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综合教学实验楼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1.gif)
![天津大学综合教学实验楼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2.gif)
![天津大学综合教学实验楼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3.gif)
![天津大学综合教学实验楼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4.gif)
![天津大学综合教学实验楼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1/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7bf4811e-9d94-4715-959d-4f9de2775ea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津大学新校区(津南校区)综合教学实验楼项目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技术方案编 制:校 核:审 核:天 津 市 勘 察 院2013年10月目 录1 工程概况- 1 -2 目的和内容- 1 -3 执行的规范、标准- 1 -4 监测仪器设备- 1 -5 人员组织- 2 -6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布设及要求- 2 -6.1基准点的布设- 2 -6.2监测点的布设- 2 -6.3数据采集的作业要求- 3 -7 观测技术要求- 4 -7.1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技术要求- 4 -7.2监测点观测技术要求- 4 -8 观测周期- 5 -8.1 基准点观测周期- 5 -8.2 沉降监测点观测周期- 5 -9资料整理
2、和提交报- 6 -9.1 资料整理- 6 -9.2监控量测预警预报- 6 -9.3报告提交- 7 -10 质量保证措施- 7 -11 监测工程安全文明施测措施- 8 -12 附图- 8 -1 工程概况本项目由天津大学开发,地点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蓟汕联络线以南、津港高速以北,校园总建筑面积约为155.067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47.3377万平方米;本次监测范围为天津大学综合教学实验楼,A栋为4层建筑,占地面积约为4415.8353平方米;B栋为4层建筑,占地面积约为4055.3144平方米;C栋为5层建筑,占地面积约为3605.4385平方米。2 目的和内容目的:工程建筑物从开始施工
3、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建筑物沉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沉降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应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的安全;另外,建筑沉降观测资料对于总结本地区的设计、施工经验有很大的帮助。内容:通过布设沉降观测基准点和观测点,按照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根据施工载荷情况,定期进行沉降观测,直到建(构)筑物的沉降趋于稳定。3 执行的规范、标准3.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3.3天津
4、市加强建筑工程变形观测控制的规定(建质安管1999529号)3.4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3.5工程设计及委托方要求4 监测仪器设备本次沉降监测采用美国天宝公司生产的Trimble DiNi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合铟钢尺等设备进行精密沉降观测;并采用仪器专用软件以及专业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序号仪器名称及型号仪器照片主要技术指标1Trimble DiNi 配套铟钢尺 每公里往返测高程中误差0.3mm5 人员组织为保证本次监测任务的顺利进行,公司拟成立南开大学图书馆建筑沉降观测项目部,由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负责,选派经验丰富的工程测量人员,成立一个作业组,精心组织施工,
5、以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布设及要求6.1基准点的布设本工程采用独立高程系统,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应选埋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本工程基准点选在南开大学新校区(津南校区)项目指挥部正门门口绿化带内,工作基点在承建图书馆项目的项目部院内及其职工生活区中各选1个,以方便监测实施,内部场地已硬化,处在变形影响区域外。6.2监测点的布设6.2.1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原则监测点的布设遵循下列要求(1) 每间隔8-12米设置一个,建筑物山墙中部适中位置。(2) 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3)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
6、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以及后浇带的两侧。(4) 在建筑物的不同地基、不同结构分界处应布设监测观测点。(5) 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6) 根据各个建筑物的现状和本着不破坏现状的原则,监测点采用多种形式,如采 用粘贴式沉降标志点、埋入式沉降标志点(明标、暗标)等。(7) 建筑物埋设点位如图2所示: 图2 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mm)6.2.2沉降监测点的布设根据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经验,本工程拟从地上一层开始监测,沉降观测点布设于地上一层施工拆模后,按照沉降观测点布设图进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工作。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和现场勘察情况,沉降观测点位设于首层承重墙或承重柱上,
7、7;0以上100-150毫米处。具体布设位置详见沉降监测点布设图,埋设完工后用红油漆标记编号。J1-J40。6.2.3 监测点保护措施及意外情况的处理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测量工作,沉降观测点在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破坏,往往会导致变形观测数据的中断。因此,沉降观测点的保护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1)、监测点的保护措施1、 甲方措施:沉降观测点的妥善保护首先应引起甲方的高度重视,甲方应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通告施工单位,以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2、施工单位措施: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常识、素质和安全教育,制定惩罚制度,杜绝沉降观测标志的人为破坏。3、乙方措施:在埋设沉降观测标志处设立标牌以示提醒
8、。此外,标志的埋设深度和露出墙面部分的长度应事先与甲方和施工单位商议,充分考虑施工对标志的影响。(2)、意外情况的处理1、 在观测前3天,对沉降观测点的安全情况进行确认,如个别观测点受到破坏时,应及时进行补点,并进行一次加强观测,以保证观测起始数据的精度和观测工作的持续进行(数据中断一次)。2、在数据分析时,中断一次的点可在单点沉降曲线图上用上次和下次内插的方法求出中断次的近似沉降值,以减少对整个数据分析的影响。<3>、如基准点受到破坏,应按基准点的布设要求补点,并按基准点联测的要求进行基准点联测。6.3数据采集的作业要求(1)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
9、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2)每次观测之前晾仪器30分钟。(3)每次工程之前对仪器的i角进行检测。(4)烈日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5)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6)在线路上预先量距,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测站处作相应标志。(7)各周期观测前应检测基准点、工作点的稳定性,其高差较差应0.7mm。(8)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7 观测技术要求7.1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技术要求基准点、工作基点采用美国天宝公司生产的Trimble DiNi03精密电子水准仪,配条码铟钢水准尺单程双测站或往返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二
10、级水准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技术要求见下表 :表7.1-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等 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二 级502.03.00.3表7.1-2 水准观测限差(mm)等 级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二 级0.50.71.00.71.5注:表中n为测站数7.2监测点观测技术要求监测点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见表7.2-1、表7.2-2);每次观测时,必须按附合水准路线至少联测两个水准基准点。监测点与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联测组成附合水
