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学策略和方法_第1页
品德教学策略和方法_第2页
品德教学策略和方法_第3页
品德教学策略和方法_第4页
品德教学策略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主讲人:哈尔滨市华兴小学 王丹琪 哈尔滨市长虹小学 胡宇馨 哈尔滨市奋斗小学 刘懿嘉各位老师: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市教研员两位王老师我们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今天我们三个将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展开主题讲座与讨论。我们将从:一、提炼发展性教学的内容、二、甄选发展性教学的策略、三、把握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四、遵循发展性教学的原则、五、形成新颖的品德发展性学习评价五个方面来和大家进行交流。一、提炼发展性教学的内容生活是品德学科的源泉,品德“发展性教学”的内容蕴藏于学生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包括这样两个层面:一是自然

2、的、自发的生活,表现为学生内在冲动、童真与童趣的活动,非强制性和组织化的生活。二是教育情境中的生活,表现为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情境与活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导致“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动态性。“发展性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体现着对学生生活的价值引导。我们绘制了“发展性教学”的内容结构框架图:A: 健康、安全地生活B: 主动、愉快地生活C: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D: 有创意地生活E: 家庭生活F: 学校生活G: 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融合构成学生的生活。(剪贴画,比较贴近的)“发展性教学”的内容因素组合成图中心的三棱体。其内容按层次排列

3、:A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学生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性教学”要帮助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关系; B主动、愉快地生活,较之A来说要求高了一些,使学生获得对生活、社会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 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使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D有创意地生活,将学生导入更高的生活境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如果一张幻

4、灯片打不下可以每一点打一张)从“发展性教学”的内容范畴来看,有作为儿童个人的活动、作为家庭成员的活动、作为在校学生的活动、作为社会小公民的活动。(照片:学生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活动的、学生在校活动的)“发展性教学”中,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其中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经济、政治活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等)是“发展性教学”关注的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内容。二、甄选发展性教学的策略“发展性教学”的方法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

5、地进行。一般是讨论、收集信息、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体验、游戏、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组织操作性实践性活动等多种方法来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达成德育目标。1观察调查式观察是指利用感官认识事物的实践活动,是儿童认识未知世界、提升认识水平的主要方法。调查“是采用一定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的事物,以获取资料的方法”。观察调查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经常采用学习方法,也是儿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获取生活经验的桥梁和基本方法。例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2课我们的校园时(书中这一课的图片,带课题的),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就组织刚入学的儿童开展参观校园活动,让儿童在

6、参观活动中熟悉校园环境与设施,并通过交流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儿童爱校的热情。胡老师,我知道你在执教我也想当升旗手也采用了观察调查法,请你来谈谈胡:在教学第3课我也想当升旗手时,课前首先组织儿童参加升旗活动,通过对升旗场景的感受,初步认识国旗,知道升国旗时的行为规范,在具体认识国旗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儿童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引导儿童开展“寻找成长的足迹”活动,让儿童搜集自己小时侯用过的物品,通过比较脚印、衣物等的变化,使其在“看看比比”中直观地感受自己长大了。这样的生活调查简便易行,老师可充分发挥儿童的探究才能,用他们搜集的实物来进行体验

7、教育。睹物思情,件件小物体都凝集着父母的一份情,样样小物件都汇集着父母的浓浓爱意。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祝你生日快乐一课时,组织儿童分组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本月班上过生日的同学姓名、过生日时最想得到的礼物、最想感激的人和最想邀请的人”,并将调查的情况记录下来,通过交流分享同学的快乐。课题组成员陈爱红老师在教变化在我身边时,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家庭、社区改革开放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集、交流汇报,充分感受身边的变化。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初步掌握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胡的此处的课件可以是找一些图片来辅助)通过刚刚胡老师讲述的案

8、例我们可以得出: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经常采用观察调查活动,把儿童带出课堂,将丰富多采的生活世界作为儿童的认识对象,力求使儿童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对于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发展儿童多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2游戏活动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托品德课程构建游戏活动学习模式,能使品德课程更适应儿童的需要和特点,也能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1课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内容中,(书中这一课的图片,带课题的)在执教时我们都

9、应该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载体,组织儿童开展交往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儿童交往氛围,有利于儿童主动、积极、愉快地交往。我们让孩子们在拍手、拉钩、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儿童相互沟通、交流,培养积极的交往情感,学习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开展“找朋友”、“网小鱼”等游戏活动,(找一些孩子做游戏的照片)扩大儿童交往的范围,增强儿童乐于交往的意识,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交往技能,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游戏活动在品德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本课程的性质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但游戏活动总会因诸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多种不同效果,因此,在

