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4)_第1页
伯牙绝弦 (4)_第2页
伯牙绝弦 (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朋友易得,知己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其知音之情令古往今来多少人唏嘘感叹。两位主人公成为了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带着对这个美好故事的向往,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备课。上完课后,觉得有点心得,于是记录下来,以备他日之需。案例一:开课导入(课伊始)师:孩子们,我们来做个游戏,说说这样的词语:杨柳依依,你能说哪些呢?生:凉风习习生:白云悠悠生:流水淙淙师再出示一些:炊烟袅袅、春雨绵绵、明月皎皎、白雪皑皑、清风徐徐。生读。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重在朗读感悟,其间我设计了语言运用环节,让生仿照钟子期称赞伯

2、牙琴声的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来说话。这就涉及到这样的描绘自然景物的重叠词。故在开课时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了解学生的词汇量,也丰富学生的积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案例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3指名一句一句地读,学生评议停顿是否得当,师相机指导。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生画出节奏。5齐读。重点指导“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反思: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比起第一篇五年级时学过的杨氏之子来讲,长些,难些。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应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感悟,

3、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在初读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5次朗读,每一次朗读的目的不同,由读准到读出节奏,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鉴于学生有一点古文基础,故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看该怎么读,老师再介入,加以指导,行学后教,有针对性地指导,既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案例三:品味知音之情师: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如何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声音较小)师:泰山多么雄伟呀,孩子,你再读一读。生:再读(声音大了,有点气势了)师:这是钟子期在由衷在赞美伯牙,读出赞美之情。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很有韵味

4、)师:来,我们一齐来赞叹。生齐读师: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学生朗读(同上,略)(师生分角色读,生生分角色读)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运用)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如果你是子期,你听到了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想象,并说出类似的句子)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我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生: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我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生:伯牙鼓琴,志在春雨,我曰:善哉,绵绵兮若春雨!生:伯牙鼓琴,志在杨柳,我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来,我们一齐读一读24句,感受这知音之情。 反思: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初步理解了古文意思后,我引导学生品味二人的知音之情,主要也是通过感情朗读来感受的。朗读时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这篇古文共有5句,重点是2、3句,具体描绘了两幅动人的场景,以表现二人是如何心意相通的。这两句要读出钟子期由衷的赞叹之情,所以我进行了细致的指导,生个别读,齐读,师生分角色读,生生分角色读,于是学生也从读得一般到渐渐读好,经历了这样一个朗读的过程,学生的感情理解便自然加深。接着再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让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这不仅是承接开课时的游戏,同是更是给予学生一个创作表达的空间,古文教学也可以读写结合。学生由于有了铺垫,又进行了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