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国民族乐器的“交响化”摘要:本文首先分别从西洋交响乐团的发展脉络与中国民族器乐合奏形式的历史背景谈起,探讨两者之音乐文化思想背景上的差异,理解东西方对音乐的不同认知所带来的影响。再者,以中国风格的乐曲用西洋管弦乐团演奏,以及西洋风格的乐曲用中国民族乐团演奏两大议题,论述当中、西乐团演奏非原生脉络的乐曲时,所面临的问题与可能解决的方法。最后,以民族器乐交响化的作品为分析对象,旨在透过实际例证说明中国音乐交响化诠释上所应注意及克服的问题。Abstract: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western symphony orchestra and the
2、skeleton of Chines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ensemble form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music culture background both thought, the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music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gnition. Furthermore, Chinese style of music with western orch
3、estra playing, and western styles of music with China's national orchestra two big issu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rchestra, west of the non-native context of music, and the possible problems faced by the solution. Finally, 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has made for the works of analysis, an
4、actual example shows that China aims to through music has made interpret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overcome problems. 关键词:中国 民族乐器 交响化Keywords: China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has made 一、中国民族器乐“交响化”的起源 中国的民间音乐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不断地经受时代、社会和群众的筛选、淘汰、加工、重塑,随着时间的流逝,累积了一批十分优秀的作品,而中国民族乐器与中国民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
5、现代对传统的中国器乐音乐的分类一般是以独奏和合奏来分类。独奏类又分为吹管类笛、笙音乐、拉弦乐二胡、板胡音乐、弹拨乐音乐、琵琶音乐、古琴音乐三类;合奏类分为丝竹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曲、鼓吹乐冀中管乐、山西八大套、鲁南鼓吹乐、辽南鼓吹、吹打乐十番锣鼓、十番鼓、浙东锣鼓、潮州锣鼓、西安锣鼓三种 。民族乐器所组成的乐团就是民族乐团,任何民族都可以有它的民族乐团。在中国大陆称这种乐团为民乐团或称民族管弦乐团、台湾称为国乐团、香港称为中乐团、新加坡含马来西亚称为华乐团。虽然中国的民族乐团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周代,可是在民国初年时对西化的向往与五四运动的影响, 感受到西方管弦乐团
6、音乐的震撼力,当时的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方式虽很有特色,但都是一些独奏与丝竹音乐为主,其效果很难在那个年代与西洋乐团相比。二、中国民族器乐“交响化”发展 (一)中国风格的乐曲用西洋管弦乐团演奏中国风格的音乐是很难解释的,它是一种描述,就类似谈中国音乐的韵味一样的,都是很难用文字来表示的。可是在实际的音乐演奏中却又很具体,且可以分辨出来的,尤其是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中西乐团来演奏时,各自的特性如韵味、风格等就会有明显区别。西方的管弦乐团的乐器因为在走向交响化的发展过程中,对使乐器达到同构型上取得很大成就,所以在演奏任何种类音乐时,比较能达到一定的圆融效果与目的,尤其是大型的合奏乐曲会更加的明显。用西
7、洋管弦乐团演奏中国风格的音乐或传统的曲目,尤其是具地方风格和戏曲类的音乐,虽在音响圆融上西洋管弦乐团甚为成功,但却相对的也少了很多风格特点。西方的管乐器用按键来演奏,所以无法奏出滑音,弦乐器受的训练是要避开有滑音出现。西洋打击乐器力点的运用和中国传统击乐的音色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而中国的传统乐器各有自己专有的演奏手法和语法。如中国的弦乐器因没有指板,揉弦时所产生的震波是不同于西洋提琴的,且有时为了摹仿戏曲的唱腔还会有各种的变化揉弦。民族乐团 里还加进了西方乐团所没有采用的大量风格鲜明拨弹乐器组和丰富而大量的中国打击乐器,这也是中西乐团在组合成员上很重要的不同点。所以大部份的西洋管弦乐团演奏的