10、组织游戏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游戏活动要为教育教学服务,要有利于引导儿童进一步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二是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引发儿童不断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游戏活动要为所有儿童提供参与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四是老师也应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并在“玩”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儿童,充分彰显游戏活动的育人功能。3构图表达式“构图”即引导儿童开展填色、绘画、剪拼图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图画和色彩表达内在的体验,激发创造的热情,不断升华儿童的道德情感。刘老师,在方面你在执教时做的非常好,请你来谈谈刘: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儿童

11、通过参观、交流,对学校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儿童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是家中小成员时,要求儿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心中美好的家,主要引导儿童“画画我的家”,让他们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家,并鼓励他们把作品展示出来,相互学习、相互评议、相互交流和欣赏,使其在描绘和介绍的过程中体验到用自己的双手美化、创造生活的愉悦,以此来激发儿童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快乐的国庆节一课时,首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初步了解祖国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并在此基础上让儿童画一画“心中的祖国”,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祖国的发展变化,从而培养

12、儿童用发展的眼光看周围世界,并在交流中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体验节日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再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走进秋天时,我们首先组织儿童开展秋游活动,让儿童在充分感受秋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自己笔画秋天、用自己的剪刀剪秋天、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描绘秋色,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培养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我也想当升旗手时,儿童们通过参加升旗活动,初步认识了国旗,唤起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升旗手、护旗手的羡慕,使儿童初步感受到升国旗时的庄严气氛。课上,我让儿童们给国旗涂色,使他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国旗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接着,我们将

13、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剪五角星,引导他们独立或同伴合作制作一面国旗,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祝你生日快乐一课时,我们引导儿童开展“制作感恩卡”和“我的爱心行动”等活动,让儿童在制作“感恩卡”和向父母奉献爱心的活动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将自己的爱心付诸行动,真心感激并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刘可以根据课例的内容来添加一些照片、课例视频或者是图片呈现)4讨论交流式讨论是儿童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方式,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因此,在品德课程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讨论活动,可以为儿童提供各抒己见的机

14、会,极大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进儿童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讨论交流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关键是要激活儿童的讨论意识,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儿童人人面临交流的任务,明确讨论的目的。王老师,你说的这点我非常赞同,还想来说说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例子:胡: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是家中小成员时,我们引导儿童召开了一次“小小讨论会”:(1)为了使家更漂亮,你曾经为家里做过什么?(2)如果现在请你来当一回设计师,你将如何根据你家的情况来设计?通过讨论、交流,使儿童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引导他们学会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第7课喝水的学

15、问主要引导儿童围绕:(1)口渴怎么办?(2)喝什么水最好?这两个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使其初步懂得“水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成份,而且水可以帮助人体的消化和排泄”。让儿童认识到:常喝饮料的害处,要少喝饮料;不能喝生水,一次喝水不能太多,运动后不要马上喝水等常识。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8课在餐桌上时,组织儿童围绕“吃零食好不好”这一话题开展辩论活动,通过正方、反方的不断争论,来培养儿童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判断,自己去确立价值观。(胡可以根据课例的内容来添加一些照片、课例视频或者是图片呈现)小学生对道德概念的认识总是与具体的道德行为、道德形象结合在一起的。在生活中,学生往往知道与之

16、水平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比如应该爱护公共设施、讲文明懂礼貌等。但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讲文明礼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学生不一定完全理解和掌握。所以,在道德认识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背诵一些道德规范条文。教学中,我们根据课文内容,从孩子们生活世界出发,选择与现实生活或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事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含有道德主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辩,阐明自己的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使学生自主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明理辨析;全班交流,阐述观点”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他人的言

17、论,获得对生活世界的真实感受,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5角色扮演式角色扮演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实施较为容易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是指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教学技术。运用角色扮演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情景扮演、哑剧表演、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儿童扮演了其中的角色。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儿童只是对角色和情景进行分析、讨论或回答,而没有对角色进行扮演的体验,则不能称之为角色扮演。在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进行角

18、色扮演,是老师常用的,也是儿童很喜欢的一种方式。在角色扮演中,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现行的品德课程教材中,有很多的人物、对话及小故事,内容非常丰富,这就为角色扮演提供了一定的素材。这里所说的角色扮演,并不是单纯地把书上的内容表演出来,而应包括故事的扩展、对话的重组、对课文内容的重新创编等。通过角色扮演,使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引起儿童的内在体验和情感共鸣,同时也能让内向的儿童放开胆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和谐的、有利于儿童自主发展的教学氛围。王老师我先用几个课例来说说刘: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是家中小成员,在“我爱我家”这个环节中,我

19、请儿童根据平时的表现编写小品剧本(如,将小朋友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表现编成剧本),并组织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感受不同人物的心情,并通过评议交流,进一步体验作为一名家庭成员,应该怎样说话,怎样做事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经验,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在教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引导儿童表演在“爸爸累了、妈妈因忙而没时间陪我、今天是妈妈的生日”等特定情景下“我”的真实表现,让孩子们在“演一演”的过程中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报答,从而不断提升内在的品质。第4课过家家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我们主要引导儿童设计了小客人到我家的情景剧,让儿童在自由确立角色、认真排练的基础上,进行汇报

