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汇总_第1页
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汇总_第2页
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汇总_第3页
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汇总_第4页
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食品保质期”相关知识汇总!在食品投诉和行政执法案例中,过期食品屡屡被提起,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食品的保质期?食品企业如何来管理自己产品的保质期?下面,我们从4个方面进行系统探究,同时,对食品保质期相关重要知识进行问题解答。  一、从技术的角度看保质期关于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的指标保质期,顾名思义,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质量应该是能够保证的,超过这个期限,不再做出保证。GB7718-2011中对保质期的定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换言之,保质期和贮存条件是联系在一起

2、的,并且是跟“不必说明和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联系在一起的。撇开这些谈一个空洞的年月日,是不科学的。究竟是哪些品质决定食品的保质期呢?食品在贮存和销售过程中,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变化个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家都熟知的致病菌的污染和繁殖,严重时会导致食品的腐败、霉变和发酵。关于致病菌的危害,又分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本身的致病性,二是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存在于食品中。二是脂肪酸败,脂肪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被氧化酸败,产生醛类、酮类等过氧化脂质类物质,出现酸败的哈喇味。相关资料显示,如果食用酸败脂肪过多,轻者会引起腹泻,重者可能会造成肝脏疾病。 除食品安全方面的变

3、化外,食品在贮存和销售过程中,还会发生其它一些品质方面的变化:如水分含量和状态(冷冻产品的“风干”、烘焙产品受潮等)、颜色(色素的氧化、产品褐变)、味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消失)、口感(如烘焙产品的酥脆感降低、糕点因水分挥发松软感降低)等等。针对这些不利变化,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加工、包装和贮存方式,如腌制品的高盐抑菌,果脯蜜饯的高糖抑菌,罐头在一定密封条件下的高温高压杀菌,干制品和部分烘焙糕点的低水分活度外加阻隔性包装袋和干燥剂、脱氧剂,冷藏和冷冻保存,等等。以上大部分措施,针对的还是微生物繁殖的条件:水分、营养、氧气、温度等。其他方面的变化,只是在配方(如添加剂的使用)和贮存条件方面(如避光

4、)加以辅助控制。保质期测试的参考指标,通常也以微生物含量为主,辅以过氧化值、酸价和感官评价、品尝评分等进行。单纯从技术角度讲,保质期应该是这些指标没有变化,或变化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一个期限,而且这些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发生的,不是某一天会突然发生。注:致病菌的污染会突然发生,但是这与保质期又不是一回事,而是加工或者贮存、使用过程的不规范不卫生所致。二、从商业的角度看保质期企业责任和货架期的矛盾从GB7718-2011中对保质期的定义看,保质期是生产厂商对经销者和消费者的一个承诺,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食用),如果不适于销售或食用,厂家要负责任,反之,超出这个期限,厂家不再负责。从责任

5、的角度讲,厂家希望这个期限越短越好,尽早解除自己的责任。但从商业和经济效益角度讲,保质期越短,产品的货架期越短,太短的货架期,根本无法进行销售或经营,从这个角度讲,厂家更希望把保质期做的长一些,可以保持合理的库存,减少不必要因过期造成的浪费。保质期是一股双刃剑,一边是责任,一边是效益。这需要技术的支持,也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关,如部分企业将本可以保存一年甚至两年的冷冻原料,要求标注为3个月或6个月,以宣扬自己的原料新鲜。 三、从监管的角度看保质期合规与安全,监管的目的是什么综合前面可以看出,保质期应该是一个商业的概念,由技术和市场来确定,而监管者在这中间要管哪些问题呢?日本关于保质期的标识,包装

6、上需要明确标识“赏味期限”,类似于我们的“保质期至”,不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但对赏味期限比较敏感,以前发生过涂改赏味期限引起轰动效应的事件,所以日本客户对加贴、涂改赏味期限都是禁止的。福喜事件发生后,也了解了美国的一些做法,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除特殊产品外,不是强制标注的内容,前提是食品必须是安全的。我们国家对食品行业的监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从监管部门到监管方式、监管依据,一直在不同的声音中变化。从1982年食品卫生法(试行)颁布后企业的主管部门监管,到1995年食品卫生法颁布后的卫生行政部门专管,2003年质监系统强推QS,出现一个行业两道门槛,直至2009年食品安全法取代食品卫生法,质监、工商

7、、卫生部下属的食药局三分天下监管,十四大部委改革后又重新界定食药局专管,再到十九大的合并进市场监管总局,原食药局的部分相关法规都尚未未颁布,质监总局的部分法规虽不合时宜却仍在使用,很多政策、法规和监管流程急需明确。扯了半天食品监管的问题,回到保质期上,我觉得监管部门还是管好安全方面的问题,能够落到实处,质量方面的问题,让市场规律来管理吧。仅就保质期方面来说,政府部门联合科研机构,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各种产品进行试验和评估,给出一个大致的保质期限参考值,但不是强制要求,放在充分宣传的公共平台,允许并鼓励各种媒介转载和宣传。 企业具体的保质期,由企业结合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商业运作理念来标注,监管部门不

8、再对保质期的标注和销售期限进行强制管理,只对在售产品和企业在用原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管是否在保质期内,都要进行处理和处罚。同时结合广泛的食品安全知识科普,让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和质量基础知识,学会理性判断不安全食品和有质量问题的食品。四、消费者应如何看待保质期健康和生命是自己的关于食品的保质期,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半夜11点50爬起来吃方便面,说忽然想起来方便面过了今天就过期了,12点之前不吃掉就可惜了。食品不会在到期这天,突发性地产生出很多有害物质来。从前面的探讨中我们知道,食品从制造出来开始就发生各种变化,厂家采取的措施,就是减缓这些变化发生的速度。良好的措施可能让变化

9、变得很缓慢,或者部分停止,但不会全部完全停止。即使在保质期内,因为贮存条件的不同,偶发的原因,也会存在不安全的食品,比如糕点发霉,冷冻食品因包装破损偶发性污染致病菌,鼠害污染等等。所以作为消费者,不能单纯地用保质期来判定食品是否安全,在保质期内的产品,某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小公司,可能并不理解保质期的含义,只是按照其他厂家同类食品的标识抄袭过来,而他们的技术力量和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在这个保质期内却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和质量。个别企业的负责人,为了延长货架期,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确定保质期。大企业虽然卫生条件比较好,流程也规范,但也有基层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会存在部分原料滞留,在使用前已经劣变、个别时段不规范留下隐患等问题。所以在保质期已经不适宜食用的食品也是有的。 食品劣变的发生,都会发出一些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