经超过FDI成为外汇储备增长中最主要的贡献力量。 一般而言,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是不合理的,也难以长期维系。历史上,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双顺差。双顺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而结构性不平衡是很难在短期得到调整的。 国际收支政策的应用双顺差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了: 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中央银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 使国内流动性过剩, 并引起了投资过度增长、资产价格膨胀、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等一系列突出的经济金融问题,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我

13、国针对“双顺差”采用的主要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有:需求政策:包括(I)需求增减型政策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 教育 体系,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以2010年为例:2010年在外部流动性逐渐宽松的情况下,我国与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受到资金流入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全年采取了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2次上调存款基准利率的措施,以抑制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II)需求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政策,主要体现在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税率、外汇管制和进口许可证制度。(2)针对总供给调节的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在国际间产业转移的大背

14、景下,要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地位,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环保的绿色经济,措施之一是对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等“三高”行业的贷款进行限制,对“新三高”产业的扶持政策。(3)融资政策:政策的使用的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官方储备连续10年稳步增长,国际信贷也保持增长态势。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并没有理论上的效果,主要是现实中理论的运用无法很好的满足理论所要求的前提假设,运用中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多种政策的同时使用是的使得政策效果与理论产生较大的差异。国家将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

15、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需要从对内平衡入手,重点是“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在国内经济方面,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消除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通过调整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根据“两缺口”模型I-S=X-M,如果一国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就需要一个规模相等的贸易盈余予以平衡,这时需要国内资本输出。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巨额逆差,主要是因为消费不足造成的储蓄率过高,到2006年,我国储蓄率已经超过了50。 社会 保障体系不完善、投资渠道少、房地产过热等都是造成储蓄率过高的原因。要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内需,从而降低储蓄率,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实行收入政策,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差距;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 教育 体系,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改善消费环境等。其次是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放松资本项目和外汇限制,推进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进程,而不是简单限制外商投资的进入。相反,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就需要引入更多高质量的外商投资,因为外商投资不仅带来资本,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