20、演出,使孩子们在自编自演中重现生活,感受生活,习得文明待客、友好交往的方法。再如,在教学热情接待一课时,学生扮演小主人,热情地接待客人。学生在这样特定的情境中,学会了礼貌用语,学会了待人接物的礼节,更主要的是把自己的认识融入到了自己的行为实践中。(胡可以根据课例的内容来添加一些照片、课例视频或者是图片呈现)6行为训练式陶行知曾说过:非得给儿童机会训练其道德行为不可。行为训练法是指在教学中按照一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儿童的行为,使之形成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着眼于知行转化、培养儿童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看,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和形成良好行为

21、习惯的重要时期。行是知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儿童的认识只有转化为行为,并且在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巩固成为习惯,才是品德内化的重要标志。心理学认为,反复练习、训练,有利于形成“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而且在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不但可以验证认识是否正确,还能进一步加深认识、体验感情,反过来又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和巩固。在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一些行为操练较强而认知相对较浅的课例,如红领巾胸前飘正确的坐立走我和钟姐姐交朋友等(课件本课带课题的图片),最适宜运用行为训练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使儿童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行为训练的目标要求,然后再通过有效的行为训练,引导儿童体会道德

22、观点,不断升华道德情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要求广大儿童学会系红领巾是红领巾胸前飘一课的训练目标之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首先引导他们学习系红领巾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进行反复练习,并通过表演、比赛等形式,使之得到进一步巩固。(补照孩子们系红领巾的照片)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运用行为训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启发教育。即要使儿童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确练习和训练的目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自觉,注意避免盲目机械地简单重复。二是行为训练的要求要适当、合理。要充分考虑儿童原有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尊重他们正当的意愿和需要。同时,注意把集体培养和个别训练结合起来,既有集体的统一

23、要求,又要根据个别差异,从各人的特点出发,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三是要及时反馈、不断强化。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强化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正强化的作用尤其突出。因此,教学中对儿童提出行为要求要通过日常的活动进行巩固,并与经常性的检查、督促相结合;对符合要求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与奖励,以激励和推动儿童不断重视和巩固老师所期望的行为,并逐渐转化为习惯。四是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行为训练的效果是与练习的频率成正比的,要注意敦促儿童反复练习、不断提高。7情感体验式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非表面的道德情

24、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胡:情感体验式活动是一种基于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真切情感的学习方式。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体验是学生个体的情感活动,别人不可替代,教师的职责在于创设丰富的体验情境。刘:在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生活再现、融入情境、角色扮演、换位体验等形式,努力增强生活的感染力,使儿童“身临其境”、“心临其境”,使其获得真实的感受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彰显道德的内驱力,促进儿童的道德情感健康发展,并真正成为调节自我行为的有效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和践行能力。王: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一位老师在执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首先创设体验情

25、境,引导儿童开展“换位体验”活动:(1)扮演盲人。(学生扮演盲人的照片)请每人拿出一条大方巾,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蒙住自己的双眼,顺着桌子右边慢慢走,尽量不要碰同学和桌椅,要求儿童边走边感受。(2)用一只手整理书包。(学生一只手整理书包照片)请小朋友们把书包里的书本全部拿出放在桌上,右手握拳放在胸前,用左手整理书包,要求在整理过程中右手不能帮忙。活动结束后,请儿童谈活动的体会,使其切身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痛苦,唤起内心的同情。还曾经看过一节课老师讲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时,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事中选择八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体验,通过现场展示、评价,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劳动过程的辛

26、苦和劳动结果的快乐,并逐步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能做的事情要帮着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努力融入家庭,成为家庭中的积极成员。课前,老师还请每一位家长用心给孩子写了一封信,谈谈孩子最感动家人的言行和给家人带来的麻烦。课堂上,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读父母的信,爸爸妈妈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孩子们由被动接受教育自觉转向主动自我教育,精神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得到锤炼,达到了教育无痕的效果。8竞赛评比式竞赛对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有重大意义。在品德课程教学中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竞赛方法,把枯燥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

27、好的教学效果。竞赛是个人、集体或团体各方面力求超过对方成绩的相互行为。它利用儿童争强好胜、想获得成功的需要,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进取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实践证明,多数儿童在竞赛情景下开展学习活动,要比一般学习形式有效。胡老师请你来例举几个例子来说说好吗?胡: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是家中小成员时,组织儿童开展“我会做,我能行”小竞赛活动,让他们在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竞赛中学会自理。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快乐的国庆节一课时,组织儿童开展“赛歌会”,通过演唱歌曲和朗诵儿歌来赞颂祖国,激发儿童的爱国情感。教学第4课红领巾的生日时,我们先