11、准路线,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平差计算,首次观测时,必须连续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点的初始观测值。各项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表7.2-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等 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二 级502.03.00.3表7.2-2 水准观测限差(mm)等 级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二 级0.50.71.00.71.5注:表中n为测站数。8 观测周期8.1 基准点观测周期基准点观测周期应能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
12、素影响而确定。基准点首次应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基准值,以后每一个月观测一次。当在作业中检测成果出现异常及外界因素有影响时,要及时进行复测,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2 沉降监测点观测周期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沉降观测工作将按照以下实施进度进行:(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观测,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随时调整观测计划,避免漏测。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载荷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2)首次观测2次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以后每增高1层观测一次,至主体封顶,封顶时观测一次。主体封顶后进入百日观测,一般情况下每月观测一次,共计3次。如果沉降速率过大或过小,应根据百
13、日平均沉降值确定观测周期:(见下表)百日观测日平均值后继观测周期大于0.3mm/d半个月0.1 mm/d0.3mm/d1个月0.05 mm/d0.1mm/d3个月0.02 mm/d0.05mm/d6个月0.01 mm/d0.02mm/d12个月小于0.01 mm/d停止观测 天津市沉降稳定控制值为001mmd,当沉降观测值小于001mm时沉降趋于稳定,可停止观测。(3)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4)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载荷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
14、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5)沉降观测结束之前,根据连续2次观测的沉降速率小于或等于1.0mm/100d(100d为百日)时,报告甲方,经批准后,可停止观测。(6)按预期观测完成的日期,连续2次观测的沉降速率仍大于4.0mm/100d(100d为百日)时,建议继续观测。此种情况发生时,甲乙双方应另行商议解决办法。9资料整理和提交报9.1 资料整理首先检查外业测量记录是否合格。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段重测;当出现同向超限而异向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应进行具体分析,并选择有利观测时间或缩短视距再进行重测;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超
15、限时,可只重测一个单线,并与原测结果中符合限差的一个单线取中数采用;符合路线或环线闭和差超限时,应先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当重测后仍不符合限差时,则应重测该路线上的其余有关测段。外业测量记录合格后,将野外记录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内,利用测量平差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打印测量成果。并利用沉降分析软件对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表进行沉降变化分析,绘制沉降变化曲线图,进行变形分析预测。 9.2监控量测预警预报按照设计单位提出的主体建筑物累计沉降报警值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本工程建筑的累计沉降量报警值为100mm。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
16、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2)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9.3报告提交按照8.2的观测周期进行观测,监测成果以表格形式按照相应的规范表格制作,报告中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施工情况。包括施工内容、方法、进度等。(2)监测工作情况。包括监测点变更情况和理由,监测频率变动情况的说明,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等。(3)监测成果分析。要求分项作出分析和结论。对变形较大的点作出当月(周)的综合分析,指出“变化趋势”,是否趋于稳定,作出
17、该点变形对建筑是否安全的评价。结合周围工况和地质条件初步分析变形较大的原因。(4)结论及建议。对变形作出结论,根据监测指出施工中是否存在危险。(5)测点沉降(变形)曲线图和平面图。给出建筑物、构筑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和平面图。(6)监测成果表汇总。要求按规定的格式分项归类、汇总,各测点的监测数据要按监测日期顺序准确填报,表格中观测、制表、校核、审核者必须签名。(7)监测点分布示意图。图上监测点号必须与监测成果表中的点号相一致,如有新增点或变更点,应在新增或变更当表示在示意图上。10 质量保证措施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本公司的实践情况,拟采取下述措施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 (1)明确服务目标,提高质量意
18、识,做到产品合格率100%;(2) 在开始作业前,认真领会委托方意图,主动与各方沟通;(3)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作业人员明确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做好各项工作的质量记录;(4)根据本项目测量工作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具体的测量技术要求、工作进度。(5)规范作业,作业技术文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作为测量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使测量工作按章、有序的进行;(6)调配符合各岗位条件要求的人员参与本项目的测量工作,保证本方案所列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测量技术人员到位;(7)保证投入的仪器设备、工具性能良好,功能先进,并经合法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保证所有测量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库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人才招聘行业的转型与未来发展路线
- 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策略创新与实施路径
- 2025至2030年中国散粉扑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裁缝教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火灾自动报警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新美式迷你合金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UPS不间断电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真空瓶包装用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脱硫除尘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
- 导演聘用合同正式(2024版)
- 焊接加工成本算表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物理试题
- 2024年3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真题及答案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性能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生)期末试题库及答案
- GB/T 43803-2024科研机构评估指南
- 场地自行车讲解材料
- 《红楼梦》礼仪研究
- 2024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