8、中国风格乐曲,皆以丰富而优美的管弦乐音色配上中国式的旋律来体现中乐西奏的音乐特色,但它不能表达中国的传统乐器上一些丰富而特有的指法、语法所产生的浓厚色彩,故很多西洋管弦乐团在演奏中国风格乐曲时,常会选择在乐团里加进几件传统的中国乐器,让缺乏的特有中国音乐色彩能够出现一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深受人民喜爱。上海音乐学院的何占豪、陈钢,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协奏曲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单乐章带有小标题,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作者从故事
9、中选择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对青年男女向往自由,向往爱情,不怕压迫,英勇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理想化结局。作者用浪漫化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它具有民族特色,这部作品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对话”的形式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等。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的交响作品,在国内外演出时均受到热烈欢迎,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 1=G 44 梁祝(二)西洋风格的乐曲
10、用中国民族乐团演奏中国的民族传统乐器虽然有很鲜明而丰富的特色,多年来也尝试做了很多的乐器改良,可是为了保留传统乐器的特点,在改良的方向上与西方乐器的演进有一些不同的追求方向和坚持,如改进乐器,要求其音量能加大,音质更纯净更平衡等发展方向,但在要能保留传统的音色下,共鸣也不能太长而改变了原有的特点音色。中国的弦乐器无法使用指板除坠胡、马头琴等特殊乐器有指板外,皆不用指板,曾有人尝试改良而装设指板,绝果因丧失了中国胡琴的特点与风格而失败,因用了指板,胡琴类乐器特有的传统揉弦、压揉滑音就无法使用。胡琴类乐器的高中低把位音量平均上也一直无法全面的克服越高把位音量越小,这点是胡琴类的大缺点,也是和西方弦
11、乐器在性能上很大的不同点。而如不用易受气候影响的蟒蛇皮来做共鸣面板,而改用人造皮制造虽然可以取得较稳定的声音,可是它特有的音色便消失了,且琴弓夹在两条琴弦中间,一直是造成弓法无法大突破的重要原因,可是为了保有胡琴类乐器特有音色,改良的步伐虽有成就却是很艰辛而缓慢的。中国的吹管乐器笛、笙、唢吶、管等性格更加突出,形象鲜明,像唢吶这件乐器民间风格性特别强,甚难掌握,要很好的技巧才能顺利的演奏,如没有唢吶这件乐器,整个中国民族器乐会逊色很多。又如中国笛子,因是使用竹子制造,每一根竹管的大小比例都不一样,所以制造的质量也很难稳定,加上又贴有笛膜,音色虽嘹喨高亢,但音色也是很突出,也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
12、操控它。且传统的吹管类乐器都是七音音阶的指法,当需要吹奏半音时,都是靠指头按半个音孔来调整音高,虽很有特色,在演奏现代作品时却显得不够科学,需要很高的技巧才能稳定的掌握。 中国的民族器乐团中拨弹乐器组是西洋管弦乐团所没有的,但在中国民族器乐团里却是大量的使用,并深具特色。在中国传统民间曲艺,如弹词、山东大鼓里拨弹乐器还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地位重要,风格突出而不可缺少的。但在器乐合奏时因乐器音色特性包含演奏的技法如发音为点状的声音组合特点等、音量较小、共鸣较短(少数如扬琴、筝、阮等共鸣较长些)。拨弹器乐组在合奏时如要演奏主旋律时,很容易为别的声部的音色和音量所覆盖,而不易突显。但作为伴奏声部或副旋
13、律时,却很有效果,故在独奏片段或协奏曲里,中国拨弹乐器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乐器。中国的打击乐器是特别的丰富、数量众多,特色鲜明、且来自各地民间,从婚丧喜庆、庙会及戏曲音乐中都少不了打击乐器,故在现代的民族器乐合奏时,因来自各个不同乐种的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时,其同构型更难掌握,在走向交响的方向上,打击乐器是在追求协和的交响时最不易应用的声部了。从讲究同构型的西方交响乐团的发展和作品里看,也仅只采用了中国的大锣在现代音乐里,同构型反而不是重点,中国的打击乐器反而成为甚受西方作曲家欢迎的乐器,可见打击乐器的同构型上较之其它乐器是困难很多。在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文化是完全孤立存在的,必然会有文化接触的现象
14、产生。只是在接触的同时,原本文化的价值判断是否会随之解体,被所接触的另一个文化同化 另一种状况则是融合,也就是笔者所强调的在深入中西的理论下、求得新旧兼备的融合。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