28、组织儿童进行学习调查,参观队室、队史展览室,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儿童开展少先队知识小竞赛活动,让他们在竞赛中进一步了解少先队的历史、少先队的呼号、少先队的作风等,明确红领巾、队旗、队徽等的构图及含义,从而切实增强儿童爱护红领巾的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少先队组织、崇敬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胡可以根据课例的内容来添加一些照片、课例视频或者是图片呈现)竞赛评比活动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在运用这一方式时我们至少要注意两点:(1)竞赛分为个人间竞赛和团体间竞赛,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要好,显现竞赛成绩比不明了成绩效果要好。(2)过于频繁的竞赛和不正当的竞争往往会起负作用,

29、特别是对基本素质较弱的儿童,竞赛过多常常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因此,竞赛评比活动必须适时、适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竞赛评比的激励作用三、把握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品德课程发展性教学必须显现其特殊性,以区别于其它教学。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体现以下基本特征:1实践性。品德课程活动教学是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自觉体验、感受、领悟,自我塑造,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其主体社会性发展。也就是通过对现行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品德课程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

30、,通过学生多样化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2自主性。传统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下进行的。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较低。品德课程活动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授者和训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仅仅作出原则性的指导和一般建议,发挥组织、指导、评价作用。学生对于活动的具体设计、展开、实施乃至评价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体现得更为充分。自主性的另一重要特征是主动性。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注意变换活动方式,明确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

31、体验,从而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活动,自我发展。3开放性。品德课程活动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空开放,即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可延伸到课外校外;(2)内容开放,即注意及时吸收新信息和新观点,并提供可供选择的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教师思想开放,即教师应较少干预,使学生的活动过程具有较大的开放度;(4)活动结果开放,即获得的成效应是多样的,有认识的提升,有情感的升华,有行为的改变,有探究水平的提高等等,同时还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王老师我再来补充两点胡:4整体性。学生的主体活动具有整体性,是当代活动理论研究的一大发展。品德课程活

32、动教学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结构具有整体性。完整的活动由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两个部分构成。就品德课程活动教学而言,其外部活动主要是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是指心理活动,即对外部活动的情绪体验和理性升华。二是活动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就教学活动的内在运行机制来看,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体性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即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思想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正确把握品德课程活动教学的整体性,全面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使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达到理智与情感相溶、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境界,真正实现认识与实践、思想与行为的统一。胡

33、:5变序性。传统的思品学科教学一般按“传知激情导行”结构程式运行,教师带着教材走进课堂、走向学生,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因素,轻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品德课程活动教学力求改变这一陈式化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认知水平,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教材,走向社会,通过自主探索和亲身感悟,获得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四、遵循发展性教学的原则1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

34、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儿童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具体而言就是儿童从事学习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实践活动等,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我们的品德课程教学忽视了自主活动是儿童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特点,过于求同,往往片面追求统一的答案,影响了儿童多角度、有创意的观察社会、感受社会,这种倾向应当改变。对处于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不是很强,或者说他们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主体,也是等待着进一步发展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性需要我们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

35、是品德课程活动教学的根本要求。如何在品德课程教学中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儿童与教师、师生与教材、共性与个性、方法与效果等等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关系也就是一系列的矛盾,因而给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教育民主是一切真正教育活动的基础。新的教学观念,赋予了教师全新的角色属性。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真正做到关注儿童,尊重儿童,主动与儿童交流、对话,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培养儿童积极的交往情感和态度,从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

36、智慧的交流,增强两者的“亲合度”;同时,这种关系能营造儿童学习过程中自由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儿童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并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衡量课程的标准,这就把儿童置于师生关系的中心地位,教师的角色应有相应的转变。一是切实转变教师角色。我们注意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角色,即要求教师由传统课堂中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等多重角色。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时间需要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应善于根据儿童的需要捕捉恰当的时机,及时转换角色,成为儿童可以信赖的朋友,切实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服务,这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二是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王老师我想来谈

37、谈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刘:(1)会微笑。教师的微笑,不仅能使教师自身充满爱心、轻松地投入教学之中,更能让儿童如沐春风,身心处于, 放松状态,使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2)善幽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就特, 别善于采用这一方法拉近和儿童的心理距离,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交流中,教师适时的幽默,是使师生关系达到最佳状态的“润滑剂”。(3)能理解。理解儿童,是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法宝”之一。我们要求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心理换位思考,理解儿童。(4)懂宽容。教师的忍耐和宽容也能使儿童和教师的心理距离拉近。我们应该认识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偶尔犯错是极正常的事情,如遇儿童稍有点错,就板着面孔、出言伤害,或进行惩罚,使儿童对教师产生畏惧之感,敬而远之。 我们注意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