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海德格尔的启示(一)_第1页
试论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海德格尔的启示(一)_第2页
试论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海德格尔的启示(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 海德格尔的启示 一 摘要海德格尔认为, 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技术的 “正确的东西 ,但却没有抓住 技术的 “真实的东西 也即技术的本质;而要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 “通过正确的东西 来寻找真实的东西 。本文在海德格尔这一思想的启示下,首先从分析技术之 “正确的东西 之所以没有抓住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的方法论根源入手,提出并论证了自己对于技术之 “真 实的东西 的一种理解方法,从而形成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其核心思想是:所有技术 都是由人的目的性预期与自然过程的工具性作用在实践根底上不断取得统一的过程及产物。 文章最后还对争论了多年的技术的价值负荷性问

2、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技术负荷着人类价值。 1、启示:从 “正确的东西 到 “真实的东西 关我们都把技术视为一种到达目的的手段, 也即视为一种工具性的东西。 我们对此确信无疑。 然而,这是正确的吗?这又是真实的吗? “对于技术的工具性规定是正确的 海德格尔如是说。但他又紧接着说: “单纯粹确的东 西还不是真实的东西。 唯有正确的东西才把我们带入一种自由的关系中, 即与那种从其本质 来看关涉于我们的关系中。 照此看来, 对于技术的正确的工具性规定还没有向我们显明技术 的本质。 为了获得技术之本质, 或者至少是到达技术之本质的近处, 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东 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 1 从技术的 “正确的东

3、西 即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去寻找 “真实的东西 即技术的本质 , 从而进入那从其本质来看关涉于我们的系中,这是海德格尔这位 20 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梦 寐以求的伟大理想之一。他找到了那 “真实的东西 了吗?他进入到了那作为 “存在 之“自由 的关系 的理想境界了吗?在此,我们还不打算把这些问题拟为专门的论题来探讨,而只是 想在其 “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 的启示与感召下,先就自己的力量,试着、摸索 着向那 “技术之本质的近处 走去。2、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本文的一种答复 为什么说对于技术的工具性规定是技术之 “正确的东西 但却没有显明技术的本质呢?看来, 在答复什么是技术之 “真实的

4、东西 以前,有必要首先答复这个问题。对此,海德格尔的答复 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他说: “正确的东西在眼前的事物那里总是确认某种大实话。2应当如何理解海德格尔的这句话呢?我们知道, 技术作为实现目的之手段、 工具, 是我们生 活于这个技术世界的每一个人天天都能经验到的, 可以说经验证实就是技术的工具性规定之 正确性的根源。例如,为更快地到达某地,就要乘车;要想富,先修路;为使未来有着落, 年轻人就得去学一门实用技术;企业不搞技术创新,就没有市场竞争力;等等。而当人 们亲眼目睹一辆吼叫而过的 “红十字车 正载着银行抢劫犯逃离现场, 看到曾夺去数十万人生 命的核技术如今又被用来发电时, 我们又能想

5、到些什么呢?凡此种种, 不一而终。 所有这一 切不都在例证着技术之工具性规定的正确性, 从而又被这 “正确的东西 确认为大实话吗?的 确,经验的力量是太强大了, 它甚至就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语言游戏规那么 维特根斯坦语 , 在潜意识中支配着所有人的所思和所做, 而当真正深刻的理性思维中有出其右者时, 恐怕也 只能够道一声它是 “正确的东西 了结。然而,正确的东西却又确实未必是真实的东西, 这就好比经验的东西未必全是正确的东西一 样。例如,我们天天目睹太阳的 “东升西落 ,也天天这样去谈论它,并不认为它有什么错, 但它确实是错误的。同样,当我们问 “诗是什么 ,而有人答复 “诗是词的堆积 时,

6、你能认为 他是错误的吗?但他又确实没有抓住那诗之 “真实的东西 ,几近答非所问。现在,当人们用 技术之工具性规定这一 “正确的东西 来观照技术时,所遇到的情形也正象那词之堆积的诗, 也同样未能抓住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那么,技术之工具性规定作为 “正确的东西 ,又为什么没有抓住那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呢? 我认为,这首先就与它对待技术的那种方法密切相关,这种方法可以简略地概括为是直观、静观、 经验的方法。 如果说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对于技术的工具性规定是正确的话, 那么,它 却缺乏以用来抓住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因为依照这种方法, 技术总是被设定为客观上给定 的某种东西,也即它没有产生的历史过

