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欣赏而不可久居_第1页
可欣赏而不可久居_第2页
可欣赏而不可久居_第3页
可欣赏而不可久居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欣赏而不可久居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其中的游记,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并不是说这一篇最好,而是这一篇比较合适初中生学习。学习什么呢?主要是学会理解抒情散文中景物和作者心情的关系。作者此时政治失意,生活也比较清苦,?小石潭记?并没有给人备受打击、精神苦闷的感觉,相反,倒是很开心。我们要欣赏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山水之乐,而且是这个乐的特点,尤其是这个乐的过程。文章写的是美妙的景致和心情:中心是石潭,但是假如直接写潭水之美,就太简单,没有体验发现的过程了,因此作者并不从看见潭水之美开场写,而是先写听到的水声之美。美到什么样子呢?“如鸣佩环。佩环是玉质

2、的,玉环碰击的声音是美妙的。环佩之声在古典诗歌和散文中都和高贵的身份、美妙的品格联络在一起,这就不仅是声音之美,而且有品格之美的联想。其次,这样美妙的声音,还不是直接听到的,而是隔着竹林,而且是篁竹,密密的竹林,这也是与经典的诗意相联络的,?楚辞·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泉水之声是美的,隔着竹林听这声音,整个画面很有层次感和纵深感,而且能显示逐步发现的心理体验的过程,美妙的感觉就有了延续性。由于这两层的铺垫,还没有见到潭水,作者就被感染了:“心乐之。但是,篁竹虽然美,却成为欣赏潭水的障碍:没有路。于是接下来要“伐竹取道。这说明,听觉之美的程度不同凡响,非要看看不可。

3、这是第三层铺垫。三层铺垫,把读者的期待强化了,接下去就是开门见山的笔法了: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这本身就是罕见的,这里不仅写了水潭的外表特点,而且写了水的清澈。因为假如水不是非常而且全部清澈,就不能见底,也就不能断定它是一块完好的石头。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自然界的统一和变化多端是联络在一起的。“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强调形态的不统一,一派自然本色。多姿的山石与统一的潭底形成比照。后四个短句没有用一个形容词却到达了描写的效果,表现出复杂的山石形态,这不但是自然风光的奇观,而且是语言的奇观。前面是参差的长短句,后面是整齐、并列、没有形容和夸大的短句,

4、发挥了古文的自然优于骈文的长处,构成了一种有张有弛的节奏;从心理感受上,又给人一种历历在目、应接不暇的感觉。严格控制语言,是柳宗元的一种特殊追求。当然,柳宗元并不是不擅长形容,在必要的时候,他也是很舍得用形容词的,例如,在?钴鉧潭记?中形容石头,就用了排比句法:“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假设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假设熊罴之登于山。而这一篇的作风却与之不同。下面写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有另一番讲究:即使形容也是力求简练,表现树,颜色的感觉比较简单,就是“青“翠,是总体的感觉,但这显然不是文章的着力点,文章的着力点是枝条的状态,用了“蒙

5、络、摇缀、参差、披拂,都是写枝叶茂盛,交互错综。这和前面的“伐竹为道照应,突出了树林的原始性。这里还不能说是全文的核心,因为还没有写到作者对潭水的最大发现,下面才是全文的灵魂,才是使本文成为千古绝唱的关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文章的题目是“小石潭记,潭中之水本该是主角,但是除了开头一句正面写“水尤清洌以外,就再也不提水了,好似对潭里的水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倒是对石头、对鱼,很舍得笔墨。特别是写鱼的时候,第一句就好似说,鱼倒是有的,就是没有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这个“空字,外表上是什么也没有,但是,妙就妙在没有“水字,

6、却恰恰写出了水之美:水透明到像什么也没有,好似鱼都浮在空中一般。读者和作者到达了自然的默契:鱼是没有这个本领的,而是水透明到好似没有一样。应该说,这不完全是柳宗元的创造,至少他是有所本的。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也是用深到千丈也能见到水底、可以见到鱼来形容水的清澈,但是这里毕竟还是有“水。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比吴文更胜一筹:“渌程度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假设乘空矣。用鱼的看似悬空,来强调水的清澈。这显然是柳宗元所师承的。但是,郦道元是在正面描绘水的颜色、质地的根底上,再用鱼的可视效果来强调水的清澈,到了柳宗元这里,就干脆不提水了,直接写鱼“空游无所依。更精彩的是,柳宗元不从正面,而是从侧面写,来突出水的清澈。正面写的是日光:日光照下来,鱼的影子落在石头上。这一句写得更加有智慧,水清澈透明,得到更加独特的表现:日光照到水里,没有变暗,可见水之清澈;这还不算,石头上居然出现了鱼的影子,影子之黑,正是日光之强、水之清澈的结果。吴均和郦道元的文章,都以鱼的可视来反衬水的清澈,柳宗元那么进一步用鱼的影子,用黑来反衬水的清澈,艺术感觉上的反差效果更为强烈。这可以说是柳宗元的一大创新,对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苏东坡的?记承天夜游?:“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