15、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 q!f'?yFYK民乐版演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中国民乐向西方古典进军的一个看点。虽然曲子在实际上没有了弦的宏伟,毕竟也体现了我国的民乐的轻柔、稳重的一面,体现了我们中国民族器乐交响化的一个特点。拉德斯基进行曲3、 中国民族器乐“交响化”的可能性与实践 音乐,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西方音乐的演进以欧洲为中心,管弦乐演奏的多乐章乐曲,在18世纪前半确立。 18 世纪后半起
16、到20世纪初,无论在器乐编制上或演奏类型上,都是欧洲音乐中最大规模的器乐曲种。中国早在唐代就已有各种形式的器乐、歌唱、舞蹈的歌舞乐,一直发展到明清的戏曲音乐,这其中有趣的是中西音乐未见有大量交流的现象。西方有的和声、复音音乐手法在中国音乐里是不强调的。自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进,在西风强过东风的态势下西方音乐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形成了崇洋媚外的心理,又在“五四”运动前后受了一些留学回国的音乐家的影响,将西洋交响音乐带进中国,并发展出以中国曲调用西方管弦乐形式来演出的曲目。此时期中国的刘天华先生提出了主张国乐改进的论点:一方面采取中国固有民族精神之精粹,一方面容纳外国的思想潮流,从中西方的接触与融合中
17、,走出一条新路来。他将小提琴的一些演奏技巧如揉弦、换把位,顿弓等技巧移植到二胡音乐光明行上 , 虽然只是小小的动作,但对中国的音乐人却是很大的启发,并陆续有经典的作品出现,那时连民族器乐的演奏家们都已开始不满足于他们原有的传统音乐演奏形式而思变,故从 20 年代起到现在全中国 的民族音乐家们集结了作曲家、乐器改革者等各方的力量,做尝试变化,他们努力的成果有褒有贬。关于民族器乐团合奏的问题, 彭修文先生认为民族器乐团不该是 “ 交响化 ”,因为 “ 化 ” 的意思就是没有我们自己了,要变成其它东西,才叫 “ 化 ”。中国的民族乐队不是交响化的 问题,而是发掘它的 “ 交响性 ” 的问题。就是一种
18、能力,就是由这些民族乐器所组成的乐队,本身有这个能力,看你如何去发掘。彭修文先生关于民族器乐团发展的看法,也就是不能没有自己而完全变成别人,但是乐器本身是否具有交响的特性,也就是声音的同构型、和谐的程度,这个问题还需要再讨论。彭先生认为中国乐器本身就具有交响性而能够进行交响化的合奏,如具有浓厚色彩的地方器乐,彼此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这样的合奏,以彭先生的看法答案是可能的。但是他认为促使可能性产生的原因是乐器本身之特性,必须经过一些步骤才能使合奏达到和谐,这些步骤就是要整合各地方乐器,使它们之间风格、色彩的差异在合奏的前提下,既不会完全丧失各自的特性,也不会彼此格格不入。举例来说,如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合奏,在经过整合的步骤之后,它们也会有和谐合奏的可能性。而 彭 先生认为的交响性是一种达到和谐的可能性,笔者在这个观念上加入整合的步骤,使得和谐的合奏这个可能性得以实现,笔者称之为交响化。中国传统乐器虽然具有很浓厚的色彩与特有的技巧和表达能力,但在所谓的交响化合奏不同于传统民间的丝竹合奏上,却一直存在着问题。例如中国传统乐器音色的不够融合、各声部的比例很难平衡、本来在独奏上音色优美的乐器,合奏时却因其特有的音色而不容易与其它乐器结合,不然就是刻意隐藏其特有的表达能力,变成听不出其原有的特点等。笔者希望借用西洋交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 农村供水绩效管理办法
- 标准化管理下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实践
- 民政小区车辆管理办法
- 小学篮球社团活动方案
- 220kV变电站工程试运行流程与解析
- 古代文学专题:经典文本与思想传承研究
- 公共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 大豆籽粒营养成分与豆乳品质的关系分析
- 高考期间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 2024年江苏三支一扶真题
-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解读与培训
- 主、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图文
- 2025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编
- 君易和文化课件
- 药食同源106种25年4月更新
-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英语适应性试卷(A卷)
- 无机盐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 猪场生产安全
- 2025年度苗圃土地承包合同-观光树种植与生态旅游产业链投资合作框架
- 《城市供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