7、程,不是作为人的有目的活动的对象性产物而出现, 而是仅仅作为人的超历史的自在对象而存在,这样, 当人面对它时, 所能看到的也只能是它所呈现给人的那些东西: 手段、工具及其功能和所效劳的目的, 而其余一切那么均在视野之外。 而从另一方面看, 这种方法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已无意识地遮蔽了除技术的工具性之外的那些 可能是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所赖以产生的领域, 也就是说, 它从一开始就已无意识地封锁了 自己通向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的大门, 而这意味着它从一开始就已无意识地宣告了自己注定 不能抓住那 “真实的东西 的命运。在这里,这一切之所以是 “无意识地 发生的,就在于所发 生的这一切均是这种方法所全

8、然不知的,而这实际上正是这种方法的最致命之处所在。 因此,要抓住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就必须首先确立起一种新型的方法论视角,它必须是不 再仅仅满足于对于技术的直观、 静观、经验, 而应该能够保证对于技术的本质构成的深入分 析,也即能够保证揭示出技术中可客观化的、 人只能顺乎其然的客观合理性方面, 又能保证 揭示出技术中可主体化的、 能充分表达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合理性方面,从而使技术展现为人的合理性活动的创造物,展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存在,并使人能够 “在他所创造 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马克思语 ,而不是仅仅直观它的 “物的外表。这种新型的方法论视角 必然是一种历史的、辨证的方法论视角,因为

9、只有它才适合于对于技术的本质构成的分析, 而这种分析通常又应该是在技术的实际产生过程中展开, 因而它也必然是一种发生学的方法 论视角。通过对于技术的实际产生过程的发生学分析,我们就能够搞清楚技术的本质构成, 从而揭示出作为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的技术本质。从这样一种新型的方法论视角出发, 本文认为: 技术并非是实现人之目的的单纯手段或工具 本身,而是人把自己已经掌握了的自然规律能动地整合到自己的目的性预期中来的一系列过 程及结果; 而从其结果看, 它本身就是人的目的性预期与其相应手段或工具 核心是自然规 律的实现了的统一体。三、关于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的初步论证 在前文中, 我们已经对海德格

10、尔的技术之 “真实的东西 作出了自己的答复。 作为一种可能的 技术本质观, 它的根本特点是: 不再把技术为之效劳的人的目的搁置于技术的本质构成之外 而单纯地将其视为某种经验上可把捉的工具性 或物性 的东西, 而是同时把工具性以及目 的性视为技术的本质构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 从它们的辨证统一关系中来观照技术 的本质。 毫无疑问, 对于这样一种技术本质观的合理性的阐述, 必然要以技术的实际开展过 程为根底, 诉诸发生学的方法以对其内在组成要素的产生及其结合过程进行动态分析, 否那么 就将再度陷入直观的泥潭。众所周知, 技术并不是客观上给定的某种东西, 而是也有其形成与开展的历史过程; 这一

11、历 史过程, 也不是象尚未被人触及过的自然物那样, 表现为自在地演化的自然过程, 而是一个 发生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由人的能动活动所不断地创造着和扩展着的社会历史过程。 对于这 一历史过程, 我们首先能够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十分肯定地断言它是秉承了 来自人的某种目的性预期的, 也即它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并因此而将它与一般的 自然过程区别开来。 而从另一方面看, 我们又能够十分有把握地断言, 自然过程的某些方面 或层次也必然卷入了这一历史过程, 并作为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物质性因素而发挥作用, 从而 使这一历史过程又呈现出自然过程的某些性质来。因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 这一

12、历史过程就是由人的目的性预期与自然过程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从而共同开辟出来的。在揭示人的目的性预期对于技术的整个形成与开展的作用时,当代德国哲学家 K-O.阿佩尔的一个观点对我们是有启示意义的。 他说:“如果我们没有先行理解人类行动的成功后果的 内 在标准, 并把这些标准成认为评价的标准, 那么,我们就不能如其所是那样来描述人类行 动。 3这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如其所是那样来描述技术的形成与开展,那就必须首先对 其中的人的目的性预期进行全面深刻地理解, 而这种理解是不能够将其仅仅当作某种外在的 被趋赴的东西来看待的, 也即象在技术的工具性规定中所做的那样, 而是要视之为遍历于技 术的整个形成与

13、开展始终的内在标准, 从其能动的方面来考察或评价它在技术的整个形成与 开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技术的整个形成与开展中, 人的目的性预期作为内在标准, 其根本的作用就是引导或制约 人的活动, 而人的活动即是把这一标准运用于自然过程以求实现目的的过程。因此, 它的作用又必然要从人把自己的目的性预期与自然过程能动地结合起来的方式和方法中表达出来。 马克思曾在揭示人的目的性预期的标准作用时说: “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变化,同时他还在 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 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 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4这 也就是说:人的目的性预期是通过 “使自然物发生变

14、化 而得到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使人的意志获得了以自然过程为其进取方 向的能动取向, 从而使自然物在实践中发生变化, 而且也使自然过程的 “意志 获得了指向人 的目的性预期的变化取向,从而使自然物在实际变化中表现为人的目的性预期的不断实现。 因此可以说, 人的目的性预期的总的作用就是作为规律决定着技术的形成与开展的方式和方 法。人的目的性预期的标准作用的发挥, 是在使自然物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得以进行的。 因此, 如 果我们不能同时去说明自然过程对于整个过程的作用,那么, 人的目的性预期的标准作用也是不可能得到进一步说明的。对于技术的整个形成与开展来说, 我们认为, 自然过程的作用主要是以工

15、具性而显示其根本 特征的,也即它发挥着工具性作用。 如已所知,人的目的性预期要得到实现,就必须借助于 自然过程来进行,这正表达了自然过程的工具性作用。自然过程的工具性作用首先是由其自身的自然本性决定的。 我们知道, 在自然过程中唯一起 决定作用的是自然规律, 因此可以说符合自然规律即是自然过程的自然本性。 自然过程的合 规律性一般表现为多种多样的为自身所不断趋赴的内在目的性倾向, 由于这些倾向独立于或 外在于人的活动, 因而不能指望它们就是人的目的性预期所热烈向往的东西, 但却并不排除 通过对它们的有目的地分析、 选择与综合进而被实际地用来作为实现人的目的性预期的工具 或手段的可能性。 自然过

16、程的合规律性一般只决定人在其中能够 进而如何 做什么或不能 够做什么, 也即它要求人的活动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但却并不决定人在其中应该做什么或 不应该做什么, 也即它并不主动地将自身中的某种目的性倾向指派或强加给人的某种目的性 预期。拉普曾用 “指令性假说 来概括自然过程的合规律性对于人的目的性预期的这种作用。 他说:“这些假说说明在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应当如何去做 ;但却同时指出, 人 “不能因为仅仅存在某种技术活动的可能性,就推论出应该利用这种可能性5。 这说明,自然过程对于人的目的性预期, 进而对于技术的整个形成与开展首先显示出的是普遍而潜在 的工具性意义。自然过程的工具性

17、作用的实际发挥, 是要以人的目的性预期的明确确立为其前提的。 拉普紧 接着说: “只有在人们除了具有关于现有的或预想的物理现象的描述性知识外,还具有反映 符合需要的以标准方式确立的目标时, 某种技术活动的必要性才变得明显起来 ;并认为 “这 一点对于理解一切技术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6 拉普所说的 “这一切 之所以是 “至关重要的 就在于它昭示了一切技术的形成与开展的充要条件, 这就是: 作为充分条件, 必须同时具备 关于自然过程的合规律性知识以及人的目的性预期; 作为必要条件, 人的目的性预期必须以 标准方式发挥决定性作用。 而可以说, 正是在人的目的性预期的标准作用下, 自然过程的工 具性作

18、用才能在 “必然性 中得到实际地发挥。自然过程的工具性作用的实际发挥, 是通过技术的设计和制造来实现的, 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技术的形成与开展过程。关于技术设计的本质,前苏联数学家A.A.马尔可夫曾这样予 以揭示,他说: “技术始终是因果网络的某种综合,人为了得到某种预想的结果就要进行这 种综合。 7我 们知道,自然过程中所发生的许多变化都是可以用因果关系来解释的,因此 这些变化也可以理解为是由因果关系组成的网络。 但由于这些网络独立于人的活动, 不依赖 于人的意志和方案而存在和变化,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直接被人利用的。 马克思曾 说: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创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8这 说明,要利用自然过程来实现人的目的性预期, 就必须对自然过程的合规律性知识 实即因果性知识 进行创造 性地综合, 而这一综合即是技术设计。 综合是以分析和选择为根底的, 因此技术设计实际上 就是要在人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自然过程的因果网络中,首先进行分析和选择, 然后加以综合的过程; 而从另一方面看, 这种分析、 选择与综合又是要以人的目的性预期作为其根本规 范的, 也即从既有的因果网络中分析、 选择出哪些因果关系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